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2562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7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

《安徽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

安徽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安徽江淮十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合肥市某中学地理考察小组寒假期间在野外考察时画的等高线地形图(局部),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六地中最大高差可能为( )

A.250米B.300米C.350米D.400米

2.有关图中河流干流流向说法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自东南向西北B.自西北向东南C.自西向东D.自东向西

【答案】1.B  2.C

【1题详解】两地最大高差计算方法:

两地高度范围中取最大值减最小值,其余两数相减,可得最大高差。

据图可知,等高距为50米,①②地的海拔在500-550米之间,③为600-650米之间,④为800-850米,⑤为700-750米,⑥为800-850米,六地海拔落差最大的两地是①或②和⑥,最大高差在(800-550=250米)到(850-500=350米)之间,最大高差为250-350米,选项中只有B项300米位于此区间,故选B。

【2题详解】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根据图示方向标N(北)可知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因此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小明同学6月10日去贺兰山游玩,于当地时间上午11点乘坐缆车经过某山谷时发现,山坡两侧A与B处植被量差异很大,而C与D处植被量差异较小,此时阳光从其前进方向左侧照来。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缆车的前进方向,最有可能是( )

A.自西南向东北B.自东南向西北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

4.同A与B处植被量差异相比,C与D处植被量差异小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

A.坡面两侧相互影响较强B.坡面两侧温差较小

C.坡面两侧水分差异较小D.坡面两侧土壤有机质差异小

【答案】3.C  4.D

【3题详解】此时为当地时问6月10日上午11点,太阳在东南方位,阳光从其前进方向左侧照来,所以前进方向的左前方是东南方向,故前进方向为南,缆车路线为自北向南,C正确。

【4题详解】由图可知,A地植被稀疏,B地植被较A地茂盛,植被量差异大;CD两地都比较茂盛,植被量差异不大。

植被量差异与光照、温度、降水等自然环境条件有关。

由图可知,CD两地相距较近,坡面两侧相互影响较强,其温度、水分等因素差异也较小,所以A、B、C项正确。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树木主要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给地表,AB两地植被量差异较大,所以土壤肥力差异大,CD两地植被量差异小,所以坡面两侧土壤肥力差异小,即土壤肥力差异小是植被量差异小的结果,而非原因,D项错误。

根据题意,故选D。

尘卷风是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匀而形成,在近地面大气层中产生尺度很小的旋风,可将尘上等细小物体卷入空中,尘卷风的形成与地气温差和风速成正相关而与空气湿度呈负相关,肖塘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边缘荒漠绿州过渡带,一年四季均可观测到尘卷风,下图为肖城地区全年的月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一日之中尘卷风最可能发生于( )

A.晴朗的白天午后B.多云的白天正午C.晴朗白天傍晚D.多云的凌晨前后

6.推测一年之中肖塘地区尘卷风发生频率高的季节为(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5.A  6.D

【5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尘卷风的形成与地气温差和风速成正相关而与空气湿度呈负相关”可知,白天,晴天的午后,地气温差最大,空气湿度最小,最可能发生尘卷风,A正确,C错误。

多云的天气,地气温差较小,不利于尘卷风的形成,BD错误。

故选A。

【6题详解】读图及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一年四季中,12月、1月的冬季相对湿度最低,平均风速最高,故尘卷风发生的频率较高,D正确。

ABC错误。

故选D。

2020年9月15日在北京(116°E,40°N)的京通快速路的过街天桥附近,众多摄影爱好者抢占机位,只为拍通天桥日落前太阳恰好切于天桥走廊之间的景象,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7.拍摄者面朝的方向最有可能是( )

A.东北B.西南C.西D.东

8.摄影师拍到太阳切于天桥走廊之间景象的时间最接近(北京时间)( )

A.17点15分B.17点27分C.18点40分D.19点05分

【答案】7.C  8.C

【7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众多摄影爱好者抢占机位,只为拍通天桥日落前太阳恰好切于天桥走廊之间的景象,”克制,拍摄者拍照的是日落前的景观,该日为9月15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可知太阳日落方位为西北,此时在日落之前不久,尚未日落,拍摄者应面向正西方,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题详解】此时为9月15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京昼长夜短,日落应为当地地方时18点以后,北京的地方时(116°E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相差约16分钟,北京时间比北京的地方时早16分钟,所以最接近18时40分,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霜的形成与天气条件、地形和下垫面性质等相关,古语有云,“雪寒在上,故高山多雪;霜寒在下,故洼地多霜”,雪打高山霜打洼,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9.对上述古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高山多雪”,是因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B.“高山多雪”,是因为海拔较高,水汽充足

