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高考文学阅读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6888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省高考文学阅读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各省高考文学阅读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各省高考文学阅读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各省高考文学阅读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各省高考文学阅读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省高考文学阅读整理.docx

《各省高考文学阅读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省高考文学阅读整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省高考文学阅读整理.docx

各省高考文学阅读整理

2010年高考中文学作品阅读分析

在2010年高考试卷文学作品阅读中,共考了小说8篇,散文11篇。

散文一:

《海棠花》2010年北京卷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考查文章的结构)

B.第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考查对文章中语句的理解)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考查对文章中语句的理解)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考查对文章中语句的理解)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17.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7分)

①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

为什么?

(3分)

(本题既考查了作品内容、情感,又考查了文本结构和作者思路)

②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分)

(借物抒情类的散文中的“物”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多是行文线索和抒情线索。

18.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

(4分)

(第一问:

画线句即是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所以直接整合、提取即可。

第二问:

思考某句与下文的关联,通常有领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

19.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

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

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10分)

(拓展题:

首先要准确解释季羡林的这句话的意思;取例恰当;语言有文采、有特色。

散文二:

《饮一口汨罗江》2010年江西卷

16.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

(每种不超过15个字)(6分)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主要是理解这一概念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出的深层含义,但是首先要考虑概念自身的语义,再结合语境考虑深层含义。

17.从文中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6分)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18.“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

其作用是什么?

(5分)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已经流了两千多年,浑黄而不清澈,因此,它的味道是苦涩的。

B.在作者朋友眼中,诗人的追求是崇高的,但行为是怪异的,所以他们是“圣徒”与“疯子”的矛盾集合体。

C.文中“禅家公案”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拓展了文章的表现空间。

D.“嵇康的汨罗江”一段,作者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语势增强。

E.作者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但虑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而决定躲进书斋,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

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散文三:

《寒冷的高纬度——我的梦开始的地方》2010年天津卷

18.概括说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故乡植物的生命有哪些特点?

描写这些植物时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分)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概括和艺术手法的分析。

19.除了植物外,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影响作者“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的元素?

这些元素分别给予作者怎样的影响?

(8分)

本题考查对全文结构、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

20.文章结尾说“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这句话有那几种含义?

请概括回答。

(5分)

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鉴赏,要结合全文,从全文主旨突破。

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对自己童年生活做了诗意的回顾,语言清新,情趣盎然。

B.第3自然段中“爱总是那么不经意的写在他们的脸上”一句,凸显了故乡亲人的淳朴善良。

C.第4自然段中所谓“活生生的人”,是指有种种缺陷但忠于自己内心生活的人。

D.文章主、副标题相配,既点明故乡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又为全文笼罩上梦幻色彩,别具韵味。

本题考查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的能力。

散文四:

《大河家》2010年全国2卷

14.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6分)

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1结构方面的作用;2表现手法方面的作用;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2)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一般是结合语境,抓关键词找阐释句。

如果是主旨句,就要探究作者因何而抒情议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16.文中说:

“此地指行业为客。

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

”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

(6分)

此题考查分析文章语句作用的能力,该句处于文章中间段落,首先考虑其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

17.

(1)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又“总是默默无语”,这是为什么?

(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有是什么?

谈谈你的看法。

(6分)

此题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需要结合全文的主旨进行思考。

散文五:

《灯火》2010年全国1卷

14、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分)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有一定难度,煤油灯作为本文中的主体形象之一,寄予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深深眷念。

解答时应该从作者情感、表达效果以及读者阅读心理等角度准确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解题时,应该结合上下文相关语句,准确解读画线句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题时,应该统观全文,从作者使用人称的变化方面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以及表达效果方面的作用。

17、文章最后一段说: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6分)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题时,应该综观全文,筛选有关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对灯火的认识和情感。

散文六:

《春风》2010年福建卷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三段,写北京春天时间短、风沙大,点明了北国春天的特点。

B.作者历经飞沙走石的北国春风,“有了别样的体会”,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

C.作者“好不痛快人也“的感慨,源于对北国春风和人们在春风中劳作场景的感受。

D.对比是本文的主要写法,如南国春风与北国春风的对比,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的对比。

E.作者对北国春风欲抑先扬,把自己对北国春风的体会抒写得淋漓尽致。

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题时,应该综观全文,准确理解作者对北国春风的情感态度,进而分析内容和主要手法。

