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教育讲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1991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老教育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老教育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老教育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老教育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老教育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老教育讲座.docx

《五老教育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老教育讲座.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老教育讲座.docx

五老教育讲座

五老教育讲座

仲 由 负 米

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

非常孝敬父母。

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

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

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很远很远的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

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

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

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脚被冻僵了。

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

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

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

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

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

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

他是多么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黄 香 温 凊

东汉时有个人,姓黄名香,字文彊。

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病故了。

虽然黄香只有九岁,但他已深深懂得孝的道理。

黄香每天都非常思念去世的母亲,常潸然泪下,乡里的人看到他思母的情景,都称赞他是个孝子。

失去了母亲的黄香,更把全部的孝心都倾注于父亲,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亲自动手去做,一心一意服侍父亲。

三伏盛夏,酷热难当。

每天只要吃过晚餐,就可以看到邻居们搬出椅子,坐在屋外乘凉聊天。

小孩子这时总是会趁机要求大人们说故事,要不就是追逐着在夜幕下玩耍。

但是在这么多人中,却永远找不到黄香的影子。

原来细心的小黄香,担心劳累一天的父亲因天太热,睡不好觉,正拿着扇子在床边扇枕席。

左手扇累了,换右手,右手酸了,再换左手。

就这样一下又一下的扇着,一直扇到席子已经暑气全消,黄香才会去请父亲上床睡觉。

一夜、两夜……整整一个夏天都这样。

过了秋天,隆冬来临,每到晚上整个屋子就冷得像冰窑一般,要是碰上下雪的日子,就更有得受了。

但是孝顺的黄香,仍然有办法让父亲每天晚上睡得舒舒服服。

只要天一黑,黄香就会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弄得暖烘烘的,然后再请父亲去睡,这样父亲就可以免去寒冷之苦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左邻右舍,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

现今科技发达,物质生活富裕了,我们不需要再像黄香那样扇席暖床了。

但他孝敬父母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夏天夜晚来临时,小朋友是否想到早早的开冷风让房间凉爽,父母入睡再及时的关掉冷风,以免着凉;冬天时,是否想到开暖风让父母感到丝丝暖意。

当然用电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行孝也不只是小朋友的责任,而是天下所有做子女应该做的。

当父母上年纪时,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如果有时间,应该经常和父母在一起,让父母感到亲情的温暖。

我们要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姜 肱 大 被

汉朝的时候,有个人姓姜名肱。

他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姜仲海,另一个叫姜季江。

他们兄弟三人非常的友爱,情同手足。

兄弟三人形影不离。

天天在一起读书、下课又一起温习功课、玩耍、还一起帮家里做家务事。

而且三个兄弟缝了一床大棉被每天都睡在一起。

或许我们会觉得,这种情形在幼年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生,长大之后不可能,因为已经成家立业了。

可是姜肱三兄弟长大之后感情依旧非常的好,好到有时还三个人睡一块,这就真的非常难得。

他们三兄弟能同一条棉被,这样到成家之后,感情还这么好,就突显他们三兄弟的确是一条心。

有一次姜肱跟他的弟弟一同去京城,结果半夜路遇强盗。

月光下,强盗面目狰狞,手里的匕首泛出幽幽寒光,看了直叫人打颤。

强盗嚣张的晃着明晃晃的匕首一步步逼进抱在一起的两兄弟。

突然,哥哥推后弟弟,走上前一步说:

“我弟弟还小,我是做哥哥的,我可以牺牲,我要挽救我的弟弟,希望你们放他一条生路。

”这时,后面的弟弟也走上前来说道:

“不!

你不可以伤害我哥哥,还是杀我吧!

”兄弟俩都争着让对方活着,想到兄弟就要生离死别,俩人不禁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盗贼也不是铁石心肠,也是因饥寒才起盗心。

他深深地被兄弟俩的手足情感动了,讲到:

我今天终于见到什么叫亲情了。

于是抢了一些财物便匆匆离开。

到了京城里头去办事,有人见到姜肱衣冠不整,穿得很破烂,就问他:

出了什么事,你会如此的落魄?

