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教学研究报告2.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7813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案例教学研究报告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管理学》案例教学研究报告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管理学》案例教学研究报告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管理学》案例教学研究报告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管理学》案例教学研究报告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案例教学研究报告2.docx

《《管理学》案例教学研究报告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案例教学研究报告2.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案例教学研究报告2.docx

《管理学》案例教学研究报告2

 

高职《管理学》案例教学内容和方法改进的思考

——案例精编与案例教学实践新探

——2007年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课题

承担单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课题负责人:

宋俊骥

课题组成员:

徐艳黄伟

通讯地址:

330099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科研处

摘要:

案例教学是高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效果并不理想,存在束缚案例教学顺利进行的若干障碍。

针对高职管理类专业办学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课题组采用访谈、实验的方式对江西省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调查发现该课程的案例教学在案例选编、教师队伍、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课题组拟对案例教学的模式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以期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管理学人才。

关键词:

高职教育管理学案例教学

一、前言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管理问题很少有标准答案,一个组织要想成功,首先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环境和特定历史条件的管理模式,回答和解决好这个环境和条件提出的挑战;其次,成功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一个特定

的历史时期获得成功的模式,在改变了的环境和条件下不一定能继续获得成功。

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将管理理论、案例分析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籍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所以,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

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法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在教学实践中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管理学案例的著作很多,但是大部分不适合我国国情,例如,许多案例以国外企业为主,涉及的问题很宏观,可操作性差等。

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是中小型的家族企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是进入这些企业担任很低职位的一般管理人员。

正因为如此,这些案例很不适合高职管理学的教学,本课题正是基于以上认识,认为有必要选编一些与高职学生特点和高职教育要求相适应的管理学案例,汇编案例库。

案例教学自20世纪初被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用于管理学教育以来,已被越来越多国家的管理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学方法。

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讲授,案例教学则将企业带入课堂,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以及在群体中的共同讨论,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管理情景和管理过程建立真实的管理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师不再是这类教学活动的中心,只是启迪和帮助学生相互联系担当类似导演或教练的角色,仅仅提供学习要求,或做背景介绍,最后进行概括总结。

不难看出,案例教学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并极大地丰富学生关于各行业的背景知识。

20世纪80年代中期,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被引进了我国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并逐渐受到教育界重视,现在案例教学已成为管理类专业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很适合于讲授“管理学”这样一门应用性和实践导向性很强的课程,应该在管理学教学实践中大力推广。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组分别采用了调查访谈和实验的方法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在调查访谈阶段,本课题组分别对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三所高职院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对这三所大学的管理学类的学生、任课教师就传统教学法的优缺点,对案例教学法的熟悉度、兴趣和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访谈(访谈提纲见附录一)。

课题组成员从2008年3月至2008年6月,以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为实验时间,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的06高职工商

(1)班和06高职工商

(2)班作为实验样本,分别采用本课题组的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来传授管理学课程。

通过实验来检验本课题组的案例教学法的优劣。

(一)授课对象的选择

为便于比较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实际教学效果,使比较结果更具备客观性和公正性,我们按照“五个方面相同”的原则选择了教学试点对象,即:

年级相同、专业相同、课程相同、教学进度相同,任课教师相同。

基于这样一个原则,我们最后选择了工商07级二个班作为课堂教学试点班级,其中06高职工商

(1)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下称这个班为A班),06高职工商

(2)班采用案例教方法(以下称这个班为B班),这两个班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授课班级情况

学生班级

(教学方式)

专业

年级

人数

教学课程

教学进度

A班

(传统教学)

物流管理

2006级

52

管理学

2008年3月-6月

B班

(案例教学)

物流管理

2006级

51

管理学

2008年3月-6月

(二)课堂教学的组织

1)传统教学(A班)的课堂教学组织

A班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按照“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外作业”这种典型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

其特点是由教师主导全部教学活动的内容与进行方式,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全盘的接收教师的教导,并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应有的课前与课后作业,这是一种在当前大学教育中所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力图多采用一些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应用了投影仪和电子课件等,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B班)的课堂教学组织

B班完全按照案例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过程,采用的是“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大量的案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即在每进行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先由教师用少量课时简要介绍知识点,然后通过案例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理解。

如管理沟通一章,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我们要安排6个课时的课堂讲授时间,而采用案例教学法,我们仅用了1个课时简要介绍管理沟通的一些知识点,然后安排了一个大型的案例讨论,要求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案例讨论主要由三个别环节组成:

课前个案研究与讨论→课堂集体个案讨论→课后心得总结报告。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为了检验分班教学后,两种方法不同的效果,我们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来评价其差异。

