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全面实现小康进程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8717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市全面实现小康进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遵义市全面实现小康进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遵义市全面实现小康进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遵义市全面实现小康进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遵义市全面实现小康进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遵义市全面实现小康进程分析.docx

《遵义市全面实现小康进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市全面实现小康进程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遵义市全面实现小康进程分析.docx

遵义市全面实现小康进程分析

遵义市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研究

《遵义市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研究》课题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目标。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国要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省委提出2020年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市委提出2018年我市要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遵义市全面小康进程如何?

能否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康?

调研组按照国家小康监测方案并以2000年-2011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统计监测方案

国家统计局和省统计局分别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

两套方案各具特色,调研组参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设计了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统计监测方案。

(一)指标体系及测算说明

国家监测方案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6个方面23个指标,高度概括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见附表一)

1.单指标评价方法

正指标

正指标共有14个,即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社会安全指数、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预期寿命和环境质量指数。

其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

的评价值,

为实际值,

为标准值。

逆指标

逆指标共有3个,即恩格尔系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单位GDP能耗。

其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

的评价值,

为实际值,

为标准值。

区间指标

区间指标共有6个,即失业率(城镇)、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和耕地面积指数。

其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

的评价值,

为实际值,[q1,q2]为指标

的目标区间值,

为指标

的一个允许下、上界限值。

每个区间指标的具体目标区间值,允许上、下界限值如下:

失业率(城镇):

目标区间为[3,6],允许下界限值为0,允许上界限值为8;

基尼系数:

目标区间为[0.3,0.4],允许下界限值为0,允许上界限值为0.5;

城乡居民收入比:

目标区间为[1,2.8],允许下界限值为1,允许上界限值为4;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

目标区间为[0,60],允许下界限值为0,允许上界限值为80;

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

目标值为100,允许下界限值为80,允许上界限值为120;

耕地面积指数:

目标区间为≥94,允许下界限值为90。

2.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和各子目标计算公式如下: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

(2)子目标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

的评价值,

为实际值,

为指标

的权数,计算时需要将百分数换成小数,

为第j个子目标的实现程度,

为第j个子目标中第1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序数,

为第j个子目标中最后1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序数。

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为了全面反映各县(市、区)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调研组收集了各县(市、区)2000年至2011年全面小康指标体系23指标数据并对统计口径不一致、统计方法有异议、年度间起伏较大的指标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

(1)人均GDP。

由于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等多方面原因,对GDP和人均GDP进行了多次调整,在调整部分县数据时,指数未能与绝对数同步调整,造成部分县数据匹配性较差。

基于这一因素,我们对各县(市、区)指数进行了调整。

(2)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目前,统计资料只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其他行业R&D经费支出没有完整资料,调研组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加上财政科技支出替代全社会R&D经费支出。

(3)城镇人口比重。

用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进行测算。

(4)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

采用分割法,把县(市、区)GDP分割到乡镇,计算出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

市级经济发展差异系数按分县数值计算。

(5)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养老保险按16-70岁的户籍人口计算;医疗保险按全部户籍人口计算。

(6)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

按人口普查数据测算。

(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由市卫生局提供。

(8)平均预期寿命。

按人口普查数据测算。

(9)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

由于我市没有开展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调查,本项指标采用全省数据。

(1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全市按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各县(市、区)按全市人均水平分级计算。

(11)平均受教育年限。

按人口普查数据测算。

(12)耕地面积指数。

按常用耕地面积计算。

二、遵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现状

2000年以来,我市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加快了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据初步测算,我市2011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73.9%,比2000年提高了23.3个百分点。

(一)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个方面来看

1.经济发展方面:

2011年,全市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62.8%,比2000年提高25.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一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由2000年的36.6%提高到2011年的42.5%;二是领导高度重视,科技投入逐年增加,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0.65%提高到2011年的1.89%;三是城镇化步伐加快,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23.0%提高到2011年的37.2%。

但由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且人口较多,人均GDP仍然较低。

2011年,全市人均GDP为12295元(2000年不变价),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39.2%,仅高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现程度。

2.社会和谐方面:

2011年,全市社会和谐实现程度为81.4%,比2000年提高42.4个百分点。

从五个具体指标看,基尼系数和城乡居民收入基本稳定,地区经济差异逐年缩小,基本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逐渐趋于合理。

3.生活质量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方针,紧紧围绕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等活动,努力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2011年,全市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为72.9%,比2000年提高17.6个百分点。

分指标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2524元增加到2011年的4266元(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60%下降到2011年的42.3%;人均住房面积由2000年的22.2平方米扩大到2011年的29.3平方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00年的35.1‰减少到2011年的17.0‰;平均预期寿命由2000年的67.3岁延长到2011年的72.3岁。

4.民主法制方面:

我市不断加大各类犯罪活动打击力度,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社会安全逐渐好转。

2011年,全市民主法制实现程度为89.9%,比2000年提高11.9个百分点。

5.文化教育方面:

2011年,全市文化教育实现程度为69.0%,比2000年提高27.4个百分点。

其中: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实现程度为48.7%,比2000年提升33.7个百分点。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减免了中小学生学费、书本费,同时对学生在校生活费进行补助,大大降低了居民教育支出,全市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实现程度为59.4%,仅比2000年提升1.3个百分点。

平均受教育年限实现程度为92.4%,比2000年提升29.8个百分点。

6.资源环境方面:

全市按照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战略部署,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主线,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兼顾控制城市污染和防治农村污染,全市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2011年,全市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84.3%,比2000年提升9.6个百分点。

其中,单位GDP能耗、耕地面积指数、环境质量指数实现程度分别为55.0%、100%、98.6%,节能降耗任务仍然艰巨。

(二)从各县(市、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情况看

1.实现程度不平衡。

2011年,14县(市、区)中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在80%以上的有汇川区(83.0%);70-80%之间的有红花岗区(78.0%)、仁怀市(77.1%)、湄潭县(75.1%)、余庆县(74.7%)、遵义县(72.6%)、桐梓县(72.6%)、赤水市(72.2%);60-70%之间的有绥阳县(70.0%)、道真县(69.9%)、凤冈县(69.8%)、务川县(69.6%)、习水县(68.8%),正安县(68.6%)。

其中,实现程度高于全市74.0%的有汇川区、红花岗区、仁怀市、湄潭县和余庆县;最高的汇川区比最低的正安县高14.4个百分点;仁怀市实现程度增长最快,2011年该市实现程度比2000年提高了30.1个百分点。

2.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决定性因素。

经济发展实现程度较高的县(市、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也较高,经济发展实现程度较低的县(市、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也较低。

如2011年,汇川区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87.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高达83.0%,正安县经济发展实现程度只有40.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68.6%。

(三)遵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与全国、全省的比较

1.遵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1年,遵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73.9%,比全省65.8%(初步测算结果)高8.1个百分点。

从六个方面实现程度看,遵义市经济发展实现程度比全省高8.6个百分点,社会和谐实现程度比全省高13.1个百分点,生活质量实现程度比全省低3.4个百分点,民主法制实现程度比全省高2.5个百分点,文化教育实现程度比全省高15.3个百分点,资源环境实现程度比全省高15.5个百分点。

2.遵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1年,遵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比全国83.2%(初步测算结果)低9.3个百分点。

从六个方面实现程度看,遵义市经济发展实现程度比全国低16.6个百分点,社会和谐实现程度比全国低8.5个百分点,生活质量实现程度比全国低16.5个百分点,民主法制实现程度比全国低3.7个百分点,文化教育实现程度比全国低2.2个百分点,资源环境实现程度比全国高6.0个百分点。

3.遵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比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都低。

2010年,遵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69.8%,分别比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低18.3、8.0、1.7和12.6个百分点。

4.总体上看,遵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高于全省,落后于全国,落后于西部地区。

2011年遵义市与全国、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比较表

单位:

%

指标

遵义市

贵州省

全国

遵义比贵州省高(±)百分点

遵义比全国高(±)百分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程度

73.9

65.8

83.2

8.1

-9.3

一、经济发展

62.8

54.2

79.4

8.6

-16.6

二、社会和谐

81.4

68.3

89.9

13.1

-8.5

三、生活质量

72.9

76.3

89.4

-3.4

-16.5

四、民主法制

89.9

87.4

93.6

2.5

-3.7

五、文化教育

69.0

53.7

71.2

15.3

-2.2

六、资源环境

84.3

68.8

78.3

15.5

6.0

说明:

表中全国、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初步测算结果。

(四)遵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存在问题

从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个方面实现程度看,民主法制实现程度最高,为89.9%,所含两个指标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和社会安全指数实现程度都较高。

其中,我市没有开展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调查,其指标数据采用全省平均值。

其余五个方面实现程度都比较低,差距较大。

1.经济发展方面。

2011年我市经济发展方面实现程度在六个方面中最低,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短板”。

2011年,全市人均GDP为12295元(2000年不变价),实现程度为39.2%。

城镇人口比重实现程度为61.9%。

产业结构不优,我市仍是二、三、一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离60%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2.文化教育方面。

从目前文化教育现状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两个指标实现程度较低,分别为48.7%和59.4%,离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还差46.3和35.6个百分点。

3.生活质量方面。

从目前生活质量方面的五个指标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两个指标的实现程度较低,分别为28.4%和70.8%,其中居民收入在全面小康监测的23项指标中实现程度最低。

4.社会和谐方面。

城乡居民收入比、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实现程度分别为79.7%和67.8%,全市居民贫富差距不算大,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在缩小,高中毕业生性别比例基本合理,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基本社会保险参与率不高。

5.资源环境方面。

从资源环境所含指标看,单位GDP能耗实现程度最低,只有55.0%。

各县(市、区)实现程度与全市基本相同,经济发展是决定实现程度的主要因素。

从23个指标看,各县(市、区)人均GDP、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程度偏低。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各县(市、区)实现程度差距较大,东部、北部几个县实现了目标值是因为总量小,吃饭财政支撑着第三产业,不是经济高度发达的表现。