但是姜肱用其它种种的言语,来掩饰他被抢的这一段经历,绝口不提被抢的这一段事。

因为他深盼盗贼能悔改。

后来事情辗转传到盗贼那里,他听到姜肱被抢而不说,非常感激,悔恨交加。

于是隔天就跑去请求拜见姜肱,亲自把所有抢来的衣物还给了姜肱。

并表明痛改之意。

姜肱可以说仁慈到极点,怎会不感化人?

何况盗贼也是人啊。

姜肱他这样的仁慈,这样爱人之心,实在是难能可贵。

兄弟能和睦相处,父母会感到高兴,而兄弟姐妹就好比是手足四肢一样,父母如同身躯,身躯与四肢能互相搭配,这样才是健全。

这也就是常形容的骨肉是一体,手足是一体。

所以自古以来,兄弟就要彼此相互友爱、相互提携,长大成人之后,更要相互的帮助。

 现今我们不用像他们三兄弟睡在一起,可是我们兄弟姐妹间也要相亲相爱,互相帮助。

我们的一生中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如果一直有个亲人在身边,当遇到困难时,可以帮助你;当不开心时,可以安慰你;当你拥有喜悦时,可以和你共同分享,那是多么快乐的事!

现在社会上有些兄弟姐妹互相猜疑,争夺家产,斗的鱼死网破。

又为何呢!

同样,我们人与人之间也要像姜肱兄弟一样,相亲相爱,互相帮助。

让世界成为一个和睦、友善、美好的大家庭。

 

黔娄尝粪

庾黔娄是南北朝时南齐人,字子贞。

他被派到「孱陵」这个地方去当县令。

刚当上县令,很是欣喜。

可是到任还不到十天,突然就觉得心头好似小鹿撞一般,咚咚直跳;而且额头上的汗珠簌簌往下流。

俗话说:

父子连心。

黔娄心想一定是家里有不祥之事,便要辞官回家。

衙门里的人听说后,觉得辞掉官职很惋惜,便说:

“你要是不放心就先派个衙役回家看看。

”,“要不然直接把家人接到这里。

”但是黔娄一想到家中年迈的老父亲便毅然决然的谢绝了众人的好意,马上起程。

他路上不敢耽误片刻工夫,日以继夜的赶路。

终于赶到家。

果不其然,他的父亲真的生病了。

身患痢疾,卧床不起,刚开始两天。

他看到卧床的老父亲说:

“是我没有照顾好您,都是我的责任啊!

”然后黔娄不顾路途的疲劳立即去找最好的医生来为父亲诊断病情。

医生告诉黔娄说:

如果你想要知道病情的严重与否,你就要去尝尝他的粪便味道如何,到底是苦还是甜。

如果是苦的,就很容易医治;如果是甜的就不好了。

在场的家仆都觉得这样会很为难。

可是黔娄听说后,想都不想的便尝了。

当场的人都深深的被黔娄的孝心感动了,有的还在一旁轻轻抽泣着。

黔娄感到一丝甜味,这说明父亲的病很严重,就忧心如焚。

他更加尽力的侍奉父亲,白天亲自服侍,到了晚上就向着北斗七星磕头祈求,希望能以他自己的身体代替父亲承担病情,希望以他的生命来换取父亲的存活。

每天如此,迫切的向上天祷告,头都磕破了。

但是父亲的病很严重,所以过了不久,黔娄的父亲就过世了。

黔娄在守丧期间非常的哀痛,尽到了为人子女的守孝丧礼,他几乎没有办法承担父亲的过世,身体就在这时非常脆弱,可见他丧亲悲痛之深。

更重要的是他为了能赶快回家看父亲可以放弃官职,完全拋弃名利,一点儿都不留恋。

这是一般人无法做到的,可见黔娄对父亲的孝敬何其深。

过去医疗不发达,所以任何化验的工作都要亲自去做。

现在我们可以借用高科技来化验,不用那样了。

但是父母对于我们恩重如山。

我们欲报之情、欲报之恩,是永远没有办法报尽的。

孝是天之经、地之义,孝敬自己的父母是理所当然,是为人子女所必须要去做的事。

寿昌弃官

朱寿昌是宋朝时的人,他七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因为被嫡母嫉妒,被赶出家门另嫁他人。