C.“洼地多霜”,是因为夜间洼地水汽较少D.“洼地多霜”,主要见于多云的夜晚

10.下列各地最易形成霜的是( )

A.海拔高的山顶B.湖泊附近的湿地C.河口三角洲D.沙漠边缘的绿洲

【答案】9.A  10.D

【9题详解】高山多雪,因“雪寒在上”,海拔高,气温低,A正确,B错误。

“霜寒在下”意为夜间冷空气下沉在洼地堆积,气温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霜,所以霜的形成需要水汽和低温,C错误;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D错误。

故选A。

【10题详解】霜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水汽和夜间的低温,海拔高的山顶气温虽低,但水汽不足,不易形成霜,A错误;湖泊附近的湿地和河口三角洲水汽充足,但比热容大且大气逆辐射强,降温较慢,不易成霜,B、C错误;沙漠地区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较低,其附近的绿洲地区更容易形成霜,D正确。

故选D。

阿塔卡玛沙漠住于南美洲,海拔约2400m,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4℃.该地被称为世界“旱极”,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不到2mm,沙漠近岸地区低空全年大部分时间都被浓厚雾层笼罩。

下图示意阿塔卡玛沙漠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阿塔卡玛沙漠气候凉爽的主要因素有( )

A.地形、洋流B.洋流、大气环流C.地形、大气环流D.纬度、人类活动

12.阿塔卡玛沙漠常年“雾重却无雨”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沿岸冷湿气流难以上升B.山地对暖湿气流的阻挡

C.终年盛行下沉气流D.海拔高,海洋水汽无法到达

【答案】11.A  12.D

【11题详解】由材料“阿塔卡玛沙漠住于南美洲,海拔约2400m”可知,阿塔卡玛沙漠海拔高,气温低;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

因此气候凉爽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洋流,A正确;大气环流影响降水,对气温影响不大,沙漠地区,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不大,综上所述BCD错误。

故选A。

【12题详解】该地盛行东南风,安第斯山脉阻挡了信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而沿岸的冷湿气流受离岸风影响难以上升,遇到从安第斯山脉翻越下来的暖气团,形成了逆温层;加之沿海空气受寒流影响,下层冷却,逆温层更加稳定,因此沿岸地区海面蒸发的水汽低空凝结成雾,但却很难上升成云致雨。

而且受逆温影响浓雾不易散开,形成雾重却无雨的现象。

由于位于低纬度的沿海地区,空气中水汽比较充足,不是海洋水汽无法到达。

综上所述,ABC都是该现象形成的原因,D项不是该现象的形成原因。

依据题意,故选D。

合恩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岛上环境恶劣,科学家在岛上找到了一棵生长在地球最南端的树,树龄已达41岁,高度却只有90厘米该岛树木多沿着地面生长,呈近水平形态。

下图示意合恩岛位置及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合恩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处,多火山地震

B.西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东部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C.岛上山脉多为南北走向

D.岛上房屋多为平顶,且地基较深

14.这棵生长在地球最南端的树,最有可能生长在图中( )

A.①B.②C.③D.④

15.岛上树木多呈近水平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

A.常年受强劲的西风影响B.土壤冻融交替,树根不稳

C.地形崎岖,山体滑坡导致D.岛上光照不足,树木向阳而生

【答案】13.D  14.B  15.A

【13题详解】合恩岛地处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A错误;该地洋流为西风漂流,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错误;由右图等高线东西延伸可知,山脉多为东西走向,C错误;该地位于盛行西风带,西风风力强劲,故而房屋多为平顶,地基较深,D正确。

【14题详解】岛上生存环境恶劣,风力强劲,植被不易存活,②处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有山脉阻挡,树木易存活,B正确;①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风力强劲,树木不易成活;③地位于沿海海峡处,西风强劲加上狭管效应,树木不易存活;④地位于山顶,土层薄,气温低,风力强劲,树木不易存活,D错误。

【15题详解】这棵树木树龄高而形态低矮,甚至发展为水平生长,主要原因为此地强劲的西风吹拂,匍匐生长有利于降低强风对它的摧残,A正确;树根不稳会导致树木死亡,不是树木水平生长的主要原因,B错误;该地地势落差小,且位于西风带,季节降水差异小,滑坡可能性较低,C错误;光照不足会导致树木徒长(枝长且直立生长势强)和黄化,与树木水平形态生长无关,D错误。

