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职学校护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docx
《河北高职学校护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高职学校护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高职学校护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护理专业
建设方案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12月
专业建设负责人:
李志(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教授)
专业建设小组成员:
安月辉(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张军(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梁冰锋(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葛作然(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王珊(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李贺芝(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马晓卿(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苏倩(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行业企业:
张玉英河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赵振彪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
胡文清河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主任
穆瑞光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
李同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
曹美凤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护理部主任
张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妇产科护士长
任庆茹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外科护士长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行业与区域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增加,对医疗卫生、护理服务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统计显示,2010年河北省总人口达到7092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89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4%,高于全国平均数。
预计到2015年,全省老龄人口将达11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5.5%,到2020年将达到13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7%,届时将接近中度老龄社会。
社会对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精神卫生护理的需求,已成为重要社会问题。
培养护理人才,发展护理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人才需求分析
按照《河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要求,2015年注册护士配置标准为每千人口1.72人~1.74人,即到2015年河北省注册护士总数应达到约12.6万,比2011年增长3万余人。
目前河北省内每年培养的大专以上护理人员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需求。
此外,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卫办妇社发〔2011〕83号)要求,现有的社区护理人员距注册护士3名/万人口的标准还有很大的缺口,因此培养护理人才,发展护理事业,是卫生资源配置的需求,也是卫生资源结构调整的需要。
(二)建设基础
1、专业基本情况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河北省唯一的一所女子学院,在进行大量的走访调研后,开设了护理这个人才紧缺、有良好发展前景并适合女性学习的专业,设置合理,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
专业建设能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用人单位参与了专业基本建设和其他各教学环节,在学校与行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于2008年开始招生,2009年被确立为学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现有在校生1300多人,毕业生254人。
护理专业教学团队有教师28人,专任教师14名,兼职教师14名。
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占40%,专业教师中硕士以上比例为4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为55%。
兼职教师中高级职称占84.2%,行业一线经验教师占97.6%。
教师自编教材3部,开发基础护理光盘及基础护理实训手册一部,发表论文多篇。
护理教研室被评为院优秀教研室。
2、教学改革
护理专业始终坚持“校院结合”、学校教育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注重实践、职业技能培养及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不懈努力,与医院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
每年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议,邀请行业专家、用人单位代表为专业发展出谋划策。
结合人才需求调查的结果与专家意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教育特点积极探索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引入行业标准,使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以工学结合为目标,规划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环境;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收到很好的效果。
3、实践教学条件
(1)校内教学基地建立
护理实训教学基地是我校护理专业实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重要场所,该基地占地2000平米,设置护理示教室、各科模拟病房、外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妇婴护理、基础医学实验室等12个实训室,配备了先进教学设备和护理仪器,创造仿真的职业环境,现代化模拟病房,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护理专业始终把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训练和专科护理基本技能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实验开出率达100%,为学生护理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2)校外临床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坚持走学校与医院联合办学之路,现校外共有14所临床教学医院,各教学医院均建立教学病房,将其设置在各临床科室内,人员和设备上相对独立。
护生的德育考核、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健康教育训练、护理查房及对病人实施整体化护理等各项带教任务均先在教学病房落实。
4.社会认可度
护理专业目前只有一届毕业生,学生零距离上岗率达62%,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在省内外开辟了多家护理实习实训基地,拥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四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实习基地。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招收专科层次护士46名,其中我院护理专业学生7人,占到录用总数的15.2%。
2010年护理专业首次参加河北省卫生厅组织的技能考核即取得了优秀的好成绩,3名老师获得优秀辅导教师称号,15名学生获得优秀技能选手的称号。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坚持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立足河北、服务京津,以卫生服务市场需求及护理事业发展为导向,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先导,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动力,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为重点,以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为保障,为河北省及周边省市输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合格的护理人才。
利用3~5年的时间,力争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在省内有较高知名度、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成为石家庄地区乃至河北省护理人才教育基地。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经过建设,形成“以人为本、学做一体、校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成集教学、实践、培训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满足学生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梯次合理的“双师”结构队伍,引进专业带头人,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
1,并使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将本专业建设成省级特色专业。
