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 期末复习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2003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7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 期末复习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 期末复习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 期末复习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 期末复习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 期末复习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 期末复习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docx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 期末复习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 期末复习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 期末复习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docx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期末复习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期末复习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非攻

鲁迅

   “先生到楚国去?

   “是的。

”墨子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

造了钓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

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

我去按他一下罢。

   他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裏。

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

他毫不在意,仍然走。

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

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颗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

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

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

他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门丁进去禀他的主人。

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乞丐。

三十来岁。

高个子,乌黑的脸……”

   “阿呀!

那一定是墨翟了!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

墨子和公输般,便在院子里见了面。

   “果然是你。

”公输般高兴的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

   “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拜了两拜,沉静的说道:

“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

宋有什么罪过呢?

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

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

   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王。

   ……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原想即刻回往鲁国的,但因为应该换还公输般借他的衣裳,就只好再到他的寓里去。

时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觉得肚子饿,主人自然坚留他吃午饭——或者已经是夜饭,还劝他宿一宵。

   “走是总得今天就走的,”墨子说,“明年再来,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

”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

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

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

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那可是我真送了你宋国了。

”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

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了一点肉。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

他问道:

“我舟战有钓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

”墨子坚决的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

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

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

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

”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

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他说着就跳起来,跑进后房去,好像是在翻箱子。

不一会,又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做成的喜鹊,交给墨子,说道:

“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

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的做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

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

我们明年再见罢。

   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裏,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

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耕柱子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能传神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B.文中写楚国的富裕,是为了衬托宋国的贫苦;写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是为了衬托墨子的迂腐呆傻、旧衣破裳。

C.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平民思想的代表墨子。

D.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当中,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史实,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

(2)《非攻》表达了中国人民御侮图强的坚定信心。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的。

(3)作品后面写公输般接连碰了两个“钉子”。

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姥姥①初见贾母

曹雪芹

   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并不知都系何人。

只见一张榻上歪着一位老婆婆,身后坐着一个纱罗裹的美人一般的丫鬟,在那里捶腿,凤姐儿站着正说笑。

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道了万福,口里说:

“请老寿星安。

”贾母亦欠身问好,又命周瑞家的端过椅子来让坐着。

那板儿②仍是怯人,不知问候。

   贾母道:

“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刘姥姥忙立身答道:

“我今年七十五了。

”贾母向众人道:

“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

比我大好几岁呢。

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

”刘姥姥笑道:

“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

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家活也没人作了。

”贾母道:

“眼睛牙齿都还好?

”刘姥姥道:

“都还好,就是今年左边的槽牙活动了。

”贾母道:

“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

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不记得了。

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我,我都不会,不过嚼的动的吃两口,困了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顽笑一回就完了。

”刘姥姥笑道:

“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

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

”贾母道:

“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

”说的大家都笑了。

   贾母又笑道:

“我才听见凤哥儿说,你带了好些瓜菜来,叫他快收拾去了,我正想个地里现撷的瓜儿菜儿吃。

外头买的,不像你们田地里的好吃。

”刘姥姥笑道:

“这是野意儿,不过吃个新鲜。

依我们想鱼肉吃,只是吃不起。

”贾母又道:

“今儿既认着了亲,别空空儿的就去,不嫌我这里,就住一两天再去。

我们也有个园子,园子里头也有果子,你明日也尝尝,带些家去。

你也算看亲戚一趟。

   凤姐儿见贾母喜欢,也忙留道:

“我们这里虽不比你们的场院大,空屋子还有两间。

你住两天罢,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与我们老太太听听。

”贾母笑道:

“凤丫头,别和他取笑儿。

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

”说着,又命人去先抓果子与板儿吃。

板儿见人多了,又不敢吃。

贾母又命拿些钱给他,叫小幺儿们带他外头顽去。

刘姥姥吃了茶,便把些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情说与贾母,贾母益发得了趣味:

正说着,凤姐儿便命人来请刘姥姥吃晚饭。

贾母又将自己的菜拣了几样,命人送过去与刘姥姥吃。

   凤姐知道合了贾母的心,吃了饭便又打发过来。

鸳鸯③忙命老婆子带了刘姥姥去洗了澡,自己挑了两件随常的衣服令给刘姥姥换上。

那刘姥姥那里见过这般行事,忙换了衣裳出来,坐在贾母榻前,又搜寻些话出来说。

彼时宝玉姊妹们也都在这里坐着,他们何曾听见过这些话,自觉比那些瞽目先生们说的书还好听。

   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话也编出些话来讲。

因说道:

“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里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

就像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

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

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

我爬着窗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

”贾母道:

“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

”刘姥姥笑道:

“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

老寿星当个什么人?