其中,定量分析是采用试卷考试来进行的,而定性分析是通过观察总结得出的。

(一)从考试情况分析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考试时,我们考虑到A、B班级在课堂教学方法上的差异,选择了“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题型也注意了“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客观题包括填空、名词解释、是非判断等题型,采用“闭卷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程度。

主观题包括案例分析、论述等题型,采用“开卷考试”,主要是测试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点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能力。

(见表2)

表2试卷结构及考试成绩统计

测试目的

知识点掌握程度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总分

考试方式

闭卷

开卷

题目类型

填空题

名词解释

判断

案例分析题

论述题

分值(%)

20

15

15

35

15

100分

考试

成绩

A班

(平均分)

15

12

10

20

10

67(全班平均分)

B班

(平均分)

12

8

8

28

12

68(全班平均分)

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

(1)两班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

从卷面考试成绩来看,A班的平均成绩为67分,B班的平均成绩为68分,两个班级的卷面考试成绩并无显著差异。

(2)A班闭卷考试部分(客观题)的得分率要明显高于B班。

在知识点掌握程度(填空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类型的题目上,A班平均分值为37,得分率为:

74%;而B班平均分值为28,得分率仅为56%,A班得分率要明显高于B班。

(3)B班在开卷考试部分(主观题)的得分率B班要明显高于A班。

在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类型的题目(案例分析题、论述题)上,B班平均分值为40,得分率高达80%,而A班平均分值为30,得分率仅为60%,B班得分率要明显高于A班。

(4)答案创意性。

从学生完成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的情况来看,A班学生作答时趋同性比较高,多数学生都只是按照书本的相关内容或根据笔记(教师上课时所讲述的内容)来回答问题,很少有自己的观点,也很少能联系实际来分析问题。

而B班学生的答卷与A班有很大的差异,学生们在答题时既运用了书本上的基本原理,又能联系实际展开分析,因此观点比较新颖,表明该班学生基本掌握了运用管理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从学生的综合表现来看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观察、总结,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有着以下方面的进步:

1、实验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更大的增强。

由于案例教学法的特殊性,它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案例,从中发现问题并拟定方案,然后参与课堂讨论,交换意见,形成有创意的方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有多种,由于案例教学法非常重视其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所学为所用。

2、实验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应用案例教学,采取分组讨论、代表发言、课堂辩论等多种形式,可以逐渐训练学生在大众面前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对仪态,表情,声音,手势,语言组织等多方面都有所涉及。

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第一次上台发表案例评论时,总会有所顾忌,害羞。

经过一次尝试后,往往第二次上台发言的他们总会有不小的进步,让人有很大惊喜,这也让我看到了案例教学的魅力。

另外在案例分析时,学生要阅读材料,为自己的论点找出论据,在此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速读”和“精读”能力,这也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高工作效率打下了基础。

3、实验班学生合作精神和人际处理能力得到更好的增强。

管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培养出来的是将来应对纷繁社会的综合性人才,其中合作和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较多的是流于口头鼓励说教的形式。

案例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集体活动,通过集体互动,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形成小组代表的答案。

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理解和包容有不同看法观点各异的同伴,学会心平气和的与他人合作。

这也是一种可贵的精神。

在情景模拟考试中,我们明显看到两个班级学生在这方面的显著差异。

4、实验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强。

传统教学法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理论知识往往只是死记硬背。

案例教学法是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它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锻炼了学生以“当事人”身份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并做出自己的决策,从而大大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

四、对高职管理学案例教学内容和方法改进的思考

通过对本次访谈、实验结果的认真研究分析,笔者认为要在高职院校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成功开展案例教学,应对案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有个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对于案例教学实践环节的操作,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高职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实地访谈中还发现,各高职院校在开展案例教学方面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从而导致案例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

1、案例选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管理学的教学中,可供教师选择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案例库、案例集、教材、报纸、期刊、杂志、会议、网络等等,都为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素材。

在管理学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案例按照其内容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国外企业的案例,另一类是国内企业的案例。

“哈佛商学院管理案例集”是典型的国外企业的案例。

这类案例资料充实、应用广泛,除少数教师使用英文原版案例之外,大部分教师使用的都是由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案例。

在教学中,学生对这类案例反映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案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太大,缺乏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案例中词句的用法与实际的语言习惯有一定差距,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哈佛商学院MBA最新案例训练》一书中用“约瑟夫·普利策”的经历作为“企业家精神”的案例。

该案例的开头部分写道:

“初到美国的普利策,一文不名,两手空空,凭着他不懈的努力,陆续购买了《西方邮报》、《圣路易斯快邮报》和《纽约世界报》,并对报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它们成为当时美国著名的大报”。