 

“土楼”亦是“土楼房"的简称,与“洋楼房"相对而言,土楼的建筑材料是黏土、杉木、石头和竹片,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是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代社会和谐的物证,图左为土楼景观图,图右为福建土楼分布图,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推测建造土楼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7.土楼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体现在( )

①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②墙体下方厚,利于稳固③地基采用大型鹅卵石,冬暖夏凉④就地取材,土墙倒塌也将回到大地,极具环保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6.D  17.B

【16题详解】根据材料“土楼的建筑材料是黏土、杉木、石头和竹片”可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少雨,便于施工,正当农闲,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参与工程建设。

D正确;该地雨季开始早,夏季多雨,且春、夏、秋都是农忙时节,因此不是建造土楼的最佳季节。

ABC错误。

故选D。

【17题详解】土楼建筑利用山间狭小的平地,依山而建,布局合理①正确;下方厚,向上变薄,墙体重心下移,非常稳固,②正确;土楼的地基采用了大型的鹅卵石,利于防涝去湿,与温度关系不大,③错误;楼就地取材,最终也将回归自然,污染小,十分环保,④正确。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我国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分布着大面积丹霞地貌,因该区域地貌主要沿沟谷出露,称为沟谷型丹霞地貌(下图),该地区丹霞地貌造景岩层上部沉积着一定厚度的黄土,而两侧崖壁上呈现变化多端的曲面形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沟谷型丹霞地貌

演化模型图

 

18.与图中A地沟谷型丹霞地貌形态对应正确的组合是( )

B.

A.

 

D.

C.

 

19.黄土高原地区沟谷型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流水冲刷侵蚀一地壳抬升一形成沟谷一地表水侵蚀一黄土堆积

B.流水冲刷侵蚀-形成沟谷-地壳抬升一黄土堆积一地表水侵蚀

C.地壳抬升一流水冲刷侵蚀-形成沟谷一黄土堆积一地表水侵蚀

D.流水冲刷侵蚀一形成沟谷一地壳抬升一地表水侵蚀一黄土堆积

【答案】18.C  19.C

【18题详解】图中A地位于沟谷中部至沟口,根据沟谷发育过程,其横截面形态应为“V"型沟谷,如图所示,图A为天开式,位于沟谷源头,A错误;图B为狭缝式,位于沟谷中上段,B错误;图C为“V”型沟谷,C正确;图D为宽谷式,位于沟谷下游较大河谷处,D错误。

故选C。

【19题详解】该地丹霞地貌造景岩层上沉积有黄土,故形成过程应为地壳抬升后,水流沿节理裂隙方向侵蚀形成沟谷,后经风力堆积作用覆盖黄土,地表水对黄土冲刷、剥蚀,出露的岩石进一步受到侵蚀,形成沟谷式丹霞地貌,C正确。

故选C。

植物类型及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等因素随植物群落演替而发生规律性变化,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对植物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并相应地影响植物根系发育程度,营养元素丰富处其植物根系较发达且密集,其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亦相对较大,对于有效防治区域草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现象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

下图为某区域地表及地下30cm植物群落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黏聚力c值)与剖面海拔高度变化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影响该区域地表植物群落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多寡B.降水多少C.土壤肥力D.气温高低

21.据材料分析根一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最大的地形区是( )

A.三级阶地及斜坡B.二级阶地C.一级阶地D.河漫滩

22.推测需要重点防范水土流失的区域是( )

A.三级阶地及斜坡B.二级阶地C.一级阶地D.河漫滩

【答案】20.C  21.C  22.A

【20题详解】据材料,图示地区范围小,光照差异不大,A错误;降水差异小,B错误;且地形高差小,气温差异小,D错误;材料中可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对植物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C正确。

【21题详解】据图中数值可知,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最大值(黏聚力c值),即圆形实线和三角实线的粘聚力C值读数最大值为45kpa出现在一级阶地,故答案选C。

【22题详解】水土流失与地形、植被等因素相关,坡度越大、植被覆盖率越低,越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由材料可知“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相对较大,对于有效防治区域草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现象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所以粘聚力C值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由图可知,三级阶地与斜坡处地形坡度大,黏聚力c值低,所以水土流失最严重,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水结冰状况与温度、盐度和水深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海湾及同一海湾的不同位置,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差异,海冰面积及其变化有一定差异,辽东湾在渤海中冰情最重,冰期最长。

