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韭黄高产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2295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1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韭黄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整理韭黄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整理韭黄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整理韭黄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整理韭黄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韭黄高产栽培技术.docx

《整理韭黄高产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韭黄高产栽培技术.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韭黄高产栽培技术.docx

整理韭黄高产栽培技术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有:

危险度评价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泄漏、火灾、爆炸、中毒评价模型等。

环境总经济价值=环境使用价值+环境非使用价值

3)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4.广泛参与原则。

(3)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的建设项目;

3.不同等级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2.间接市场评估法

第1页

(3)介绍评价对象的选址、总图布置、水文情况、地质条件、工业园区规划、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功能分布、主要设施、设备、装置、主要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人流、物流等概况。

(3)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可靠性;

澂江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教材

 

 

澂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编印

前言

韭菜为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营养价值较高,含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

澂江县韭菜种植历史较为悠久,随着比较效益的凸现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面积已达5千余亩,年产值在6000~8000元/亩左右。

韭黄生产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种植技术不规范,病虫危害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该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我们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认真总结多年生产经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汇编成《韭黄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和农户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资料汇编:

李惠芬、费勇

2011年2月

 

韭黄高产栽培技术…………………………………………………………………1

一、品种选择……………………………………………………………………1

二、育苗……………………………………………………………………………2

(一)地块选择………………………………………………………………………2

(二)整地作墒………………………………………………………………………2

(三)播种…………………………………………………………………………2

(四)苗期管理……………………………………………………………………2

三、大田定植管理…………………………………………………………………3

(一)整地做墒,施足底肥………………………………………………………3

(二)定植…………………………………………………………………………3

(三)水肥管理……………………………………………………………………3

四、病虫害防治……………………………………………………………………4

(一)病害…………………………………………………………………………4

(二)虫害…………………………………………………………………………6

五、保护地栽培……………………………………………………………………8

(一)适时搭棚……………………………………………………………………8

(二)保护栽培管理………………………………………………………………8

六、采收……………………………………………………………………………9

七、分级包装,运贮………………………………………………………………9

附:

韭菜的植物学特性…………………………………………………………………9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本原则………………………………………………………10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要求…………………………………………………………11

蔬菜常用杀虫剂的使用浓度和主要防治对象……………………………………19

蔬菜常用杀菌剂的使用浓度和主要防治对象……………………………………20

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20无公害蔬菜施肥原则………………………………………………………………22常用化肥的含量和性质……………………………………………………………27常用有机肥的养分含量(氮、磷、钾)%…………………………………………28

韭黄高产栽培技术

韭黄是一种高档精细蔬菜,其栽培方式采用露地和设施栽培两段式结合,即露地育苗,定值养根,后期经设施保护栽培,利用韭根和假茎自身贮藏的养分生长,在完全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下,生产新鲜韭黄。

一、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抗逆性强的甜脆卷叶型品种。

推荐种植品种有:

黄韭1号,791雪韭王、雪韭四号等品种。

推荐韭黄新品种特性

1、雪韭四号:

韭黄、绿韭菜兼用品种。

该品种是在抗寒性较强的791和平韭四号优良品种的基础上选育并提纯的新一代韭菜新秀,其株高50厘米以上,植株直立且生长迅速强壮,叶鞘粗而长,叶绿色宽厚肥嫩,最大叶宽2厘米,最大单株重45克,分蘖力强,抗病、耐寒、耐热、质优、高产,年收割6~7刀,亩产鲜韭15000公斤,黄河以南露地栽培,冬季基本不休眠,12月上旬仍可收获鲜韭,其它地区冬季生产鲜韭,必须在日光棚内进行,本品因抗寒性强适应性广,所以在全国各地均可露地或保护地生产栽培。

3~5月份在黄河流域为最佳播种期,东北、西北高寒区域最佳播种期为4~6月份,移栽规格:

