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新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综合模拟卷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2288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版新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综合模拟卷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版新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综合模拟卷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版新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综合模拟卷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版新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综合模拟卷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版新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综合模拟卷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版新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综合模拟卷七.docx

《浙江版新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综合模拟卷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版新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综合模拟卷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版新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综合模拟卷七.docx

浙江版新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综合模拟卷七

(浙江版)2020新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综合模拟卷(七)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地形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重要因素。

下表示意我国江南丘陵某地的1、4、7、10各月平均最高气温(单位:

℃)随坡度的变化统计,表1为北坡,表2为南坡。

据此回答1~2题。

表1

坡度

1月

4月

7月

10月

9.5

20.7

27.4

19.8

25°

9.3

19.3

27.4

20.4

45°

5.8

17.0

27.1

18.0

表2

坡度

1月

4月

7月

10月

7.9

19.7

26.5

18.9

12°

8.0

19.9

26.6

19.0

23°

8.5

21.0

26.6

19.2

1.随着坡度的增加,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降低幅度最大的是(  )

A.冬春季的南坡B.夏秋季的南坡

C.冬春季的北坡D.夏秋季的北坡

2.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随坡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昼夜长短B.正午太阳高度

C.天气状况D.植被覆盖率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1月和7月代表的是冬季和夏季,4月和10月代表的是春季和秋季;北坡坡度增加40度,1月和4月平均日最高气温各降低3.7℃,比7月和10月降低幅度大。

而南坡随着坡度的增加,日平均气温大致都在升高。

第2题,同纬度地区,不同坡度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变化主要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相差越大,日最高气温变化越大。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约1°W~13°W,27°N~36°N),素有“清凉国度”之称,其南部地区,一群群山羊有的趴在树干上,有的站在树枝上,有滋有味地咀嚼着树叶,呈现一幕“羊上树”的奇景(见下图),这种景象已经持续有400年之久。

该树叫阿甘树,是一种多刺的常青树,生长缓慢。

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材料,下列关于阿甘树习性或生长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系短小,需水量大

B.耐旱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4.摩洛哥南部出现“羊上树”奇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羊的生存需要

B.阿甘树树叶和果实营养价值高

C.发展旅游业训练而成

D.气候干旱,食物短缺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羊上树”现象出现在摩洛哥南部地区,根据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终年高温少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地表植被耐旱,B正确。

第4题,阿甘树是一种多刺的常青树,根系发达,能涵养水源,树叶和果实营养价值高,当地气候干旱,食物短缺,羊为了生存需要而上树,A、B、D不符合题意;“羊上树”景象已持续有400年之久,故不是发展旅游业训练而成,C正确。

房价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等房价线图”。

读图回答5~6题。

5.对图中M、N、P、Q四处房价及原因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

A.M处房价偏高,环境优美

B.N处房价偏低,距市中心远

C.P处房价高,靠近河流

D.Q处房价低,靠近铁路

6.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叙述,正确的是(  )

A.住宅区所占城市面积仅次于工业区

B.收入差异为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C.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D.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M处等房价线向郊区凸出,说明该地地价较高,主要是由于该地靠近湖泊和高地,自然环境优越,A正确。

N地房价偏低,主要原因是靠近铁路;P处房价高,因为其位于市中心;Q处房价低,因为距市中心远。

第6题,城市住宅区分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收入差异是造成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的地方;住宅区逐渐趋向城市环境质量优越、交通便利的地方分布;住宅区是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B正确。

(2019·浙江高考模拟)读“城市化水平和速度关系图”,完成7~8题。

7.据图可知(  )

A.城市化水平20%时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强

B.城市化水平30%~70%为快速发展阶段

C.城市化水平60%是城市化速度的转折点

D.城市化水平70%时城市化速度达到峰值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发展中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B.a是发达国家,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高

C.b是发展中国家,处在城市化后期阶段

D.b是发达国家,发展速度较慢,城市化水平高

答案 7.B 8.D

解析 第7题,根据图示曲线,城市化水平20%时,城市化速度慢,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弱,A错。