大部分的学生对于案例中提到的几份报纸没有任何认识,对于什么是“邮报”也不了解。

该案例中另有一段文字:

“6年来,《世界报》公布该报平日版的发行量为743024份,两个月后,《新闻报》公布其晨报和晚报的发行量为75万份。

只有长期为扩大发行量而努力的人才能理解这种压力、诱惑和智慧,人们在《世界报》和《新闻报》社里能够感觉到变幻莫测的倾向性、胜利和恐慌的交集感”。

显然,“压力、诱惑和智慧”并非我们的用词习惯,“变幻莫测的倾向性、胜利和恐慌的交集感”也不是很容易理解。

可见,对于翻译过来的国外企业案例来说,正确理解案例的内容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国内企业的管理案例与国外企业的案例相比,案例的背景和情境贴近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因此容易理解案例的内容。

这类案例的问题主要是:

国内企业的发展历史普遍较短,各方面的数据和信息也不够公开和透明,因此,开发出的案例资料不够丰富,这样不利于在教学中进行深人研究。

此外,无论国外企业的案例还是国内企业的案例,教学中通常使用的都是已经成功的大企业的案例,例如通用电器、戴尔、海尔、联想、美的等,很少有中、小企业的案例。

2、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教师、教学方法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案例教学开展得比较艰难。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1)学生重视案例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

忽视理论知识学习,片面强调案例的重要,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主要存在于学生方面。

比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有学生建议少讲理论,多讲案例的情况。

他们认为理论性的概念和原理太枯燥乏味,不生动,不形象,没意思。

但这部分同学由于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不扎实,在具体案例讨论时,又常常只听不想,只看不动,表现出因缺乏理论知识而不得不有的惰性和无能为力。

(2)案例教学各个环节不够规范严密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课前准备不足。

教师方面的问题除了前述的案例选择不当外,还有对需要讨论的材料不熟悉,所提的问题不明确,给学生预留的时间不充分,等等。

学生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阅读案例不深入,查阅相关资料不全面,语言材料准备不充分。

二是课堂组织不力。

在案例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课堂讨论前,教师一般只应布置案例讨论的任务和要求以及注意事项,讨论中也应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

有的教师不能摆对自己的位置,不能起到启发、引导和协调的作用。

三是最后环节或虎头蛇尾,总结归纳不到位,或简单公布“标准答案”,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管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管理在提高组织效率、改进组织绩效方面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全新的、先进的管理理论层出不穷,优秀的、典型的企业实体也在不断涌现,这些都给管理学科的教师带来了新的压力。

作为开展案例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知识更新速度、实践经验多寡都会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进而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而当前从事管理学科教学的师资队伍中,许多人终身学习意识和企业实践经验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4)教学管理机制落后

一些院校落后的教学管理机制也阻碍了案例教学的开展,这突出体现在缺乏案例教学激励机制,案例教学的投入未能得到公平合理的报酬。

例如,案例的编写、收集、整理、修改不算科研成果,不计算科研工作量,案例教学的课时费与一般教学的课时费相同甚至更低,这样的管理机制不利于案例教学的补充、修改、拓展,不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热情,难以形成案例教学的良性循环。

(二)高职管理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措施

案例教学的内容安排恰当与否,既是案例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进度,设计合理的案例教学的组织程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其协调配合能力和团队精神。

1、案例教学内容组织的注意事项

(1)分组讨论的技巧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可以拓宽学生思维,弥补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不足的缺陷,有利于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考虑到讨论效果,每个小组大约每5人一组比较合适,一个小组的人数太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人数太多,又难免“搭便车”现象。

分组方式最好由学生自由组合,然后共同推选出小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全体成员分工负责、齐心协力完成。

为了便于讨论和互相提问,各小组在教室里按顺序就坐,这样做也方便平时过程性考核的记录。

(2)案例选择的原则

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好的案例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选择案例时遵循以下原则比较好:

第一,尽量选择翻译得较好的国外企业的管理案例,并指导学生深入了解必要的背景信息和相关知识,例如“约瑟夫·普利策”案例中美国报业的概况;第二,除了大企业的案例外,尽量多选择一些中、小企业的案例;第三,教师可以尝试自己编写教学案例,可以是只涵盖一、两个知识点的简单案例,可以是包含一个知识模块的专题案例,也可以是包含几个或全部知识模块的综合案例。

(3)案例讨论的控制

进行案例讨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进行课前准备,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在案例讨论课前上交案例分析报告;其次,引导学生在案例讨论课上认真倾听他人发言,鼓励学生提问,或请学生来点评某个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再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案例演示和回答问题,严格控制时间,超时则自动停止;最后,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能够预见学生的部分提问和回答,从而控制讨论的主要内容。