株行距15厘米×30厘米,每穴5~8株,生长期间注意喷药与灌根防治地下韭蛆。

2、 791雪韭王:

 韭黄、绿韭菜兼用品种。

  该品种株高50厘米以上,植型直立且生长迅速强壮,叶鞘粗而长,叶绿色宽厚肥嫩,最大叶宽2厘米,最大单株重45克,分蘖力强,抗病、耐寒、耐热、质优、高产,露地栽培年收割6~7刀,亩产鲜韭11000公斤,本品抗寒性强适应性广,黄河以南地区均可露地或保护地生产栽培,注意喷药与灌根,防治地下害虫及韭蛆。

3、黄韭1号:

是韭黄专用型品种,该品种属营养保健型黄韭,一年种植多年收获,抗寒性、抗病性、抗倒伏性都非常强,株高50厘米,株型直立,叶色金黄,叶片肥厚,辛辣味强,粗纤维少,营养价值高,比一般的韭黄品种分蘖力强,假茎粗不易倒伏,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迅速,产量高。

是当今韭黄生产中最理想的软化栽培新品种。

二、育苗

(一)地块选择

选用土地肥沃,排灌条件便利并轮作三年以上的沙壤土田,且远离葱蒜类的地块作苗床用地。

(二)整地作墒

苗床墒宽1~1.4米,整地时不施或少施基肥,深翻30厘米左右,平整墒面。

(三)播种

韭黄的育苗时间约在8~10月,亩用种量0.4~0.5公斤,(每平方米苗床用种8~10克),每亩大田用苗床50~60平方米;种子处理采用50℃左右的温水浸泡10小时后,再用0.2%~0.3%多菌灵干湿性粉剂拌种待用。

育苗前将准备好的育苗墒浇透水,再喷施5%辛硫磷800~1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播种后用过筛细土均匀覆土0.5~1厘米厚,用喷壶浇透水,选用除草剂高盖能除草,每亩用50毫升兑水45公斤喷施,盖好薄膜,两侧用土压实。

(四)苗期管理

当出苗率达80%以上,揭膜练苗,水分掌握墒面深1.5~2厘米土壤湿润,以满足其生长需要;五叶期时,5~7天浇一次水,第一、二次亩随水追肥尿素5~6公斤,间隔15~20天每亩次施用尿素10~12公斤。

移栽前5~7天停止浇水。

三、大田定植管理

(一)整地做墒,施足底肥

整田时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000~2500公斤,复合肥15~2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锌3.0公斤,硼砂1.5公斤,将肥土充分混合均匀作底肥,并整平墒面。

定植墒宽3.5~4米,沟宽40厘米。

(二)定植

韭黄移栽从3月底开始至5月结束。

当韭黄苗4~5片叶、高25厘米时即可定植。

种植规格为行距35~40厘米,株距15~20厘米,每穴3~4苗。

将韭黄苗按大小分级,大苗定植在韭垄中部,小苗定植两头。

定植深浅视韭苗大小决定,一般沟深3~5厘米,覆土2~3厘米为宜,不能埋住叶心。

或采用按规格拉线,打塘定植。

定植后及时浇透水,新根大量长出后,视墒面干湿情况,再浇水。

(三)水肥管理

韭黄常年生长,需肥量较大,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不同时期对水肥的需求规律,合理施肥浇水。

在施用底肥的基础上,于移栽后12~15天施第一次肥,每亩施用尿素10~15公斤,促进早生快发,间隔25~30天,亩用尿素20~25公斤、磷酸一铵10公斤或普钙30公斤撒施后浇透水,搭棚前亩施用尿素30~40公斤,磷酸一铵20~30公斤或普钙50~6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并喷施云苔素等生长调节剂,以满足韭黄生长需求。

四、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1、韭菜疫病

【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的疫霉属〔Phytophthoraspp.〕不同的种,至少包括葱疫霉菌[Phytophoranicotianaevar.paracitica(Dast.)Waterhouse〕。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遗落在土表或土层中的病残体越冬,或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有时还可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