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

   刚说到这里,忽听外面人吵嚷起来,又说:

“不相干的,别唬着老太太。

”贾母等听了,忙问怎么了,丫鬟回说“南院马棚里走了水④,不相干,已经救下去了”。

贾母最胆小的,听了这话,忙起身扶了人出至廊上来瞧,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

贾母唬的口内念佛,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

王夫人等也忙过来请安,又回说“已经下去了,老太太请进房去罢”。

贾母足的看着火光熄了方领众人进来。

宝玉且忙着问刘姥姥:

“那女孩儿大雪地里作什么抽柴草?

倘或冻出病来呢?

”贾母道:

“都是才说抽柴草惹出火来了,你还问呢。

刚说这个了,再说别的罢。

”宝玉听说,心里虽不乐,也只得罢了。

(有删改)

(注)①刘姥姥,一个乡村老寡妇,其女婿家二十年前与贾政的太太王夫人家连过宗。

《红楼梦》第六回曾描写她因女婿女儿生活困难到贾府寻求接济,此次到贾府是带着家产的果蔬来报恩。

②板儿,刘姥姥的外孙。

③鸳鸯,贾母的大丫鬟。

④走了水,失火的委婉说法。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通过刘姥姥的视角描写贾母房里围绕着贾母的人和贾母当时“歪”在榻上的姿态,表现了贾母在贾府的地位。

B.文中有两处对板儿的描写,这两处描写虽属闲笔却不可或缺,既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又可以陪衬主要人物,还能使叙述更显灵活。

C.“凤姐知道合了贾母的心,吃了饭便又打发过来”一句,在平常的叙述中把凤姐的善于逢迎、贾母和刘姥姥地位的巨大悬殊都表现了出来。

D.贾母把家中失火归咎于刘姥姥讲故事说到了抽柴草,这并非贾母的真实的想法,而是为阻止宝玉继续打听故事结尾找的借口。

(2)小说中说刘姥姥经历过世情,她的这个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分析。

(3)小说写刘姥姥和贾母的谈话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抚琴

岑燮钧

   月色清空,人渐散去。

   这时,阊门外传来若断若续的琴声,张翰不由得驻足静听。

这琴声,如流水淙淙,似雁落平沙,仿佛月下独酌,又像是静夜徘徊。

当此夜色,一弦一柱,扣人心扉。

他信步而行,不觉来到城河边上。

近处的一只船中,漏出隐隐约约的烛光,那清幽的琴声,与烛光一起摇曳,如涟漪般荡漾开来。

   张翰站在岸上,那船尾的人,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请问是哪位妙手在抚琴?

   那人端详了一番。

这时,“铿”的一声,琴声戛然而止。

“外面是谁啊?

”但见出来一人,羽扇纶巾,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在下吴郡张翰张季鹰,不知兄台是——”

   “会稽贺循贺彦先。

   两人一番拱手作揖。

张翰说,是琴声把我招来了,静夜听琴,让人鸥鹭忘机啊。

贺循说,知我者,季鹰兄也。

便让张翰也抚琴一曲。

张翰也不辞让,说:

高山流水,知音难得。

于是,目随流光,手挥五弦,俯仰之间,如无人者,一曲终了,率尔起立,曰:

欲离开。

贺循却命下人拿出酒来,说:

岂有知音一曲,转身即走之理?

如此良夜,一醉方休。

于是添新烛,摆小宴,邀张翰坐下。

两人谈得投机,不觉东方微白。

张翰得知贺循也是去洛阳的,说,既如此,我也不回去了,就跟兄台一起走吧。

   正当起船之际,忽听岸上有人喊叫。

张翰出船,见童子沿河追来,便在船头回道:

“我跟贺先生走水路了,你们就走陆路,到前面驿站等我吧。

   两人在船舱中,谈琴谈玄,也谈人谈事。

国事纷乱,让人叹息。

不出来,奈天下苍生何;出来,却独力难支乾坤。

此番上京,若不是同乡顾荣引荐,张翰怕也没这份心了。

他是散淡惯了的人,哪里能耐得住每日案牍劳形呢?

