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
D.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解析:
选B。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产生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无论在什么样的温度条件下,为维持体温恒定,产热量与散热量都相等;与30℃相比,处于0℃环境中的人散热量和产热量均较多,即b1>b2。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通过促进细胞代谢来增加产热;在低温环境中,通过皮肤排水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6.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仍具活性
B.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
D.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量减少
解析:
选A。
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会被分解失去活性,A项错误;当吃的食物比较咸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通过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所以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B、C、D项正确。
7.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解析:
选C。
汗液在流经汗腺导管的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说明失水的相对量增加,血浆的浓度升高,故渗透压升高,A项错误;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出汗可以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热量,从而有利于维持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B项错误;排汗过程中汗液中大部分的Na+、Cl-被重吸收,说明在汗液中Na+、Cl-浓度在小于血浆内的Na+、Cl-浓度的情况下仍可以由汗液向血浆运输,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项正确;当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增强,D项错误。
8.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都是淋巴细胞
B.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C.浆细胞通过胞吐分泌抗体
D.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解析:
选C。
吞噬细胞属于白细胞,不是淋巴细胞,A错误;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不都是记忆细胞,B错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通过胞吐分泌,C正确;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不分泌淋巴因子,D错误。
9.下列关于机体对埃博拉病毒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埃博拉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便会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B.体液免疫在埃博拉病毒通过血液循环的散播中起一定的抵制作用
C.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在人体内都能产生抗体抵抗病毒
D.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和释放淋巴因子
解析:
选C。
A项所述符合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反应更快、更强,A项正确;体液免疫对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的散播起抵制作用,B项正确;浆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但效应T细胞不产生抗体,C项错误;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和释放淋巴因子,D项正确。
10.内环境的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据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同学大量饮水后,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明显升高,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寒冷状态下,机体体温调节通过图中①②③④⑤和①②⑤来实现
C.饥饿状态下,机体通过分解肝糖原和肌糖原来维持血糖平衡
D.下丘脑部位存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等的中枢,同时又能释放有关激素,由此说明机体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解析:
选B。
大量饮水后,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寒冷状态下,机体通过①②⑤的神经调节过程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快速增加产热,同时通过图中①②③④⑤的神经—体液调节过程提高与产热有关的激素的含量,从而促进代谢过程;饥饿状态下;维持血糖正常浓度依靠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而不是依靠肌糖原的分解;目前认为机体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11.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________。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
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_______(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
据此推测:
Ⅰ型糖尿病是由____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免疫导致的。
解析:
(1)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参与体温调节的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中,下丘脑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素,分别促进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通过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会导致人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其兴奋,作用于下丘脑有关细胞,使其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并且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人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
(3)血糖浓度上升,刺激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产生兴奋,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增加。
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而发挥作用,使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4)由题干中Ⅰ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可知,该病是由遗传决定的。
患者体内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与胰岛B细胞结合,以及效应T细胞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所以该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与效应T细胞分别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故患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的。
答案:
(1)甲状腺和肾上腺
(2)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3)神经—体液 细胞膜上 (4)遗传(基因) 自身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12.如图1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反应的部分过程;图2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用曲线A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由骨髓中的________分化形成的。
(2)图1中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是________(填序号),在图1所示免疫应答过程中该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
(3)细胞④在受到抗原刺激时,除了产生细胞⑦,还能增殖分化产生________。
当机体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时,记忆B细胞的细胞周期将________(填“变短”“变长”或“基本不变”)。
(4)图2中,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X和Y,则表示对抗原X、Y免疫的抗体产生量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其中对抗原X的免疫特点有________。
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免疫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
解析:
(1)人体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为专能干细胞,能增殖分化为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2)图1中细胞⑦能产生抗体,说明其为浆细胞,进行的是体液免疫,则细胞④为B细胞,细胞②为T细胞,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由图示可知,抗原呈递给T细胞,能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
(3)B细胞在接触抗原刺激时,除了产生浆细胞,还能增殖分化产生记忆B细胞。
当记忆B细胞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其会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故其细胞周期变短。
(4)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则图2中,同时注射抗原X和Y,表示对抗原X免疫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B,表示对抗原Y免疫(初次免疫)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C。
若一段时间后不注射抗原X,则抗体水平会基本保持不变或有所降低,其抗体产生量如曲线D所示。
答案:
(1)造血干细胞
(2)② 产生淋巴因子 (3)记忆B细胞 变短 (4)B、C 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D
必考大题提升练(四)
(建议用时:
40分钟)
1.如图1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体液。
图2中⑤⑥表示结构,c~f表示相应的物质,甲、乙表示相应器官;图3是一种血糖调控模式,已知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
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若图1中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O2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b处,④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2)人体体温恒定是机体代谢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寒冷刺激后,图2中下丘脑的________兴奋,引起⑤分泌物质c增多,则物质c是________________,最终引起e分泌增加,在此过程中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e的含量偏高时,会抑制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
(3)重感冒发热患者通常会在服药后因大量出汗散热而退烧,排汗的调节方式是______
