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7642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身份连连看”“情境图对话”等活动,知道我们在不同场合身份有所区别,但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叫“公民”。

2.利用“判一判”“概念对比”等活动,了解公民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公民身份与国籍紧密相关,3.开展“身份证信息探秘”“身份证用途盘点”等活动,公民身份号码体会身份证对生活的重要影响,重视并学会保护身份信息。

教材分析:

《公民意味着什么》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包括“公民身份从何而来”“认识居民身份证”和“我是中国公民”三个栏目。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指向“公民身份从何而来”和“认识居民身份证”两个栏目,前者引出国籍和公民身份的联系,介绍公民身份获得的主要途径,并通过“知识链接”传递公民概念的由来以及内涵的变化;后者引导学生关注身份证正反两面所记载的信息,介绍身份证的用处并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个人身份信息。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知道公民的法律意义,明确国籍概念,树立公民意识,了解自己的身份属性,唤起对自己作为中国公民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公民意识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作为六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同学都见过或拥有身份证,也有一小部分同学见过护照,甚至还有极少数同学拥有自己的护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有过最基本的接触。

但是,他们对于“公民”这个概念还是很陌生的,公民身份认同普遍缺乏,公民意识相对薄弱,对于身份证的用途也不是很清楚,保护身份信息的意识也比较欠缺。

因此,教学中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积累公民知识,增强公民意识,锻炼公民行为,努力争做合格公民。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叫“公民”,了解公民身份与国籍紧密相关,理解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教学难点:

理解公民身份号码和居民身份证的关系,体会身份证对生活的重要影响,重视并学会保护身份信息。

教学准备:

1.课件。

2.每生准备一份家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建议四人小组准备不同辈分的家人身份证复印件)。

3.每生准备一支记号笔(或黑色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媒体说明

一、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一)公民身份的表现

1.游戏:

身份连连看。

将自己在不同场合中相对应的身份用线条连起来(家里——孩子、学校——学生、商场——顾客、医院——病人、电影院——观众、阅读室——读者)。

2.拓展:

自己在什么场合还会是什么身份?

预设1:

在火车上,我的身份是乘客。

预设2:

在公园里,我的身份是游客。

预设3:

在亲戚家,我的身份是客人。

预设4:

在马路上,我的身份是行人。

3.发现:

从刚才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PPT4)

预设1:

场合不同,我们的身份也不同。

预设2:

同一个人,有很多不同的身份。

4.小结:

是的,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相同的,那就是公民。

我们共同的身份是——中国公民。

5.猜测:

出示P22情境图1,猜一猜彼得的身份是什么?

预设:

1:

彼得是英语外教。

预设2:

彼得是英国公民。

6.交流:

是的,彼得既是英语外教,也是英国人。

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等不同身份的?

预设1:

他们的出生地不同。

预设2:

他们的外貌皮肤不同。

预设3:

他们的语言不同。

预设4:

他们的国家不同。

7.小结:

没错,国籍是判断一个人属于哪个国家的根本依据。

8.思考:

出示P22情境图2,想一想机场的边检处为什么要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

预设1:

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分区查验。

预设2:

可以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

9.小结:

因为我们是中国公民,所以走的是中国公民的专属通道。

(二)公民身份的概念

过渡语:

那么,“公民”一词来自于哪里呢?

1.阅读:

自学p24活动园(PPT7)

2.同桌讨论:

古代希腊公民与现代希腊公民身份的不同

3.全班交流(PPT8)

预设1:

古代希腊公民指的是贵族,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包括贫民和奴隶。

预设2:

现代希腊公民指的是合法获得该国国籍的人。

包括罪犯也是公民。

4.小结:

呈现P23知识窗第一句(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三)公民身份的判定

1.游戏:

判一判

游戏规则:

老师出示题目后,必须在5秒钟之内做出判断,认为对的用手画√,认为错的用手画X。

游戏内容:

依次呈现教材P23四幅图,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判断对错。

2.普法:

跟着游戏节奏随机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中的相应条款。

图1:

第四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图2:

第五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

图3: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第九条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图4:

第七条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一、中国人的近亲属;

二、定居在中国的;

三、有其它正当理由

3.探究:

国籍的取得有哪两种方式?