从此寿昌就和生母分离了。

寿昌从小就失去了母爱。

他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母亲在身边,天天嘘寒问暖,疼爱有加。

非常的思念自己的母亲。

每到初冬,别的小朋友的母亲早早的为自己的孩子做好了棉衣,可是寿昌的生母却不在;当别的小朋友心中有了委屈,可以依偎在母亲怀里撒娇时,可是寿昌却不能;试想一下,没有母亲,是多么盼望能像别人一样,可以经常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

寿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一直努力读书,后来当了官。

虽然生活很富足,可是天下哪有不思念父母的儿子呢?

所以他一直明察暗访,希望能找到自己的母亲。

五十年来,寿昌几乎日以继夜的思念、惦记着远方的母亲,相思之情常每每言及就涕不成声。

他是多么希望自己可以亲自服侍母亲,让母亲重享天伦之乐啊!

可是寿昌屡次多方打听,都没有办法得到母亲的下落。

后来到了神宗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年纪已经大了,遗憾母亲不能奉养在旁,心里感到非常的遗憾。

可是茫茫人海千里迢迢,去哪里寻找母亲?

他想再不找到母亲,怕是没有机会了。

所以他就断然辞去官职,要亲自外出去寻找他的母亲。

因为寿昌此时的年纪也大了,家里人也不放心他,都来劝阻,可是寿昌坚决的对家人说:

如果不见到母亲,就永远都不回来。

他远到秦这个地方,也就是现在陕西省寻母。

他的心非常的坚定,他抱定必死的决心,一定要寻找到他的母亲。

与自己共享天年。

寿昌一人在外,人生地不熟,遇到很多险阻,非常艰辛,可是,困难丝毫没有动摇他寻母的念头。

相反,他想到和母亲分别五十多年都不可以团聚,就更加深了寻母的信念。

他走到哪里打听到哪里,天天祈祷。

终于,到了同州这个地方,奇迹出现了。

就在这里,他辗转得知到母亲的下落。

这个时候母亲已经七十几岁了,依然健在。

分别五十多年,母子相聚,相拥在一起,多少悲欢离合啊!

母子俩五十多年骨肉团聚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寿昌非常的高兴,把母亲迎回家里同住,很是孝顺。

全家过着幸福的生活。

朱寿昌与母亲分离长达五十多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能始终保持对母亲的孝思不变,实为赤诚孝心的真情流露。

谚云:

「孝感天地」,朱寿昌母亲五十年下落不明,到最后,靠朱寿昌坚定的寻母誓愿和毅然辞官、不畏艰困的找寻,终能骨肉团圆,力尽孝道,是多么的令人感动。

与朱寿昌相比,我们这些为人子女者,能有服侍孝养父母的机会是何等的幸运!

把握住在父母身边的日子,用心尽孝,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和悔恨啃噬自心。

 

