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与管理者在处理经济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3097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与管理者在处理经济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与管理者在处理经济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与管理者在处理经济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与管理者在处理经济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与管理者在处理经济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与管理者在处理经济业.docx

《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与管理者在处理经济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与管理者在处理经济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与管理者在处理经济业.docx

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与管理者在处理经济业

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与管理者在处理经济业...

传统舞弊-------会计舞弊

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与管理者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利用会计制度、会计法规等存在的漏洞进行不合理的经济业务处理,其动机是恶意地谋取企业财产。

具体反映为当事人在计算、记录、整理、凭证、编表、保管及有关业务处理中的特定非法行为。

在企业经济工作中,由于各种经济活动的存在,难免会发生一些制度上未涉及到的经济活动,从而导致会计舞弊的产生。

从产生的具体原因分类。

可以分为制度性舞弊、理论性舞弊和技术性舞弊三类。

因管理的原因,没有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虽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未能很好地有效执行,从而导致工作程序、计账算账等方面的舞弊,称为制度性舞弊。

凡违反经济核算原因或因故钻取财务制度的漏洞而产生的舞弊,称为理论性舞弊。

凡经济活动中因发票填制、材料收发、计量、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方面发生的舞弊,被称为技术性舞弊。

造成舞弊的原因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其表现形式也各不一样。

原始票据中的舞弊游戏

1、原始凭证填制虚假。

例如采购人员购买私人物品的费用计入会计科目“原材料”的原始凭证,或者不交付原始凭证,这笔开销则“顺其自然”进入生产成本或管理费用,舞弊人员的私报行为便掩盖。

在依据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时,舞弊人员会故意修改摘要、变换科目等,造成舞弊事实。

有效防止会计舞弊的措施如下:

核实凭证数据与原始票据数据、核实会计科目设置、审查原始凭据涂改的真实原因、核实跨期凭证(后附的原始凭证的日期与凭证日期的差异)、核实原始票据的审核程序、审核原始票据的真伪等。

2、伪造、篡改、不如实填写凭证

如:

某厂职工利用一张字迹模糊、只有小写金额没有大写金额的发票,在数字“50.12”前添写“1”,改为“150.12”元,同时按150.12元添加大写金额,在财务科顺利报销。

又如伪造单据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

单位以购买某种物品为名,编造假发票,套取现金单独存放,用于不当支出。

某炼油厂按规定应列支年度业务招待费为28万元,但到当年6月底招待费实际支出额已达到25万元,为了使年度招待不超过28万元,厂领导和会计人员便商定,以报销劳保用品为名套取现金,用于招待费支出。

随后从劳保商店搞来一张空白发票,自己编造了有关数据,填入空白发票,共计10万元,会计人员依照伪造的发票做了如下会计分录:

借:

制造费用100000

贷:

现金100000

并进行了相关会计处理,套取现金10万元,以个人名义存储,专门用于“压缩”招待费超支。

原始票据舞弊在企业中是最见的一种游戏,但这种舞弊是对企业的长期价值影响最弱的一种舞弊;在现代舞弊方法中,最重要的舞弊在于如何防控企业资本运作中的舞弊行为,因为这些舞弊可能导致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甚至破产。

让人亦爱亦恨的财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加工产生会计信息的最后一个环节,会计报表复杂的结构,繁多的数据为舞弊者提供可乘之机。

鉴于报表本身的重要性,会计报表舞弊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它不但掩盖了舞弊的事实本身,还影响企业经常管理的决策与发展。

1、会计报表舞弊的具体表现形式为

(1)同时篡改凭证、账簿数据编制报表。

(2)将原始凭据更改编制成本报表。

(3)修改库存数据编制库存报表。

(4)修改资金收入凭据更改现金流量表。

2、财务报表舞弊的效应

(1)股票市场具有放大效应。

财务报表舞弊引发该股票市场价值的下降,后者降幅是舞弊额的500~1000倍。

(2)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

2002年10月,GAO报告:

1997年1月到2002年6月因财务舞弊或不规范会计问题而重编制财务报表的上市公司约占全部上市公司10%,且呈上升趋势。

2002年舞弊给美国造成损失约6000亿美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

美国国家会计学院2002年调查,69.85%的人认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不可信。

(3)舞弊性财务报表的特点。

目的是欺骗报表的使用者,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以谋求影响投资的决策。

(4)手段多样性且具有创新性。

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参与其中,上下串通、内外勾结等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而无法依赖企业内部来消除;通常以维护企业利益为幌子而受到保护;造成损害(舞弊金额、社会影响等)更大;审计风险明显加大,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加大。

3、发现财务舞弊的思路分析

如何发现财务舞弊,并有效揭露财务舞弊行为,从而有效控制财务舞弊的产生,使潜在的财务舞弊受扼制,对财务舞弊进行惩罚,可以遵循:

怀疑求证处理(How?

