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掘作业规程 2.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7801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掘作业规程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综掘作业规程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综掘作业规程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综掘作业规程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综掘作业规程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掘作业规程 2.docx

《综掘作业规程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掘作业规程 2.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掘作业规程 2.docx

综掘作业规程2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

100104回风顺槽。

二、巷道设计长度

该巷道设计走向长度为1100m。

三、预计开竣工日期

本掘进工作面开工时间:

2013年1月20日

预计竣工时间:

2013年6月下旬

第二节编写依据

1、华瀛山西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孙义煤矿工程设计资料及施工图。

2、《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煤炭工业建设工程质量技术资料管理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部颁及公司现行有效的各种技术规范、规程、规定。

3、地质报告及地质说明书。

第二章地质概况

第一节地质构造

一、地形地貌特征

井田地处吕梁山与太岳山之间的中低山区,井田内地势总体北东部高,南西部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北部山梁上,海拔为1054.9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角,标高857.4m,最大相对高差197.5m;区内河谷较为发育,侵蚀强烈,黄土覆盖较广。

二、地质情况:

1、井田地质

井田内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统上石盒子组及第四系。

井田多黄土覆盖,沟谷见有上、下石盒子组地层,现根据周边钻探资料并结合矿井揭露资料自下而上分述如下:

(1)中奥陶统峰峰组(O2f)

埋藏于井田深部,岩性上部以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为主,顶部常因铁质浸染呈淡红色,坚硬性脆。

下部以泥灰岩、泥岩和白云质灰岩夹石膏层,揭露厚度约100m左右。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平行不整合于下伏奥陶系灰岩侵蚀面之上,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岩沉积建造,下部为褐红色山西式铁矿及硫铁矿,呈鸡窝状分布,铁矿层之上为浅灰色铝土泥岩,上部以砂岩、页岩为主,偶夹有1-2层不稳定煤线及石灰岩透镜体,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本组厚度8.75-16.30m,平均14.05m。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之上,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是井田主要含煤地层。

由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及灰色中细粒砂岩和3层石灰岩及8层煤组成,底部以一层灰白色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K1)与本溪组分界,本组厚度83.6-95.6m,平均85.80m。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与下伏太原组连续沉积,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含煤建造,是井田次要含煤地层。

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和灰白色砂岩及4层煤层或煤线组成,底部以一层黑灰色长石石英杂砂岩(K7)与下伏太原组分界。

本组厚度32.50~69.35m,平均58.25m。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井田沟谷有出露,连续沉积于下伏山西组之上,由灰绿、黄绿色砂岩,间夹灰、黄绿、局部为紫红色的泥岩、砂质泥岩及铝质泥岩组成。

底部以K8砂岩连续沉积于山西组之上,K8砂岩厚约6.98m。

下部为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夹中粒石英杂砂岩,上部为厚层状杂色含铁质鲕粒的铝土泥岩(桃花泥岩),可作为划分上下石盒子组的辅助标志。

本组厚度36.00~114.60m,平均58.22m。

(6)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

主要由土黄色砂土、亚砂土、亚粘土及粘土组成,底部常含钙质结核,柱状节理发育,地表冲沟附近常呈直立陡崖并形成土柱地貌。

本组厚度0~33.20m,平均14.40m。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7)第四系全新统(Q24)

岩性主要为现代冲洪积物,厚度4.8m,主要分布于井田西、南部交口河河谷一带,在井田的中部较大的沟谷内也有零星分布。

2、含煤地质

井田内主要的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可采煤层均赋存于太原组和山西组,现仅将主要含煤地层叙述如下:

(1)太原组(C3t)

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岩性主要由灰黑~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灰白色砂岩和深灰色石灰岩及煤组成。

共含煤8层,自上而下编号为4、5、6、7、8、9、10、11号,其中9、10、11号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发育灰岩3层,由下而上分别为K2、K3、K4,是良好的标志层,本组厚83.60-95.40m,平均85.80mm,据岩性、岩相及化石组合可分为三段:

