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练习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6299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练习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练习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练习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练习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练习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练习2.docx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练习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练习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练习2.docx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练习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练习

(2)

词别是一家

一、双基提要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虞美人()雕阑玉砌()()槛菊()

不谙()彩笺()骤雨()

凝噎()()暮霭()乍暖还寒()

2.词是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板块的四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59~90字为,91字以上为。

3.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请在“代表作家”栏里填上相应的作家。

┌─────────┬────────┬──────────┐

│时期│主要风格│代表作家│

├─────────┼────────┼──────────┤

│唐、五代、北宋初年│婉约艳丽││

├─────────┼────────┼──────────┤

││││

│北宋中叶到南渡│婉约、豪放并举││

││││

├─────────┼────────┼──────────┤

│南宋前期│壮怀高唱││

├─────────┼────────┼──────────┤

│南宋后期│哀感低吟││

└─────────┴────────┴──────────┘

4、文学常识填空

(1)李煜,字,世称,与其父李璟并称“”,俱为五代著名词人。

(2)晏殊,字,临川人,北宋词人,宋仁宗时官至兼枢密使。

(3)柳永,初名,字,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北宋词坛上

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作都收在《》。

(4)李清照,号,齐州章丘人,著名女词人。

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

形式上善用,语言清丽。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体诗的出现,大大拓宽了诗的题材,同时,无论是在给诗人们提供驰骋才力和抒发性灵都开辟了新的途径。

B.词牌是对词作声律上的规定,一首词选用什么词牌,常常跟词所抒发的情感有关。

C.宋词一开始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写形式,所以一般是婉约的;但到苏轼把身世感慨、历史、山川、人物引入词中,开创豪放一派,从而大大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

D.唐诗人继承或发展了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或以《离骚》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

6。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A.小楼昨夜又东风B、老大嫁作商人妇

C.便纵有千种风情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7。

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B.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课堂反馈

阅读李煜的《虞美人》下面一首词,完成1-3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请分别指出词中“春花秋月”、“雕栏玉砌”、“朱颜改”的含义。

2、为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倍受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

3、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何时了”是指难挨的屈辱生活,时光漫长,令人生厌。

B.“东风”即指春风,写出“小楼”主人对东风的留恋,抒发了词人怀念昨天的一丝喜悦之情和热烈情绪。

C.“愁”字概括了词人的万千感慨,在词人看来,这“愁”如同春天的江水,滔滔东流,永无止境。

D.全词虚设问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4.读晏殊《蝶恋花》,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槛菊愁烟兰泣露”,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意义(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B.“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表现女主人公因离恨的煎熬而引起的无理埋怨,与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且苏词与晏词的风调也完全相同。

C.“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语言也洗尽铅华,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D.这首词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有区别的。

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

5、读晏殊《蝶恋花》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做下列题目:

(1)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答:

(2)“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

“凋”字如何理解?

答:

(3)“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

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答:

读柳永《雨霖铃》,完成6—9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词的开头用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方式,描绘了一幅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色,映衬出别离时抑郁地痛苦心情。

B.以托物起兴的手法,描绘出冬天寒冷、萧瑟的景象。

C.以寒蝉的凄切长鸣、急雨的刚刚停歇,描绘出一对情人的离别痛苦。

D.“寒蝉”是些初冬天气冷;“骤雨初歇”预示旅途艰难。

7、这首词的上、下片主要是写(0

A.情人别后的寂寞和思念;情人离别时依依惜别的情景。

B.情人离别时的情景;词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失意的感慨。

C.情人离别时依依惜别的情景;情人别后的寂寞和思念。

D.词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失意的感慨;词人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8、“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用了什么写法?

写的是什么情状?

这种写法所造成的艺术境界,可用《琵琶行》中哪句诗来概括?

答:

9、“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古今传诵的名句,请联系全词内容,说说此句的妙处。

答:

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回答10—13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0、词中主要通过写、、、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感情的。

11、为什么词人见到“雁过”就“伤心”呢?

答:

12、词的末句“怎一个愁字了得”,其中“愁”是缘何而起?

作品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这种“愁”的?

答:

13、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请写一段赏析文字。

(120字左右)

答:

三、巩固练习

阅读李煜的词《相见欢》,完成1—2题。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2、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

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

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

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无限怅恨。

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

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阅读[甲]、[乙]、[丙]三首词,完成3—4题。

[甲]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乙]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丙]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3、细读这三首婉约词,简要分析每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甲]

[乙]

[丙]

4.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分别借用这三首词中的语句描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

(1)请仔细体会这三首词的含义,并从中找出描述三种境界的语句。

第一种境界:

第二种境界:

第三种境界:

(2)根据你的理解,王国维先生描述的这三种求学治业的境界,分别寄寓了哪些内涵?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

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

7.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完成下列各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不相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这首词题目是“记梦”,作者在梦中梦到了什么?

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两茫茫”该怎样理解?

答:

(3)尾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是从亡妻的角度着笔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加以阐述。

答:

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

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晏殊

小鸽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前人评论这首词时曾说:

“酒醒人散得愁多”一句,是理解全词思想感情的关键。

词中“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词的上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的感受来点明深秋已临的?

“锦书”是什么含义?

答:

(2)结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源于她的前辈词人范仲淹“御街行”:

“眉间心上,无计相避。

”同是写“愁”,与晏殊《浣溪沙》中的“愁”相比,你认为谁写得好?