病菌借助灌溉水、雨水、气流及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以有性态卵孢子直接萌发芽管或卵孢子萌发产生无性态孢子囊及其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作为初次侵染接种体,从气孔侵入致病。

症状:

根、茎、叶、花苔均可受害,尤以地下的根状茎受害最重。

初发病时病叶多从中下部开始发病。

叶片受害,初为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病部缢缩,叶片变黄调萎。

天气潮湿时病斑软腐,有灰白色霜。

叶鞘受害呈褐色水浸状病斑、软腐、叶剥离。

鳞茎、根部受害呈软腐,影响养分的吸收和积累。

发生规律:

韭菜疫病多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夏季或排水不良的田块。

发病后,病部形成的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又借助雨水溅射或气流等传播,不断进行再次侵染,使病害得以蔓延。

阴雨连绵的天气与高湿的植地环境为本病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特别是棚室等保护地栽培环境,如不注意通风降湿,往往较露地栽培更易诱发病害和受害更为严重,大棚漏雨的地方往往容易形成发病中心。

肥水管理不善,尤其植地偏施或过量施用氮肥或植地过湿等会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

⑴轮作。

⑵雨季注意及时排涝,防止长时间浸泡墒面。

⑶药剂防治:

7月中旬至8月上旬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1%~0.2%硫酸铜溶液灌浇植株根茎部交替使用进行防治。

2、锈病

【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Pucciniaallii(DC.)Rud.称葱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单主寄生。

夏孢子球形至椭圆形,23~32×20~26μm,孢壁无色至黄色,有刺。

冬孢子堆分散在夏孢子堆之间。

冬孢子倒卵圆形,有一隔膜,28~45×20~26μm,棕褐色。

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同时形成,锈孢子球形,直径19~28μm,孢壁黄色。

除葱柄锈菌外,文献记载还有18种锈菌为害葱类,多属于柄锈菌属和单胞锈菌属。

     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和花梗。

最初在表皮上产生黄色小点,逐渐发展成为纺缍或椭圆形隆起的橙黄色小疱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环,以后扩展为较大疱斑,其表皮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的粉末状物,叶片两面均可染病,后期叶及花茎上出现黑色小疱斑,病情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

发生规律:

为真菌病害,周年以夏孢子转移侵染,借助气流传播。

温暖而多湿的天气有利于侵染发病和流行。

品种抗病性差、偏施氮肥、种植过密和钾肥不足时发病重。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易发病。

防治措施:

⑴轮作。

⑵合理密植,做到通风透光良好;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湿度过高;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多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⑶发病田块收获时尽可能低割,并注意清洁墒面。

⑷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翠贝干悬浮剂5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1500倍液等,上述药剂任选一种交替使用,隔7~10天1次,防治1~2次。

3、灰霉病

【病原及发病特点】韭菜灰霉病(Chinesechivesgraymold)又称白斑病,英文名称:

Chinesechivesgraymold.病原中文名称:

葱鳞葡萄孢菌病原拉丁学名:

BotrytissquamosaWalker.病原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类)、丝孢纲、丝孢目、暗丛梗孢科、葡萄孢属。

为冬春季保护地韭菜的重要病害。

该病除危害韭菜外,还可危害葱、蒜等作物。

症状:

韭菜灰霉病俗称“白点”病,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面产生白色至淡灰色斑点,随后扩大为椭圆形或梭形,后期病斑常相互联合产生大片枯死斑,使半叶或全叶枯死。

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层。

有的从叶尖向下发展,形成枯叶,还可在割刀口处向下呈水渍状淡褐色腐烂,后扩展为半圆形或“V”字形病斑,黄褐色,表面生灰褐色霉层,引起整簇溃烂,严重时成片枯死。

发生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及病株上越冬,随气流、雨水、灌溉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温度高时产生菌核越夏。