2、具体目标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目标
推进院校深度合作,构建政府统筹、学校主体、医院和用人单位四方联动、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院校合作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院校合作章程,实现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育人机制。
(2)人才培养模式目标
根据市场需求及用人单位对护理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形成“以人为本、学做一体、院校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人文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通过建设工学一体化课堂,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努力做到教学做一体,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在救死扶伤的实践中得到职业熏陶和能力训练,推进校企成立政府统筹、学校主体、医院和用人单位多方参与的护理职教集团,建立院企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3)课程体系目标
以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根据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的对接,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践性、有效性;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护理专业特有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革各类课程考核方法,采用多元化考核手段,突出技能、应用能力考核。
力争3年内护理基本操作、母婴护理等2-3门课程达到校级精品课程标准,1门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力争主编或参编国家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5-6部,参研以护理教学及临床护理实践研究性的省级及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3项;开发容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为一体的立体教学资源包,为护理学生提供在线资源和课程资源。
(4)教学团队目标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科研能力突出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护理一线工作人员为兼职教师,同时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鼓励教师学历进修,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逐步形成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名师为龙头、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职教师为基础的“双师”优秀教学团队,做到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80%;硕士研究生50%;高级职称占45%。
(5)实训基地目标
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建、完善护理实训中心,建立省内一流的实验室和模拟病房,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建设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满足学生实习实训、人员培训和为社会服务需要。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增加5-6个校外实践基地,努力建成自己的附属医院。
(6)专业群目标
以护理专业为主,积极发展相关专业,增设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及涉外护理等专业,使现有的护理大专业细分化,增设涉外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方向,科学构建专业群,提升护理专业人才多元培养和服务能力。
(7)社会服务能力目标
主动适应区域、行业发展,不断提升为区域和社会服务的能力,积极为医疗机构提供员工培训服务,并与医疗机构一起进行技术开发。
三、建设内容
(一)深化校院合作办学模式
成立由医院、行业专家、学校领导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由河北省多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参与的院校合作委员会,制订保障校院共建专业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制度等,共同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在医院设立教师工作站,在病房设“课堂”,在学校设立临床专家工作室,使校内实训临床化、临床实习(课间实习、毕业实习)教学化,专业课程内容对接行业护理职业标准和护士职业资格标准,形成紧紧依托行业、共育人才的机制,推进“以人为本、学做一体、院校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以护士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从社会需求出发,强化“以人为本、学做一体、院校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加强人文教育,加强能力培养,巩固护理理论知识,巩固实践技能,院校融通,教学情境融通,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2221式”的整体育人方案;突出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的“技能训练三步走”的实践教学模式,推进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能力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三)全面开展教学改革
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按区域经济、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与行业深度融合,校企共建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改革教学方法手段,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岗位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四)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继续加强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增加数量、调整结构,使各学科的师资力量配置更加合理。
积极开展护理教学研究和科研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
鼓励教师承担研究课题,定期组织专业学术讲座,同时建立科研激励机制。
(五)加强教学条件建设
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教学条件的建设。
建立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力争校企共建教材5-6部,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训基地、全方位软件管理系统以及开放式管理模式;在现有实习医院的基础上,力争新增5-7家省或地市级教学实训基地,并加强对实训基地的管理,建立院-校师生反馈联络网。
(六)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系统培养
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展办学层次,针对不同起点的生源特点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对现有的中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进一步论证与修订,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
(七)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以护理校内、外实训中心和基地为平台,扩大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承担各级护理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相关校外人员提供专业护理知识培训,为周边社区人群培训基本的护理知识如:
急救、心脑血管等专题讲座。
四、建设资金预算
专业建设资金整体预算金额为318.6万元,其中:
中央财政投入:
210万元,地方财政或行业企业投入80万元,学院自筹资金到位28.6万元。
护理专业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
万元)
建设内容
资金总预算及来源
中央财政投入
地方财政或行业企业投入
学校自筹
2011.10-2012.9
2012.10-2013.9
小计
比例(%)
2011年
2012年
小计
2011年
2012年
小计
合计
合计
105
105
210
100
51
29
80
16.7
12.2
28.6
318.6
实训
实习
硬件
建设
1.基础医学技能实训室建设
9
7
16
50
6.5
2.5
9
1.5
1.5
3
2.临床护理实训室建设
24
20
44
32
15.5
47.5
6
3
9
3.急诊急救实训室建设
4
5
9
2
2
4
1
0.8
1.8
4.康复护理实训室建设
10
9
19
3.5
2.5
6
0.5
0.5
1
5.老年护理实训室建设
6
7
13
2
2
4
0.6
0.7
1.3
6.涉外护理实训室建设
2
2
4
2
1.5
3.5
0.5
0.5
1
小计
49
50
105
48
26
74
10.1
7
17.1
196.1
师资
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4.5
5.5
10
20
1.5
1.4
2.9
2.专业骨干教师培养
3.5
4
7.5
1
0.7
1.7
3.青年教师进修培训和实践锻炼
3
3.5
6.5
0.6
0.5
1.1
4.社会服务能力提高
10
8
19
2.6
2
4.3
小计
22
21
42
5.7
4.6
10
52
课程
与
教学
资源
建设
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
3.6
2
5.6
13.33
2.护理基本操作精品课程建设
3.5
3.5
7
3.母婴护理精品课程建设
3.5
3.5
7
4.特色教材建设
2.5
1.9
4.4
5.多媒体立体教学包
2
2
4
小计
15.1
12.9
28
28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3.2
3.3
6.5
16.67
第三方评价
0
0