   张翰到了洛阳,洛阳城里早已翻了几回烙饼,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

刀山火海,总有人火中取栗。

此时正是齐王司马冏执政。

张翰做了东曹掾,同乡顾荣为主簿。

齐王嚣张,气焰方炽,听不得良言诤劝。

天下你抢我夺,正未有穷时。

既入其中,何得脱身?

有去无回,人头落地——这世道是越来越不好走了。

不久,贺循即辞官还乡,走的时候,张翰送了一程。

他也动了心,觉得京中也没多大意思,风尘碌碌,何必恋恋不舍呢?

   洛阳城里,秋风渐起。

走了贺循,又少了一个说话的人。

只有顾荣,声气相通,却也难得长谈。

到处都是耳目,只能道路以目。

不来洛阳,不识天下;到了洛阳,才知独木桥上插尖刀,不是人人都能走得通的。

   夜色如晦,只剩一弯眉月,倒挂城西。

张翰敲响了顾荣的院门,烛光无力,晃晃悠悠。

长夜如雾,穿不透亮光。

两人相对如梦,只有长叹。

   “来时兴冲冲,此时却让人忧心忡忡。

君家是望族,天下名士,无有退身之所。

我是山林之人,终当归去。

   “季鹰兄也要走吗?

”顾荣在琴上拨了一下,抬头看着张翰。

   “天下纷纷,祸难未已,还是及早避身为好。

”张翰也拨了一下琴弦,“只要有一张琴,何必千里辞亲,为一名爵呢?

   “我欲与君共吟采薇,效范蠡泛舟太湖,只是……“

   “吴中莼菜正美,鲈鱼正肥,已是几回入梦了。

今我谱得一曲,为君弹之。

   小院之中,树影婆娑。

烛光摇摇,琴声幽咽。

张翰边弹边吟,如归故乡,如见亲人。

   顾荣听罢,不由泪下。

两人相约,归隐之日,竹篱茅舍,弹琴饮酒,当作赤松子游。

张翰告辞时,一再说:

我等你,我等你回来!

   张翰回到吴郡,倒是真等了一阵顾荣。

事后一想,方觉自己天真了。

顾荣身负天下,估计也是身不由己。

即使有退隐之意,怎奈世事相烦,哪得清净呢。

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就算有心,也未必同归——能者多劳嘛。

   张翰倒是有访贺循之意,只是山林之人,懒散惯了,就一年一年拖过去了。

   在乱世之中,顾荣居高位,历艰险,平叛乱,辅助司马睿立足建业,功业至伟。

一路走来,机关重重,他总能化险为夷。

然而,人寿几何,顾荣病逝了。

张翰听到顾荣去世的消息,若有所失。

看来,顾荣是再也不能与他悠游山林了。

顾荣在任上,他不去相烦;若是告老还乡,倒正可抚琴相对;如今,他走了,岂有不见最后一面之理?

人归故土,山野也罢,庙廊也罢,都是一样的。

   到了顾家,他直奔灵堂。

灵座上放着一张琴,正是当日所弹。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可是,顾荣再也吃不到莼羹鲈脍了。

人已作古,阴阳永隔,当日之言,风中飘散,一时之间,悲不自胜。

张翰捧起琴,如见故人,他把琴放到矮几上,索性盘腿坐到灵座上,也不管顾家子弟疑惑地看着他。

挥手一拨,琴弦悲切,往事如梦,声声痛彻。

弹琴者,是我张翰张季鹰耶,抑或是你顾荣顾彦先?

这曲子,你我都弹过。

此时此刻,弹者为谁,听者为谁?

数曲弹罢,不觉大恸,一手按住琴弦,喃喃自语道:

“顾彦先啊顾彦先,你还能再听到这些曲子吗?