低温高湿发病重。

在早春或秋末冬初,遇到连阴雨天气,相对湿度95%以上,易造成流行。

防治措施:

⑴种植抗病品种。

⑵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作物抗病性。

⑶清除病残体,每次收割后要把病株清除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病源。

⑷药剂防治。

每次收割后及发病初期,选用75%百菌清或50%速克灵或50%农利灵1000倍或25%多菌灵1000~1500倍防治。

(二)虫害

1、韭菜迟眼蕈蚊:

别名韭蛆,为小型蝇类。

幼虫聚集在韭菜的地下部和柔嫩的茎部危害,使内茎腐烂,叶片枯黄而死。

防治方法:

发现叶尖开始发黄变软并逐渐向地面侧伏时,应选用64%毙杀乳油1500~2000倍液,1.8%爱福丁乳油2000倍液,5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或5%氯氰菊脂10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

以后每收割一刀喷2~3次。

并于覆盖前清除枯枝烂叶等,以减少虫源。

2、蓟马:

别名葱韭蓟马、韭菜蓟马。

寄主为大葱、洋葱、韭菜、蒜等。

以成虫和若虫为害上述寄主的心叶、嫩芽及幼叶,葱类的整个生长期都有其各虫态虫体活动、取食,致葱类受害后在叶面上形成连片的银白色条班,严重的叶部扭曲变黄、枯萎,远看葱类田一“旱象”。

大蒜、洋葱受蓟马为害后球茎变小,甚至腐烂。

严重地影响了葱蒜类的品质和产量。

葱蓟马常与烟蓟马、花蓟马等混合发生,混合为害,应引起重视。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1.5mm,深褐色,触角第3节暗黄色,前翅略黄,腹部第2~8背板前缘线黑褐色。

头略长于前胸,单眼间鬃长于头部其它鬃,位于三角连线外缘。

复眼后鬃呈一横列排列。

触角8节,第3、4节上的叉状感觉锥伸达前节基部。

前胸背板后角各具一对长鬃,内鬃长于外鬃,后缘有3对鬃,中对鬃长于其余2对鬃;中胸背板布满横线纹。

前翅前缘鬃49根,上脉鬃不连续,基部鬃7根,端鬃3根,下脉鬃12~14根。

腹部第5~8背板两侧栉齿梳模糊,第8背板后缘梳退化,3~7背侧片通常具3根附属鬃,3~7腹板各具9~14根附属鬃。

雄虫短翅型,3~7腹板有横腺域。

生活习性:

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山东、河北、河南、辽宁、吉林等省年生7~10代,6月下旬~7月下旬进入为害盛期。

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四川、云南等省年生10~12代,5月下旬~6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各地受害率为80~100%。

成虫白天多在叶背为害。

6月中旬韭菜上葱蓟马的数量最多,是为害严重期,6月下旬虫量居次,7月后进入高温季节,数量急剧下降。

防治方法:

(1)清除田间枯枝残叶,减少越冬基数。

(2)药剂防治在查明当地为害葱类的主要蓟马种类后掌握在其若虫发生为害盛期及时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10%除尽乳油2000倍液、3%啶虫咪1500倍、40%绿菜宝乳油15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300倍液等,上述农药任选一种交替使用,防治2~3次。

3、蚜虫:

选用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五、保护地栽培

(一)适时搭棚

在韭叶封垄后(8~10月),留韭菜桩25厘米左右,即可张网建棚。

使用10×10厘米规格张网,第一层网离地面30厘米,两层网之间距离20厘米,上下网孔应对齐拉紧,以防植株因网孔不齐而造成弯曲生长。

搭棚规格:

