一年级数学大海边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3952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大海边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一年级数学大海边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一年级数学大海边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一年级数学大海边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一年级数学大海边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大海边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大海边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大海边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大海边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大海边教案

一年级数学大海边教案

六、大海边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其计算方法,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进位、不退位)、笔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教学的难点是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以海边活动为素材,主题鲜明有趣。

借助孩子们喜欢的捉螃蟹、摆贝壳、参观水族馆、游览标本馆、购买海洋纪念品等一系列活动素材,使学生在整个单元学习中始终感受着大海的魅力,激发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这一编排突出了本套教材由“故事串”引发“问题串”的特点,把计算教学和实际应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重视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本单元的计算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在探索100以内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估算、口算、笔算都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拓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空间。

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素材选取有趣广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练习的设计既有连一连、填一填、辨对错等书面完成的形式,也有摆一摆、小游戏、讲数学故事等数学活动的形式。

采用的素材也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如:

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动物世界、童话故事、手工劳动等。

这些活泼多样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巩固计算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计算的意义,享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本单元设有五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在礁石边捉小虾、小蟹的情境。

这个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引发学生提出“一共提了多少只虾?

”等问题,从而产生主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欲望。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在海边用贝壳摆轮船、帆船、海鸥等情境,引发学生提出“有多少只贝壳?

”等问题,进而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

第三个信息窗,呈现的是水族馆的场境,由鱼的颜色及数量,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第四个信息窗,围绕着解决参观标本馆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

第五个信息窗,创设了妈妈带孩子去买纪念品的情境,学习加减混合运算,认识小括号,学习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一系列海边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组成具有逻辑联系的“问题串”。

让学生在解决这一串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要避免单纯的计算教学,让学生体会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2、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培养儿童自信心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

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用口算、也可以估算或比算;在用竖式计算时,如:

笔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可以从高位算起,也可以从低位算起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和比较,自主选择方法。

3、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运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进行直观操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

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计算速度不宜提过高或过于统一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热情的帮助和鼓励,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积算的作用。

1赶海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9页,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知识作为基础,数位的认识及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经验。

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对竖式已有:

简单的了解,对于看图编故事和从图中提问题,前面的学习中也有过练习。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教学挂图、气球图片、三角形学具图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前安排学生唱《赶海的小姑娘)

刚才,小朋友们唱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谁给老师介绍一下?

这首歌曲讲的是谁,在哪里,做什么?

伴随海浪的声音,出示情景图,同时揭示课题:

赶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2)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4)沙滩上有多少只螃蟹?

(5)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对于学生提出的可以直接数出来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数一数,立即解决,如3、4、5题。

教师板书1、2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1、探究:

师: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

现在你能想办法解决“一共捉了多少大虾?

”这个问题吗?

怎样列式?

猜想一下得数是多少?

引导引导列出算式“26+12”,并说出得数。

师:

请小朋友用小棒或计算器来帮忙,验证一下得数是不是38,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引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2、汇报:

师: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先算20+10=30,6+2=8,再算30+8=38(小结:

先把两个整十数相加,再把两个一位数相加。

(2)先算26+10=36,再算36+2=38。

(3)先算26+2=28,再算28+10=38(总结:

先把12分成10和2,再计算。

(4)摆小棒:

左边摆2捆零6根就是26,右边摆1捆零2就是12,然后一数,一共3捆零8根,就是38。

所以知道26+12=38。

(5)拨计数器:

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26,再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一看就是38。

(先让学生边说边拨,然后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拨珠并解释结果。

(6)列竖式计算:

先写一个加数26,在下面写第二个加数12,把加号写在12的左边,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最后计算6+2=8,20+10=30。

答案是38(让学生边说教师边写,要强调列竖式时的注意事项)

3、总结:

师:

以上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给与适当评价与鼓励。

(二)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1、探究:

师:

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非常好。

现在,请小朋友们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2、汇报

师:

谁愿意说一说自已的想法和算法?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算法:

(1)先算20+10=30,3+1=4,再算30+4=34。

(2)拨计数器(边拨边说):

先拨2个十,3个一,表示23,再拨1个十,1个一,表示加11,一看就是34。

(3)摆小棒计算(边摆边说)

师:

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来解决我们提车的问题,真了不起。

如果用竖式来计算,你会不会写呢?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竖式计算方法。

对竖式稍作总结后)

师:

老师这儿还有两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34+13?

52+27=?

师:

(指黑板上的四学生说出得数后,让学生列竖式,并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

3、总结:

请小朋友们观察这四个竖式,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

为什么26+12中的2和1对齐?

引导学生得出:

因为计算时要把两个整十数加起来,两个一位数加起来,所以十位对齐,个位对齐。

师:

说的真好。

概括起来就是“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在这一环节中,教材只通过一个例子就作了总结,不符合学生学生认知规律,而要通过多个例子才能作出总结,因而以上教学对此作了改变,利用四个竖式作概括]。

三、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小壁虎找尾巴。

师:

赶海的小朋友在海边玩够了,就提着小桶回家了。

在回家路上他们遇见了几只断尾巴的小壁虎.看,多可爱的小壁虎,它们的尾巴哪里去了呢?