”不由得长泪纵横。

   张翰起身又看了一眼顾荣的灵位,转身即走,掩面而去。

   灵堂上,顾家人面面相觑,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来。

   张翰这一次打算去看贺循了。

他怕再不去,或许会赶不上。

正欲启程,听到了贺循出山的消息。

   贺循是去接顾荣的位子的。

张翰长叹一声:

罢了。

   他弹了一夜的琴,直弹到月落乌啼,藤枯树老。

(1)结合小说情节,简析张翰这一人物形象。

(2)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这篇小说取材于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其中有关“张翰吊顾”是这样记载的:

   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

“顾彦先颇复赏此不?

”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

试与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比较,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写法,为什么?

(4)简析小说以“抚琴”为题的理由。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邻居们

老舍

   明先生对不识字的太太放纵儿女,和邻居吵闹,辞退仆人这些事,给她一些自由,以为是为明家露脸。

明先生的头抬得很高。

他有在洋人那里赚钱的职业,他求不着别人,所以用不着客气。

他永远不看书,因为书籍不能供给他什么。

可是,他究竟还有点不满意。

他清清楚楚的看见自己身里有个黑点,象水晶里包着的一个小物件。

可是他没法去掉它,它长在他的心里。

   邻居是对儿姓杨的小夫妇,明先生看不起他们,总以为教书的人是穷酸,没出息的。

尤其叫他恨恶杨先生的是杨太太很好看。

他看不起教书的,可是女教书的——设若长得够样儿——多少得另眼看待一点。

杨穷酸居然有这够样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几倍,他不能不恨。

   明先生的小孩偷了杨家的葡萄。

界墙很矮,孩子们不断地过去偷花草。

对此,杨先生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可明家始终没来。

杨太太决定找明太太去。

   杨太太很客气:

“明太太吧?

我姓杨。

   明太太准知道杨太太是干什么来的,而且从心里头厌恶她:

“啊,我早知道。

   杨太太所受的教育使她红了脸,而想不出再说什么。

可是她必须说点什么。

“没什么,小孩们,没多大关系,拿了点葡萄。

   “是吗?

”明太太的音调是音乐的,“小孩们都爱葡萄,好玩。

我并不许他们吃,拿着玩。

   “我们的葡萄,”杨太太的脸渐渐白起来,“不容易,三年才结果!

   “我说的也是你们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许他们拿着玩。

你们的葡萄泄气,才结那么一点!

   “小孩呀,”杨太太想起教育的理论,“都淘气。

不过,杨先生和我都爱花草。

   “明先生和我也爱花草。

   “假如你们的花草被别人家的孩子偷去呢?

   “谁敢呢?

   “你们的孩子偷了别人家的呢?

   “偷了你们的,是不是?

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

我们的孩子就是爱拿葡萄玩。

   杨太太没法再说什么了,嘴唇哆嗦着回了家。

作为最新式中国人的杨先生不便于当面交涉,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

   信是杨家仆人送过去的,被明太太窝回去了。

   下午,老妈子拿进一封信来。

杨先生接过一看,门牌写对了,可是给明先生的。

他忽然想到扣下这封信,可是马上觉得那不是好人应干的事。

告诉老妈子把信送到邻家去。

   “拿回去吧,我们不看这个!

”“给明先生的!

”老妈子说。

   是呀,我们先生没那么大工夫看你们的信!

”“是送错了的,不是我们的!

   “送错了的?

”明太太翻了翻眼,马上有了主意,“叫你们先生给收着吧。

当是我看不出来呢,不用打算诈我!

”拍的一声,门关上了。

   怎么处置这封信呢?

私藏别人的信件?

拆开看看?

是不光明的。

想来想去,杨先生决定给外加一个信封,改上门牌号数,扔在邮筒里。

第二天早晨,夫妇忙着去上学,忘了那封信。

   下学回来,刚要吃饭,听见明家闹起来了。

饭后,杨家的老妈子知道了消息:

明先生打太太是为一封信,要紧的信。

杨先生想必定就是他所存着的那封信了。

既是要紧的信,为什么不挂号,而且马马虎虎写错了门牌呢?

混蛋应受惩罚。

他想起那些葡萄来……第二天早晨把那封送错的信和劝告明家管束孩子的信一齐发了,他不希望明先生悔过,只教明混蛋看看读书人是怎样的客气与和蔼,是君子就够了。

   明先生见着了写信的人,知道了信的内容:

他和一个朋友借着外国人的光儿私运了一些货物,被那个洋人晓得了。

所以他担心,命令太太去索要那封信。

明太太宁肯挨打也不肯去,这太难堪了,就诬说杨家不给。

明先生的气不打一处来,就凭个穷酸教书的敢跟我斗气。

哼!