墒宽3.5米,棚边高0.8米,棚顶高1.1米,墒中间及棚边每间隔1.5~2米栽木桩一棵,四周用竹子围边,棚顶做拱架,间隔30厘米,形成中间高,两边底的小拱棚,覆盖遮光率75%遮阳网一层后,盖8~10丝黑膜再盖遮阳网或稻草,四周加盖稻草帘子,并用棚膜压线拉紧固定,以达到避光、保温、防寒的目的。

(二)保护地栽培管理

1、应注意通风降温,根据天气情况,温度过高时要及时通风降温,防止烧苗现象发生,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

2、适时灌水,确保水肥运筹,满足韭黄生长需求。

于盖棚后12~15天放水漫灌,待墒面充分透水后及时撤水,切忌长时间浸泡。

3、注意观察棚内蚜虫发生危害情况,当百株蚜量达600~800头时,采用10%吡虫啉1200~15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六、采收

韭黄应适时收割,小拱棚栽培的韭黄一般露地养桩110~130天,覆盖后20~30天收割,每次收割后留茬1~2厘米,清除覆盖物,转入正常管理。

七、分级包装运贮

韭黄收割后,摘去枯枝烂叶后进行分捡和分级,按10公斤左右采用保鲜薄膜包装,分层装入塑料匡中,运输途中避免挤压,及时入库冷藏处理。

韭菜的植物学特性

韭菜为单子叶植物纲;天门冬目;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1、根:

为弦线状须根,单株有根10~28条左右,侧根少而细,一般长20~50厘米,粗1.5~3毫米,高温高湿条件下易腐烂,但抗旱耐寒,韭根除具有吸收水分、氧气和无机盐的功能外,还有贮存营养的功能。

韭菜的根系以须根为主,根毛稀少,主要分布在1~30厘米土层中,它要求土壤肥沃,养分充足,保肥保水功能强。

 2、茎:

分为营养茎和花茎。

营养茎也称作“鳞茎”,是叶、花、茎和根的分生器官,又是营养的主要贮藏器官。

其大小,肥壮程度是韭菜、韭黄、韭苔、韭种高产的决定性因素。

尤其对冬春保护地栽培的韭菜,其对寒冷的抗性,长势的强弱,质量的高低,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故韭菜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治应围绕着如何增大和肥壮鳞茎狠下功夫。

3、 叶:

成株叶片数5~11枚,层层抱合成“假茎”,假茎长5~23厘米,假茎的内部叶鞘全部呈白色,最外层叶鞘因品种、温度、光照等条件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

同一品种在同一光照下,也会因温度的高低呈现绿、淡绿、紫红、紫等不同颜色,在遮光的条件下,呈白色。

露地栽培条件下的韭菜叶片一般宽0.3~3厘米,长30~70厘米,呈披针形,叶表生着蜡粉,能减少水分蒸发。

叶子是韭菜供应市场的主要产品,其肥大、鲜嫩、美观、味浓而香、营养丰富,是优质的主要标志。

高温强光照,则纤维素增多,叶子老化,不堪食用。

弱光照,叶子鲜嫩,低温弱光照,韭叶艳丽,脆嫩,味浓而香。

 4、花:

韭菜不同品种间很容易杂交,不同品种的制种田要隔离2000米以上,同一品种也要经常提纯复壮,以保持品种的纯度。

 5、果实和种子:

千粒重3~5克,韭种的寿命较短,通常条件下为1~2年。

留种田与不留种田一般减产25%左右,故一般韭菜田不要留种,韭种采收后,随即追肥,浇水,关根壮苗,恢复长势,增加营养积累。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本原则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应从菜田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本着经济、安全、有效、简便的原则,优化协调运用农业、生物、化学和物理的配套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丰产,而不利病虫害发生的条件,达到高产、优质、低耗、无害的目的。

1、严禁施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如3911、1605、呋喃丹等。

2、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害虫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如辛硫磷、多菌灵等。

3、蔬菜基地要远离工矿业污染源,避免“三废”污染。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良好,特别是水质要好,不用污水浇灌,不受“三废”侵害的地块。

