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8645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96 大小:16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6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6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6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6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2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设计

课题

《师恩难忘》

课时

1

导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导学

分析

重点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导学

媒体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主体

板书

师恩难忘

 

重点字词分段情况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成长渗透了多少师长的心血,不少同学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

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

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老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

听读课文后,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渴望内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

这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2、出示要求:

a、老师留给作者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B、读通句子,要求字字入目,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通过查字典或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说说哪些词语你最欣赏?

出示词语:

正月娓娓动听衣襟炊烟歇脚茂盛念叨身临其境戛然而止恍如

引人入胜滋润拄着拐杖恭恭敬敬往事幼小教诲

a、开火车读

b、齐读。

C、指名读。

三、逐段朗读课文

过渡:

同学们上课都很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下面呢我们就要进入让大家展示你预习之朗读成果的小站了。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他们读的怎样,待会请你们起来评议。

A、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老师相机点拨,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并作好记录。

B、学生评议。

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呢?

第一段:

(1)自然段,讲了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第二段:

第(2-7)自然段,讲了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

第三段:

第(8-9)自然段,讲了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内容:

1、这一段简洁明了,从哪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回忆往事的。

(那年)

2、请同学们用陈述的语气来读好这一段。

五、指导写字

“歇”的左半边的写法要注意。

1.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姥lao()炊chui()歇xie()

nao()cui()xi()

2、填字成词。

身()其境()人入胜()生难忘

()()动听教()之恩戛然而()

3.认真诵读课文。

 

齐读课题

 

听读,思考

 

按要求自学

交流自学情况

开火车读

齐读

听读,正音

指名读课文

评议

交流词语理解情况

讨论交流

 

听读,思考

指名交流

齐读

习字

学生练习

 

课题

《师恩难忘》

课时

2

导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

导学

分析

重点

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

导学

媒体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主体

板书

师恩难忘

娓娓动听编故事

表达感激、怀念

身临其境受滋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复习导入

1、填字练习

身()其境()人入胜()动听

教()之恩戛然而()()生难忘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段简洁明了,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回忆往事的?

3、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作者到了上学的年纪,要去上学了。

4、用陈述的语气读这一段。

细读第二段(2-7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田老师口才怎样,文笔怎样?

那么文章是怎样来写田老师的口才、文笔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的呢?

3、自读思考:

a、田老师是怎样给我们四个年级上课的?

b、田老师讲的故事怎么样?

c、田老师的故事对“我”有怎样的影响呢?

交流:

①、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呢?

(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

他最后给一年级上课)

②田老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

③他是怎样讲故事的呢?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④娓娓动听是什么意思呢?

(形容田老师说的生动,使人爱听。

⑤从你的角度来评价一下,你觉得田老师讲的故事对一年级的学生有什么意义?

(故事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诗的理解;能够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

过渡:

(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给我们上课,故事很形象很有教育意义。

故事讲得也很动听。

说明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教学很有艺术性。

)板书:

田老师讲故事我听故事艺术

⑥那么第二段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出了田老师的口才、文笔很好,教学很有吸引力呢?

A、(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身临其境的意思是?

这说明------你来读读

B、(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这也说明--------你来读读

C、(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引人入胜的意思是?

这更加说明--------你来读读

这里把故事比作春雨,滋润着我,也就是作者把自己比作了花、草、树木,春天是这些花、草、树木生长的季节,而春雨能够使花草树木更快地生长。

这说明了------你来读读

在这里作者是通过写自己的表现和内心的感受来突出田老师口才文笔好,教学艺术高超的。

4、从这几个自然段中,你们觉的田老师的课有什么特点呢?

5、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写出了田老师是个口才文笔很好,很会教书的优秀教师。

6、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四十年过去了,我已是一个著名的作家。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我们一起来读。

学习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

(仍然、像…那样…恭恭敬敬、行礼、深深感谢、教诲之恩、终生难忘)

3、儿时的一位乡村小学老师为什么这样令作者难忘?