你能帮他们找回自己的尾巴吗?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师:

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

(让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并有选择的让学生表达计算过程。

师:

在找尾巴时,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给这条尾巴找到它的身子吗?

(引导学生找出得数是43的一些加法算式,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加了练习量,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四、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

第二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

1、收集信息。

上一节课我们随着赶海的小姑娘到了海边,见到了许多可爱的小虾小螃蟹,还帮他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小朋友们都表现得非常好,为了奖励你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画,小朋友们想不想看?

(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挂图,让学生观察,对整幅图有一定的感受)

师:

谁能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发言后教师引导梳理故事:

森林里住着小刺猾一家人,有一天,剌猾哥哥出去玩,忽然看见一堆又大又红的草莓,剌猾哥哥高兴极了,它赶紧跑回家叫来妹妹,哥哥一下运回了32个草莓,妹妹运回了24个草莓.......

(在这个环节中,力图使数学与语文学科相互融合,创设一种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编故事时,可由大家互相补充一个人哪怕只说一句话也应予以肯定,尽可能多给提供学生表达的机会。

2、提出问题。

师:

听了小朋友讲的故事,老师觉得你们已经长出了一双数学的眼睛,你能根据这个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哥哥和妹妹一共运回了多少个草莓?

(2)哥哥比妹妹多运回了几个草莓?

(3)妹妹比哥哥少运回了多少个草莓?

(4)为什么哥哥运的多,妹妹运的少?

(老师板书问题1,对于问题2、3可允许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放进47页的“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

对于问题4可立即解决。

3、解决问题

师:

刚才,我们提出了好多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有的放进了“问题口袋”里,现在咱们来解决“一共运了多少个草莓?

”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二、摘气球

1、师:

(把自主练习第2题、第4题做成气球图片,一边往黑板上贴一边说)刚才,小朋友把老师带来得两幅画编成了非常精彩的数学故事。

老师这儿还有许多漂亮的气球,小朋友看多美啊!

有红的、黄的、蓝的、还有绿的,你想得到吗?

要得到它们可不容易,得付出你的劳动才行。

下面请组长摘气球,只要你能算出后面的题,这气球就是你们组的了。

(小组长摘气球:

算出后面的题并说出算法。

其余学生评价。

师:

大家都想得到气球吧?

不要急,人人都会有的。

下面请小组长揭开小气球,让组里的小朋友算后面的题,谁算对了就把小气球奖给谁。

(小组活动,老师巡视,注意算法交流)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遵循教材的基本原理、内容、思想和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足用活了教材,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练习,得到了提高。

]

三、商店购物

师:

小朋友们都从组长那里得到了奖品。

现在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

(出示第6题挂图,挂图中增加第7题中的三角板图片一套。

师:

商店里有什么?

它们的价格是多少?

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两种物品,并算出需要多少钱.

可能有以下几种回答:

(1)我最喜欢彩笔和小狗,需要36元。

算式是25+11=36。

(2)我最喜欢文具盒和蛋糕,需要22元。

算式是14+8=22。

(3)我需要25元。

(此时可以让其他学生猜这位同学最喜欢的物品)

2、师(事先把自主练习第7题做成学具,装入信封,每个学生面前放一个):

小朋友都选中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的好朋友园园选了两套彩色三角板。

她还要用它们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呢!

你想不想和她比一比,看谁拼出的图案漂亮?

师:

那就赶快从你桌上的信封里拿出图片来摆一摆吧!

[此环节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用所学知识解决购物问题。

拼一拼、摆一摆,是对前面所学方位与图形知识的回顾。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拼摆,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的对称美。

]

四、总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懂得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

学会了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了讲故事,知道了要认真听别人说话。

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

师: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不少知识,也懂得了许多道理。

老师为你们取得进步感到高兴!

2、摆贝壳

教学内容:

教课书第50一-5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与创造。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知识与经验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数学思想方法经验:

数位的认识及100以内数的组成。

3、生活经验: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几十几加减几十几"的两位数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情境图、计数器、小棒。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

海水退潮以后,小朋友来到大海边,不仅捉螃蟹捉虾,还进行了其它有趣的活动,他们又在干什么呢?

2、(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回答:

小朋友们在沙滩上用贝壳摆了漂亮的图案,摆了轮船、小帆船、海鸥。

3、问:

你发现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

(2)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3)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

(4)摆海鸥和摆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5)摆轮船和摆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6)摆轮船和摆海鸥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探究"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多少个贝壳?

"

(1)探究学习:

①问:

求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怎样列式?

板书:

47-32=

②小结:

求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

就是求47比32多多少?

①猜想:

47减32得多少?