城市化水平30%~70%,城市化水平提高迅速,为快速发展阶段,B对。

城市化水平50%左右是城市化速度的转折点,此时,城市化速度达到峰值,C、D错。

第8题,图中a是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低,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B错。

b是发达国家,发展速度较慢,城市化水平高,C错,D对。

(2019·浙江优化信息卷)读“美国部分区域农业区分布图”,完成9~10题。

9.下列对乳畜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干旱,地广人稀,适于大规模放牧

B.经济发达,城市众多,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大规模种植牧草

D.气候湿润,无霜期长,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10.近些年,小麦区采用免耕的耕作技术,就是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土壤有机质B.保持土壤中水分

C.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D.降低水和风的侵蚀

答案 9.B 10.D

解析 第9题,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沿岸,五大湖沿岸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乳畜带纬度位置偏北,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不适宜种植谷物,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第10题,小麦种植区气候的大陆性比较强,降水季节变化大,干季易受风蚀,雨季易受水蚀,为了防止风蚀和水蚀,最大限度保持水土,采取免耕的措施。

广东某纸业公司与越南造纸厂合资,将造纸业拓展到海外。

另外,近年越南对美国出口餐巾纸、书写纸等纸制品增长迅速,给当地纸品企业造成较大冲击。

目前,美国纸品生产企业正在酝酿联合起诉越南纸品出口企业倾销。

据此完成11~12题。

11.广东造纸业拓展到越南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前景广阔B.交通便利

C.劳动力丰富D.原料丰富

12.越美两国造纸业贸易争端的原因是(  )

A.美国造纸业成本压力较大

B.越南纸制品污染较大

C.越南造纸业更具有技术优势

D.美国依靠自身优势发展造纸业

答案 11.D 12.A

解析 第11题,越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植被茂盛,林木资源丰富,造纸业原料丰富,所以成为我国造纸业转移对象国之一。

故选D。

第12题,越南纸制品价格低廉,对美出口给当地纸品企业造成较大冲击。

与越南相比,美国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等均较高,所以生产成本高,A对。

材料没有提及污染问题,但是同样是造纸业,两国污染一样存在,B错。

从技术角度看,美国技术优势明显,C错。

造纸业属于重污染工业,原料需求量大,美国自身优势并不明显,D错,故选A。

(2019·浙江考前综合检测)读“洞庭湖水域监测卫星影像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3~14题。

13.图中“监测影像图”的获得,主要使用了(  )

①全球定位系统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虚拟化技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监测发现近几十年来洞庭湖面积在不断缩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人类在湖区围湖造田 ②河流泥沙在湖中淤积 ③全球变暖,湖区降水量减少 ④长江补给湖泊的水量减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13.B 14.A

解析 第13题,洞庭湖水域监测卫星影像图的获取运用了遥感技术,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B项正确。

第14题,由于人类在湖区围湖造田,再加上河流泥沙在湖中淤积,导致洞庭湖面积在不断缩小。

北极航道的价值日益受到国际关注。

读图完成15~16题。

15.北极航道途经(  )

A.英吉利海峡B.麦哲伦海峡

C.白令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

16.在可航行时段,与传统的取道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相比,北极航道(  )

A.光线好B.少浮冰

C.路程长D.多阴雨

答案 15.C 16.A

解析 第15题,北极航道沟通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途经白令海峡。

第16题,夏半年为北极航线的通航时间,北极航线纬度高,白昼长,光线好。

北极航线沿线多浮冰;路程短;受极地高压和极地东风控制,少阴雨。

(2019·浙江考前综合检测)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17~18题。

17.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断裂下陷、流水堆积

B.断裂抬升、流水侵蚀

C.断裂下陷、风力堆积

D.断裂抬升、风力侵蚀

18.造成河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有(  )

①地下水位高 ②蒸发大 ③降水少 ④地势平坦

⑤降水强度大 ⑥植被丰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⑥D.①③⑤⑥

答案 17.A 18.A

解析 第17题,读图可知,河套平原北面是断层,说明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是断裂下陷地带。