(启发学生再次回顾人物形象,田老师才学出众,教学技艺高超。

40年后,老师虽已年迈,作者恭敬地行礼,表达了一片尊师之情)

4、指导朗读这一段记叙有如浓墨泼洒的重笔描绘。

老师的教诲使作者如浴春雨,终生难忘。

让我们带着深情对老师唱一苜赞美之歌。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5、小结并板书。

难忘:

像40年前行礼深深感谢

6、这时的老师已经退休在家,背也驼了,人也老了,成了普通的一个老人。

我遇到了这个老人老师是怎样做的呢?

7、我和老师会说些什么呢?

8、他们谈着谈着,作者心中就涌起了感情的波涛,他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

9、看着老师,想起了第一堂课的情景,想起了四年中老师对自己的教诲,再也忍不住了说:

10、齐读。

1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是什么意思呢?

三、小结:

1、是啊,老师是像一只红烛,以爱心燃烧,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以心血的圣火燃烧,烧毁了愚昧与无知,用智慧和真理的灵光,照亮了茫茫的人类世界。

田老师给我幼小的心田,播下了知识的种子,“我”感激他,“我”怀念他。

是啊,正像《老师,您好》中写的那样:

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

老师,您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学生尝试练习

 

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听读,思考

 

学生交流节意

齐读

 

听读,思考

交流

学生自学思考

 

学生讨论,进行小组内的交流

 

学生根据思考题学习课文,深刻体会

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与发现

自学,思考

指名交流

 

指导朗读

思考讨论

指导朗读

 

学生齐读

思考讨论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朗读训练拓展延伸,学生进行大胆想象

学生相互交流

齐读

交流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学生进行作业

 

课题

《师恩难忘》

课时

3

导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导学

分析

重点

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

导学

媒体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主体

板书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复习检查

1、辨别组词。

娓()炊()歇()诲()

尾()吹()息()海()

2、订正下面一句话中的错别字。

他先把这苜诗念一篇,又连起来讲一篇,然后,遍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起来。

()()()

二、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课文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本文生宇是什么结构?

(左右结构)

2、看看左右两半所占比例各有什么不同?

3、指导书写。

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紧凑,注意左右比例。

注意"歇"左半边的写法。

4.学生练习描红。

四、课堂作业

1、听写、文后练习。

念叨炊烟茂盛邻近娓娓动听

歇脚往事心田滋润身临其境

2、照样子,写词语。

例:

歇歇脚

恭恭敬敬

3.读句子,然后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田老师先把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娓娓动听——

(2)我听得入迷了,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嘎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身临其境——

4、教师堂批作业

 

 

学生进行尝试练习

交流练习情况

 

齐读部分重点段落

学生交流自己对全文的总结

 

练习描红

 

进行课堂练习

 

学生送改

课题

《陶校长的演讲》

课时

1

导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导学

分析

重点

难点

1.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

2、体会句子间的联系。

导学

媒体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主体

板书

2、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寻求幸福实现理想

学问造福社会

每天四问工作培养责任心锻练能力

道德社会稳定国家发展

(激励鞭策)(长足进步)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导入新课。

1、作为一名学生,怎样才能使自己不断地取得各方面的长足进步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会详细地告诉你。

2、板书课题。

齐读后围绕课题质疑。

3、介绍“陶校长”。

陶校长,名叫陶行知,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积极从事教育活动,最早关注乡村教育,先后创办了“晓庄”、“育才”等一批著名学校,培养了一代代人才,留下了一部部教育著作,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二、初读指导。

1、引导自读:

什么是演讲呢?

演讲又有什么特点?