1)下段(C3t1)

由K1砂岩底至K2灰岩底,厚度28.20-36.14m,平均32.80m。

底部K1砂岩为灰、灰白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硅质胶结致密坚硬,含黄铁矿结核,厚度1.43m。

其上为一套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细砂岩组成的碎屑岩段。

含9、10、11号煤层。

2)中段(C3t2)

由K2灰岩底至K4灰岩顶,厚度24.34-31.06m,平均27.80m。

主要由两层深灰色石灰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薄层砂岩组成,含7、8号两层煤。

K2灰岩厚度3.00-6.70m,平均5.25m。

为深灰色厚层含3-4层燧石生物碎屑灰岩。

为9号煤层顶板。

K3灰岩厚度3.20-6.00m,平均4.50m。

为深灰色厚层状含燧石生物碎屑灰岩。

为8号煤层顶板。

K4灰岩厚度3.30-4.60m,平均3.86m。

为深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燧石呈条带状及结核分布,顶部含泥质。

为7号煤层顶板。

本段海水动荡频繁,有三次大规模的海侵,为碳酸盐台地,局部为三角洲前缘砂坝沉积环境,形成了上述三层石灰岩、煤层以及间夹的碎屑岩,泥炭沼泽较为发育,形成了7、8号二层煤。

均为不可采煤层。

3)上段(C3t3)

由K4灰岩顶至K7砂岩底,厚度22.62-29.63m,平均25.20m。

主要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色砂岩组成,含4、5、6号煤层。

均为不可采煤层。

本段上部4、5号煤层间偶夹一层钙质泥岩,常相变为黑色泥岩,其上、下菱铁矿结核发育。

(2)山西组(P1s)

为井田次要含煤地层。

主要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沉积,夹有中细粒砂岩及煤层。

底部K7砂岩为黑灰色细粒砂岩,平均厚5.60m;成分以石英为主,含云母、岩屑,底部较粗,常含硅质、泥质砾石。

本组厚度32.50-69.35m,平均58.25m。

由于分流河道作用形成了K7砂体,之后泥岩沼泽广泛发育,沉积了2、3号煤层及2层薄煤线,其中2号为大部可采煤层。

3、井田构造

井田总体为波状起伏的褶曲构造,倾角在3-8°,平均6°。

井田内共有背、向斜各两个,介绍如下:

S1背斜:

位于井田西北部原程交矿的西部,轴向NE,延伸长度约600m,两翼倾角不大,西翼倾角在2-6°,东翼倾角在3-7°。

S2向斜:

位于井田中北部孙义村西部,轴向NE,延伸长度约860m。

两西翼较缓,西翼倾角在3-6°,东翼倾角在4-8°。

S3背斜:

位于井田中部由原孙义煤业内,轴向NE。

延伸长度约1230m,两翼倾角从西到东渐变陡,且北西翼较缓,南东翼较陡,北西翼倾角在3-5°,南东翼倾角在4-7°。

S4向斜:

位于井田南东部由原孙义煤业南部,轴向由NE。

延伸长度约420m,两翼倾角变化不大。

两翼倾角在3-6°之间。

4、岩浆岩

本井田内至今未发现岩浆岩侵入体。

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

5、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10m³/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2.37m³/min。

第二节水文地质

1、井田水文地质

(1)地表水及对矿井开采影响

井田内主要河流是交口河(小河)的支流孙义河,孙义河从井田中部流过。

交口河:

古名石门峪河,亦称西河。

发源于中阳县棋盘山,流经交口县、孝义县,自木瓜曲进入灵石县境,向东南到交口汇孙义河,到峪口汇卧牛神河,到平遥庄汇十里沟,穿过十余甲的深谷,到夏门镇注入汾河,主河道全长57.5公里,流经本县31公里,总流域而积301平方公里,县内流域面积167平方公里。

