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跟踪检测地球上的大气.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7365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跟踪检测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跟踪检测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跟踪检测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跟踪检测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跟踪检测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跟踪检测地球上的大气.docx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跟踪检测地球上的大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跟踪检测地球上的大气.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跟踪检测地球上的大气.docx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跟踪检测地球上的大气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跟踪检测:

地球上的大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图,完成第1~2题。

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

1.甲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常年受乙风带控制地区,其气候特征是(  )

A.全年温和湿润

B.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C.全年高温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解析:

第1题,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第2题,乙风带为西风带,受西风带控制地区全年温和湿润。

答案:

1.B 2.A

一个地区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

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

完成第3~4题。

3.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

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

答案:

3.D 4.D

读“甲、乙、丙、丁、四地气候资料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成因相同的一组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

C.丙和丁D.甲和丙

6.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②乙气候类型在各大洲均有分布 ③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大陆东岸 ④丁气候类型在欧洲分布最广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

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气候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甲、丙皆为季风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分布在大陆东岸,其中温带季风气候只出现在亚洲。

乙为地中海气候,南极洲没有分布。

丁为热带雨林气候,在欧洲没有分布。

答案:

5.D 6.C

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

A.甲B.乙C.丙D.丁

8.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解析:

第7题,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物质(沙源,通常在干旱半干旱区)、动力(大风)等。

图中乙点处等压线密集,说明风力大,容易产生沙尘暴。

第8题,M处将会受到冷锋的影响,冷锋过境时的天气是大风、阴天、雨雪、降温,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答案:

7.B 8.C

读“北京和张家口两地50年间的气温和降水统计资料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完成第9~10题。

9.分析图示资料可知(  )

A.两地50年间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B.两地50年间气温与降水量均呈负相关

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

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10.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的变化情况。

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

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

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

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

解析:

第9题,据图可知,北京与张家口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都呈波动上升趋势;降水的变化基本都呈波动减少趋势。

第10题,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大,加上降水减少,地表会变得更加干燥与疏松,沙尘暴发生的频率会增加。

答案:

9.D 10.A

古代诗歌中往往包含丰富的地理知识。

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形成“早穿皮袄午披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②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 ④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述的天气系统是(  )

A.快行冷锋B.暖锋

C.准静止锋D.寒潮

解析:

第11题,“早穿皮袄午披纱”这一现象反映了日温差大的特点。

这是由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气温上升快,夜间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快。

第12题,“北风卷地白草折”可确定风向和风力;“胡天八月即飞雪”可确定时间和空间。

答案:

11.B 12.A

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

其原因是沙漠戈壁与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阳光照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由于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种湿润、凉爽的小气候。

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岛效应”。

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B.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

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14.“冷岛效应”能(  )

A.促进绿洲植物的蒸腾作用

B.抑制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

C.加快绿洲上空的热量交换

D.抑制绿洲地区农作物生长

答案:

13.B 14.B

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在一个狭窄河流上出现了一个面积394平方千米的“湖泊”。

据下图完成第15~16题。

15.若该水库旁建某度假村,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的是(  )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16.造成该地近地面风向日夜变化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表物质不同

D.人为原因

解析:

第15题,白天水库气温低,形成高压,风从水库吹向度假村;晚上水库气温高,形成低压,风从度假村吹向水库。

第16题,地表物质(陆地、水库)不同,白天和夜晚的受热状况不同,导致近地面风向的日夜变化。

答案:

15.B 16.C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第17~18题。

17.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18.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B.反气旋

C.冷锋D.暖锋

解析:

第17题,甲地高空同水平面气压分布北高南低,因此近地面气压北低南高,气流由南向北运动,结合地转偏向力等的影响判断,盛行西南风。

第18题,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来自乙地的气流较冷,该气流向南运动同南方较暖气流相遇形成冷锋。

答案:

17.B 18.C

读下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空气柱形成的气压中心将所在的气压带切断。

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关于a、b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表示冬季、高气压

B.图b表示冬季、低气压

C.图a表示夏季、低气压

D.图b表示夏季、高气压

20.图a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

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解析:

图a中的气压中心位于北纬60°附近,将位于该纬度带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图b中的气压中心位于北纬30°附近,将位于该纬度带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当亚欧大陆上形成高气压时,季节为冬季,反之为夏季。

