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幼儿善于模仿特别是对于身旁的人比如家中的父母和长辈幼儿园的老师大人的举范文模板 11页.docx
《推荐幼儿善于模仿特别是对于身旁的人比如家中的父母和长辈幼儿园的老师大人的举范文模板 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幼儿善于模仿特别是对于身旁的人比如家中的父母和长辈幼儿园的老师大人的举范文模板 11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幼儿善于模仿特别是对于身旁的人比如家中的父母和长辈幼儿园的老师大人的举范文模板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幼儿善于模仿,特别是对于身旁的人,比如家中的父母和长辈、幼儿园的老师,大人的举
篇一:
家长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
家长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
中国有句老话“先入为主”,所以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小班是幼儿踏入集体生活的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
确实,幼儿园的许多活动都在生活中进行,因此生活习惯的培养在小班来说,就由为重要了。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首先让幼儿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班的孩子年龄很小,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是正确的,往往会有不太好的习惯,这时候家长不能一味的指责他们,批评他们。
要给他们讲解这样做为什么是不对的,要给他们正确的指导,告诉他们那些是好的生活习惯:
(1)饮食习惯包括:
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按要求定时按量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的习惯等等。
(2)卫生习惯包括:
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不乱掉饭粒、不随便坐地上、养成游戏后勤收拾的习惯,保持桌面的整洁等等。
(3)睡眠习惯包括:
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
(右侧卧睡或仰睡)、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等等。
(4)自理能力包括: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并学会自己整理床铺、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等。
二、其次,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形成的。
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
只要我们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
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
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强制。
如孩子学洗手弄湿了衣袖,孩子学拿筷子吃饭把米粒掉到了地上等。
此时,大人不能因噎废食而去中止他们的行动。
而要放手让他们去干,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慢慢地在孩子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日养成,对孩子要有耐心。
2、直观性原则:
孩子善于模仿,特别是对于身边的人,例如家中的父母,大人的举止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孩子,所以作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我们要无时无刻注意自己的举止。
另外在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时我们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一致的。
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
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
如果一位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另一位放纵,或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3、反复性原则: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
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
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
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关键在于“渗透”和“坚持”。
家长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中。
为幼儿制订一个生活日程表,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做到。
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
孩子的意志力较差,家长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在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时,就要养成孩子
每次上玩厕所要洗手,吃东西前要洗手的习惯,刚开始时,孩子们肯定不会很自觉,但相信经过大人的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就会养成勤洗手地好习惯。
三、最后,家长要充分利用好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
1、利用游戏,养成习惯
陶行知说过“唤兴味起。
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
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
当孩子不是很好地按要求去做,这就需要我们家长用心教诲。
游戏是对小班孩子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
2、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
陈鹤琴指出:
“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心理学上指出:
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
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孩子来说,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扬,会信心大增,无论做家务,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更积极地去努力。
3、重视家园合作,进行一致性教育。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不仅要在幼儿园里,在家里也要同样重视。
这就要求了家长和老师之间要互相沟通,目标一致。
幼儿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后,要不断的巩固。
总之,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是在生活中慢慢积累的。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从小班开始,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因为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
篇二: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现状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现状研究
摘要
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过渡到社会学习的第一步,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发展以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小班幼儿年龄普遍3至4岁,正处于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期的关键阶段。
其身心发展迅速,个性,气质等内在心理品质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因此进入幼儿园小班进行有组织的,有目的的,系统科学的日常生活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目前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培养的现状,发现在进行常规指导时存在管理过于生硬,指导方法不恰当,保教分工不明确,家长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从教育思想,教师观念,培养方式,家庭参与度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
Abstract
Kindergarten,thefirstplacethatthechildrenfromlivingwithfamilytocontactinginthelearningprocessofsocialstudy,itisultimateaimistopromotechildrenphysicalandmentaldevelopment,andbypromotingindividualsocializationgtoadjusttosocialactivity.allofchildrenofbottomclassfor34yearsold,whoarethecriticalperiodoftransitionfrominfanttothebabyhoodthattheirphysicalandmentaldevelopedrapidly.therearethegreatnessflexibleinpersonality,temperamentandsoon.so,enteringkindergartenthatcarriedonpurposefulorganized,system,andreasonableroutineguidanceisverynecessary,liferoutineculturewillbebenefitforchildrenhealthylife,personality,characterinthefuture.