他向孩子们发了命令。

邮差下午四点多送来了信。

明先生看完,心中说不出是难受还是痛快。

痛快的是,他看明白了那封写错了门牌的信,杨先生没有拆开;难过的是另一封,使他更讨厌那个穷酸,他觉得只有穷酸才能那样客气,客气得讨厌。

   路上,杨先生满心痛快:

既然把那封信送回了原主,而且客气的劝告了邻居,这必能感动了明先生。

   一进家门,他楞了,院中的花草好似垃圾箱忽然疯了,一院子满是破烂儿。

他知道这是谁作的。

   怎么办呢?

他想要冷静的找主意,可冷静不了,他的那点野蛮的血沸腾起来。

扯下衣服,捡起两三块半大的砖头,隔着墙向明家的窗子扔了去。

听着玻璃的碎裂,他心里痛快。

他似乎忽然由文明人变成野蛮人,觉出自己的力量与胆气,象赤裸裸的洗澡时那样舒服,无拘无束的领略着一点新的生活味道。

他等着明先生来找他打架。

   明先生不想过来,因为他觉得杨先生不那么讨厌了。

看着破碎玻璃,虽不高兴,可也不十分不舒服。

他开始想到嘱告孩子们不要再去偷花。

可一想起杨太太,又不能不恨杨先生;可是恨与讨厌,他现在觉出来,是不十分相同的。

“恨”有那么一点佩服的气味在里头。

   第二天是星期日,杨先生在院中收拾花草,明先生在屋里修补窗户。

世界上仿佛很平安,人类似乎有了相互的了解。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先生认为杨先生穷酸,杨先生认为明先生混蛋,他们各自猜测着对方,自觉优越,作者从有限视角来叙述,让读者觉得分外可笑,同时也很可悲。

B.小说通过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明太太自私、霸道、蛮不讲理、自作聪明,市兼泼妇的形象。

C.杨先生表面上是“最新式”的中国人,骨子里还是一个旧式读书人,只是加了一些现代小市民的“自以为是”。

D.文章语言诙谐幽默,字里行间带着诙谐的讽刺,讥讽明家夫妇,嘲笑杨家夫妇,但是幽默背后有严肃的悲悯。

(2)老舍的短篇小说结构上具有“集中”“紧凑”的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3)老舍是文化型的伟大的小说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北京的市民社会。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的主旨。

5.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张宗琪

毕飞宇

   外人,或者说,初来乍到的人,时常会有这样的一个错觉,沙复明是推拿中心唯一的老板。

实情却不是这样。

推拿中心的老板一直是两个。

如果一定要说只有一个的话,这个“一”只能是张宗琪,而不是沙复明。

   和性格外露、处事张扬的沙复明比较起来,张宗琪更像一个盲人。

他的盲态很重,内心也极度的内敛。

沙复明做事的风格是大张旗鼓。

他喜欢老板的“风格”,热衷于老板的“样子”,他就当老板了。

张宗琪把这一切都给了他。

张宗琪没有沙复明那样的好大喜功,他是实际的。

他只看重具体的利益。

这一来张宗琪的低调反而格外的有力了,大事上头他从不含糊,大权也并没有旁落。

   这天开午饭,金大姐在宿舍里把饭和菜都压在一个饭盒里,再运到推拿中心去。

一人一个饭盒,金大姐一边发,一边喊:

“开饭啦!

今天吃羊肉!

   张宗琪知道是羊肉。

金大姐一进门张宗琪就闻到了一股羊肉的香。

张宗琪爱羊肉。

可是,张宗琪再怎么喜欢,吃一次羊肉也不容易。

推拿中心有规矩,员工的住宿和伙食都是老板全包的。

老板想多挣,员工的那张嘴就必须多担待。

老板和员工是一起吃饭的,他们吃一回羊肉也是很不容易的呐。

   张宗琪从金大姐的手里接过饭盒,打开来,认认真真地闻了一遍。

好东西就得这样,不能一上来就吃,得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