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存在问题及要求措施.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7295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教育存在问题及要求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教育存在问题及要求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教育存在问题及要求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教育存在问题及要求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教育存在问题及要求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教育存在问题及要求措施.docx

《初中教育存在问题及要求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育存在问题及要求措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教育存在问题及要求措施.docx

初中教育存在问题及要求措施

我市初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分析

一、初中教学现状分析

1、部分学校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步伐,转变较慢,还有一部分校长和教师,头脑中虽然有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是还不能很好地将其与常规教学行为结合起来,造成理念与实际教学的脱节。

从知识理念到采取行动再到取得效果,需要艰苦的纠差和漫长的纠“错”过程。

2、存在“泡沫文化”现象。

即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校长和教师言行不一,往往是说得多做得少,布置多检查少,工作落实不到实处。

3、在新课改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抱残守缺、迷失自我,旧法不敢用,新法不会用,处于一种尴尬境地。

满堂问、满堂演、满堂闹、满堂跑大行其道,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一种失控、失调、失范的境地。

4、许多教师对于“有效教学”这一课题研究,不是太大太空,拾人牙慧,就是过浅过小,没有研究价值。

另外,缺乏学术视野,不懂类比研究、文献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导致总结出来的所谓研究成果只是个人的心得或见解,缺乏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5、很多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和对课堂驾驭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生活这一核心能力还不强。

6、各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常规考试科目如语、数、英等学科,课改步伐较快;而对音乐、美术、信息、综合实践等薄弱学科不够重视,教学模式研究较少、方法还不灵活等;

7、大部分学校师生对“有效教学”都处在学习、探索阶段,学校管理缺少专家的指导和引领,教学、管理、评价的实践和理论水平层次较低,产生的困惑较多,解决问题的策略较少。

8、所有的学校尚未能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建立起分层、分类的教学模式。

这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措施

1、抓好薄弱学科教学,拓宽学生发展基础、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

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要达到改革目的,就要规范办学行为,就要开足开全课程。

学校要规范安排课表,开全开足三级课程,改变只重考试课,轻视或忽略非考试课的排法,严格按课程标准来安排每科节数,特别是抓好音、体、美、信息、综合实践等薄弱学科的建设。

2、与高中教学接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终生发展)

3、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不能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校和学生的办学质量,

途径实施有效教学探索有效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

4、学校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武器。

评价什么就会有什么

优质课、观摩课、公开课、汇报课、推门课乃至常规课,都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以判断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水平是否达到了相关的专业水准。

标准是对教学活动的总体要求和宏观概括,体现评价者对课堂教学的价值判断,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准则。

学校根据课程改革的进程,依据有效教学的理论,针对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设计“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标准”,可以有效落实课改理念,引领课堂教学。

1、学校应组织师生持续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确保师生思想与时俱进,及时更新。

教育教学新理念需要对师生进行长期的培训学习,才能为广大教师所认可。

2、转化课改理念

3、活化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当前推进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其生命力就在于能解决学校的现实问题。

校本教研深入、持久开展的关键是找准教学研究的切入点。

研究的问题应该是教师们熟悉却没有做好,思考过却不够深刻,研究过却不透彻的问题。

它的解决,特别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对广大教师是一次升华和启迪。

4、立足校情,根据科学的教学理论,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建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典型课例资源库。

学校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组织教师分类设计和编辑各学科、各类型(如:

信息、美术、音乐、体育、活动等)教学课例,形成有效教学典型案例库。

5、对有效教学研究内容进行分解,为教师教研提供抓手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这句话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教与研的关系。

科研兴校,关键在于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手段有力,研究环节完备,才会使研究效果突出。

把“有效教学”这个大课题分解为若干个子课题、小课题,提供小切口,大纵深的研究模式,更便于教师驾驭小课题,研究小课题,很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技术的因素依然制约着研究的深入。

在信息技术环境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的充分发挥,依赖于使用者的开发水平,当前大部分的教师只能做演示型课件或用制作简单的网页来支持自己的教学,无法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使的实验工作普及程度不够。

实验要想进一步深入,依赖教师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钻研是不现实的,我们期待着有成熟的网络课件开发的平台的出现,正如当年的演示型课件从计算机语言开发转变为利用多媒体演示软件开发一样;

2、调查研究的周密性设计不够,调查设计项目多影响了答题填写的兴趣性和统计的速度,难免会影响准确性和信度,今后在设计上精当些,统计便捷些,数据准确些;

3、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中,贴近一线教学资源匮乏,需要教师花很大精力和时间去搜集、加工、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优化资源的能力,进一步丰富网上资源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难免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学生寻觅刺激,沉迷网络,上网聊天盛行,亟待正确的疏导和引导。