河床平均纵坡20‰。

交口河除孙义河和卧牛神河常年有清水出流外,平时水量不大,旱季常年断流,据测常年水径流量约为873万立方米,主要以洪水为主,为半季节性河流,沿河各村可引洪水灌溉。

井田内其它沟谷均属季节性溪流,为汾河水系的上游支沟,河床坡度大,河床宽100-300m,均受大气降水影响,除雨季洪水期水量大外,一般水量很小,甚至断流。

(2)主要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

井田内的含水层主要有中奥陶统石灰岩含水层组、上石炭统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含水层组、下石盒子组含水层组、上石盒子组含水层组以及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现分述如下:

1)中奥陶统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主要为奥陶系上马家沟组、峰峰组灰岩,是煤系地层之基底,埋于井田深部,岩性为海相厚层状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容易被水所侵蚀溶解而形成溶洞。

据曹村详查区资料,位于上部的峰峰组岩溶不发育,裂隙均为方解石及石膏充填,富水性差;上马家沟组中、上部岩溶裂隙发育,峰峰组厚120-160m,上马家沟组钻进70m,水位标高543.95-554.08m。

单位涌水量0.236-0.412L/s.m,渗透系数0.4952-0.806m/d,水化学类型SO4·HCO3-Mg·K+Na·Ca型,矿化度1.7g/L。

根据相邻兴庆煤矿水文地质资料,推测井田内奥灰水水位标高535.0-536.3m,11号煤层底板最低标高为720米,高于奥灰水水位,不会发生奥灰水的突水问题。

2)上石炭统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分布于全井田,为岩溶裂隙含水层,该组地层井田内厚约75.16-96.83m,平均厚85.80m,除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外,有三层发育良好且易被水溶解的海相石灰岩(K2、K3、K4),厚度约9.5-17.3m,平均厚13.61m,为本组的主要含水层,但富水性不均匀,单位涌水量q=0.00008-0.3349L/s.m,渗透系数K=0.00031-3.2989m/d。

水化学类型Cl·HCO3-K+Na型,矿化度0.82g/L。

3)山西组、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主要为K8、K9、K10三层砂岩含水层及层间砂岩裂隙水为层间裂隙水,其富水性视岩层裂隙发育程度,补给条件而异,一般富水性弱—中等,单位涌水量一般为0.0000239L/s.m,渗透系数0.000149m/d,水化学类型Cl·HCO3-Na型,矿化度0.82g/l。

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是2号煤层的直接充水来源。

4)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主要分布于井田中部的孙义河沟谷中,厚度0-10m,岩性主要为现代冲洪积物。

当补给条件好时,富水性较好。

水位埋藏深度为0.5-3.0m,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季节性河流的渗透补给,单位涌水量0.17L/s·m,受季节影响较大。

为当地村民重要的生活和农用水源。

附图:

《地层综合柱状图》

(3)隔水层特征

井田内的隔水层主要为中石炭统本溪组泥岩隔水层。

本溪组隔水层,厚度约8.75m-16.30m,平均厚14.05m,岩性由铝土质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组成,岩性致密、细腻,井田内连续稳定,隔水性能好,与井田内11号煤下部太原组地层一起构成良好的隔水层。

(4)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1)岩溶地下水

井田外围东北部有奥陶系灰岩大面积裸露,是岩溶地下水的补给区,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岩溶地下水接受补给后,由北西向南东转南运动,最终排向郭庄泉,出露标高516—521m,泉流量6.20m3/s,本井田属岩溶水径流区。

奥灰水的排泄方式除郭庄泉排泄外,近年来人工开采也成为其主要排泄方式之一。

2)碎屑岩类裂隙水

裂隙水的补给主要是基岩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与地表水接触地带,可接受其侧向补给,另外还可接受上覆松散层的下渗补给,该地下水接受补给后一般沿岩层倾斜方向运动,排向东南。

在地层受沟谷

切割后,往往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另外人工开采和矿坑排水也是其排泄方式。

3)松散岩类孔隙水

其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接受补给后,一般沿沟谷向下游运动,流向与地表水基本一致,其排泄方式除蒸发排泄外,主要是人工开采或补给下伏基岩裂隙含水层,局部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