__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排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图2中⑥所分泌的____________(物质f)增多,其作用于乙的______________,导致尿量减少。
(4)图3中A表示葡萄糖,当人体饥饿时,通过途径⑦作用于胰腺的________细胞,该细胞所分泌的激素通过途径⑧促进____________,使血糖水平升高。
Ⅰ型糖尿病患者⑨⑩过程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进行。
解析:
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引起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⑤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后者作用于甲状腺促进其分泌e(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通过提高机体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加;若e含量偏高,其会抑制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甲状腺激素含量维持平衡。
排汗主要是由神经调节完成的,没有激素参与;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促进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其作用于肾脏的肾小管、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
人体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刺激作用于胰岛A细胞,促进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受阻,进而无法转化为脂肪,故Ⅰ型糖尿病患者⑨⑩途径不能正常进行。
答案:
(1)高于 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2)体温调节中枢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 c和d (3)神经调节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胰岛A 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不能
2.如图1、图2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调节过程(A、B、C、D表示激素),请分析回答:
(1)图1中,寒冷环境下激素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作用结果是_____
___________,同时机体还通过________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当人处在高温作业情况下,因失水过多导致__________,促使下丘脑分泌________增加,尿量减少。
此调节过程中当兴奋通过上图2的乙图中的突触结构时,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时,会使图2中甲图所示的生理活动_____________,图中所示激素从合成到分泌所经过的具膜细胞器有____________。
肝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
(4)科学家正研究利用胚胎干细胞转变成胰岛B细胞来治疗糖尿病,而胚胎干细胞是否具有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需要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来检验:
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检测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量。
图3表示所得实验结果,据此分析干细胞诱导________(填“成功”或“失败”),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内胰岛素降低血糖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D是胰岛素,当温度降低时,人体为了维持内环境稳态,图中的A、B、C三种激素都会明显增加,作用结果是增强代谢活动,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同时机体还会使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
(2)当人处于高温环境中,由于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在突触处信号的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会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故使图2中甲图所示过程加强,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在核糖体上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经细胞膜分泌出去,核糖体没有膜结构,故涉及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4)分析图3可知,当血糖浓度较高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从而降低血糖,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说明干细胞诱导成功;胰岛素的作用原理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答案:
(1)A、B、C 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 皮肤血管收缩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抗利尿激素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加强 内质网、高尔基体 糖蛋白
(4)成功 在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多;在糖浓度低时,胰岛素分泌少 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3.胰岛素是已知的唯一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请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机制模式图(如图所示),并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的刺激X最可能是________,下丘脑神经细胞接受刺激X兴奋后,膜外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最终引起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与胰岛B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
(2)由图可知,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使________________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
(3)如果给动物注射大剂量胰岛素,动物会因低血糖而休克。
通过注射胰高血糖素能促使血糖升高,使休克的动物清醒。
根据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品,完成实验方案,证明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
实验材料及用品:
小白鼠、注射器、鼠笼、胰岛素溶液、胰高血糖素溶液、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
实验方案:
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小白鼠,按照下表进行处理、观察并填写相关内容。
分组
实验处理方法
预期结果
下一步实验处理方法
预期结果
A组(对照组)
①______
清醒
—
清醒
B组
注射大剂量的
胰岛素溶液
休克
②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未清醒
C组
清醒
D组
清醒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分析图形可知,该图为高血糖条件下通过胰岛素调节使血糖含量降低的过程;由图中可知,胰岛B细胞既能接受高血糖X的直接刺激,也可接受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的调节;下丘脑神经细胞接受高血糖刺激兴奋后,膜外的电位变化为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最终引起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
(2)图中显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使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糖原、脂质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
(3)对照实验的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答案:
(1)血糖升高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神经递质
(2)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蛋白 糖原、脂质和蛋白质的合成(三种物质答全方可)
(3)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③注射一定量胰高血糖素溶液(注射一定量葡萄糖注射液) ④注射一定量葡萄糖注射液(注射一定量胰高血糖素溶液)
4.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如图1为糖皮质激素作用机理,图2表示神经—体液—免疫系统调节网络,其中淋巴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据图回答:
(1)由图1可知,糖皮质激素进入细胞后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进一步启动基因表达过程。
这些特异基因表达后,一方面使分泌抗体的________细胞的生成受抑制,从而抑制免疫的功能;另一方面会导致________升高。
(2)图2中的信号分子有激素、________等。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控制,此调节机制为________。
(3)图2中某人长期精神忧郁,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
分析其原因为:
___________。
在此过程中反射弧中的效应器位于________。
(4)病毒感染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最终抑制了________,使抗体生成量减少。
(5)为验证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为反馈调节,应注射__________,然后测定__________激素的含量。
解析:
(1)由图中信息可知,特异基因表达后,抗体减少,而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同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减少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从而使血糖升高。
(2)图2中的信号分子还包括淋巴因子、神经递质。
通过图示可知,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过程受到下丘脑、垂体控制,下丘脑控制垂体,垂体控制肾上腺,应属于分级调节机制。
(3)由图2可知当人长期精神忧郁,会引起下丘脑分泌CRH,垂体分泌ACTH,从而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抑制免疫系统,造成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功能降低,因而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
精神因素导致的反射,反射弧的效应器位于下丘脑。
(4)当病毒感染时引起机体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因为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使分泌抗体的浆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抗体生成量减少。
(5)注射糖皮质激素,其含量过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从而使CRH、ACTH的含量减少。
答案:
(1)浆 血糖
(2)淋巴因子、神经递质 分级调节
(3)精神忧郁条件下,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下丘脑 (4)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5)糖皮质激素 CRH、ACTH
5.如图1所示,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图2所示为健康人体在某一时间段的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某类细胞”是指________,其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下降,减少了________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