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中地理 第三部分1单元综合检测.docx
《配套K12高中地理 第三部分1单元综合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高中地理 第三部分1单元综合检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K12高中地理第三部分1单元综合检测
第一单元 世界区域地理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08·宁夏)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
读图,完成1~3题。
1.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及陆地轮廓判断此图为英国南部,M、N处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但M地比N地海拔高,地形对西风的抬升作用更明显,故M地比N地降水多。
P、Q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
故选项A正确。
【答案】 A
2.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纬度位置C.洋流D.距海远近
【解析】 通过阅读图a的地形分布图可知L地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高,人口较为稀少,故选项A正确。
【答案】 A
3.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游牧业
【解析】 图示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适合多汁牧草生长,另外英国人口稠密,市场广阔,故乳畜业发达,选项B正确。
【答案】 B
(2007·上海)东南亚、南亚国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多样,具有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
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水热条件
B.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解析】 东南亚和南亚受季风影响明显,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良好,故A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分布,马来群岛以山地地形为主,而南亚地形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故B错;南亚恒河自西向东注入印度洋,东南亚湄公河自南向北注入太平洋,C错;南亚石油贫乏,D错。
【答案】 A
5.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南亚以白色人种为主,而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
B.东南亚适宜于天然橡胶生长,而南亚有利于棉花种植
C.南亚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而东南亚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
D.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聚集之地,而东南亚华人华侨相对较少
【解析】 东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南亚以黑色、白色人种为主,A错;东南亚水热充足,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的最大产地,南亚印度西南部降水较少,光照充足,适宜棉花生长,B对;南亚与东南亚经济、科学水平较低,C错;东南亚是华侨、华人聚集地,D错。
【答案】 B
(2010·安师大附中2月)下图为“世界海陆轮廓图”,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所在大洲面积最大的湖,属构造湖 ②处海洋深邃,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③处沼泽广布,与地处高纬、地势低平有关 ④处森林密布,资源丰富,经济较发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 图中①大洲最大的湖泊是维多利亚湖,是构造运动形成的;②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是板块碰撞后形成的;③为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气温低蒸发弱,易形成沼泽;④地是亚马孙雨林,经济较落后。
【答案】 B
7.关于甲乙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形成与盛行风有关,乙与盛行风无关
B.甲乙两洋流的流向无季节变化
C.甲乙两洋流附近均有世界著名渔场
D.甲乙两洋流的形成均与盛行风有关
【解析】 甲洋流是索马里洋流,冬、夏不同季节,因北印度洋季风方向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流向,成因上属于补偿流,没有形成世界上著名的大渔场;乙洋流是秘鲁寒流,属于上升流,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渔场——秘鲁渔场。
【答案】 D
(2009·广西5月)读下面“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回答8~10题。
8.图中既位于两大洲之间且是重要石油运输路线,又处在板块张裂地带的海峡是
( )
A.AB.BC.CD.D
9.图中不易产生地震,风浪却很大的海峡是( )
A.AB.BC.CD.D
10.当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时,A地气候特征是( )
A.冬雨夏干B.炎热干燥C.温和少雨D.温和多雨
【解析】 本题组考查海峡位置及其气候特征和板块特征等知识,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
第8题,A是直布罗陀海峡;B是马六甲海峡;C是曼德海峡,地处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也是重要的石油运输线路;第9题,D是英吉利海峡,地处西风带而风浪很大。
第10题,当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时为近日点附近,即1月初,A海峡冬季受西风带控制而温和多雨。
【答案】 8.C 9.D 10.D
(2009·四川5月)如下图所示为23°26′纬线,其中ab、cd、ef之间为陆地,其余为海洋。
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该纬线所经过的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纬线总共穿越了4个板块
B.该纬线经过的地区没有热带雨林气候
C.该纬线经过的大陆西部沿海都有热带沙漠气候,且它们分布的纬度范围主要都在23°26′N附近
D.a点以西的海洋有渔场分布,其成因与e点以西渔场成因相同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d所在国家和ef所在大洲的城市、人口主要都集中于东南沿海
B.ab所在大洲经济发达
C.f所在国家是该洲国土面积最大国,因而也是该洲主要的粮食出口国
D.cd、ef所在大陆地形都是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解析】 本题组考查空间定位能力,以及对重要区域特征的掌握情况,知识跨度大是其难点。
第11题,依据题意,可判断图中纬线为南回归线。
则a点以西为非洲南部西海岸的本格拉寒流所在海域,因上升流而形成渔场,与e所在附近的秘鲁渔场形成条件相同。
第12题,cd所在国家为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沿海;ef为南美洲,人口也集中东南部沿海。
【答案】 11.D 12.A
(2009·福建龙岩3月)下图是世界地图上的一段23°26′纬线。
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陆地,QR为某海域,X为一水库。
据此完成13~15题。
13.X所在的河流( )
A.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B.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为11月~次年5月
C.该河谷地集中了该国90%的人口
D.河口三角洲受海浪侵蚀,海岸线可能不断向后退缩
【解析】 结合题目中关于海洋和陆地的描述可以判断出:
这段回归线是北回归线中的一段,从经度上看应该是从非洲大陆西岸到阿拉伯半岛西侧的部分。
X所在的河流为尼罗河,因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截水导致下游和三角洲河水大量减少,从而使海水倒灌,三角洲海蚀严重。
【答案】 D
14.下列属于X所在的国家的是( )
A.泰姬陵B.吴哥窟C.金字塔D.莫高窟
【解析】 X所在的国家是埃及,金字塔是其标志性建筑。
埃及虽地跨两大洲,但在世界石油生产国中的地位并不突出。
【答案】 C
15.X所在的国( )
A.地跨两大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国
B.农产品出口仍然是其主要的经济支柱,枣椰是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
C.全境90%以上是沙漠,世界第一大河是其主要的灌溉水源
D.北部沿海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解析】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不是第一大河。
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答案】 D
(2009·山西太原测试)下图为“世界某地区局部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气候类型的界线。
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河流①②③④各河段中补给量最小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②河段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最少,补给量最小。
【答案】 B
17.近几十年来,甲处大约有1000平方千米的土地因海平面上升而面临海水淹没的威胁,与其主要成因密切相关的是( )
A.地壳持续下沉B.洋流和海浪的侵蚀
C.森林大面积破坏D.降水量减少
【解析】 森林破坏,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土地有受海水淹没的威胁。
【答案】 C
(2009·四川双流5月)读下列四幅图,完成18~20题。
18.四地中,适宜于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甲为朝鲜,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答案】 A
19.图中乙图的自然特点是( )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解析】 乙为巴基斯坦,该国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答案】 D
20.图中四个地区中,有最先进的灌溉农业生产技术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丁为以色列,有最先进的灌溉农业生产技术。
【答案】 D
(2008·福建泉州模拟)下图是“某大洲沿10°E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E所在国家( )
A.是该洲谷物出口最多的国家
B.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没有地位
C.煤、铁产量居世界前列
D.现代化工业发达,新兴工业向南部发展
【解析】 从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E所在国家是德国;该国谷物依赖进口,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铁矿石需进口,所以D项正确。
【答案】 D
22.F地形区呈波状起伏,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D.风化作用
【解析】 波德平原因受到冰川的作用,形成了许多冰碛丘陵,呈现出波状起伏的状态,所以C项正确。
【答案】 C
(2009·郑州2月)读下面甲、乙两岛国图,回答23~24题。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图比例尺较小,乙图比例尺较大 ②甲国东南部降水较多,乙国南岛降水较多 ③两国气候具有典型的海洋性,但甲国常年受西风带控制,乙国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④甲国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乙国为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牛为主 ⑤甲、乙两国均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灾害频繁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解析】 从轮廓图中可以看出甲国为日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适宜种植水稻。
乙国为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羊为主,故③④错误。
日本面积比新西兰的面积大,两国图幅面积相近,所以甲图比例尺较小,乙图比例尺较大,①正确。
从图中可看出甲国东南部降水较多,乙国南岛降水较多,②正确。
都处于板块交界处,地质灾害频繁,⑤正确。
【答案】 A
24.甲国的传统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对其主要区位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国的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和燃料需要从国外进口
B.太平洋沿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
C.接近消费市场
D.人口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劳动力充足
【解析】 日本传统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与人口分布无关。
【答案】 D
(2009·启东3月)下图是沿60°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25~28题。
25.图中表示中西伯利亚高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①是东欧平原,②是西西伯利亚平原,③是中西伯利亚高原,④是东西伯利亚山地。
【答案】 C
26.图中各地形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人口密度最大的东欧平原。
【答案】 A
27.冬季,③处的气温低于④处,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洋流
【解析】 ③深居内陆;④距海近;③受冬季风影响大,④受海洋影响,海陆位置是主导因素。
【答案】 B
28.E、F两地的距离,按地球表面的最小距离计算约为( )
A.3330km B.6660km C.11100km D.22200km
【解析】 过北极点的距离为最小距离,即(30°+30°)×111=6660km。
【答案】 B
(2010·河北唐山2月)读下图,完成29~30题。
29.下列有关该地北部季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7月份该地受西北季风的影响
B.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是该地西北季风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C.东南季风的影响是该地降水稀少的最主要原因
D.当该地受东南季风影响时,大陆上易形成高气压
【解析】 本题可用南亚热带季风的形成原因来解答。
1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北季风;7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北移,该地受南半球的信风带控制,形成东南季风,由此可知A项错。
【答案】 A
30.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附近的沿海渔业资源比③地丰富
B.③地降水量比②地少
C.②地是该国人口稀少、交通闭塞的地区
D.④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解析】 ③地的渔业资源较①地丰富;结合澳大利亚降水量分布图可知③地降水量比②地多;②地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和城市稠密;④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 D
二、综合题(共40分)