4、选用抗病、抗虫优质丰产良种,加强栽培管理。

5、深耕、轮作换茬,调整好温、湿度,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

6、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物理防治方法。

利用物理和机械防治能有效的控制病虫害,不用药、不污染。

如温汤浸种(55℃水)可以杀死种子内外的潜伏病菌。

7、搞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对症适时适量用药。

8、搞好配方施肥,控制氮肥用量,推广施用酵素菌、K100等活性菌有机肥等。

9、搞好植物检疫,及时进行蔬菜质量检测。

严防黄瓜黑星病、番茄疫病等毁灭性病害传入蔓延。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要求

一、定义

(一)无公害蔬菜:

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

(二)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的区别:

⑴无公害蔬菜是按照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蔬菜。

严格来讲,无公害是蔬菜的一种基本要求,作为商品蔬菜都应达到这一要求。

⑵绿色蔬菜是我国农业部门推广的认证蔬菜,分为A级和AA级两种。

其中A级绿色蔬菜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蔬菜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

从本质上讲,绿色蔬菜是从普通蔬菜向有机蔬菜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

⑶有机蔬菜是指以有机方式生产加工的、符合有关标准并通过专门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农产品认证标示

二、农药使用技术

(一)对症下药。

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防治病虫害种类,选用合适的农药类型或剂型。

(二)适期用药。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适时用药。

对病害要求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控制其发病中心,防止其蔓延发展,一旦病害大量发生和蔓延就很难防治;对虫害则要求做到“治早、治小、治了”,虫害达到高龄期防治效果差。

不同的农药具有不同的性能,防治适期也不一样。

生物农药作用较慢,使用时应比化学农药提前2~5天。

(三)科学用药。

要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防止病原菌或害虫产生抗药性,利于保持药剂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周期。

蔬菜生长前期以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混用或交替使用为主,生长后期以生物农药为主。

使用农药应推广低容量的喷雾法,并注意均匀喷施。

(四)选择正确喷药点或部位。

施药时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确定植株不同部位为靶标,进行针对性施药。

达到及时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病原和压低虫口数的目的,从而减少用药。

例如霜霉病的发生是由下边叶开始向上发展的,早期防治霜霉病的重点在下部叶片,可以减轻上部叶片染病。

蚜虫、白粉虱等害虫栖息在幼嫩叶子的背面,因此喷药时必须均匀,喷头向上,重点喷叶背面。

(五)合理混配药剂。

采用混合用药方法,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危害的目的。

但农药混配要以保持原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用,不增加对人畜的毒性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为前提。

一般各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可以混用;酸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碱性农药不能随便与其他农药混用;微生物杀虫剂(如Bt)不能同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农药混用;混合农药应随配随用。

1、农药混合使用的基本原则

常用农药哪些可混用?

哪些不能混用?

除了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口农药外,必须了解农药的化学性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混合后不产生不良的化学和物理变化,才可以混用。

按照农药在水中的性质,可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类。

酸性农药如硫酸铜、硫酸烟碱、氟硅酸钠等。

中性农药包括各种有机物、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等,如氟铅酸钠、砷酸铅等。

碱性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代森铵、松脂合剂、砷酸铝、肥皂、石灰、石灰氮等。

在混合使用时,中性农药之间、酸性农药之间,或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它们彼此不产生化学和物理变化,因此可以互相混用。

有些农药在碱性条件下虽然分解,但分解比较缓慢,也可以与碱性物质混用,但必须随配随用,否则产生沉淀,喷在植物体上不能形成保护膜,收不到防病效果。

2、几种不可混用的农药

农药合理混用能加强药效,但是,农药混用不当会使农药药效降低,增加成本,有的还会出现药害。

现将不能混用的农药介绍如下:

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致使作物出现药害的农药不能混用。

波尔多液与石流合剂分别使用,能防治多种病害,但它们混合后很快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