Inthispaper,byobservingthechildrenofbottomclassliferoutinebasedonreality,whichincludedthestiffofmanagement,themethodsisnotappropriate,thedivisionoflaborisnotclear,parentsparticipate.analysisthecourse,finallyputtingtheeffectmeasurestoimprovethechildrenofliferoutineculture,includingeducationalthoughts,teachersconcept,trainingmode,familyinvolveandsoon
Keywords
bottomclass;childrenofbottomclass;liferoutineculture;improvement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现状研究
绪论
(一)研究缘由及意义
首先,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普遍幼儿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幼儿集父母,长辈的爱于一身,造成大多数孩子自私,任性,无理取闹,骄纵蛮横的态度,家庭教育也仅仅侧重孩子的养育,而忽视对孩子有效生活习惯的培养;进入幼儿园,幼儿将不得不学会必要的行为规则来适应集体;其次,处于3到4岁的小班幼儿,是培养其日常生活常规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加之以科学、合理的生活常规的指导,不仅仅可以提高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与集体生活的能力,还对幼儿自身的个性心理品质发挥着巨大影响;最后,对教师来说,建立良好的常规秩序是便于教师管理班集体,减轻教学工作负担的一个有效前提。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习得,既有利于帮助小班幼儿培养规则意识,适应集体生活,让孩子喜欢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管理自己的班级,让幼儿生活和学习秩序化,规范化,同时建立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幼儿自身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概述了幼儿园生活常规培养的的重要性,进而详细说明了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价值,根据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及其特点。
最后,从教师综合素质,教师教学方法,家庭教育观念等三方面提出了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的有效策略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一些期刊、论文、书籍以及网络资源等方式对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内容和观点进行分析与归纳,在结合研究以及自己的理解,从而提供了本文的思路。
2.观察法: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个案的感知过程,获得对小班幼儿生活规则培养方式的直接认识,为提出有效策略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
3.案例分析法:
在调查中,以小班幼儿生活中出现的常规培养问题作为个别案例,借助必要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总结,提出有效解决办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1.小班幼儿(3至4岁):
处于小班幼儿阶段,身体动作发展迅速,离开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情绪上表现出极其的不安,焦虑与激动。
加之自我中心性强,不愿与小朋友交流,生活自理能力差,习得必要的生活常规将有利于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自我照顾能力。
2.生活常规:
生活常规是幼儿园常规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来园、饮水、午睡、进餐、就寝、盥洗、入厕等的生活环节中体现,对幼儿的自身发展有起着重要作用。
一、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价值
幼儿来自于不同背景的家庭,由于各种原因,幼儿的生活作息可能会带有浓厚的家庭色彩,只有培养幼儿良好常规才能保证幼儿一日生活秩序化、合理化。
这就需要从幼儿生活常规的特点入手。
常规培养具有客观性,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及规定,这些规定不以个别幼儿的意志为转移,致力于共同约束幼儿;常规习得的长期性,生活常规贯穿于幼儿
生活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集体要求,环节常规一经制定,就长期存在;生活常规培养的个别差异性,教师要在充分了解个别幼儿生活习惯的同时,给予指导。
这个时期的幼儿发展可塑性强,正是幼儿习得生活常规的关键期。
(一)便于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常规的习得是保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
幼儿教育全部是通过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来体现。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常规教育使得幼儿生活有规律、节奏,并使整个幼儿园生活学习保持正常,稳定。
小班是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养成的关键期,其将对中大班以及未来的生活态度和习惯产生重大的影响。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自己能有效管理自己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一日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比如幼儿在进餐时做到不说话,打喷嚏时用手捂着嘴巴,听人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在公共场所不大喊大叫,玩游戏时不随意抢夺小朋友的玩具,有新玩具时,乐于分享。
(二)能帮助幼儿营造安全氛围
根据马斯洛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有满足人较低层次的基本需要,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才能往较高层次的成长性需要的发展,小班幼儿园刚进入幼儿园,情绪冲动,易变化,刚离开家庭对亲人有很大的依赖你情绪,教师应给与幼儿更多的爱,让其感受自己处在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中,尤其在睡觉时间,他们表现极其的焦虑不安,有些孩子在睡觉中颓然醒过来,哭着叫着妈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放些轻音乐、或者听听故事。
我班新来一个小朋友,罗锦轩,每当午睡时,他都会对老师说:
“老师,我可不可以不睡觉,我不想睡觉,我想到外面去玩滑滑梯。
”这时老师同意他去操场玩,考虑到他刚入园,可能不熟悉幼儿园生活规则。
但他玩了很久并且还要继续,这时老师和他约定,老师提醒他还能再玩10分钟。
因为老师也要赔其他的小朋友,不能照顾她一个人,你愿意何老师一起回教室陪其他小朋友睡觉吗?