孟宗哭竹

三国时候,吴国有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

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去世了。

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

孟宗一直很孝顺他的母亲,对母亲侍奉有加。

母亲年纪渐渐大了。

有一次,母亲病得很厉害,很想吃鲜笋做的汤,但这时都快冬至了,天很冷,哪里还会有笋长出来啊。

孟宗实在没有办法,心里焦急万分,可是束手无策,便忍不住跑到竹林里。

他双手抱着毛竹,想着卧床的老母,不禁两行泪簌簌往下落,孟宗越想越难过,竟大声的哭了起来。

或许是他的一番孝心感动了天地,突然间,眼泪滴落的地方裂开了,从地上露出了几茎竹笋,孟宗看了破涕而笑,抹掉脸上的泪珠,兴高采烈地把这些竹笋带回家去。

他做竹笋汤给母亲吃,母亲吃了新鲜味美的汤后,疾病居然立刻就好了。

孟宗的一片孝心都感动了天地,让竹笋冬天破土,让老母立刻康复。

可见他是多么的孝顺。

我们孝敬父母,不是只有供给吃穿。

奉养也要让父母感到快乐。

除了感到快乐以外,更要善体父母的心思。

父母想要的、想得到的、想听到的、想看到的,为人子女都要善加观察,尽量能曲承亲意,让他们感受到子女的温暖体贴的孝心,享受到人生的幸福美满。

现在因为大家都很忙,不可能每天跟父、母亲在一起;甚至远离父母,一生跟父母相聚的时间都很短。

但我们可以借助电话问候,可以借助传真,可以借助e-mail,一句关怀的话语都可以让父母欣慰。

所以孝不分贵贱,也不分时间有无,只要你能真诚的付出,任何的方法都足以让父母得到安心,都足以安慰父母。

 

王裒泣墓

三国的时候,魏国有一位姓王叫王裒的人,非常孝顺。

他的父亲叫王仪。

王裒的父亲王仪当时是在朝廷里头当官,有一次晋文帝出兵,在这次出兵当中,朝廷死了非常多的士兵,所以文帝就在上朝的时候,询问底下的这些文武百官,要大家分析这次战役为什么会损失惨重。

结果没有人敢出口说话,唯独王仪他是一个高风亮节之人,他就直陈说:

这次战役的责任完全归于元帅。

大家都知道,元帅就是当时的文帝,所以文帝非常的生气,一怒之下就把王仪拉出廷外问斩,死于非命。

王裒面临父亲如此冤屈而死,非常难过。

因此他终身不再面向西坐,以表示不为晋朝之臣。

王裒自幼饱读诗书,所以他的学问、品行非常好,朝廷也屡屡征召他出来为官,可是王裒面对金钱名利的诱惑,都不为所动。

王裒对母亲也百般孝顺。

只要是母亲的事情就亲力亲为,体贴入微。

母亲过世后,他非常的悲痛。

母亲生前胆子小,最怕的就是打雷。

所以每当遇到风雨交加、雷声隆隆的时候,王裒他就会很伤心的飞奔到母亲的坟墓上面,去那里哀泣着说,孩儿就在此地,母亲不要害怕。

有一次,王裒依在一棵柏树前号哭,他的眼泪涔涔而下,滴落到柏树上面,想不到柏树也因感召到王裒的孝顺,竟也枯萎了。

可见一个人孝心孝行的力量有多么的伟大!

这种发自内心而来的孝,它可以感动天地万物!

王裒他这么孝顺,所以每当他授课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他就非常的难过,潸然泪下,难过到没有办法教授学生。

他的学生担心老师哀伤过度,所以就把《蓼莪》这一篇给废止。

可见一个人的孝心孝行,他不但感动到天地万物,更是可以作为后人最好的典范。

现在我们看到这样的孝行是不是也深受感动。

父母从小把我们拉扯长大,辛勤的照顾我们。

从小,如果生病,最着急担心的就是父母;孩子出门时,父母又会想孩子是否安全;出门办事,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就是探望自己的孩儿是不是很好......父母的心时时刻刻都牵挂在孩子身上。

想一想父母他是怎样照顾我们的,那么我们今天长大成人了,有没有想到父母年纪大了,是不是我们有尽到孝心?