2、案例教学过程的优化

(1)课前准备

课前的准备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师选择好案例后,应充分分析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提前查阅资料,进而准备解决方案;教师还应提前给学生分发案例资料,并把讨论的问题、基本要求告诉学生。

二是学生,学生根据老师预告布置的案例,收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点,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提出小组主要观点,特别是课堂发言的小组,还要对发言的方式、内容进行准备,其他小组还要准备对发言小组提出问题。

(2)课堂讨论

课堂中的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

通过这个教学过程,训练学生系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采取行动的勇气与决心。

也许学生来学习只有几个问题,学习后会变成多个问题。

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增多,思路会开阔,处理问题的自信心会增强,决策能力也会提高。

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两个发言小组到讲台上陈述小组观点或现场展示策划方案。

每个小组选择代表主讲,其他成员补充,配合其它方式,展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第二,双方辩论。

双方就对方观点进行辩论,哪些有不同意见,并进行提问,被提问方根据本小组收集的资料和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解释,表达己方观点和理由。

第三,班上其他同学就两个小组表达的观点进行点评或提问,同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被提问方根据本小组的观点及掌握的资料进行解答,若不能解答,可请求其他同学或教师帮助。

(3)点评与总结

学生发言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表示对学生劳动的尊重,重视其见解和观点。

在学生发言结束后,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要点评,同时归纳学生发言的主要观点,以利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或挑起争论的“事端”,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

教师点评时,话不在多,而在于巧妙、适时、到位。

可以表达观点但不进行简单判断,通常是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讨论能够继续,比如“还有什么可替代的方案吗?

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等。

案例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或者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评议,让学生尝试总结辩论,进而明确方案是否可行,哪些方案具有独到之处,是否还需要改进的环节等。

总结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简单归纳一下同学们的发言主要观点,使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内容有一个科学、清晰的整体了解。

第二,对学生容易忽视、遗漏或挖掘不深的问题,结合案例中的情况再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

第三,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尽量不要放过每个学生的创新和精彩之处,以激励学生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

(4)撰写报告

课堂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又是一次综合性、创造性的学习。

学生根据案例讨论的情况,在综合分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通过理性的思考,可提炼出全面、深刻和具有独到见解的分析报告。

同时,也可以总结自己的体会,回答诸如“我从案例中学到了什么?

”等问题。

另外,撰写案例报告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有效实施案例教学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地位,注意角色转换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和锻炼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首先是主持人,说明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程序和操作方法,维持课堂秩序,控制发言顺序及学习进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教师是总结者,对学生发言作必要的点评、总结和归类,这要求教师有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另外,教师也是启发者,通过教师一个又一个提问,推动学生思考,将问题引向纵深,一步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

(2)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可度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教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而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他们或表现得不积极,或表现得很拘谨,总认为只有听老师讲课收获最大,其他同学的发言不值得听。

因此,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前,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识进行疏导,明确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另一方面,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走到学生中间,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开拓他们的视野,克服他们的依赖心理。

(3)对课堂讨论实施科学地引导与控制

1)合理掌握课堂节奏

案例课堂教学中强调和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不得直接操纵课堂进度,但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有效地把握和控制却是必要的。

若节奏过快,会使思维速度较慢的学生产生惶惑,若节奏过于缓慢,又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懈怠情绪,若节奏“等速”又可能成为一首“催眠曲”。

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教学进程情况和学生的情绪及时地调节课堂节奏,使案例教学课堂紧凑而又有吸引力。

2)有效掌控课堂的发言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对于那些腼腆内向、发言较少的学生,给以鼓励,帮助改掉怯场的弱点;对于少数态度不认真、不积极的学生,则必须进行恰当地教育。

由于课时所限,对于发言时间过长的学生,教师要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限制,以平衡发言机会。

教师尤其要注意对现场的把握,避免讨论偏离主题,做到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死板。

3)制定有效的考核制度

制定并执行合理的评分标准既是促进学生认真准备的动力,也是对学生努力所得结果尽可能客观的肯定。

教师通常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第一,小组各个成员准备情况

一般要求小组长汇报其成员分工和配合情况,然后教师再根据成员预先讨论的表现给予初评,积极预习案例,认真思考,为全面细致地分析案例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课堂现场讨论情况

教师从外表姿势、课件质量、分析条理、口头表达等几个方面对学生综合考虑并记录其得分。

案例本身没有唯一的答案,重要的是在论述问题时能够做到:

逻辑性,就是符合企业营销理论的内在逻辑,不能本末倒置或自相矛盾;理由充分性,不管观点是否与别人一致,都应该有充分的论据支持,让人感到合情合理;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