14.为什么作者起初在北方怀念江南的春风,后来却说“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请简析。

(4分)

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能力。

15.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

(6分)答:

本题综合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应该纵观全文,把握作品内涵,结合文中的主要手法,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散文七:

《一朵午荷》2010年湖南卷

16.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

(4分)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具体作答时,要从全文着眼,筛选有关信息,加以分析综合。

17.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4分)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这里具体考查归纳段落、分析段落结构作用。

18.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

(6分)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能力。

从欣赏形象入手,从表面的自然现象,到内部的精神气质,可以逐层深入挖掘,要全面而精到。

19.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分)

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涉及的考点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散文八:

《天目山》2010年上海卷

7.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

(2分)

本题考查常见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熟知大纲所制定的常用修辞手法的相关常识。

8.第②段这句话的含义是。

(2分)

本题考查分析语段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是要品味句子中的隐含信息,二是要结合全文内容,特别是前后文来理解。

9.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⑨段作赏析。

(3分)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常见的表现手法除修辞技巧外,还应包括表达方式。

独立运用解题时,要抓手法突出的角度,以利于自己展开阐释。

10.根据文中的内容,介绍萧洪明其人。

(不超过60字)(3分)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对此类题的解答一定要着眼于全文。

在信息筛选方面难度不大,容易失分的地方:

一是信息整合后的叙述角度;二是先后语序。

11.对文中写“树”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描写雾气越来越浓厚,烘托了天目山大树悠久的历史沧桑感。

B.第④⑦段写树形神兼备,赋予了树轩昂、雄健、不屈的气质。

c.描写“大树王”死而复生的情景,突出了它顽强的生命活力。

D.浓墨描写大树,层层铺叙,为篇末揭示赞美先烈的主旨服务。

E.本文以登山行踪为顺序,始终贯穿对大树的描述,脉络清晰。

F.天目山的树在父母眼里是一种植物,在作者眼里是人的象征。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

解答此题一定要扣住文本材料所体现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以及写作意图,注意结合文本结构脉络,决定相关选项的取舍。

12.第⑿段中写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其意图是。

(4分)

本题考查分析解释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立足文本,仔细体会相关语句的特殊含义,从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题为填空题,因此组织语言时要注意表述规范,与题干自然衔接。

散文九:

《烟花三月下扬州》2010年湖北

1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与凛冽阔大的北地气象相比,扬州城的景色显得温婉绮丽。

B.扬州在历史上虽屡经战乱,但繁华的气象却并未因此颓败。

C.烟雨迷离的扬州城诗意盎然,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意趣。

D.作者以古衬今,满怀深情地赞美了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概括能力。

四个选项涉及信息整合、要点归纳、表现手法等。

此题型的解题关键是寻找各选项的信息对应区间,要对照原文,将各信息点一一落实,切不可脱离文章,主观臆断。

17.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4分)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熟悉结构基本常识,熟知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句等结构要素是解答此题的基础;把握全文思路,理解材料运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结构作用要注意本身在文中的位置,与题目、开头、上文、下文、结尾、主题的作用。

注意回答结构时的术语:

总结、起领、承上启下、揭示中心、照应、铺垫、伏笔、悬念、突转等。

18.在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很独特,请结合第④段和第⑤段加以赏析。

(6分)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以及语言风格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应该在认准题型的前提下,根据题干要求组织语言,有序作答。

19.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

”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5分)

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此类题的关键,首先要立足题干,放眼全文,将其字面隐含信息一一找出,然后结合作者表情达意的主观信息,分点组织答案,一般5分题应分为三点。

散文十: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2010年重庆卷

14.“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

”这句话再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4分)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思考深刻透彻而全面,答得准确到位,是得分的关键。

如果只从表面去理解,必然会影响得分。

15.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6分)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有的文章线索比较明显,结构也比较明晰,但深刻而丰富的含义,需要深入挖掘。

行文的逻辑顺序一般是由明转暗,由表入里,由实到虚。

先有铺垫,后有对比映衬,卒章显志,水到渠成。

解答此题,要注意顺序,还要挖掘深意。

16.根据文意,请简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

(6分)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确定要点所在原文中有关的区间非常重要,然后便是筛选、提炼要点,既不能漏选,又要提取主要的,要准确、到位。