第三章巷道布置情况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100104回风顺槽开口于100104联络巷开门点起133米处,先以方位角270°00´00"在采空区内掘进到实体煤层后,调整方位180°施工17米,然后再调整方位270°跟煤层顶板掘进,工程量1100米。

附图:

《平面布置图》

第二节支护设计

一、巷道断面

1、巷道为净矩形断面:

宽3600mm,高2400mm,净断面8.6㎡。

2、当遇到地质构造或顶板破碎带改用工字钢架棚支护,巷道为梯形断面:

上毛宽3400mm,下毛宽4200mm,毛高2500mm,毛断面9.5㎡,上净宽3200mm,下净宽4000mm,净高2400mm,净断面8.6㎡。

附图:

《断面支护图》

二、临时支护方式

临时支护采用木点柱支护,在巷道迎头中间打设一根木点柱,木点柱要垂直顶板打设。

三、永久支护

1、由于巷道顶板稳定,顶板压力小,所以采用木点柱戴帽支护,在巷道中间紧贴皮带打设木点柱一根,点柱柱距1.0m,木点柱要使用直径为15cm以上的硬质圆木。

2、如果遇到顶板破碎及地质构造时,采用工字钢架棚支护,架棚为梯形断面,规格为:

上净宽3.2米,下净宽4.0米,净高2.4米,棚距800mm。

第四章施工工艺

第一节施工方法

一、机掘工艺流程:

安全检查→延伸皮带→割煤、岩(出货)→临时支护→打探眼→永久支护→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循环。

1)安全检查:

对工作面的支护情况、瓦斯、通风进行检查,无异常后方可施工。

2)延伸皮带:

用掘进机燕尾部挂大链将皮带机尾拖至工作面,完善插架工作。

3)割煤、岩:

掘进机司机按规定程序启动掘进机,根据巷道设计断面尺寸进行切割。

4)临时支护:

巷道成形后,人员站在安全地点,用专用工具敲帮问顶,及时处理活煤活矸,确认无危险后,方可进行临时支护。

5)打探眼:

在临时支护下进行短探。

6)验收:

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进行下一循环。

第二节作业方式

一、100104回风顺槽采用综掘机掘进。

要求按设计尺寸施工,保证成形质量。

不得超挖或欠挖。

巷道掘进尺寸与设计尺寸允许误差0—+200mm。

为保证巷道成形质量,掘进机割煤、岩时分两部分割煤、岩,先由左帮开始,由左帮从下到上一次性割出左帮断面,然后再割出右帮断面,并且掘进机截割头旋转方向应是巷道方向。

工作面迎头严禁出现活矸、活煤,如有要及时处理。

割煤、岩完成后,应尽可能将浮煤、矸清理干净。

附图:

《切割示意图》

第三节循环进尺

机掘生产班每班完成3个循环,检修班完成2个循环,每天完成8个循环,每循环进尺1.6m;每天进尺12.8m。

第四节运矸(煤)方式

用EBZ-132型掘进机割、装岩、煤,1部SSJ-800/2×90型皮带机,运矸(煤)路线为:

工作面→综掘机→100104联络巷→100106运输顺槽→煤仓→主斜井→地面。

第五节管线敷设

在掘进施工中所敷设的电缆、风水管路、风筒等均应按要求吊挂牢固整齐。

电缆钩长度500mm,每隔1m一个,电缆垂度不超过50mm。

水管要接口严密,不得出现漏水现象,水管距迎头20m范围内使用4分胶管,20m外使用2寸铁管,风管距迎头20m范围内使用6分胶管,20m外使用4寸铁管。

要随工作面前进及时延长,以备迎头正常用水、风。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表1:

设备及工具配备情况表

设备工具名称

型号规格

功率

单位

数量

备注

局部通风机

2BKJ-No6.3/60

2×11KW

2

风镐

G10

3

截路开关

KBZ2-400/1140

1

风电闭锁开关

QBB1

1

备用1台

水泵

5.5kw

1

备用1台

综掘机

EBZ132

1

胶带输送机

SSJ-800/2×90

1

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劳动组织

巷道掘进采用每天“三八”制(一天三班,每班八小时)组织生产。

表1:

劳动组织表

工种

生产班

生产班

检修班

小计

跟班班长

1

1

1

3

验收员

1

1

1

3

掘进机司机

2

2

2

6

皮带司机

1

1

1

6

检修工

2

2

2

6

支护工

2

2

2

18

电工

1

1

1

3

运料工

2

2

2

12

合计

12

12

12

36

 

第二节循环作业

为保证正规循环作业的完成,合理安排工序和工序之间尽量做到交叉进行,平行作业,以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提高工时利用率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巷道掘进面积

m2

9.5

2

巷道净断面积

m2

8.6

3

循环进尺

m

2.0

4

每日循环数

8

5

每日进尺

m

12.8

6

正规循环率

%

90

7

支护类型

木点柱戴帽支护

8

每米耗点柱

1

第六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通风系统

(一)巷道通风

100104回风顺槽通风方式为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最大通风距离按1500m计算。

一、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每个独立通风的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应按巷道断面、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风速和人数等规定要求分别进行计算,并必须采取其中最大值。

(一)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掘=100×q瓦绝×k掘通(m3/min)

式中:

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m3/mim);

q瓦绝—掘进工作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m);

k掘通—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系数=1.5-2.0,

故k掘通取2.0,q瓦绝取0.45m3/mim,

Q掘=100×0.45×2.0=90m3/mim

(二)按掘进工作面最低温度15℃以下,最高温度26℃计算

Qs×18<Q掘<Qs×120,Qs=巷道断面积

10.5×18=184.5m3/min<Q掘<10.5×120=1230m3/min

(三)按人数计算

Q掘=4×n=4×30=120(m3/min)

式中:

n—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30人。

(四)掘进工作面风速验算

1、按最低风速验算

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最低风量

Q掘≥60×0.25×S掘(m3/min)

式中:

S掘—巷道掘进工作面的断面积,10.5m2;

Q掘—局部通风机吸风量240m3/min

240m3/min≥60×0.25×10.5=153.7(m3/min)

2、按最高风速验算

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最高风量

Q掘≤240×S掘(m3/min)

式中:

S掘—掘进工作面的断面积,19.5m2

240m3/min<240×9.5=2280m3/min)

通过以上计算及验算,选择FBDNO5(2х15Kw)局部通风机,可满足掘进工作面的风量要求。

三、局部通风机的安装地点选择及技术标准

1、安装要求:

(1)局部通风机的设备必须齐全完好,吸风口有风罩和整流器,必须有消音器。

(2)供风局部通风机必须吊挂在11煤轨道大巷内,打眼吊挂距地面高度(中)不低于1.0米。

2、风筒要求

(1)风筒吊挂平直,逢环必挂,风筒拐弯处设弹簧风筒或缓慢拐弯,不准拐死弯,异径风筒接头用过渡节,先大后小不准花接。

(2)风筒接头严密(手距接头处0.1米感到不漏风),无破口(末端20米内除外),无反接头,软质风筒接头要反压边。

四、通风系统:

1、新鲜风流:

副斜井→井底车场→11煤轨道大巷→局部通风机→掘进工作面。

2、乏风风流:

掘进工作面→100104联络巷→100106运输顺槽→11煤回风大巷→总回风巷→地面。

附图:

《通风系统图》

第二节压风系统

迎头施工时使用ZQS-35/1.6S气动手持式锚杆钻机4台,MQT-130锚杆(锚索)钻机6台。

压风机站在工业广场内,用φ108焊管做主干管,并在井口附近设置一油水分离器,向工作面供压风,确保正常施工。

地面压风站→副斜井→绕道→11煤轨道大巷→用风设备。

 