Who?

Why?

What?

Where?

When?

)。

“莫须有”----历史的悲剧又重演

“莫须有”来自于南宋奸臣秦桧谋害忠臣名将岳飞的典故。

时过境迁,在企业管理中,这种丑恶的事情同样不断出现。

1、虚报冒领。

虚报冒领是指采取作假的手法,虚报费用、冒领物资。

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四种:

(1)假造单据、凭证等进行欺骗,虚报费用。

(2)涂改单据时间、数量、单价、金额或添加内容和金额,多报费用。

(3)对一些以重量为计量单位的财产物资,采用“在秤进,小秤出”等手段,虚报损耗,从中将“多余”出来的物资占为己有,或送他人,或变卖。

(4)低列、少计或不计购货折让款,侵吞折让现金。

“假作真时真亦假”

1、操纵“假发票”。

是指行为人在开具发票时,除在金额上采用阴阳术外,还开列虚假品名、价格、数量、日期等,以蒙混过关,便于报销。

具体手法:

虚假品名;虚假价格;虚假数量;假票真开、用假发票开具真实业务等。

2、猎取虚假发票。

这种情况虚假发票包括两种,一种是发票本身是假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发票所记载的内容是虚假的。

如1998年严肃查处的浙江省金华县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从1995年3月到1997年3月,金华县共有218户企业参与虚开发票,开出发票共65536份,价税合计63.1亿元。

案件涉及36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涉案企业之多、范围之广、历史之长、数额之大实属罕见,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再一次为“打假”敲响了警钟。

3、假账真做。

无原凭证而凭空填制记账凭证,或在填制记账凭证时,让其余额与原始凭证不符,并将原始凭证与记账不符的凭证混杂于众多的凭证之中。

4、真账假做。

是指故意用错会计科目或忽略某些业务活动中的某些中间科目,达到记账凭证混乱对应关系,以形成错觉。

票据中的另类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往往存在一些所谓票据中的“另类”――不符合公司票据管理规定的票据。

但这些又在公司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由于客观活动中有时也无法彻底清理这种现象,所以给企业的舞弊造成了可乘之机。

1、另类票据――“白条”。

所谓“白条”是指行为人开具或索取不符合正规凭证要求的发货票和收付款项证据,以逃避监督或偷漏税款的一种舞弊手段。

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白条子。

以个人或单位的名义,在白纸上书写证明收支款项或领发货物的字样,作为发票来充当原始凭证。

(2)以收据代替发票。

(3)不按发票规定的用途使用发票。

如以零售、批发商业发票来代替饮食服务行业发票。

(4)不按发票规定要求开具发票。

如不加盖财务专用章,有关人员不签字等。

“白条”是企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如何有效规避这种“白条”现象,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考虑的因素。

2、蓄意设置“账外账”

(1)国有企业的“账外账”。

虽然企业三令五申严禁账外设账,但一些单位置企业财务规定于不顾,采用虚列费用等多种方式,套取现金,另行设账,以记录不法经济活动。

关于账外㠟,主要有以下三种:

账外现金和银行存款账,即小金库账;账外资产账,即小仓库;账外成本、权益、利润账等。

如某公司设置两套财务账册,私设小金库,用于年末职工奖金和福利费支出,有的企业搞账外经营,最常见的就是以各种名目将奖资金套取出来,另行开设账户进行经营,整个经营活动另设账簿核算,未反映在法定账册内。

如企业以私人名义开了10个储蓄存款账户和银行存款账户,将大量资金转至企业财务账簿之外的私人账户,用来进行非法行为。

(2)民营企业的账外账。

目前国内有相当部分民营企业设置了账外账,但这种设置不是发生于企业内部员工的舞弊行为,而是投资者蓄意为了逃避国家税务而设置的。

3、不按规定登记会计账务。

是指企业会计人员在登记账簿的过程中,不按记账凭证的内容和要求记账,而是随意改变业务内容,故意使用错误的账户,使借贷方科目弄错,混淆业务应有的对应关系,以掩饰其违法乱纪的意图。