31.(2009·安徽马鞍山二中5月)下图为“日本工业分布图”(左图)和“巴西人口与工异分布图”(右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冬季,日本沿岸雨雪分布很不均匀,其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巴西北部人口分布很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说明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面积毁坏比较严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日本工业分布图和巴西人口与工业分布图为载体,考查日本、巴西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答案】
(1)西部海岸降雪多,东部海岸少 冬季,日本盛行西北季风,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后,水汽含量增加,受西部海岸山地的抬升作用(或冬季风的迎风坡)
(2)北部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开发历史较晚;加上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 (3)日本自然资源贫乏,大量原料、燃料等需要进口;这里交通便利,海上运输成本低;城市、人口集中,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消费市场大;主要工业产品需要出口销售,对国际市场依赖大等。
(或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海港) (4)根本原因:
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
直接原因:
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场和牧场。
32.(2008·全国Ⅰ)(10分)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等高线地图和地理空间定位,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对学生来说,也是复习中的难点。
本题做题的关键是定位准确,一旦位置正确地确定下来,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
(1)题,地形类型的判断,要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及水系特征来判断。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河流水系呈向心状分布,说明该地区四周高中心低,再由500米等高线的分布,即能确定出该河流(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为盆地。
(其实,若学生对世界地形图掌握熟练,很容易就能知道该地区为刚果盆地,从而判断出地形类型为盆地。
)第
(2)题,由图中可知该地区为非洲赤道西部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再加上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因此,G河水量丰富。
(G河——刚果河的水量仅次于亚马孙河。
)第(3)题,三角洲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水流缓慢,河流的含沙量大,因此,在分析时,要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G河在入海口附近等高线稠密,河流流经峡谷地区,因此水流急,泥沙不易沉积。
然后再分析河流含沙量小的原因:
影响含沙量大小的因素有地形和植被等,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流经的盆地地势平坦,因此,泥沙多沉积于盆地中;又由于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覆盖率高,因此,水土流失轻,河流含沙量小。
这样就全面地回答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了。
【答案】
(1)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
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33.(2008·四川)(10分)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
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考查题,考查了学生的定位能力,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题目难度适中,符合高考命题要求,顺应高考的发展趋势。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北部有多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说明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再根据经度数及跨度,可以推知该国为尼泊尔。
从图中河流流向及分布状况,结合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的地形地势状况,就可回答出该国的地形、地势特点。
第
(2)题,由于该国地处喜马拉雅山南坡,为南亚季风区,由此可知,夏季该地区盛行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水汽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
而在冬季由于盛行东北季风,因此降水较少。
第(3)题,回答本题时,考生一定要注意,是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它既包括有利条件,又包括不利条件;既有自然条件,又有人文条件。
如果审题有误,就容易出现漏答现象,造成丢分。
从自然条件看,该地区河流多、流量大、落差大,因此水能丰富,这是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
从人文条件来看,该国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因此,开发难度大,这是水能开发的不利条件。
只有这两个方面都答上,才能得全分。
第(4)题,从题干中得知,该国人口稠密,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尽管地处山区,且降水丰富但森林覆盖率只有29%,这就说明该国由于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且生活用能多,迫使人们不得不大量地砍伐森林,毁林开荒,从而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重等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
(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
(2)特点:
(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
成因:
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经济投入不足(经济落后),技术力量缺乏。
(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
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
34.(2009·山东滨州4月)(10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2月26日13时45分,我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并于10天后抵达任务海区。
材料二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行程路线图。
材料三 中非合作项目之一:
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埃及资源和地缘优势,在埃及投资建设纺织厂,70%以上的产品将出口到欧洲、美国以及中东国家。
(1)北京时间28日19时,舰艇编队经过马六甲海峡(100°E)时正值日落,则此日当地的昼长约为____。
舰艇编队途经北印度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舰艇编队先顺风逆水后顺风顺水 ②舰艇编队一路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