渤海海冰因盐度较低,是海水淡化和利用的良好材料,但成本较高,下图为2017-2018年渤海海冰面积变化示意图,其中初冰期为2017年12月末,融冰期为2018年2月末。

(1)分析说明与渤海湾和莱州湾相比,辽东湾冬季海冰冰情最重的原因。

(2)据图指出辽东湾海冰融冰最晚的地区,并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有人建议,可以尝试用海冰覆盖渤海沿岸盐碱地,从而改造良田。

请你谈谈对此的看法。

【答案】

(1)①纬度位置相对较高,气温最低;②河流淡水汇人较多,盐度较低,更易结冰;③海水深度较浅;④海区相对封团,水体流动性差,受陆地影响较大。

  

(2)辽东湾中东部,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海冰在中东部海域堆积较厚。

  

(3)赞同。

该地在季缺水有利于缓解旱情;海冰距海岸近,便于开采和运输;海冰是可再生资源,每年均可开采。

反对。

运输困难,成本高,难以大规模推广;技术及相关产业配套不完善。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湖泊的溃决通常与水量,湖岸堤的性质以及用边地形有关。

2011年9月14日,住于青藏高原的卓乃湖也发生溃决,洪水造成了月一公里宽的决口,在地表冲出洪沟,流进了库赛湖。

同年,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也先后溢出并最终注入盐湖,此后卓乃湖面积不断缩小。

2018年5月,卓乃湖周边出现大规模扬尘和沙层暴天气。

楚玛尔河为长江源北源,有科学家预测,若未来盐湖亦发生溃决,则会对下游造成更大的破坏作用,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卓尔湖及其周边情况。

(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卓乃湖溃决的原因。

(2)推测卓乃湖周边区域风沙活动沙源。

(3)试说明若盐湖溃决,可能造成的“更大破坏作用”。

【答案】

(1)气候趋于暖湿,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泊水量丰富;湖岸堤松软易被侵蚀;湖水冲出湖堤后,两侧地势较高,易汇集流淌。

  

(2)湖水溃决后,湖面面积缩小,湖底沉枳物裸露;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就地起沙。

  

(3)盐湖溃决后,对青藏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盐湖水将汇入楚玛尔河,对长江源头水质造成破坏;湖泊面积萎缩,生态环境恶化。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泰加林(寒温带针叶林)横贯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等高纬度地区,是地球上分布面积最辽阔的森林生态系统。

在我国境内,泰加林仅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和新疆阿尔泰山。

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是我国泰加林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流经该地的激流河河谷宽阔,河道弯曲,左图示意根河市位置,右图为根河市全年气

候图。

(1)根据泰加林在世界及我国的分布位置,推测泰加林的性长习性。

(2)根河市河流两岸树木侧根发达,树形是倒伏状,试分析原因。

(3)说明激流河根河段的水文特征。

【答案】

(1)泰加林分布在高纬地区,故耐寒;分布区年降水量充足,故喜湿。

  

(2)河流两岸地下水位高,有永久性冻土层,主根难以穿越冻土,侧根水平生长较发达;雨水及河水浸泡,及较强的冬季风,使树木呈倒伏状。

  

(3)支流众多,流量丰富;流经区域植被丰富,含沙量小;有结冰期;落差小,流速慢。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赛里木湖(下图)是新疆天山地区海拔最高的封闭高山湖泊,湖面海拔2071m,夏季温凉,冬季严寒,全年封冻期长,湖区常年盛行偏西风。

近30年来,湖区气候趋于暖湿,目前赛里木湖流域的水资源尚未大量开发。

当前,环湖岸坎多处坍塌,坎上植被成片塌落在湖滩上。

自2014年起,湖东岸实施“抛石固岸”,对坍塌岸坎实行生态固岸治理、

(1)试推测赛里木湖湖面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2)近30年来赛里木湖面积持续扩大,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简述湖东岸坍塌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1)赛里木湖湖区冬季气温低,湖面冻结;春季,湖冰开始融化,湖面面积增加;夏季随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增至最大,后湖面面积减小。

  

(2)湖区气候嗳湿,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增加,湖泊补给水源充足;湖泊四周环山,无地表出水口;水资源尚未有大量开发,受人类活动影响少。

  

(3)湖岸坍塌并不断向外扩展,危及周边公路,带来安全隐患;大量泥沙、草场营养物质被带入湖中,湖泊水质遭到污染;湖水侵蚀湖岸,降低植被覆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