预设1:

出生的方式。

预设2:

申请加入的方式。

4.小结:

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

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身份连连看”游戏可操作性强,既能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自己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给教材中的情境图配音,让原本静态的图片和文字变得动态、立体、鲜活,助推学生充分对话教材中的情境图,在感知、分析、综合、想象等思维过程中初步理解国籍和公民身份的联系。

 

通过自主阅读、概念对比,了解“公民”的文化起源,知道古代和现代希腊公民的区别,从而明白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判一判”的游戏,让抽象乏味的法律知识变身成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内容,不仅给枯燥的课堂学习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也让儿童通过游戏,了解公民身份获得的主要途径,认识到“公民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PPT2

PPT3

 

8

 

二、认识居民身份证

(一)身份证信息探秘

1.提问:

国家法定的、能证明公民个人身份的有效证件是什么?

(板贴:

居民身份证)

2.判断:

出示一张身份证照片,区别哪面是正面,哪面是背面?

预设1:

印有是国徽的一面是身份证的正面。

预设2:

国徽象征着国家的尊严,只要是国家有关的那一面都是正面。

3.观察:

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

预设1:

身份证正面印有国徽、签发机关和有效期限。

预设2:

身份证背面印有面部信息、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地址和身份证号码。

4.寻找:

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

出示:

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

1读一读:

出示一组公民身份号码

2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

公民身份号码都是由18位数字组成的。

预设2:

公民身份号码中的7—14位表示出生日期。

③看一看:

播放微视频《身份证号码的秘密》(PPT21)

④选一选:

请你根据公民身份号码选择相应的家人。

(PPT22)

5.探秘:

身份证还有哪些奥秘呢?

拿出各自的身份证复印件,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对比身份证的有效期限,你有什么发现?

(PPT23)

6.交流:

全班汇报探究结果。

预设1:

身份证的有效期限不同。

预设2:

身份证的有效期有5年的,有10年的,还有20年。

预设3:

有些身份证是长期有效的。

7.观看视频《身份证的有效期限》。

(PPT24)

8小结:

身份证个头虽小,但信息全面。

(板贴:

信息全面)公民身份号码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号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是用于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身份的文件。

(二)身份证用途盘点

1.交流:

身份证用途知多少(PPT25)

(1)说一说:

你和你的家人用身份证做过哪些事?

(2)写一写:

用关键词描述身份证的某一种用途,用记号笔写在卡片上。

(3)贴一贴:

全班交流身份证的用途,并张贴到黑板上,相同的不再重复。

预设:

登机、取票、寄快递、入学、考试、就业、贷款……

2.发现:

从刚才的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

身份证的用途实在是太广泛了。

预设2:

身份证这么重要,大家要好好保管。

3.小结:

是的,除了证明公民的身份之外,身份证还可以

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用途非常广泛。

所以,我们应该妥善保管。

(师随机张贴板书:

省略号用途广泛妥善保管)

4.讨论:

出示P26情境图,猜一猜:

警察在干什么?

议一议:

警察为什么要查验身份证?

(PPT26)

预设1:

执行任务,要抓捕坏人。

预设2:

核对信息。

预设3:

日常工作,例行公事。

5.科普:

观看微课《五种情形警察可以查验身份证》(PPT27)

6.小结:

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居民身份证,我们必须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

7.辨析:

出示随手扔车票、朋友圈晒车票的情境图,辨一辨:

这种做法是否合适?

预设1:

不合适。

在朋友圈晒车票,等于把出行路线全曝光了。

预设2:

不合适。

车票上有身份证号码、名字和其他很多信息,我们应该妥善保管。

8.小结:

车票上有很多个人信息,我们应该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

(师随机张贴板书:

注意保密)

9.实践:

在自己课前准备的身份证复印件上标注用途和日期。

(此复印件仅供××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他用无效。

2019年×月×日)

 

通过辨别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引导学生明白国徽象征着国家的尊严,任何中国证件中,印有国徽的都是正面,因为国家高于个人。

 

在观察身份证信息、研究身份证号码、对比身份证有效期限的过程中,充分激活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知晓身份证内容,理解公民身份和居民身份证的密切关系,明白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

 

通过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贴一贴等多项活动,明晰居民身份证除了证明公民的身份之外,还可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用途非常广泛,日常生活不少地方都得用上它。

所以,我们应该妥善保管。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随手扔车票、朋友圈晒车票等现象进行剖析,引导学生注意并学会保护个人身份信息,促进他们进一步树立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板书设计:

公民意味着什么

居民身份证

信息全面

用途广泛

妥善保管

注意保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