这篇演讲讲了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

①出示生字卡片,抽读、齐读。

注意正音:

“策”是平舌音;“演、钱、炼、稳、韧”都是前鼻音。

②出示词语,朗读:

演讲堡垒本钱稳定班集体

问题彼岸源泉激励责任心

4、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

5、逐段指名朗读,正音,在此基础上逐段齐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分哪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2、  引导理清文章脉络:

第l自然段:

提出演讲的内容是“每天四问”;

第2—5自然段:

让学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

第6自然段:

希望学生养成“每天四问”的习惯,

四、快速默读课文,讨论理解演讲的特点。

1、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

2、演讲的主要特点是真实性和鼓动性。

演讲的内容贴近生活,讲的是真话。

演讲中带有强烈感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五、写字指导。

(l)指导要点:

陶、演、钱、炼、彼、稳:

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堡、垒:

上下结构,上大下小;

责、策:

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陶:

里面是“缶”,不是“凶”或“生”,第9画是竖折;

炼:

右边是“东”,不能写成“东”;

策:

下面是“”,不要写成“束”,第8画是竖,第9画是横折钩。

(2)用钢笔描红。

(课后习题2)

六、布置作业。

1、读一读,抄一抄(2遍)。

2、组词:

炼()稳()拨()即()

练()隐()拔()既()

3、写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坚固()寻求()鼓励()

反义词:

进步()幸福()胜利()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质疑

 

学习补充资料

 

学生自学,自读思考

学生自由读课文

 

学生认读字词

 

逐段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理清文章脉络

小组讨论文章脉络

快速默读课文,讨论理解演讲的特点。

学生分析字形,尝试描红

 

学生作业

课题

《陶校长的演讲》

课时

2

导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导学

分析

重点

难点

1、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

2、体会句子间的联系。

导学

媒体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主体

板书

2、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寻求幸福实现理想

学问造福社会

每天四问工作培养责任心锻练能力

道德社会稳定国家发展

(激励鞭策)(长足进步)

导案

学案

二次

修注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堡垒本钱稳定彼岸源泉激励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导读第2自然段。

(l)速读,思考:

作者第一问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先问这一问?

(2)指名回答,出示第四、五两句。

(3)齐读这两句。

紧扣这些词,说说有与没有健康身体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4)小结:

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

(5)过渡:

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

(6)指名回答,齐读第六句,理解“健康堡垒”。

(7)小结:

只有这样,才能筑起坚固的“健康堡垒”。

“设问”——“解答”——希望”

2、导学第3自然段,

(l)默读,思考:

作者第二问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问?

(2)指名回答。

(3)突出关联词,读读这两句,体会作者为什么要问“学问”。

(4)引导讨论:

(5)找出第六、七两句中的关联词:

要想……就要……

6)突出关联词,读读这两句,加深理解。

(7)有感情地朗读全段。

(8)小结学习本段的方法。

3、自学第4、5两个自然段。

(l)交代方法,即刚才小结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释疑。

(3)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说说这两段内容;指名读,要求强调关键词句;齐读这两段。

三、  总结课文

学生归纳全文大意。

四、朗读训练

五、复述训练。

六、迁移练笔

根据文中“四问”,以某一天为例作出回答。

七、作业设计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每天四问:

第一问:

第二问:

第三问:

第四问:

2、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

3、学问是:

4、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

(二)、造句

即使……也……

既要……也要……

1、听写生字词:

堡垒本钱

稳定彼岸源泉激励

2、交流反馈

1、学生快速读,思考

2、交流

标出关联词:

因为……有了……才有……否则…

3、齐读这两句,体会“健康”的重要性。

齐读全段,想一想:

陶校长是怎样讲清这第一问的?

学生默读,思考

找出第四、五两句中的关联词:

有了…才…齐读。

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呢?