三、遵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展望及举措

遵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机遇与挑战同在,优势与差距并存,要确保2018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任务艰巨。

(一)加快经济发展

如果按18%、18%、17%、17%、17%和15%的速度增长,R&D经费支出按30%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按0.5个百分点增长,城镇人口比重按每年2.5个百分点递增,失业率控制在4.0%以下,经济发展方面2017年就能达标。

一是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结合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打造白酒、能源、材料、装备制造、化工、两烟、特色食品、竹加工、制药、信息电子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湘江、和平、名酒等工业园区建设,建成一批千亿级、百亿级特色支柱产业。

集中力量打造白酒、烟草、茶叶、特色食品和民族制药“五张名片”,加快推进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构建特色产业体系,使我市更多产业项目和优强企业进入省“五张名片”和“四个一体化”规划,推动资源型优势企业向下游产品延伸。

重视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特别是对工业的引领、支撑、带动作用。

二是全力推进特色城镇化。

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加快新老城区连接带建设,完善新老城区交通连接通道,为构建200万人口大城市打好基础。

加快建设以主城区为中心,仁怀、桐梓、绥阳、湄潭为辅的黔北城市群。

立足各县城区位、资源、地形和现有基础条件,依托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实施县城倍增计划,扩大县城规模。

打造一批具有黔北特色的小城镇。

加快产城共建、园城共建、区城共建,促进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开发区与城市新区和小城镇一体化建设、融合发展、互为支撑。

三是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推进农业设施化、农机化、水利化、信息化;提升壮大八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

四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铁路、机场、高速公路、航运及通村油路等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渝黔高速铁路建设,支持遵义机场航班航线培育及运营工作,加快茅台机场、黔北机场建设准备,加快县县通高速项目建设。

加快桐梓电厂、二郎电厂建设。

加快中桥水库等重要骨干水源工程建设。

五是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

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对企业科技投入给予扶持和奖励,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和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

设立科技创新专项经费,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提高财政科技投入资金使用效率。

(二)提高生活质量

从五个具体指标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实现程度较低。

如果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8.7%的速度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按10.7%的速度增长,城市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按0.2%和0.3%的速度递减,城镇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按每年0.3和0.2平方米递增,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按0.6‰的速度递减,平均预期寿命按每年0.61岁递增,到2020年生活质量方面也只能达到88.2%。

要使生活质量指标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强化医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大儿童疾病普查和治疗力度,推广全民健身,延长平均预期寿命。

二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建立职工工资稳定增长机制,完善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制度,切实增加城镇居民收入。

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及时足额兑现国家各种农业补贴,全面落实国家对农业生产、农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农村居民就业服务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三)加强文化教育

我市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中文化教育实现程度仅高于经济发展。

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两个指标实现程度较低。

如果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按30%的速度增长,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城镇按0.65%农村按0.68%的速度增长,平均受教育年限按0.34年递增,到2020年文化教育方面可实现100%。

一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增加文化事业财政投入,加大城乡广播、电视、图书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书店等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文化体育事业及相关产业。

二是保障男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改善高中和中等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坚持男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提升女性综合素质。

(四)资源环境

如果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每年增长速度低于同期GDP增长速度7-8个百分点,耕地面积和环境质量指数维持2011年水平不变,到2020年资源环境方面可达到99.5%。

资源环境方面要达到全面小康目标值,要重点控制能耗,一方面要加快占比较大、能耗较小的轻工业发展;另一方面要降低重工业的能耗水平。

(五)社会和谐

如果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分别按8.7%和10.7%的增速,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比按0.09%的比例提升,地区经济发展系数维持2011年水平不变,可以如期达到全面小康目标值,要具体抓好几下几项工作。

一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增加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引导农民科学理财,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村居民就业培训,增加居民劳务收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

二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建立新型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增加城镇和农村养老保险受益额度;深入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增加农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六)民主法制

我市民主法制方面实现程度是六个方面中最高的一方面,要实现全面小康,需抓好几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开展全市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调查,准确反映我市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

二是加大《刑法》等法制宣传力度,减少刑事犯罪人数;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驾驶人员培训,减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加强消防知识宣传,增加消防现场演习,减少火灾事故死亡人数;增强煤矿、建筑等高危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减少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人数。

(七)梯度推进各县(市、区)全面建设小康

一是抓住省、市推进工业化发展的机遇,引导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名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产业支撑,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

三是扩大财政科技投入规模,设立科技创新专项经费,增加科技成果推广经费,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提高财政科技投入资金使用效率。

四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社会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和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险的财政支出制度,提升农村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五是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

六是增加文化事业财政投入,加强文化基础建设,提高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

七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倡低炭生活,降低GDP能耗,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课题组长:

管 群(副书记)

课题副组长:

曾永涛(常务副市长)

课题研究单位:

遵义市统计局

课题研究人员:

文正华、冉隆祥、王莉、陈鸿丽、宋盈

审稿:

汪先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