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 课 笔 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9009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54 大小:10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 课 笔 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备 课 笔 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备 课 笔 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备 课 笔 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备 课 笔 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 课 笔 记.docx

《备 课 笔 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 课 笔 记.docx(1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 课 笔 记.docx

备课笔记

备课笔记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六年级数学

 

梁彬

教学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班级

(1)

授课

教师

梁彬

制定日期

2013年8月26日

学科

数学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认识百分数;数的运算---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

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式与方程——方程;比和比例——认识比。

 2、空间与图形——长方体与正方体。

 3、统计与概率——可能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表面积的变化;大树有多高;算出他们的普及率。

 

(二)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37名学生,其中男生24人,女生13人。

本班学生家都在农村,从以往的教

学情况来看这个班的学习习惯较差,成绩出众者不多,高分也比较少,即使是达到优秀率的

同学在同年级中所占比例较少,个别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

的难度。

特别是作业习惯和自习习惯,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培养。

另外,还有不少学生的家长

到外地打工等,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看,或是寄宿在别人家,这样不利于对

孩子的教育,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

今后打算如下:

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

其次,这学期分数的计算占

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可以有目的的进行计算练习。

一要求计

算仔细。

二是加强计算的基础练习。

三是加强口算训练。

四是引导学生使用简便方法。

在教

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

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在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学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同时会列方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经历将现

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经验,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2、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

面积和体积;体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联系

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体会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简单的分数乘除法解

决实际问题,学会分数连乘连除认识倒数,以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体会数学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运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在现实中理解比的意义及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求比值及比的基本性质和化

简比,能解决有关比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

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

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5、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简便计算)并能解决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

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学习

兴趣和信心。

 6、初步学会用替换(置换)、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

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7、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设计相

应的活动方案进一步体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发展和增强数感。

 8、在情境中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学会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相改写,并运用百分数

的知识实际问题。

 9、结合数学教学在课堂中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使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知道

保护环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存,人类的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环保的重要性,

掌握环保的简单知识,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

三、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各

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意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循序渐

进地采取有效、易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

3、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

 4、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

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

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开展帮教结对活动,对后进生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

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6、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2

9/2—9/10

一、方程

7

2

9/11—9/12

机动

2

2-6

9/13—10/9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13

中秋、国庆节

6

10/10—

活动课:

表面积的变化

1

6-7

10/11—10/14

机动

3

7-8

10/15—10/25

三、分数乘法

9

9

10/28—10/29

机动

2

9-10

10/30—11/8

四、分数除法

8

11

11/11—11/12

机动

2

11

11/13—11/15

期中质量检测

3

12

11/18—11/22

五、认识比

5

13

11/25—

活动课:

大树有多高

1

13

11/26—11/27

机动

2

13-14

11/28—12/6

六、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7

15

12/9—

机动

1

15

12/10—12/12

七、解决问题的策略

3

15

12/13—

机动

1

16

12/16—12/17

八、可能性

2

16

12/18—

机动

1

16-18

12/19—12/28

九、认识百分数

8

18

12/29—

活动课:

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1

元旦节

18

04、1/2—1/3

机动

2

19

1/6—1/10

十、整理与复习

5

20

期末复习考试

教导处

审核

意见

第一单元 方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c、ax+bx=c等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形如ax+b=c、ax÷b=c、ax+bx=c等方程的解法。

2、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时等量关系的寻找。

(三)教学时间

7课时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教学难点:

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

(出示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要求学生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

二、探究新知

1、找出等量关系

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

提问:

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

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提出要求:

你能不能用一个数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

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

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列方程解题

板书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

我们在五年级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提问:

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

三、引导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

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

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1—5题

五、评价总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哪些疑问?

 

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练习一的6~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能够熟练的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理复习

谈话:

上节课我们在五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了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谁来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有哪些步骤?

其中哪个环节你觉得比较重要?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小结,明确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学生回答解决问题的步骤。

二、计算练习(练习一第6题)

小黑板出示练习一第6题。

提出要求:

要想正确的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首先要保证在计算上不出差错

集体订正,了解学生的正确率。

提问:

(指30x÷2=÷360)在解这道题目时,第一步需要做什么?

(方程两边同时×2)这样做依据了等式的什么性质?

三、巩固数量关系练习(练习一第7题)

提出要求:

在保证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正确的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

提问:

谁来说说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S=ah÷2。

联系这个公式你能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你觉得在这些数量关系中,哪一个等量关系适合列方程?