17.文章最后写道: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

(6分)

本题重点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分析文章最后一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这是卒章显志,发人深思。

这是现代文阅读中的最后一道题。

全面把握,深入思考,准确分析是得分的前提。

散文十一:

《自然》2010年四川卷

14.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一般出现在开头段的句子,有总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出现在文中有铺垫、过渡、伏笔等作用;出现在段尾,有照应开头、深化或升华主旨的作用。

15.第三段写到:

站在神圣的自然面前,作者感到头脑“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

结合上下文,简要概括他的内心世界此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分)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考生联系前后文段,总结概括文段中重点信息的能力。

前观后联,筛选出完整的要点,准确总结即可。

16.标题“自然”与第四段中加点“自然”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6分)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标题作用和文中重点字词的能力。

注意其功用,然后圈定作答范围。

17.简要说明第六段画线部分与第一段划线部分之间的联系(4分)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全文思路、结构以及主旨深化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画线语句在全文的位置以及全文思路体现出的作者认识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

小说阅读

小说一:

《保护人》2010年全国新课标试卷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

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B.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

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

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D.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E.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能力。

此类题目的关键在于全面透彻地理解文意,准确的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

此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易失分点是对人物形象的要点表述不全,解决对策是专项训练+熟知原文内容。

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

(6分)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答题关键在于对小说文体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考生熟知小说情节、情节与人物、情节与主题之间关系的知识,那么将有利于解答本题,否则,考生难以答全所有要点。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的能力。

本题以小说题目为切入点,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角度考查考生对作品意蕴的;领悟和阐释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考生要有关于小说题目的功能的知识储备,以及对本篇小说题目意蕴的领悟能力。

小说二:

《静流》2010年浙江卷

12、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

(2分)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结构的分析能力。

要答好此题,要求考生对文章结构一般性知识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13、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4分)

(1)拍拍:

(2)喝令:

(3)挺直:

本题既考查考生对重要语句中丰富含义的体会和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品味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要具备较强的文学素养,尤其要善于解读人物的心理。

14、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

(5分)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内涵的赏析能力和归纳、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题的难点在于对文章内涵的准确把握和对相应信息的全面概括。

考生容易出现内容要点归纳不全的情况。

15、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

(5分)

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丰富含义的体会能力和对作品结构的分析能力。

16、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亮点成长感悟。

(4分)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值得注意的是解答本题时切勿抛下文章的内容,而任意地阐释自己有关成长的看法。

而应该是从文章内容中,去感悟和认识“成长”这一话题。

小说三:

安徽2010年卷

11.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

(5分)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主要根据题干所确定的答题区间作答。

1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6分)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侧重于品味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写语句,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13.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6分)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要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中心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

1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

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

(8分)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这类题要求在阅读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小说内容进行多元解读,进而发掘出作品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人文性,达到考查考生深入探究的能力的目的。

小说四:

《面包》2010年广东卷

16.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4分)

此题考查对文学类文本的结构进行分析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17.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

(5分)

此题考查对文学类文本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关键是要学会联系上下文的情节和所处的环境准确把握人物心理。

18.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

本题考查对文学类文本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

此题需要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可能的创作意图进行探究,与以往考查个性化解读的探究题不同,可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不大。

小说五:

《溜索》2010年江苏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5分)

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解答时要在文章具体的语境中分析。

通过横向纵向比较总结出其表现特色。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6分)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考生要熟记一些表现手法的术语,如象征、对比、衬托等,并明确这些手法的作用,运用固定词语:

如突出、表现、表现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做答。

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6分)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可以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有关人物的描写手法、社会环境几个方面入手分析概括文本中形象的特点。

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兼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生既要读懂原文,把握原文大意,又要思考深刻,并组织好语言表达。

小说六:

《洗澡》2010年辽宁卷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又后退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

B.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C.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

D.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出主人公曲折微妙、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

E.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人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感情。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赏析和文本中人物形象的欣赏。

(2)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赏析。

由于线索清晰,茅盾集中,故容易概括,难度较小。

(3)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请概括说明。

(6分)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解题时,要从本文主旨出发,明确本文与主旨的关系。

(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的意蕴、人文精神及对作品进行有创意的解读。

考生答题时,可能因对小说的有关知识不熟悉而有所遗漏。

建议复习时,加强小说方面知识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