那么我们以现在的情形,如果父母健在,我们还可以尽到孝道,要好好的孝敬父母。

如果父母已经不在,我们也要这样经常的想念他们。

做到我们作子女应尽的责任。

 

王祥剖冰

王祥是晋朝的人,年少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

他的继母姓朱很不慈爱,对王祥非常不好。

屡次在他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破坏他跟父亲的父子关系。

王祥不但受尽了委屈,后母还对他百般的挑剔刁难,甚至叫他做一些没有办法做的事情。

王祥非但没有和后母作对,反而对后母更好,更加的敬爱,希望能化解后母对他的作法,所以对后母就更加的孝顺。

后母朱氏很喜欢吃新鲜的活鱼,所以就命王祥去抓鱼。

可是当时时值严冬,所有的江河全部都冻结了,哪里还有鱼呢?

但王祥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还是顶着严寒来到河边,可河面早已冰封,如何抓鱼?

王祥想了想脱掉衣服,开始在冰上凿洞,希望鱼能出现。

冰天雪地的,如今的我们出门都要穿着羽绒服,可王祥为了孝敬后母,却连身上本来单薄的衣服都脱掉了。

双唇变紫了,浑身颤抖。

我们想一想,平常为人子女的,母亲叫洗一双筷子、洗一个碗,可能都不愿意做。

叫扫个地,可能也会不高兴。

但后母如此难做难为的要求,王祥都毫无怨言,一心只祈求能捕到一条半条鱼,带回去奉养他的母亲。

这么纯厚的孝心,怎么不会感动这些鱼儿?

所以就在这个时候,冰突然自己裂开,竟然有两条鲤鱼跃了出来,王祥非常高兴,就拿回家烹调好给母亲吃。

此外,后母还要求王祥捕黄雀烤给她吃。

我们想一想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捕捉又大费周折。

然而皇天不负苦心人,竟然有好多的黄雀飞到王祥的帐篷里头。

让王祥顺利的抓到黄雀。

他的后母不仅仅如此的要求王祥。

更过分的是:

家里有棵果树,在果实成熟快要落地时,她吩咐王祥守着树,不可以让一棵果子掉在地上。

我们都知道果树会结满树的果实,而且果实成熟后会自然的落地。

而后母要王祥保证一棵果实都不落地,这简直是在鸡蛋里挑骨头啊。

然而王祥没有和后母大吵大闹。

而是每到风雨,别人都在家里避雨玩耍时,王祥却穿梭在风雨中奔向果树,抱着树哭泣着,祈求这些果实不要掉落下来。

一个人在如此的环境中,是什么力量能支撑他这样生活下去?

这是值得我们省思的,没有什么力量,唯有一个「孝」字,孝可以产生如此大的力量。

所以王祥即使面对这么恶劣的环境,他依然能安然的度过。

王祥他有一颗至诚的孝心,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后母在王祥如此的孝敬之下,也很惭愧,最终受到了感化,对王祥也同亲生儿子一般对待了。

 