”他同意了,和老师一起为其他的小朋友盖好被子,在老师的陪伴下,他坐在自己的小床上慢慢的睡着了。
(三)便于教师使班集体秩序化
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有助于降低教师管理班集体的难度,幼儿从家庭进入到幼儿园是一次环境的大改变,要是幼儿不能很快的适应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学习,不能很快的接纳教师和其他小朋友,将遇到很大的困难,通过生活常规教育中,教师对幼儿生活的关心和引导,建立起和谐的互动,可以减轻教师管理幼儿一日生活的压力。
二、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现状
小班幼儿刚入园,通常还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以下是我在实习幼儿园内对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过程中观察的所见。
(一)教师过分管理,缺乏灵活性。
在小班生活常规教育中,往往注重以集体需求为主,而忽略了幼儿本身的需求,幼儿在何时何地做什么,都做出了非常详尽的规定,然而幼儿的兴趣不可能总是按照教师的既定模式发展;在幼儿进行玩具分配时,教师往往忽视了幼儿的个人喜好,不能充分尊重其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不能吸引幼儿调动积极性,促进其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为了便于班级管理和各种活动的顺利开展,常规培养时在管制幼儿方面花费大量时间,而常规教育本身的内涵严重丢失。
例如,在集教课结束后,我准备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时,在教室走廊上本来排队走的小朋友A发现一只蜘蛛,便来了兴趣,突然停下来观察蜘蛛,其他小朋友也停了下来。
我站在旁边听她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这时老师走过来说:
“蒋老师,你怎么还不带她们下来,再不走,时间不够就不去户外活动了,都回教室去。
”小朋友纷纷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蜘蛛,朝操场的方向走去。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本来可以借助小朋友对蜘蛛的兴趣,继而组织
活动,而老师却错过了教育契机。
事后我了解,老师们都说这是学校规定,每天必须按课程走。
(二)对幼儿采用高控手段
幼儿是常规参与的主体,无论是常规的制定还是实施,幼儿都应该是常规习得的主体。
然而对于幼儿过分的控制确是小班教师生活常规教育的普遍现象,教师不允许其这样做,也不允许其那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幼儿的安全着想,另一方面是为了教学活动有序进行,但是,如此高强度地对幼儿进行控制也有悖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大多数老师为了幼儿习得常规,常采用高控手段,对幼儿传递的一直是:
“你必须吃完饭,不能说话,不准”教师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幼儿身上,忽视幼儿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长此以往,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将会逐渐丧失,从而过分依赖教师,更不能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
(三)保教分工不明确
在班级体中三位老师之间的配合也是小班幼儿常规习得的重要条件,在对幼儿提出常规要求之前,三位老师要观点目标要求一致,形成共同管理幼儿合力。
实习中,在一次午睡起来后的点心环节,幼儿被明确要求“穿好衣服的小朋友自己在桌子上拿水果”然而在吃完点心之后,保育老师可能认为待会好收拾,就让孩子们把盘子放在浣洗间,而一会主班老师为方便自身教学,又让孩子把盘子放在桌上,因此就有孩子疑惑了“老师,我们到底把盘子放在那里”。
因此在班级中,一些生活常规的制定和实施最好三位老师共同参与。
(四)家庭参与度不高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在幼儿园里,在家里也要同样重视,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目标一致,孩子善于模仿,特别是对于自己身边的人,家中的父母,大人的举止是孩子经常模仿的对象;另一方面目前大多家庭是四二一模式,对幼儿百般宠爱,担心孩子在园中生活不好,回到家里,对幼儿妥协。
幼儿在学校养成的好习惯,在家里顷刻间不复存在。
在幼儿园里教师要求,吃饭时不能把米粒洒落在桌子上面,不能挑食。
在家里,一些规则得不到家长的重视。
三、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小班幼儿生理、心理发展仍然属于低级水平,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可以使幼儿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以上通过教师、幼儿、保教分工、家庭等多角度对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以下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指导形式单一
在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过程中,教师一直居于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借用外部条件,教师在进行生活常规培养时,一定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将幼儿引入其中,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组织多种活动,提供给幼儿多的观摩和参与机会,利用文学作品等,在每周一可以轮流请幼儿分享周末趣闻,鼓励和引导幼儿积极与他人交流,同时激发其自主参与到日常生活常规规则的学习中。
如在早操之后要求小朋友抬小椅子放进桌子妈妈的肚子里。
如果换成请小朋友,像小猫一样,轻轻地抬小椅子放进桌子妈妈的肚子里,同时身体模仿小猫走路,对重点词轻轻地进行强调,这样,幼儿就更容易理解,也调动幼儿的模仿欲。
同时在收拾整理玩具是,教师可以用一首固定的音乐来训练孩子,以便在以后的收拾玩具过程中,不需要教师格外的指导,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2.重行为,轻体验
在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中,鉴于小班幼儿的向师性,一切行为都以获得教师的表扬、奖励为主。
而忽视自身行为结果带来的情绪体验。
如午餐活动中老师表扬了一位吃饭快并且多的幼儿,其他幼儿便一口一口吃饭,只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甚至忘了吃饭饱了。
3.重直接命令,轻解释
由于每个幼儿完成生活具体环节的速度不等,教师在一日活动组织中,几乎是催促幼儿完成这个环节之后又催促幼儿完成下一个环节。
有的幼儿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幼儿的一天,在教师急忙的催促声中完成的,教师单纯用命令式的语气让幼儿接受常规要求,而幼儿只能选择被动接受,如在午睡环节,盼盼一直没睡觉,她问g老师:
“什么时候起床啊?