例如,某企业下属的几个业务部门在经营上都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即年底完成公司所定任务,就可以作为提拨、晋升、发放奖金的前提条件。

该企业一业务部经理在年底将近时,眼看无法完成公司合同所规定的任务,即私下找主管该部门会计核算的会计人员,许以重金,要求其在凳登记账簿的过程作一些改动。

会计人员允诺,年终,该部门经理如愿以偿地被提拨为公司副总经理。

追逐假利润获取不正当业绩奖励

  1、随意调整报表金额。

一些单位为了达到一些不法目的,随意调理报表金额,人为地加大资产调理利润;或为了逃税,避免检查而加大成本费用,减少利润。

如深圳一辉实业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时,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㘬为1000万元,但至1997年,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陡然增至1亿元,后经查,这次“飞跃”纯属深圳协力、深蒙、国正三家会计师事务所为获取高额审计费而出具了虚假审计报告所致,短短几年,该企业就凭着假报表和假报告套取了银行贷款达4000多万元,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2、虚构经济业务,编造虚假记账凭证

有的单位为了享受国家税法规定的的可以税前利润连续三年补亏的税收政策,而编造虚假的经营业务来体现亏损,也有的单位为了体现业绩而虚构一些经营业务为大众呈现一种“虚盈实亏”的表现繁华景象。

如对某企业的年终审查时,发现该企业12月31日编制了一张记账凭证,其内容为:

借:

应收账款――##单位

 贷:

产品销售收入――##产品

经审查,该记账凭证后未附任何原始凭证,年底亦未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经延伸检查,该企业第二年年初即用红字将此笔分录冲销,可以断定,该企业此项账务处理是编造的虚假记账凭证,虚构经营业务,虚增产品销售收入偷逃税金的行为。

截留收入,混淆是非

1、收入不入账。

这类现象主要指财会人员隐匿收入,不报账、不交公而私自占用。

主要手段有:

(1)对于罚没款、管理费和上级拨款等,不报账、不上交、升私自扣留。

(2)对于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劳务收取的现金回扣和银行存款,按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伺机挪用或侵吞。

(3)在一些商业零售及服务企业,由于不是每笔业务都开发票,票面金额可能小于实收金额,柜台人员按票面金额报交收入,侵吞差额款项。

(4)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特别是出售账外废旧物资时,采取少计价款、不开发票、不开发票等方式直接侵吞。

(5)直接截留收入,是指直接将公司的现金收入进行截留主,不反映在公司账簿中的行为,以达到侵吞公司资金的目的。

2、不正当挂账

挂账作假,就是利用往来科目和结算科目将经济业务不结算到位而挂在账上,或者将有关资金款项挂在往来上,待电动机成熟再回到账中,以达到“缓冲”、隐藏事实真相之目的。

例如,稽查人员在查阅某企业账目时,发现该企业12月份“商品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账户较之以往各期发生额较大,经查阅明细账,发现“应收账款”明细账中未作登记。

稽查人员根据账簿记录调阅有关记账凭证,发现有五张凭证内容全部相同,㘬为:

借:

应收账款

 货:

产品销售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经审查,上述五张凭证均未附任何原始凭证,虚列收入200万元,5笔业务在“库存商品”明细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中均未作登记,准备于下年初将上述分录作销货退回独处理。

该企业承包人为了在承包期内拿到承包奖金,虚列当期利润,并采用挂往来账的手段掩盖其不法的目的。

凭证之间的猫腻

在会计凭证中,也经常出现利用凭证进行舞弊的现象,对于这种舞弊行为,通常有以下两个方面:

1、证证不符。

所谓证证不符,是指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两者之间的不相符。

这种 现象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性的,有的原始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发生日期与记账凭证所用的会计科目应反映的内容、记账日期明显不符;有的记账凭证上所列明的原始凭证张数与实际所附张数不符等。

如审查某企业时,发现该企业为粉饰财务状况,虚构产品销售,授意财务会计人员设法增加150万元的销售收入,财会人员即直接编制记账凭证,摘要填写销售商品给某公司,并据以记账,后无附任何原始凭证。