吴 猛 饱 蚊 

吴猛是晋朝的人,字世云。

自幼就是非常孝顺的人。

当其他八岁的小孩子还在父母的庇护下撒娇时,吴猛就已经懂得如何孝敬父母了,我们来看看他这么小的年纪到底是怎样孝顺父母的。

刚入夏,吴猛发现父母的眼睛老是布满血丝,红红的。

没有一点精神。

他很奇怪。

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经多次细心的观察,吴猛发现了原因。

原来吴猛家境非常贫寒,住在偏僻落后的地方。

屋子破旧,又靠近小河边,所以蚊子异常多。

可家中又穷得买不起蚊帐。

所以每逢夏夜,满屋子的蚊子便嗡嗡的响,叮得父母这里一个包,那里一个包。

搅得父母睡不了觉。

而且父亲每天都起早摸黑的到外面干活儿,在外已经被炎炎烈日晒得头晕脑胀,筋疲力尽了,回来后应该好好休息,睡一觉,第二天才有精神和体力继续干活。

而母亲也要大清早就到外头去帮佣,赚一点钱补贴家用。

劳累了一天的母亲也疲惫不堪。

父母本应该好好的休息。

可都因为蚊子叮的睡不好。

原来已经很疲惫的父母,是因为蚊子叮得晚上睡不好觉,才经常眼睛里布满血丝。

吴猛非常心疼父母,很是着急。

他想来想去,最后干脆就把衣服脱掉,先去躺在床上,任凭屋子里的蚊子来叮咬他。

尽管蚊子那么多,统统围在他的身上,他还是忍耐着。

为了父母,他能忍受着痛、忍受着痒,忍受这些蚊子在他身上任意的叮咬。

因为他怕他赶走了这些蚊子后,蚊子再去叮咬他的父母,他不忍心让父母被咬,就任凭蚊子吃得饱饱的。

希望蚊子叮了自己之后,不要再去咬父母。

结果吴猛经常被蚊子咬得伤痕累累,满身是包。

而且整个夏天都如此坚持下来。

他是多么孝敬、体贴父母的孩子!

用自己的血肉和伤痛换来父母的安眠。

小小的年纪,就这样至情,这样体贴亲意,实在是非常感人。

父母养育儿女,整天担心孩子吃不好,担心出门发生意外,可以说照顾得无微不至。

尤其到炎炎夏日,父母会驱蚊虫来保护孩子细嫩的肌肤,用一切方法来赶蚊子。

如果孩子撒娇,父母亲会把孩子抱在怀里搂一搂、拍一拍。

在寒冬里,怕孩子半夜踢被子,母亲会多次起来照看孩子。

任何一点点的伤害,父母都会感到不安和心疼。

父母不计一切的辛劳,只希望孩子能在安全、温暖、保护当中茁壮成长。

父母爱护自己的子女是如此的情深,那么为人子女的怎么不能像吴猛这样,为父母做一点回馈?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向吴猛学习,体贴父母,报答我们父母的亲恩。

 

苏 武 牧 羊

两千多年以前的汉朝,版图非常地辽阔,活跃在北方的匈奴不时地侵犯边疆,因此朝廷也经常出兵反击他们。

后来匈奴的单于派使节向汉朝朝贡,希望能藉此拉拢彼此之间的邦国友谊。

于是汉武帝决定派苏武向匈奴回礼,并护送他们的使节回去。

出使的那一天,苏武手中持着长长的「汉节」,那是邦国之间互相往来的信物,他带领着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和平使团,随着一声威武的号令,庄严而肃穆地启程。

他们带着丰厚的礼物,放眼望去,那浩荡的队伍展现出无比的威德,要传达给远方匈奴的,是大汉民族对于战争永远不再发生的殷切期望。

但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匈奴内部的一场叛乱。

叛变的人和苏武的副使张胜,过去曾经有过密切往来,结果不但张胜被连坐,连苏武也无辜地受到了牵连,被扣押在了匈奴,和平的任务尚未完成,即遭此劫难,让苏武非常痛心。

单于知道苏武为人忠贞爱国,于是想要借机劝他投降,就派遣卫律等人去游说,苏武义正辞严地说:

如果我忘恩负义,背叛朝廷,就算是活着,也没有颜面再回到汉朝!

说罢,抽出配刀,往自己身上刺了进去。

一时间,鲜血喷洒而出,他倒在了一片血泊中。

卫律大惊失色,赶紧冲上前去救他,医治了半天之久他才苏醒过来。

单于看到苏武的志节这么样地高迈,内心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就想用高官厚禄来收买他,请他为匈奴效力,但是均被苏武断然回绝了。

后来,恼羞成怒的单于把他幽禁到了地牢里,想把他活活地饿死,逼他投降。

在寒气逼人的地洞中,身心交瘁的苏武躺在刺骨的寒冰上,疲惫地昏了过去。

不久,难以忍受的饥饿使他苏醒了过来,他爬到雪堆旁,将一把雪塞进了嘴里,又抓起汉节上的一撮毡毛,艰难地咽了下去。

奇迹出现了,几天之后,苏武居然没有死。

单于被他惊吓坏了,以为他一定是个神人,否则这要换成别人,不早就死了好几回了吗?