目前在我们的学校中,存在一些不良的校园文化。

一是“贫民文化”突出。

由于教师们长期生活在普通学校中,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得不到更新,教育的方式方法陈旧,有一种“凑合”着过的思想,由“内隐规矩”转变为“内隐概念”。

二是有“泡沫文化”现象。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言行不一,往往是说得多做得少,领导布置多检查少,工作落实不到实处。

三是“垃圾文化”依然存在。

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隐性的暴力和变相体罚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只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而忽视了对科学知识中所蕴涵的伦理、道德、价值等方面的理解;五是工具性文化有所忽视,单一的思想教育方式依然存在,不能够将学科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整合。

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新的课程改革。

如何有效地开展活动化教学还存在许多困惑和困难,如:

需要什么样的活动?

应当怎样组织活动?

如何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来开展活动?

等等。

我们在当前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也发现,教师在开展活动化教学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

有些活动形式上看似热热闹闹,但并没有什么教育价值;有些活动的组织是无序和凌乱的,实际教学效益比较低;忽视对学生开展活动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等等。

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要求和实际的教学实践看,都需要我们对活动化教学的实效性问题进行研究。

受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收集到的可供研究参考的资料还不多,直接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深度和进度;二是课题组成员由于受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制约,行动迟缓;三是但是由于我省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才刚刚开始,我们对于参加新课程改革的经验相当缺乏,着力构建的上述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例如每一个部分的权重分配绝对平均是否可行、个别评价标准评价存在前后重复的现象等。

这些都有待今后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而完善。

因此要构建一种适合于师生发展的校园文化,这种校园文化应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人的个性发展为价值取向,以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作为学校应充分体现生命本质的内涵。

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又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的关怀,是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因此学校应体现当今时代的特征,以使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于有效教学理念的理解和阐释、有效教学、学习目标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式或形式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调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交往,拓展时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成效的评价等方面的策略研究。

我们的目前初步构建的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教学目标、学生学习过程、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四个部分,四个部分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30%、40%和10%。

教学目标部分又分为知识与能力目标的明确程度、学习兴趣激发、学科意识培养和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的挖掘程度等四个方面,各占总分5%的比例。

“学生学习过程”部分有分为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三个部分,各占总分10%的比例;又分别分为两大块,各占5%的比例。

“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三大块,各分别占10%、15%和15%的比例。

教学效果分为时间利用、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课堂气氛是否和谐等内容,各占50%的比例。

每项评价指标又具体分为A、B、C、D四个档次。

从上述各评价标准比例的分配来看,我们设计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遵循了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对其作出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遵循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发展性的评价制度和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适应了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

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

根植于课改重点实验区—深圳市南山区的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一直走在南山教改的前沿。

通过几年来的教育实践和教学研究,新的教学观念已逐步树立,三维教学目标倍受关注,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学关系得到改善,在教学各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改革。

但从总的形势来看,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仍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课堂民主停留在表层。

新课程对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和个体开放心态的倡导,以及尊重差异和鼓励独特性、崇尚个性和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全力的付诸于教学行为之中。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新课程改革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如: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观;倡导开放、生成的新知识观;倡导创生、建构的课堂教学观;倡导关注过程、尊重差异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因此,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生长点,实现现代的课堂教学观,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就是要“聚焦课堂”。

在课堂中研究、在课堂中发展、在课堂中生成,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树立科学的效益观,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大化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

  2、本课题研究是置身于我校开放教育的广阔背景之中,立足于我校十五期间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全面实施开放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理论研究的成果基础之上。

开放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经过五年的实践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开放式教学研究改变了传统教学系统整齐划一、齐头并进、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了充满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开放式教学系统。

学校进行了“双轨动态班级授课制”和学科分层教学,艺术课“情趣跑班制,专业教室学科走班制和“学科教学俱乐部制”等教学制度的创新,超越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时空、师生关系得以重构,课堂教学得以激活,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唱主角”。

教学中以发挥学生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个性为开放式教学的终极目标,抓住个性化、个别化这个开放式教学的本质特征,紧扣开放的课堂教学目标,开放的教学环境、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方式和评价等关键要素,积极地进行了开放式教学的实践。

学校虽然全方位实施开放式教学,但这只是起步,还比较浅表,在教学实验中还存在误区。

在学校全面实施开放教育的基础上,今天我们进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策略研究”是对开放教育理论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是对开放教育实践的深入和发展。

是开放教育理论与开放式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而进行的教学效益研究,有助于科学构建开放的校本课程体系,丰富学校开放教育特色的内涵。

