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政府预算的编制2.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06521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41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政府预算的编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第三章+政府预算的编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三章+政府预算的编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三章+政府预算的编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三章+政府预算的编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政府预算的编制2.ppt

《第三章+政府预算的编制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政府预算的编制2.ppt(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政府预算的编制2.ppt

第五节第五节预算收入支出的测算预算收入支出的测算预算收支的测算方法预算收入的测算预算支出的测算1收支规模的测算收支规模的测算nn“以支定收”与“以收定支”nn预算支出规模nn一个预算年度内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公共支出的总额。

在一定程度反映政府满足公共需要的能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干预程度。

nn绝对量指标:

侧重于个体和静态的分析nn相对量指标:

侧重总体和动态分析2部门间资源配置3nn最优配置会变化:

nn社会的生产潜能会随着生产性资源数量、质量的变化而变化。

如经济增长、天灾人祸。

nn社会对公共品和私用品的偏好发生变化,或者收入、财富的分配状况发生变化。

4nn最大社会收益理论,对财政支出规模决定提出2个重要要求:

nn最小检验:

即任何公共部门的活动,其预期收益至少要超过预期成本;nn最大检验:

即社会净收益(社会收益-社会成本)最大,或:

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社会成本nn(无论是某一领域财政支出还是财政支出总额)(无论是某一领域财政支出还是财政支出总额)5n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n经济因素:

如人均收入增长、技术变化、经济体制变化、公共服务相对成本提升等;n政治因素:

政局是否稳定、是否存在非常事件等;政府机构效率的高低等。

n社会因素:

如人口状态、环境、观念变化等。

6nn预算收入规模nn一个预算年度内全部预算收入的总和nn可用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类指标反映nn影响预算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

nn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规模、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规模、结构、价格价格nn经济管理体制和收入分配政策经济管理体制和收入分配政策7预算收支的测算方法预算收支的测算方法nn传统预测方法:

主要运用定性分析和初等的数学知识进行匡算,传统预测方法:

主要运用定性分析和初等的数学知识进行匡算,简单易行,便于预测。

简单易行,便于预测。

nn基数法:

以上年度预算收支数为基数,通过分析计划年度基数法:

以上年度预算收支数为基数,通过分析计划年度影响预算收支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确定增减调节量,从影响预算收支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确定增减调节量,从而测算出计划年度的预算收支数。

而测算出计划年度的预算收支数。

nn计划年度预算收(支)数上年度预算收(支)数计划年度预算收(支)数上年度预算收(支)数计划年度计划年度各种增减因素影响调节数各种增减因素影响调节数nn影响预算收支的增减因素很多,包括国家出台重大的经济措影响预算收支的增减因素很多,包括国家出台重大的经济措施,财政与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价格、税种、税率、利率施,财政与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价格、税种、税率、利率和工资的调整等。

和工资的调整等。

8系数法:

利用两项不同性质而又有内在联系的系数法:

利用两项不同性质而又有内在联系的数值之间的比例关系(即系数),已知其中一数值之间的比例关系(即系数),已知其中一项求另一项。

项求另一项。

绝对数系数:

绝对数系数:

增长速度系数:

增长速度系数:

9定额法:

利用各项预算定额和有关经济指标测算预算收支。

比例法:

利用局部与全部的关系,已知其中一项求另一项。

综合法;综合运用系数法和基数法测算预算收支。

10现代预测方法现代预测方法nn时间序列预测法nn因果分析预测法nn经济模型预测法11时间序列方法nn基本做法是收集需要估计的变量的过去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去预测计划年度的收支指标。

nn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nn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12nn移动平均法:

是通过对原有时间数列修匀,来测定移动平均法:

是通过对原有时间数列修匀,来测定发展趋势的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

发展趋势的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

nn即采用逐项移动的办法分别计算一系列移动平均数,即采用逐项移动的办法分别计算一系列移动平均数,形成一个新的时间数列。

在这个新的时间数列中,形成一个新的时间数列。

在这个新的时间数列中,短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动被削弱,从而呈现出在短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动被削弱,从而呈现出在较长时间的基本发展趋势。

利用这种趋势线的较长时间的基本发展趋势。

利用这种趋势线的“平平滑滑”作用来预测近期未来的数值,再利用近期预测作用来预测近期未来的数值,再利用近期预测的数值和原有数列中的数值进行一次移动平均,得的数值和原有数列中的数值进行一次移动平均,得到趋势线的下一个坐标点,再利用趋势线的到趋势线的下一个坐标点,再利用趋势线的“平滑平滑”倾向预测随后的倾向预测随后的“远远”期未来的数值,如此延续期未来的数值,如此延续下去,就可进行移动平均预测。

下去,就可进行移动平均预测。

13nn例:

某地区2001年2004年预算支出如下表所示,利用移动平均法预测2005年第1、2季预算支出数值。

14移动平均法求预算支出趋势单位:

千万元年份季节顺序预算支出三季移动平均四季第一次移动平均四季第二次移动平均2001113-21812.00-3510.3311.0011.13489.0011.2511.25200251413.3311.2511.3861812.6711.5011.757611.3312.0012.2581010.6712.5013.00200391616.0013.5013.75102215.3314.0014.2511814.0014.5014.88121213.0015.2515.632004131918.6716.0016.88142519.6717.7518.38151519.0019.0016171516nn移动平均数的多少直接影响修匀的程度,一般说来,项数用的越多,所得出的移动平均数目越少,修匀的作用越大;反之,项数越少,所得出的移动平均数数目越多,修匀的作用就越小。

17nn指数平滑法:

通过对最新数据加权而预测下个时期的数值。

nn三个数据要素:

nn上一项的数据观测值;nn一个估计的因子权数,取值范围介于0与1之间;nn对最近时期的预测值和该时期实际实现数值之间的差数。

18nn例例某县某县19971997年年11季度的实际财政收入为季度的实际财政收入为50005000万元,万元,22季度的实际财政收入为季度的实际财政收入为45004500万元,由万元,由11季度的收季度的收入预测入预测22季度的收入也为季度的收入也为50005000万元,用指数平滑法万元,用指数平滑法预测第预测第33季度的财政预算收入。

季度的财政预算收入。

nn第第33季度预测值第季度预测值第11季度实际值(第季度实际值(第22季度实际季度实际值第值第22季度预测值)季度预测值)因子权数因子权数nn如果取因子权数为如果取因子权数为0.30.3,nn第第33季度预测值季度预测值50005000(4500450050005000)0.30.348504850nn如果取因子权数为如果取因子权数为0.80.8,nn则第则第33季度预测值季度预测值50005000(4500450050005000)0.80.84600460019nn可见,确定因子权数是关键。

如果预计在实可见,确定因子权数是关键。

如果预计在实际观测值中的随机性很小,可以使用较小的际观测值中的随机性很小,可以使用较小的因子权数,如果预期的随机性很大,则使用因子权数,如果预期的随机性很大,则使用较大的因子权数较为适当。

较大的因子权数较为适当。

nn与移动平均法相比,指数平滑法的主要优点是与移动平均法相比,指数平滑法的主要优点是只需要较少的数据资料。

只需要较少的数据资料。

20因果分析预测法:

nn运用统计联系方法,依据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由一些变量的数值来推测另一因变量的数值。

这种联系可能是前因后果,也可能是同步联系,或者是另外一种未经查明的变量发挥因果联系作用的结果。

nn回归分析法包括:

回归分析法包括:

nn一元回归分析法一元回归分析法nn多元回归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法21nn一元回归分析法,用于因变量只受一个自变量影响的情况或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所需的大量数据为已知的简单情况。

nn大体思路是根据已知估计一趋势线(直线或曲大体思路是根据已知估计一趋势线(直线或曲线),利用回归分析使趋势线最能反映事物的线),利用回归分析使趋势线最能反映事物的发展趋势,再依据确定的趋势线预测下个时期发展趋势,再依据确定的趋势线预测下个时期的数值。

的数值。

22nn最小二乘法是回归分析中估计模型参数的主要最小二乘法是回归分析中估计模型参数的主要方法,也是测定长期趋势的常用方法。

其中心方法,也是测定长期趋势的常用方法。

其中心思想是通过数学公式,配合一条最佳趋势线。

思想是通过数学公式,配合一条最佳趋势线。

nn这条趋势线要满足下列两点要求:

这条趋势线要满足下列两点要求:

nn第一,原数列数值与趋势线上对应数值的离差第一,原数列数值与趋势线上对应数值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平方和为最小;nn第二,离差的总和为零。

第二,离差的总和为零。

nn即:

即:

23nn多元回归分析法:

运用包括多个自变量的回归分析方程。

nn在现实经济中,因变量可能受到好几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多元回归分析比一元回归分析更为有用,可使均方误差更小,并且在选择多个自变量时,可容纳相对重要的变量因子,而剔除影响较小的变量因子。

nn多元回归方程可以表示如下:

24经济模型预测法:

nn也称经济计量模型预测法,是目前经济预测领域中也称经济计量模型预测法,是目前经济预测领域中的一种主要方法。

的一种主要方法。

nn从广义上说,回归分析法中的回归方程也是经济计从广义上说,回归分析法中的回归方程也是经济计量模型,这里指的经济计量模型虽与回归分析具有量模型,这里指的经济计量模型虽与回归分析具有相同的数学基础,但回归分析假定自变量不受外界相同的数学基础,但回归分析假定自变量不受外界影响,且各自变量之间相互不发生作用,变量联系影响,且各自变量之间相互不发生作用,变量联系是从自变量到因变量的单项联系;而经济计量模型是从自变量到因变量的单项联系;而经济计量模型考虑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依赖,把相互考虑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依赖,把相互影响的变量放进多个方程求解。

影响的变量放进多个方程求解。

25预算收入的测算预算收入的测算1.增值税课税对象:

商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实现的增值额。

课税对象:

商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实现的增值额。

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税率:

税率:

17%17%、13%13%、00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

一般纳税人,采用购进扣税法计税,一般纳税人,采用购进扣税法计税,应纳税额应纳税额=销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某一商品,无论经过多少流转环节,其增值税总额始终(某一商品,无论经过多少流转环节,其增值税总额始终等于商品最终销售额等于商品最终销售额税率)税率)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应纳税额=销售额销售额征收率征收率26nn增值税的测算:

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分别产品品种增值税的测算:

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分别产品品种按产量或产值测算。

按产量或产值测算。

nn按产量计划测算增值税收入计划增值税收入计划=计划课税数量计划课税数量单位税额单位税额上年实际课税率上年实际课税率=上年课税数量上年课税数量/上年实际产量上年实际产量100%100%今年课税数量今年课税数量=计划产量计划产量上年实际课税率上年实际课税率上年实际单位税额上年实际单位税额=上年税额上年税额/上年课税数量上年课税数量今年增值税数额今年增值税数额=今年课税数量今年课税数量上年实际单位税额上年实际单位税额27nn按产值测算增值税收入计划增值税收入计划=计划产值计划产值上年产值增值税税率上年产值增值税税率上年产值增值税税率上年产值增值税税率=上年增值税额上年增值税额/上年实际产值上年实际产值100%100%nn快速测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