②验证:

47减32到底得多少呢?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摆一摆;

③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①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口算:

47-30=1717-2=15

b口算:

40-30=107-2=510+5=15

c用竖式算:

47

-32

15

②教师小结:

a.把32分成30和2,先减去30,再减去2。

b.把47分成40和7,32分成30和2,先从40里去掉30,再从7里去掉2,再把两次剩下的合起来。

c.(结合计数器)问:

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4-3是什么意思?

7-2呢?

(3)概括:

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求出47-32=15,这些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2、探究“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

”两个问题一起探究,学习步骤同上。

3、总结概括(利用板书)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2)仔细观察每个算式中的3个数,你又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a.在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

b.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

(3)小结:

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三、自主练习

1、先解决刚上课时提出的3个加法计算的问题。

2、52页1题:

估一估,填一填。

①估计本数:

以第一层的12本为标准,进行估计。

②提出问题(有关加法或减法的数学问题)。

③尝试解答。

④解释:

从学生自己列的算式说起。

2题:

计算。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3题:

小鸟送信。

①尝试解决问题(连线)

②解释(说思路)

四、课堂小结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2、你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信息窗3---参观水族馆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第54-5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师: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水族馆参观,你们想去吗?

有几个小朋友也在参观水族馆,我们和他们一看去吧!

师: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图上都有什么?

你想知道什么?

生1:

左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生2:

右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生3:

左边的鱼缸比右边的鱼缸里的鱼少几条?

生4:

右边的鱼缸比左边的鱼缸里的鱼多几条?

生5:

红鱼比黄鱼少几条?

生6:

黄鱼比蓝鱼少几条?

[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并根据图片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可以引导其直接口答:

较难的问题放在问题口袋中,以后再探究。

]

师:

我们先来解决“左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这个问题吧!

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呢?

生:

可以这样列式:

14+28=

师:

14+28怎样计算呢?

请小朋友在小组中商量一下。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师:

哪个小组愿意派一位代表说说你们的算法?

组一:

口算

组二:

列竖式

组三:

4+8=12,10+20=30,12+30=42。

组四:

用计数器

……

师:

刚才同学们研究出了这么多的算法,真了不起!

你们喜欢那种方法来计算呢?

为什么?

(学生举手发言,说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说明理由,并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学生通过操作感受“满十进一”的道理。

能积极参与活动,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算法,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师:

我们有了好方法,一定会把问题解决的又快又好的。

来看“右边鱼缸里一共多少条鱼”这个问题吧!

师:

谁能说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

23+27=

师:

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计算。

师:

谁来说说自己的算法?

生交流:

……(有的用口算、有的列竖式,大部分都是用列竖式的方法)

生:

做对了的同学请把你的本子高高举起来!

你们真了不起,能自己发现好的计算方法,并且计算的又快又准确。

师:

你们计算的这么好,能不能告诉同学们,你觉得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

写的时候各个数位要对齐,计算的时候先从个位加起,满十在前一位加一。

师补充:

“进一”时要在前一位右下角写上一个小“1”,防止加的时候漏掉了。

师:

观察一下,咱们今天学到的加法计算和前面的加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

以前学的加法都是个位和个位的数加起来都不超过十,今天学的都够十了…

师: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交流时要求发言的学生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算法,其他学生能专心听别人发言,这样这个环节才更具有意义,而不只是教师和发言的学生在对话。

]

师:

大家说得都很好,我们不但要会说还要会做,下面就通过自主练习来检测一下大家的做得怎么样!

师:

这一节课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老师非常高兴。

你们高兴吗?

为什么?

生一:

我也很高兴,因为我学会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一些知识;

生二:

我懂得了与小伙伴合作;

生三:

我受到了表扬;

……

信息窗4--参观标本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64页

教学目标:

学习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

学生喜欢的学具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

活动一

1、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标本馆好吗?

2、通过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

么数学问题?

(板书问题)

 

活动二

1、你能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2、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3、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让生板书竖式。

总结出: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活动三

巩固练习62页~64页

 

活动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观察画面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的问题:

鱼类比虾类标本多几种?

虾类比贝类标本少几种?

(其它问题,先放问题口袋里,等练习时再解答)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探究算法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的方法:

摆小棒,用计数器算,

用竖式算。

 

学生解答练习题后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能找到图中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板书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余方问题口袋里。

学生进行独立探索。

再讨论交流中,能探索出多种算法,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并能清晰、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强调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进一步巩固练习

 

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学到的知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书73页“我学会了吗?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谈话引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综合练习,深化、巩固了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我们在计算准确性上和计算速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下面我们通过我学会了吗这幅情境图来检测一下你们的学习效果吧!

2、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提出怎样的问题?

怎样来解决?

学生找到的信息可能有:

关于小鹿、小鸟、仙鹤、小猴等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一共有几只小鹿?

左边的小鹿比右边的少多少只?

一共有几只小猴?

3、汇报交流

学生说明算理,我是怎样想的。

4、单元回顾: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在这个单元里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过程,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说——

知识:

我学会了竖式计算,会加减混合运算了

过程:

我是通过情景图提出问题的,我会用小棒,计数器解决计算问题

情感:

我知道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计算,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态度:

计算时,我们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二、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1、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