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科学《研究纸的吸水性》教案教科版.docx
《三年科学《研究纸的吸水性》教案教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科学《研究纸的吸水性》教案教科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科学《研究纸的吸水性》教案教科版
三年科学:
《研究纸的吸水性》教案[教科版]
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探索纸的秘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第一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包括:
认识各种各样的纸、观察各种不同用途的纸、了解纸的发明及造纸材料、比较各种纸的不同,重点比较纸的吸水性能和承重性能、了解纸的消耗等。
要完成这些内容并非一节课所能解决的。
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我将《研究纸的吸水性》作为本课的切入点,让学生能够深入、透彻地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时间为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纸的吸水性,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设计实验研究,比较各种纸的吸水性能(重点和难点)。
3、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制造了不同特点的纸,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教学设想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
提出问题——进行预测——制订方案——交流讨论其方案的科学性——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这一课将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其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问题的提出。
对于问题的提出,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另一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来。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其设置的情境进行假设,产生多种不同的意见,从而引起矛盾,自然而然地提出所探究的问题。
既照应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又涉及到今后的认知规律,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
2、问题的解决。
是直接探究问题,还是从已经了解这些问题的人那里找到答案呢?
对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毫无疑问应选择前者。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设计检测方案,并进行反复交流、讨论和相互质疑,通过实验研究,用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问题的延伸和拓展。
本课研究纸的吸水性,重在探究的过程,而它的知识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让学生了解纸的发明,体会到人类的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萌发要设计一种新型纸张的美好愿望。
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具体体现。
教学准备
滴管,水、水槽,小夹子,纸(餐巾纸、广告纸、牛皮纸、硬板纸、报纸),水杯,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每一小组都有一袋材料,拿出来看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学生发言,教师粘贴各种纸标。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纸能吸水”。
(1)猜测:
将这些纸都放进水里,会有什么现象?
(2)学生预测。
(3)教师小结:
同学们都认为纸能吸水,有的纸吸水又快又多,而有的纸吸水比较慢,比较少。
(板书:
快、多;慢、少。
)
(4)教师提出问题:
在同一时间内,哪些纸吸水又快又多,哪些纸吸水又慢又少?
(5)学生猜测,引起争论。
2、探究纸的吸水性。
(1)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各自的预测。
(2)汇报研究方案,小组间相互质疑、补充,使其方案更科学化。
(3)小组选择工具进行实验探究。
(4)汇报实验结果。
(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得到什么结论?
)
(5)比较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
(6)教师小结。
(提出课题:
研究纸的吸水性。
)
3、了解纸的发明,意识到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发明了各种不同的纸。
(1)了解纸的发明。
(2)思考:
为什么有的纸容易吸水为什么有的纸不易吸水?
(3)拓展:
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纸。
第二部分 课堂实录(节选)
内容:
分小组设计“研究纸的吸水性”的方案。
师:
刚才我看了一下,很多小组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案,现在请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谈谈你们小组的方案,如有不完整的地方,小组成员或其他小组可以提出建议,进行补充。
生1:
我们第三小组的方案是:
分别往每一种纸上滴水,看哪种纸上的水印“长”得最大。
(这时很多同学相继举起手来。
)
生2:
我同意他的意见,但我认为应该分别向每一种纸上只滴一滴水,再来比较哪种纸“长”得大。
师:
你为什么要求在每种纸上只滴一滴水呢?
你需要用什么来滴一滴水?
生2:
因为只有向每一种纸都滴相同多的水,才能正确比较出水迹的大小。
我想借助讲台上的那个“吸管”(滴管)来滴。
师(拿起滴管):
是这个吗?
这叫滴管,用来滴少量水。
师:
其他同学,你们同意他们的这种方案吗?
(大家表示同意。
)
师(指向第三小组):
同学们都同意你们小组的方案,能演示给大家看一下吗?
(第三小组演示:
由一个同学依次向每一种纸滴一滴水。
)
师(激发矛盾):
老师看到这位同学先在牛皮纸上滴了一滴水,然后又在其余四种纸上各滴一滴,同学们对他这种做法有什么意见?
如果每隔十分钟往一种纸滴一滴水,这样做行吗?
生:
不行,应该同时往每一种纸都滴一滴水,因为不同时滴的话,那么先滴水的纸上,水迹肯定会大些,这样会影响实验效果。
师:
同学们同意他的想法吗?
(学生表示赞同。
)
师:
那么我们将这一小组的方案定为方案一:
“滴”的方法。
其他的小组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
我们这一小组是将所有的纸都放在水里浸湿,然后分别将每一种纸上的水挤到一个瓶子里,再来比较哪一瓶里装的水多一些,就说明哪种纸吸水吸得又快又多了。
生4:
我对他的方法有一点补充,应该将所有的纸同时放入水里浸湿,然后还要同时取出来,再挤出水来比较。
师:
这位同学说的意思你们听明白了吗?