0
0.7
0.3
1
实习意外伤害保险
2.2
2.6
4.8
2
2
4
0.2
0.3
0.5
实训实习耗材补贴
12.6
11.1
23.7
1
1
2
小计
19.9
20.1
35
3
3
6
0.9
0.6
1.5
42.5
五、改革举措
(一)深化校企合作,完善“2221式”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院校合作章程,完善院校合作互利共赢合作机制。
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教师服务站,定期邀请一线护理专家、能手到校授课、讲座;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与校外实习基地,使校内实训与临床同步,使校外实习真正成为临床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专业课程内容与考核评价标准对接护理职业标准与护士职业资格考试标准,推进“工学结合、双证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
落实“二加强、二巩固、二融通、一提高”的全方位育人方案,以培养适应适合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标,通过教学、竞赛、各种专业文化活动共同打造全方位立体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努力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1、构建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系
进行市场调研、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聘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分析护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确定学习情境、学习领域,由教师与专家共同确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对现有课程进行重组,构建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系(如图5-1)。
整合课程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将基础医学(解剖、组胚、生理、生化、免疫学、遗传学等)理论整合、融合;将临床护理技术整合,(如将《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传染病护理技术》、《五官科护理技术》、《妇科护理技术》)等按照成人的各个系统疾病的护理技术,分模块教学与培训,建立体现“工学结合”实际要求,按护理操作流程组织教学内容,以护理程序“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方式进行整体护理。
图5-1构建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示意图
2、构建模块化、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认识实习-教学实训-顶岗实习”的顺序构建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如图5-2),将实训内容划分为专业认知、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四大模块,制定相应的实训大纲。
将每个模块的实训内容划分不同的实训单元与实训项目,每个项目都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规范教学,也为学生进行实训和自我评价提供方便。
图5-2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示意图
3、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灌注式教学。
通过开展学生技能竞赛、小组学习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根据临床护理情境设计情境教学,按照“展示病例→病例分析→找出健康问题→选择护理措施→制订护理方案→实施方案→观察、记录→分析评价”的护理工作流程组织实施。
在校内护理实践基地,模拟各种临床护理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认识工作任务和培养职业能力。
建设全方位教学软件管理系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利用CAI助学课件、电子“心肺腹评估”仿真模拟人、“标准化病人”真实实践环境、操作录像、病例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教学与临床的结合。
4、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改革现有考试考核制度,考核内容、方法、形式多样化,建立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合卫生部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将行业标准引入教学评价,将实习单位、实习部门、学生及其家长吸纳为评价主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确保护理“双高”人才培养质量。
5、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利用2到3年时间,努力建设《护理基本操作》、《母婴护理》、《生理学》、《药理学》等优质核心课程,并将课程资源建设成为多媒体立体教学包,同时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合作,力争5年内《护理基本操作》、《母婴护理》等2-3门课程达到校级精品课程标准,并争取将《护理基本操作》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邀请临床护理专家和课程建设专家参与核心优质课研讨和课程改革全过程,参加编写以能力素质为核心的特色教材,将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与护理基本技能考核的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当中。
以课程负责人为主,开发以核心课程为主的网络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标准建设课程资源,形成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三)提高教师素养,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1、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承担省级教改及科研项目,主持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到临床顶岗实践及培训等途径,培养视野开阔,在护理行业有一定影响力,能够把握护理专业发展方向,并对护理专业进行总体规划和实施的专业带头人。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能胜任课程建设与教学教改,主持科研课题,每人每年下临床不少于2个月。
派专业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聘请国内外知名护理专家来校讲学,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严格执行兼职教师试讲制、聘用制。
为保证护理教学质量,学校每年举办兼职教师培训班,要求兼职教师与校内对应学科教师结对,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
从合作医院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临床一线工作5年以上的医护人员中聘请兼职教师,专兼教师之比为1:
1,承担专业核心课程部分的课堂教学任务;负责学生课间见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期间的现场指导和带教工作。
严格执行兼职教师试讲制,定期召开专兼职教师座谈会,要求专、兼职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从河北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聘请中级以上职称、临床一线工作5年以上的医护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儿科护理》、《母婴护理》、《健康评估》、《外科护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3、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争取近两年内引进护理专业研究生5名,选送8名教师去上级医院或兄弟院校进修学习。
同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到2012年,在校护理专业兼职教师稳定在30名左右,使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
1。
(四)打造一体化课堂,完善实习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条件建设
我院现有护理实训室10个,在此基础上争取多方支持,合理安排资金,做好设备采购规划,在基础护理实训室建设的基础上,拟建设临床护理实训室、急救护理实训室、康复护理实训室以及社区护理实训室等,努力打造一体化课堂,以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
力争3至5年的时间继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网络软件建设,把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河北省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服务优良,示范明显的实训基地,为培养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争取两年内增加5-6所校外实训基地,力争与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石家庄市中医院等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双方互惠互利:
院方承担学生的实习与毕业论文指导,派遣师资承担部分教学任务,校方承担院方相关的培训,基本形成“院校融通”共同育人的新模式,努力建成我专业附属医院。
表5-1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建设与利用
校内实训中心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项目
目标
场所
目标
第一学期
护理应用解剖与生理、生化实验
熟悉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
门诊、社区、敬老院
体验服务需求,激发求知欲,感受职业氛围
第二学期
基础护理实训
健康评估实训
熟悉护理通用过程,掌握护理基本操作
门诊、急诊、病区
见习护理通用技术,形成初步职业意识
第三学期
专科护理实训
仿真职业情境,模拟病例导学,掌握各专科护门诊、急诊、病区理基本技能
门诊、急诊、病区
见习护理技术,形成职业认同感
第四学期
专科护理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