后来,单于把苏武流放到了荒无人烟的北海,只送给他几只公羊,目的是要让他像无法繁殖的公羊那样衰老、绝后、自生自灭,要他等到公羊能够哺乳才可以回来。

苏武拄着汉节,在风雪交加的北海牧羊,他常常抚摸着它,就像是见到汉王一样。

汉节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节上的毛早就已经脱落了,完成出使匈奴任务的使命感和忠于汉朝的气节,始终在支持着他一定要活着回去。

苏武就凭着这股坚忍不拔的毅力,吃着野鼠、啃着野草,艰难地活下去,希望还有那么一天,能重见曙光,返回大汉的国土。

六年过去了,有一次,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去打猎,惊奇地发现苏武居然还活着。

在这种严酷恶劣的环境中,人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

于靬王被他深深地感动了,他默默地送来了一些食物和牲畜,希望能改善他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三年之后于靬王过世,而苏武赖以生存的这些财物却全部被偷走了。

又回复到从前那种艰苦不堪的日子。

艰辛的日子又过了五年,单于派李陵来劝苏武投降。

李陵是汉朝李广将军的孙子,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他在投降匈奴之后,一直都不敢去拜见苏武,苏武高尚的人格,始终令他感到自责和羞耻。

而这次受命于单于,他只好硬着头皮去。

李陵恳切地劝他说:

在这种没有人烟的不毛之地,哪里有信义可言?

有谁见得到你的信和义,忠与贞呢?

回到汉朝的希望太遥远、太渺茫了,人生那么短暂,就像朝露一样,你究竟是何苦呢?

苏武长叹了一口气说道:

做臣子的忠于他的君王,就如同做儿子的孝顺他的父母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儿子为了报答父母,就算是死了都在所不惜,更不要说这样的一点折磨了。

我和父亲受封于朝廷,国家曾经给予我们非常优厚的恩宠,朝廷的深恩大德是我报答不尽的。

今天就算是为国家牺牲,赴汤蹈火、我都心甘情愿,请你不要再劝我了。

李陵听了之后百感交集,一时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他赞美苏武是一位真正的义士,并对自己的苟且偷生悔恨不已。

回去之后,他送来了几十头牛羊,希望能改善苏武的生活。

不久之后,汉武帝驾崩了,当李陵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时候,苏武沧桑的脸上乍现出深切的痛苦。

他面向南方,扑倒跪地,放声痛哭,鲜血顺着嘴角流在了地上。

从那以后,他终日悲恸的哭泣,谁都劝他不了。

数年之后,汉朝跟匈奴开始和亲了,苏武终于能够回到故乡,李陵流着泪,目送他消失在万里黄沙中。

十九年前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声势浩大的使团,现在只剩凄冷的九个人,怀着无尽的伤感,踏上返乡的道路。

他回到京师,奉上太牢,泪流满面地拜谒了汉武帝的陵墓。

朝廷有感于他的志节,给了他非常优厚的待遇,后来宣帝封他为「关内侯」。

苏武把财产全部分送给亲朋、故旧,自己什么都没有留下。

他的妻子已经改嫁,儿子因被连坐而死,而他自己也已经白发苍苍了。

苏武得到了天下人对他的敬仰,不但是在汉朝,在匈奴这样的国家,也赢得了匈奴人的尊敬。

许止净先生说,苏武的忠义精神真的是空前绝后、光耀千古。

想想看,在冰天雪地的北海中,生活所需要的「衣食住」是一无所有,他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

可是他不但安然无恙,而且一住就是十九年,这岂不就是因为他的忠诚和节义感动了天地,而得到鬼神冥冥当中的呵护吗?

或者说,这种绵延不绝的力量,正是源于他心中生生不息的浩然正气。

孔子说:

「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又说:

「使于四方,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