2、记账凭证上账户对应关系不正常。

单位在经济活动中进行会计核算,记账凭证上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和其所反映的具体经济业务内容,应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但有些单位却经常使用一些往来科目来偷逃税金,隐瞒收入。

如审查某企业记账凭证时,有如下一张记账凭证,摘要为:

预收*单位货款

借:

银行存款

 贷:

预收账款

待该企业商品销售后,又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

预收账款

 贷:

产成品

通过上述会计分录的编制,来掩人耳目,从而达到逃避税款、隐瞒收入的真正企图。

相信财务账簿的前提――掌握证据

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财务报表是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状况与经营状况的,但前提是基于事实而编制,如果在编制过程中出现直接编制报表的账簿,则应该另当别论了。

我们看看会计人员是如何操纵账务账簿,而最终操纵账务报表的事实。

1、操纵登记账簿。

是指会计人员在登记账簿时,不按照记账凭证的内容和要求记账,随意改变业务内容,故意使用错误的账户,使借贷方科目弄错,混淆业务应有的对应关系,以掩饰其违法乱纪的意图。

2、账实不符。

根据国家财会制度的规定,有关存货、货币、固定资产、债券等实物资产,其账簿记录必须与实物保持一致。

但各单位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却十分突出,有的有账无物、有的有物无账,还有的账物不符,这种混乱情形非常容易给一些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如某企业仓库保管员早已将库中的一些物资私自盗卖,收入落入自己的口袋,而财会账簿上这些物资却依然存在账上。

库管人员正是利用本企业这种差异的内控制度,来达到个人的不法目的。

3、账表不符。

会计报表是根据会计账簿分析填列的,其数据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会计账簿所记录的数据,因此,账表必须相符。

但在审计人员的审计过程中,发现账表不相符的情况却比比皆是。

如某单位为了增大管理费用,直接在损益中多计管理费用10万元,在资产负债中同时增大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金额,造成账表不符。

4、账账不符。

主要是指企业各种账簿之间具有勾稽关系。

如仓库账簿与财务账簿的库存金额不符,固定资产账簿与财务账簿金额不符,银行对账单与银行日记账不符等。

所以管理者应该在相信财务报表的同时,先对编制报表的各种数据进行核查,千万不能只阅读财务报表了事,因为从财务报表中看不出任何与事实不符的疑点,同时,如果相信这些疑点,则可能在经营决策中发出错误的指令,最终让企业受损。

不动产中的舞弊辨识

固定资产构成上作假方式主要有:

1、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不符合规定标准。

有的企业将属于低值易耗品的物品列作固定资产,有的企业将属于固定资产的物品列作低值易耗品,造成核算上的混淆不清,也造成了两者的价值在向生产经营成本、费用转移时形成和水平上的不合规和不合理。

企业为了增加成本、费用,将符合固定资产的物品划入低值易耗品,一次性摊销或分次摊销;为了减少当期成本、费用,将符合低值易耗品的标准的物品划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延缓其摊销速度。

这种混淆划分标准,会导致资产结构的变化,使固定资产与存货之间发生此长彼消的关系,使会计信息生产错报,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2、固定资产的分类不正确。

(1)固定资产可以分为7大类: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土地;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2)将未使用固定资产划入生产经营使用的固定资产之中,会增加当期的折旧费用,使生产费用上升,还会导致固定资产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虚增固定资产使用率,给信息使用者以假象,使管理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3)企业将采用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与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混为一谈,以达到降低或提高折旧费用,从而人为调整账务成果的目的。

(4)对土地分类出现错误。

与房屋、建筑物价值有关的因征收地支付的补偿费,应计而不计入房屋、建筑物的价值,而将其单独作为“土地”入账,降低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造成了固定资产的分类混乱。

3、固定资产的计价不准。

虚增工资人数逃避税收

自2002年以来,国税部门的企业所得税管户呈上升趋势,但其企业所得税收入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企业虚增计税工资人员,偷逃税金的现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六条规定:

经,纳税人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按照计税工资扣除。

企业的计税工资又是由企业的人员确定的,少数新办企业计税工资比较随意,一些非法支出或不能正确取得合法凭证的费用,㘬混于工资表作为支出凭证减少了计税利润的实现,偷逃了企业所得税。

目前在我国国内有相当部分企业都存在这种舞弊逃避税务的行为,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尽快出台政策,避免流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