”g老师回答说:
“还没到时间,到了我会叫你,你快点把眼睛闭上。
”盼盼问:
“老师我不困,我起来行吗?
”“不行,睡觉就得躺着,赶快闭上眼睛。
”于是盼盼很不情愿的闭上了眼睛,此后盼盼又不停的反复睁开眼睛看看周围。
教师命令式的口吻,导致孩子被动的接受,无法调动孩子参与生活常规的积极性。
4忽视幼儿的正面行为强化
在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继续保持好的行为,或者当幼儿出现好的行为,教师就给予正面强化如运用小红花,小贴纸等物质奖励,或者是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话或者一个拥抱,对孩子都是一种积极的鼓励,这将激发孩子对良好生活习惯的保持。
5忽视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
在具体的常规教育指导中,有少数教师在与幼儿交流中尊重幼儿意见,关注幼儿情绪状态和个体差异性,她们往往按自我的想法和习惯来教育幼儿,阻碍了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应适当的让幼儿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激发幼儿的兴趣。
如,小班幼儿喜欢韵律操活动,但该怎样做呢?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并让幼儿观看一些在活动操时,吵闹,推挤,同学的图片,说一说他们这样做对吗?
应该怎样做?
教师和幼儿共同制定规则,这样规则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并遵守。
在我班积木建构活动中,教师针对有孩子在建构区随意穿梭,不顾他人感受破坏建构物的问题,和幼儿讨论。
在建构区,我们要怎样有秩序的进行游戏,同时和幼儿讨论规则制定:
1不能随便穿梭,撞倒其他小朋友的积木。
2想加入小朋友玩,要主动友好的告诉他。
3不能抢夺他人的积木,要友好协商4游戏结束后要送积木宝宝回家。
5游戏过程中保持安静,不大声叫嚷。
(二)小班幼儿有效生活常规培养的分析
1.教师的地位和角色
教师在其常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而不应该是主体角色,应该把主动权让给幼儿。
幼儿园的一些教师认为生活常规教育就是管理幼儿的错误行为,不允许孩子这样做,不允许孩子那样做,将孩子死死的固定在各项常规要求之中,生搬硬套幼儿园的教育制度,不会让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必须完全依照老师。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完全制约了幼儿的行为规格,让幼儿不得不接受,这种方式完全轻视了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的生活常规教育陷入被动的局面。
在本人实习期间,午睡时,听得最多的话就是赶快睡觉,再不睡觉就送去小二班。
”教师始终控制着幼儿的生活
2.幼儿的个别差异
幼儿的成长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每个幼儿的发展都存在着自己的烙印,教师在指导幼儿生活常规习得的同时,在满足幼儿共性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个性的发展。
本人实习的小班幼儿B在集教课上,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好动。
老师上课时,B幼儿通常四处闲逛。
在区角中,独自玩耍,久而久之,该幼儿认知、情绪行为上都发展成老师口中的问题孩子,一次英语课上,其在玩区角课时,竟然不知觉得讲出了英语老师所说的单词,并且发音十分正确。
此案例我们不难理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阶段,也许个别幼儿在发展中比较缓慢,但作为老师,都应该给与他们的发展的机会,在常规培养中,我们也应该因人而异的培养。
篇三:
家教知识宣传
家教知识宣传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首先让幼儿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班的孩子年龄很小,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是正确的,往往会有不太好的习惯,这时候家长不能一味的指责他们,批评他们。
要给他们讲解这样做为什么是不对的,要给他们正确的指导,告诉他们那些事好的生活习惯:
二、其次,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形成的。
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等等。
2.直观性原则
孩子善于模仿,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