  二、研究目的

  课堂教学研究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突出现代教学理念与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具体教学实践的简化描述。

通过构建效益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通过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要素、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场境、教学环节、教学评价、教学拓展等方面研究探索,具体实现以下研究目的:

  1、提升教学实践经验并把它概括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以在教学研究中诊断教学过程,预测教学效果,评价分析教学活动,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为多样化教学和教学艺术开辟道路。

  2、在构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实践研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改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

 

  3、在构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形成教师良好的教学品质,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育效果,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4、在构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基本规律,概括出“课堂教学理论框架”。

  三、研究内容

  1、课堂教学特色研究。

如何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异步教学、分层教学、趣志分班等教学与指导,关注个性化、个别化学习。

  2、课堂教学目标策略研究。

探索三维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标。

  3、课堂教学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策略研究。

优化教法,指导学法,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4、课堂教学过程的策略研究。

预设与生成的研究,尊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开放的教学内容与开放的教学形式相得益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效。

  5、课堂教学场境创设的研究。

探索教学场境优化因素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

  6、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

关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

  7、课堂教学的拓展策略研究。

通过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强化教学基本技能、运用教学辅助手段等拓展研究,探索相关因素对课堂教学效益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采取常态下的行动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

同时运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数理统计法、思辨方法进行研究。

  五、成果形式

  阶段性成果:

优质课、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经验总结、中期总结报告。

  终结性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及《开放式效益课堂教学研究》专著。

(1)教师加强教学节奏、课堂段落,改善对学生注意的管理调控。

(2)合理创设课堂教学结构和情境结构,恰当调节师生焦虑水平。

(3)改进课堂交往、沟通结构、提高学生参与比率。

(4)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让学生设置学习目标、体验成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5)顺利过渡。

教师要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做好准备,制定日程安排,以确保课堂过渡的顺利进行。

(6)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内容和活动程序。

(7)充分利用问题控制课堂行为,问题必须丰富多彩,意味深长。

(8)综合运用模式控制、目标控制和评价控制等控制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9)随机应变,正确运用课堂教学应变技巧。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合理运用注意转移法、随机发挥法、幽默法、宽容法、设疑法等方法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偶发事件。

(10)分析课堂记实。

必要时教师应把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用现代技术记录下来,进行认真分析;或由同行互相听课指出对方容易引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地方。

我们坚信只要多思考多实践多寻求帮助,教学研究定有收获!

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

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既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大局,又要切实可行,从一点一滴做起。

既要勇于创新探索,又要善于总结过去的经验;既要学习,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又要深刻认识学科教学的精髓与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1.结合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及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明确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帮助中小学教师确立成为主动研究者并通过参与教育科研获得长足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

2.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具体的课题,介绍并引导学员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和主要方法,使教学(集中辅导与校本培训)的过程成为教师科研实践的指导现场,切实丰富学员的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并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3.通过教学促进中小学教师传统职业观念的改进,激活教师个人及学校研究的活力,把培训与教师实践改进与学校教育改革结合进来,务求实效。

4.培训者先学习。

承担教学辅导的人员,不仅要熟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一般操作与管理程序和主要研究方法,还应了解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和新动态,更要有积极的职业发展观念与意识,在培训中着力引导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与发展观念的转变,促进中小学教师成为主动发展的职业人。

①在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

②在现实问题中寻找突破点;

③在学校固有特点中寻找切入点;

④在已有成果课题中寻找聚集点;

⑤在前后期实验中寻找连接点。

学习力应该是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一个综合体。

朱永新描述的理想课堂第一重境界为:

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正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希望寻找到的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模式。

事实上,自古至今,形形色色的课堂模式层出不穷,但缺乏一个公认的课堂结构,一个可以有针对性地描述课堂、反思课堂、讨论课堂的结构。

“正是因为这一公共课堂话语的缺失,在课堂评议时,参与者往往自说自话,用不同的词典解释同一堂课,最终无法通过有效的对话,达成共识。

”朱永新说。

这成为新教育人进行课堂框架研究的起点。

“我们希望这个框架,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课堂的一个工具。

”朱永新表示。

这个框架分为教学目标、预习作业、个体学生学习清单和教学板块。

“预习”被朱永新称为这个框架的一大特色,“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不应只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而应尽可能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教师列出个体学生学习清单,也是为了重新确立“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

教学板块则要求课堂清晰划分若干板块,注上每个板块要解决的目标及可能所需时间,在讲究必要的节奏、方式灵活多样的基础上,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富有成效。

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

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这里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

朱永新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

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理想课堂第三重境界是:

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朱永新认为,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

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反思性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朱永新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