(专心致志,坚韧不拔;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结合理解“专心致志”、“坚韧不拔”。

有感情地朗读全段

交流讨论学习方法

先默读思考“问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问”,找出有关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朗读理解;再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找出有关句子,抓住关键词,朗读理解;最后整段有感情地朗读,仔细体会。

组织学生自学第4、5两个自然段

学生反馈学习效果

学生归纳全文大意。

这篇演讲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和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这篇演讲充分表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情真意切

1、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2、指名朗读,适当评点。

3、集体朗读,要求读出恰当的语气和感情。

1、同桌试述。

2、指名复述。

及时评议,强调要抓住要点,特别是每一问中“解释原因”的内容。

3、再指名复述

评议

讨论回答

学生作业:

课题

《古诗两首》

课时

3

导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2、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3、 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导学

分析

重点

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导学

媒体

图画场景投影片两张、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一盘

主体

板书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 导入学法

1、指名请学生背诵课内、课外学过的古诗。

2、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相机小结,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好多古诗都描写了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二)指导学法

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播。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 逐词就诗句提出问题。

例如:

什么样的松树下面?

谁问童子?

怎么问?

问什么?

童子什么样?

(2) 就问题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合理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和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图书等进行想象。

(3) 学生借助投影片,根据想象描述画面。

(1) 根据你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是怎样的感情。

(2) 把体会到的感情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 迁移巩固学法

(出示第二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学生填充内容、描述画面。

提问:

诗人虽然没没能寻到隐者,但是他并不感到失望,想到隐者的生活那样有情趣,那样逍遥自在,怀才不遇的隐者此时会是什么心情呢?

他会怎样做?

童子可能会怎样做呢?

(播放古曲,配乐咏诗,引学生进入到广阔而幽深的山中境界,从而体会诗人对隐者这种与世隔绝,甘与大自然为伍,自得其乐的采药生活羡慕和神往之情。

四) 课后延伸作业

 

五、作业设计

学生背诵课内、课外学过的古诗。

 

学法学习

1、抓字眼、明诗意

2、提问题、想诗境

3、 悟诗情、咏诗句

(三) 迁移巩固学法

在老师适当的点播下,运用学法学习古诗后三句。

1、 抓字眼、明诗意

 

2、 提问题、想诗境、悟诗情、咏诗句

 

用把“话”变成“画”的方法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课题

《古诗两首》

课时

2

导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2、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导学

分析

重点

难点

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导学

媒体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主体

板书

导案

学案

二次

修注

一、课前准备:

诵诗爱诗

1、挖掘积累:

组织学生古诗的背诵活动

评价:

背的不错,谁愿意比他的声音更响亮。

2、对话导入:

二、整体感受:

勾勒牧童轮廓。

1、老师板书课题:

所见。

谁愿意把诗的题目读给大家听听。

这个生字的音读得真准,是平舌音,请你带大家读读。

有谁能为所找个朋友?

释题:

“见”什么意思?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2、告诉学生:

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

(出示袁枚及诗)

3、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

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读)

谁会读?

(请两个)正音。

——请你读给同桌听一听,读错的字帮忙纠正一下,读的好的,请你送上你的掌声鼓励一下。

——都会读了,那我们一齐读。

(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

蝉、振、声、意、欲这几个字稍难读,注意这些字的发音。

蝉:

是什么?

什么季节会叫个不停?

闭:

谁能为他找个朋友?

立:

说反义词,做动作。

怎么样的孩子叫牧童?

(放牛的)

5、朗读古诗(指名读——齐读)

6、大家读的真好。

学习古诗呀,朗读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就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好不好?

请四个小组每组推荐一个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好。

其他同学请竖起你的神耳朵,评评谁最棒!

(朗读评价)

7、现在我们再换一种方式,男女生比着读。

(老师来评价,竖大拇指)

8、看到你们读的这么好,我也加入好不好?

你们帮助我一起读。

(齐读)

三、情景悟意:

感受捕蝉意趣1、情景导入:

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演示:

牧童骑黄牛的情景。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具体说生动。

(评价:

你的话说的真完整。

你说的真美,也像一位小诗人。

你可真会观察。

2、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

他的歌声怎么样?

(你的声音也很响亮)

3、袁枚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听到这么嘹亮动听的歌声,脱口就吟出两行诗。

出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谁来读读这两行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