第三节防尘系统

一、防尘管路及管、线布置:

1、供水管、压风管、排水管均匀布置在巷道的右帮,供水管(6寸喷塑管)距底板1.1m,压风管(6寸管)距底板0.8m,排水管(4寸管)距底板0.5m;为便于后续使用,除在巷道交叉点处供水管和压风管上安设6寸闸阀外,在巷道掘进中每200米均安设一个6寸闸阀。

2、工作面电气设备需用的电缆分别挂在电缆钩上,悬挂在巷道的东帮,距底板高度为1.5m,从上而下依次为瓦斯传感器电缆、通信电缆、信号电缆、生产电缆。

二、防尘管理:

1、在巷道静压水管路上每50m安设一个“三通”阀门,并接一条25米长的φ13mm软管,用于消防及冲洗巷道,巷道冲洗时要在软管前端接一个45度角嘴扁头,冲洗完毕后拆除。

2、掘进机要坚持使用内外喷雾,运矸(煤)各转载点要坚持喷雾、洒水,巷道内做业人员要坚持佩带防尘口罩。

3、打设锚杆时,必须用带阀门的静压水管在孔口处冲洗降尘,水量、水压以不影响作业又能降尘为宜。

4、距工作面和回风口50m范围内各安设一道净化水幕,并保证水幕开启能覆盖全断面,水幕阀门安设位置应安设行人帮便于开关;

5、防尘管路、喷嘴不畅通时,应及时处理,确保有效降尘、灭尘。

6、掘进工作面50米范围内班班冲洗,距工作面50米以外范围内每天冲洗一次,以保持巷内无积尘;并防止水冲电器设备和五小。

第四节供电系统

1、供电系统:

在绕道处有临时变电所,由地面10kv变电站直接拉电缆临时变电所。

供电要求:

①每班由机电工对所有电气设备性能,保护装置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送电。

②电气设备完好率达100%,消灭电气失爆,杜绝一般性电器事故。

③机电设备必须做到包机分工负责制和工作面停送电制度。

④开关整定值必须按规定整定计算并装设。

⑤开关接地极必须装设完好。

⑥严禁带电检修和搬迁电气设备,检修设备时,必须停电,闭锁开关并挂有停电标志牌“有人工作,严禁送电”,严禁带电电缆盘圈。

⑦电器设备暂停使用时,必须将开关打到零位,并将其闭锁。

附图:

《供电系统图》

第五节供水、排水系统

1、供水系统

地面→副斜井→井底车场→11煤轨道大巷→100106运输顺槽→100104联络巷→掘进工作面。

2、排水系统

掘进工作面→100104联络巷→100106运输顺槽→11煤轨道大巷→水仓。

第六节运输系统

工作面掘进时材料、配件用绞车运输到副斜井车场,然后由人工运输,综掘机掘进出矸(煤)由皮带机运输。

出煤(矸)系统:

工作面综掘机→联络巷→煤仓→主斜井→地面。

运料系统:

地面→副斜井→井底车场→11煤轨道大巷→100106运输顺槽→100104联络巷→工作面。

第七节通讯系统

1、各部皮带输送机机头、涨紧绞车和机尾处、刮板输送机机头机尾设声光信号,保证声光兼备、完好使用,并严格执行“一声停,两声开”的制度,任何人不得随意乱打信号。

2、各部皮带输送机机头和掘进工作面安设一部电话。

第八节监测监控系统

(一)、监测监控系统

1、掘进工作面甲烷传感器挂在风筒对侧距工作不大于5m的范围内。

2、掘进时,超过工作面20m风流瓦斯传感器悬挂在巷道内风筒对帮距工作面迎头不大于5米,回风流瓦斯传感器安设于距回风口10-15m位置,

3、瓦斯传感器采用瓦斯电、风电闭锁装置,风机开关位于地面,由自动化监测开停信号,生产总馈电闭锁开关PBG-315/10主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