低洼地区容易被泥沙淤积,形成平原。

第18题,河套地区位于黄河沿岸,地下水位高,①对。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蒸发大,②③对。

地势平坦,农业活动引黄河水灌溉,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碱化,④对。

降水强度小,⑤错。

位于半干旱区,植被覆盖少,⑥错。

读“近30年来我国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带内存在冰湖、新增冰湖和消失冰湖的面积变化图”,完成19~20题。

19.近30年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  )

A.总体呈萎缩态势

B.较低海拔处冰湖变化明显

C.各海拔区都呈扩张态势

D.海拔5200米附近冰湖最多

20.近30年造成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破坏B.气温上升

C.过度引水灌溉D.降水减少

答案 19.D 20.B

解析 第19题,读图可知,冰湖面积净变化总体上为正值,说明冰湖面积增加,故A错误;较低海拔处冰湖变化很小,故B、C错误;海拔5200米附近冰湖面积净增量最大,因此冰湖最多,故D正确。

第20题,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冰川、冰雪融化量加大,是冰湖面积增大的最主要原因。

故B正确。

植被破坏会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冰湖面积会减小,故A错误;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冰湖面积减小,故C错误;降水减少也会导致冰湖面积减小,故D错误。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19·浙江嘉兴选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分)

材料一 近年来死海面积急剧萎缩,面临“死海将死”的局面,人们计划修建“红海—死海运河”,引红海水入死海。

下图1为西亚北非部分区域示意图,下图2为计划修建的“红海—死海运河”示意图。

埃塞俄比亚以高原山地为主,大部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

下图3为埃塞俄比亚人口密度分布图。

材料二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中国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受迪拜酋长办公室的邀请和委托,在当地开展耐旱海水稻实验种植,2018年5月实验种植获得成功。

材料三 玫瑰湖位于达喀尔市(热带草原气候)偏北方向30多千米处,没有水源与外界相通。

每年某个季节,水中的微生物和外来骤增的矿物质在充足阳光作用下发生反应,呈现出如同绸缎一般的粉色,玫瑰湖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1)说出“红海—死海运河”修建后对死海及其周边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

(2)简析迪拜开展耐旱海水稻实验种植的优势条件。

(3)简述埃塞俄比亚人口分布特点,并推测其主要自然原因。

(4)判断玫瑰湖呈粉色时北半球所处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加强对周边气候的调节作用;加快水中污染物质的净化速度;美化环境。

(2)热带沙漠气候,光热充足;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政策支持。

(3)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原因:

位于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中西部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凉爽,适宜人类居住。

(4)冬季。

地处低纬,全年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冬季处于旱季,光照充足;东北信风带来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带来充足的矿物质。

22.(2019·浙江学军中学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 新疆区域及和田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新疆的一些高大山脉地区冰川广布,但像甲这样的河谷地区却常见不到冰川。

同时高海拔山区还是玉石等变质岩矿体的主要分布地区,但玉石的富集地却在海拔较低的乙处这样的河滩部位。

(1)简述新疆主要河流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2)从地形角度,分析甲河谷地带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3)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答案 

(1)新疆的河流主要发源于高山地区,并向盆地中部流淌;高山地区冰川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河流流出山口,随着地势变缓,流速变慢,流水沉积形成山前冲积扇。

(2)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3)(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作用,再经过河流搬运,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发生沉积作用。

解析 

(1)新疆的河流主要发源于高山地区,受地形影响,河流由四周高山向盆地中部流淌。

高山地区冰川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河流流出山口,随着地势变缓,流速变慢,流水沉积形成山前冲积扇地形。

(2)根据图示等高线,甲河谷地势低,受北部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偏高。

甲河谷处的地形封闭,水汽不足,所以没有冰川分布。

(3)乙处河流来源于南部山区,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作用,崩裂成碎屑物质。

再经过河流搬运,到达地形平缓的乙处。

因水流速度减慢,发生沉积作用,导致乙处河滩玉石富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