答案:

19.A 20.B

二、综合题(共50分)

21.(13分)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

①         ,②    ,③       ,④      。

(4分)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其方向是         。

(2分)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

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           。

(2分) 

(4)实际大气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

此图表示地区在  (填“南”或“北”)半球,理由是          。

(3分)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

(2分) 

解析:

实际大气中特别是近地面的空气运动,在三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斜穿等压线。

风力的大小又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因此N地的风力较大。

答案:

(1)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2)垂直 由高压指向低压

(3)平行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成一夹角 北 风向向右偏转

(5)N N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22.(12分)图甲和图乙(沿30°N)表示的是“相同季节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b表示的气压带是           ,e表示的气压中心名称是        。

(4分) 

(2)此季节洛杉矶的气候特征是        ;伦敦和北京的盛行风分别是  、  (填序号)。

(6分) 

①a→b ②b→c ③e→f ④f→e

(3)a、b、c、d、e、f六处中,降水最多的是  。

(2分) 

解析:

图甲中根据各纬度带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可判断a是赤道低气压带,b是副热带高气压带,c是副极地低气压带,d是极地高气压带。

从图甲中还可以看出,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可以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读图乙时要注意明确30°N附近世界海陆分布状况,以及夏季海陆之间气温、气压的差异。

答案:

(1)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洲低压

(2)炎热干燥 ② ④

(3)a

23.(13分)下图为“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表示亚洲夏季的是图  (填“甲”或“乙”)。

(3分) 

(2)读图完成下表。

(4分)

气压

亚欧大陆是高压

太平洋是  压 

A地风向

   

东南风

(3)分析东亚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

(4)图甲所示季节,有关湖南省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3分)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昼长夜短

C.湘江正值枯水期

D.水稻正值收割时期

解析:

(1)题,东亚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应为图乙。

(2)题,图甲亚欧大陆是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西北风;图乙海洋上气温低,是高压。

第(3)题,东亚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第(4)题,图甲所示季节为北半球冬季,湘江处于枯水期。

答案:

(1)乙

(2)

气压

A地风向

西北风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C

24.(12分)下图是“2014年3月12日20时我国东部气压分布图”。

读图及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乍暖还寒,福州春季冷暖空气交替频繁,气温波动明显。

下面是福州3月中旬天气情况的记录。

12日:

晴到多云11—25℃

13日:

多云转阴、阵雨、大风12—28℃

14日:

阴到多云8—12℃

15日:

多云转晴9—18℃

(1)图中高气压中心是  。

(2分) 

(2)乙锋面是  锋,假设此时乙锋距离福州360千米,向东南方向移动,平均速度约为18千米/时,推断该锋面到达福州的大致时间是        (月、日、时)。

此类锋面易造成的灾害性天气是    。

(3分) 

(3)乙锋面的天气变化过程。

(7分)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气温

    

下降

    

降水

晴(无降水)

     

     

气压

较低

     

较高

解析:

(1)题,甲处中心气压高,应为高压中心。

(2)题,根据乙锋的锋面形状判断为冷锋,根据距离和速度计算出移动的时间是20小时,然后计算出到达福州的时间,冷锋易带来寒潮灾害。

第(3)题,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答案:

(1)甲

(2)冷 3月13日16时 寒潮

(3)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气温

较高

较低

降水

雨(降水)

晴(无降水)

气压

升高(大风)

创新探究题(附加题)

25.(10分)实验题:

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

在玻璃柜内壁顶面中部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内壁底面中部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

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        地理原理。

(2分)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  (填“左”或“右”)偏,纸片B向  (填“左”或“右”)偏。

(4分) 

(3)在下图中用实线画出电炉和冰块附近高处和低处等压线的弯曲情况,并用箭头画出空气的运动方向。

(4分)

解析:

从图中实验设置看出,左为电炉,右为冰块。

左右两侧冷热不均,导致柜内空气的垂直运动。

左侧受电炉烘烤空气上升,右侧受冰块影响空气下沉,进而在柜内底部和顶部产生了气压差异,底部左侧气压较低,而右侧气压较高,顶部相反,从而引起顶部空气自左侧流向右侧,底部由右侧流向左侧。

此实验验证了热力环流的原理。

答案:

(1)热力环流

(2)右 左

(3)如下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