你还知道谁写“愁”的诗句,请写出三句来。

答:

[参考答案]

一、双基提要

1、yúlánqìjiànānjiānzhòunínɡyēzhà

2.隋唐长短不齐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阕小令中调

长调

3.温庭筠、李煜、晏殊;苏轼、柳永、秦观、李清照;辛弃疾、陆游;姜夔、张炎。

4、

(1)重光李后主南唐二主

(2)同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3)三变耆卿婉约乐章集(4)易安居士悲叹身世情调感伤白描手法

5。

C(A应为“还是”,B应为“往往”,D两个“或”都应改为“和”)

6、B(老大,句中指上了年纪,今义指排行第一)

7、C(句中无夸张)

二、课堂反馈

1、春花秋月:

指美好的景物,但作为失国之君的李煜无心欣赏,讨厌它的无尽无休。

雕栏玉砌:

“雕栏玉砌”指代旧日的宫殿,用宫殿概括一切繁华美富的东西。

朱颜改:

语含双关,概括一切过往的人事,兼喻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2答: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简介:

作者李煜曾经是显赫的南唐后主,而作此词时已是北宋的阶下囚,因而词中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

尤其是最后两句以春水喻愁思广为传颂,此词也因此被喻为“词中之帝”。

李煜在他41岁生日那天命人演奏《虞美人》,因为词中明言“故国”、“雕栏玉砌”,宋太宗闻知后,觉得它有故国之思,赐牵机药毒死他。

因此,这词便成了李煜的绝笔。

结尾用“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形象性的概括收束全篇,言有尽而意无穷。

3、B(“又东风”点明了作者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地流逝,引起作者无限感慨,何来“一丝喜悦之情和热烈情绪”)

4、B(虽然这两句词内容上相似,但风格并不相同,苏词清疏豪宕,晏词深婉含蓄)

5、

(1)“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照应上文“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2)“昨夜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所见,而且包含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强劲肃杀,“凋”正传出自然界的这一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3)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

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回之情,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辽阔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尽铅华,纯用白描。

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6、A

7、C

8、运用了白描手法。

写出了情人分手时,手握着手,泪眼看泪眼,脉脉含情,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无语凝噎的情状。

“此时无声胜有声”。

9、“杨柳岸,晓风残月”融情入景,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支最能除掉李丑的景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而这幅画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

典型的景物出现在典型的时刻,使离情别绪更浓更烈。

在句式上也有特色,全由名词组成。

故此句成为千古名句。

10、晚风、过雁、黄花

11、因为大雁是候鸟,看到大雁从北方来,未免会勾起词人对故国、故乡和往昔生活的无限向往,这追怀与眼下的孤苦处境相对照,不能不令人伤心。

12、“愁”是作品情感的核心,作者的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外族入侵,国家处在危亡关头,词人感怀时局的动荡而“愁”;二是作者的丈夫病逝,词人为晚境的悲凉而愁。

作品中的“愁”,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音。

作者借助富有秋天特征的意象——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愁”。

13、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叠词,在抒情和象声上展现了较高的艺术造诣,富于创造精神,被明人称为“绝唱”,后世对其推崇备至。

同时还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口语,使词显得朴素真切。

三、巩固练习

1、D(“水长东”比喻恨如东流水,绵绵不断)

2、D

3、甲词:

深受离别煎熬,渴望见到思念中的人而不得,彻夜难眠又盼而不得的孤独凄清的女子形象。

乙词:

漂泊异乡,痴恋意中人的至诚男子形象。

丙词:

孤高、淡泊、不愿随波逐流、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

4、

(1)第一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第一种境界是说总结理清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或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二种境界是说深深思索,孜孜以求,执着不懈。

第三种境界是说,一朝顿悟,豁然开朗,发前人之所未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5、古人认为杜鹃叫声好像在说:

“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

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6、“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7、

(1)、作者梦见了自己回到了故乡,妻子正像当年一样,凭窗梳妆,夫妻相见,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惟有相顾垂泪。

这表现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2)、十年之中,死者对生者来说当然是“茫茫”难寻;而在作者的想像里,生者对另一个世界的死者来说也是“茫茫”不可知的。

“两茫茫”写出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情和失去爱妻的痛苦。

(3)、作者写亡妻年年为思念自己而“肠断”,实际上是写自己为思念亡妻而年年“肠断”。

这种从对方的角度着笔的手法,比直接写自己的思念之情显得委婉含蓄,也更为深切感人。

8、解析: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

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帝赋云:

“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

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

”此词境界似之。

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

此两句,白内而外。

“瞑色”两句,自外而内。

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

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篇。

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

下片,点明“归”字。

“空”字,亦从“愁”字来。

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心情。

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

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

粱元帝赋云“空伫立”。

“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境界结束。

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答案:

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

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

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

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9、“愁”在词中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宴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同意“关键”之说。

本词前面的词句描写了极富全国的景物:

垂帘雁过、红花落庭、影入凉波、翠幕风生、雨滴圆荷,“酒醒”句实属点睛之笔

10、

(1)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的感受来点明深秋已临。

“锦书”指书信。

(2)言之成理即可。

晏词主要通过环境的苍悲来烘托愁情,很真切,也很形象。

李词“才”“却”二字写出愁绪萦绕辗转,一“下”一“上”写出无形之愁的动感。

写“愁”的诗句: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清照: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秦观: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