大家对他们这种方案还有什么建议?
(没有人回答。
)
师(举起一大一小两张纸放入水中):
是不是这样同时放入水中再同时拿出来?
生5:
不对。
在这个实验中所有的纸应是同等大小的,不然纸大一些吸的水多一些,这个实验就准确了。
师:
你们小组接受他的建议吗?
(学生点头。
)那么我们将这种方法确定为第二种方案。
(板书:
方案二:
挤。
)其他小组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6:
我们小组与第五组的方法有相似之处:
也是将同样大小的纸分别放入五杯水中浸湿,并且同时放进去同时拿出来,再比较这五杯水降低了多少。
生7:
我认为不行。
这五杯水要一样多才可以。
生8:
也不行。
五杯不一样多,五个杯子也要一样大小。
师:
你们小组同意他们提出的想法吗?
(学生同意。
)那我们就将这种方案定为方案三。
(板书:
方案三:
降。
)
又有同学举手。
生:
我们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这些纸全都同时插入水中,纸的大小也是相同的,然后同时取出,看哪种纸吸上来的水迹高,就说明它吸水又快又多。
师:
你能做给我们看一下吗?
该生走上讲台,选择了夹子、木棍、水槽等工具,将五个夹子分别夹住一种纸,再将夹子串在一根棍子上,同时放入水中,同时拿出来进行比较。
师:
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怎样?
生9:
我觉得不行,他刚才拿棍子时,棍子是倾斜的,这样,有的纸插入水中多一些,有的纸插得少一些,结果就会不准确,我认为应该将棍子两头固定起来,各种纸插入水中同样多,结果才会准确。
生10:
我还要补充一点,夹子在夹各种纸时也要注意夹入部分同样多,保证露出纸的长度相等。
生11:
各个夹子之间还要分开一点,以免各种纸粘到一起,影响最终结果。
师:
同学们都很不错,想到了这么多方法,我们就将刚才这种方案叫做方案四,好吗?
(板书:
方案四:
插。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学生摇头。
)
师:
好,根据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我们有了四种方法:
滴、挤、降、插,每种方法都有一些要求,比如说,同学们已注意了纸的规格,要同时放进去同时拿出来。
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些材料,现在请各组讨论一下,选择一种方案,想想看,你们都需要些什么工具,每组派一名同学来领取所需用具,进行实验。
第三部分 教学后记
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发挥余地,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取舍课程资源。
在教学《探索纸的秘密》一课时,我们就经历了多次反复的实践。
刚开始,教师给学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的主题,结果学生热热闹闹地做起了研究。
有的研究纸的光滑程度,有的比较纸的厚薄,有的研究纸的吸水性,有的研究纸的承重性,等等,在交流与汇报时,同学们还在忙着“研究”自己的主题,而不理会别人的发言。
这样,他们的研究就只停留在自己界定的意义上,而没有丝毫的改变与提高。
这种研究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也不是一种真正的研究。
我们意识到:
让三年级的学生搞研究,不能赶热闹,各搞各的,而是要让他们结合大家的智慧,通过共同探讨,不断完善和提高。
于是,又经过几次尝试,将研究的主题由多个递减为三个,两个,一个。
最后发现,选取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主题——研究纸的吸水性,让学生之间、各小组之间相互合作、相互质疑,共同努力,最终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
而对于剩下的内容,则可以抱着“授之以渔”的心态放手让学生自己课下去研究。
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处理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低估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按照教师所设计的方法做实验,这样,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使学生走进“坐吃山空”的误区。
与其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机械学习,不如多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学习,哪怕有时有些尝试可能是错误的,但也能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之完善。
例如,学生在提出用“滴水”的方法来研究各种纸的吸水性时,就经历了同学们相互之间不断提出质疑,不断进行改进的过程,并通过实验演示,在教师再次激发矛盾后才确定其方案。
刚开始,学生只说分别向每一种纸滴水,看哪一种纸上的水迹大,马上就有学生指出:
应向每一种纸滴同样多的水。
由此,引出“滴管”这个工具,研究方案有了进一步的完善。
学生对此方案已没有异议,但这与比较科学的方案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教师正准备直接给学生一些提示,可一个念头打消了这种想法。
与其直接暗示给学生,不如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发现问题。
只有让学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达到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所以,我让学生来演示这个还不成熟的方案,果然,实验还没演示完,就有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
原来,他们发现:
用滴管向每一种纸滴水时,不能一个接一个地滴,应该同时滴,再来比较水迹的大小。
至此,“滴水”方案已经很完善、很科学了。
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逐渐成熟起来,他们已明白要做比较的实验必须在同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总之,讨论和质疑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学生正是在这种讨论和质疑中,思维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的。
教师要舍得花时间,给学生创造的机会,营造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使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讨论和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教师扮演的是一个忠实的听众,不随意发表意见,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一点暗示或点拨、引导,使学生的讨论“柳暗花明”。
转引自:
广东省广州小学科学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