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我们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

板书:

1.3x÷2=0.39

第⑵题生独立思考并列出方程。

板书:

3x+18=19.8。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8题

生独立解决后再要求说说数量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是根据什么样的数量列出的方程。

最后核对得数。

提示学生可从得数的合理性来初步检验

2、练习二第9题

师巡视辅导。

集体核对时要求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又是怎样找出这样的相等关系的。

3、练习一第10题

4、练习一第11题

五、评价总结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我评价。

 

 

3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2,”练一练”以及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进行解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2

出示例2挂图。

提问:

颐和园和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要求什么问题?

启发:

为了看得更加直观和清楚,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之间的关系呢?

追问:

从这幅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怎样知道的?

提问:

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

启发:

题中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提问:

那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我们可以怎样列方程?

板书:

X+3X=290

提问:

这样的方程与我们前面两节课所学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之处?

出现了两个“X”,同学们会解吗?

指名: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的。

启发:

求出的方程的解,接下来该做什么?

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本题中有两问,检验时要同时检查两个未知量是否正确。

二、课堂练习

出示练一练。

提问:

这题的解答过程与例2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列方程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生读题,明确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解题过程与结果。

先组织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1

提问:

谁来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需要怎样做?

(化简)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练习二、2

提醒学生:

填出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要进行化简。

提问:

你是怎样想的?

3、课堂作业练习二3—5题

四、评价总结。

你们今天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哪些疑问?

 

 

 

 

4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练习二6~11题以及课后的“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那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通过回顾进一步加深对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过程的理解。

二、练习解方程(练习二6)

谈话:

为了正确的解决问题,在找出相等关系后我们还要能够正确的求出方程的解,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出示第六题)

集体核对。

追问:

在计算这类方程时,首先要做什么?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选其中的一题检验。

指名板演。

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生的正确率,并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辅导。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7

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结合线段图,在小组里说一说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

追问:

题中的“960米”是小丽所走的路程吗?

是小明走的吗?

那是什么?

(小丽速度+小明速度)×时间=小丽和小明所走的路程和

提问:

你能根据这样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2、练习二8

提问:

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和整理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3、练习二9  

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全班核对。

4、思考题

启发:

甲比乙多跑一圈,是指什么?

四、评价总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哪些疑问?

 

5 整理与练习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回顾与整理”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c、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组织小组讨论:

出示小组讨论内容:

1、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举例说明。

小组自由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1、解方程

追问:

在解“180+6X=330”这样的方程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

在解“27X+31X=145”这样的方程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

在得出方程的解后,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要求学生选其中一题进行检验。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指名读题

提问:

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与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与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三题图。

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问:

小树从3月1日到9月1日共经过了几个月?

长高了多少?

启发:

你能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吗?

板书:

小树原来的高度+6个月长的高度=现在的高度

4、列方程解实际问题

提问:

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板书:

制版费、印刷费

指名读题,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全班核对

三、评价总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哪些疑问?

 

6 整理与练习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练习与应用”第5~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c、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练习二、5

启发学生回忆三角形和长方形面积以及周长公式。

第二题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列出“2X+1.5×2=9”,也可以列出“X+1.5=9÷2”

小组讨论:

说说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

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集体核对。

2、练习二、6

小组讨论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

指名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地铁一号线地上部分长度×2-0.7千米=地下部分的长度。

指名读题

学生独立列出方程出解决,要求学生写出检验过程

3、练习二、7

生独立解决,集体核对时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并请学生口答检验过程。

4、练习二、8

出示第8题,生独立解决后根据数据说说感想。

先让学生独立算算自己在体育上测试百米跑步时的速度大约每秒是多少米。

5、练习二、9和10

重点强调数量关系等以及如何解方程的。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启发:

取了若干次后,红球正好取完,白球还有10个,说明什么?

说明取出的红球总数多10个。

由此,可列出方程6X-4X=10。

学生独立完成。

三、评价总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哪些疑问?

 

7 整理与练习(3)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探索与实践”,“评价与反思”,完成第11-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c、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实践

1、第11题

先让学生思考:

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要画出符合题意的三角形,必须先求出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探索与实践”第11题。

2、第12题

出示。

操作完成后让同组同学互相测量分成的两段的长度,以检验各人操作是否正确。

小组讨论解决后操作。

小组成员交流成果。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割的方法,再动手分一分。

3、第13题

可以提示学生课前在学校的跑道上或者其他已知长度的路上,按照正常的步行速度走一段距离,并记录好时间,反复2-3次后借助计算器算出平均每分钟大约步行多少米。

二、评价与反思

活动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指标回顾相关的学习情况,举例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存在什么不足。

然后实事求是地给自己作出评价。

同时,要提醒学生针对自己本单元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明确努力方向。

组织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自评与小组内的互评。

三、评价总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哪些疑问?

 

第二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提供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物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

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三)教学时间

14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页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