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310 城市与城市化.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6112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310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310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310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310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310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310 城市与城市化.docx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310 城市与城市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310 城市与城市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310 城市与城市化.docx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一部分专题310城市与城市化

学案10 城市与城市化

考纲原文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考向分析

 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可能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全面考查城市的形成条件、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以及某一地区的城市化问题等。

试题可能会以城市地域结构图或者剖面图切入,考查城市某一功能区的特点或要求进行功能区的合理规划;还可能联系某国家或地区城市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探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

复习时要注重城市化问题和城市各功能区合理规划之间的紧密联系,关注我国各类城市的发展状况等。

考查点一 城市区位因素和空间结构

考向一 城市的区位因素

(2014·大纲全国文综)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根据题干材料,该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甲地有港口,经济繁荣,基础设施好,容易发展成城市,故选D。

甲地与周围地区相比,没有气候或者地形方面的优势,甲地是因建设港口发展起来的,其公路交通的枢纽地位不显著,故不选A、B、C。

第2题,甲地由于港口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这是其成为首都的最重要条件。

3.(2011·海南地理)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地区东南部城市密集的原因。

答案 临海、地形平坦(为平原)、交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政策支持等。

(答出任意五点即可)

解析 图示是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东南部濒临渤海,平原地形;温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考向二 城市的空间结构

(2014·山东文综)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4~5题。

4.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5.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

答案 4.B 5.A

解析 组团式城市是在城市市区及近郊范围,组成城市功能整体的各部分,由三个及三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分散并相隔一定距离的集中功能区团块,通过便捷的交通连接形成的一个城市实体。

第4题,组团式城市各部分之间距离相对较远,增加了居民的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区之间的联系,故A、C错;城市各部分内部主要功能区相对齐全,所以增加了基础设施投资,故D错;各部分之间有林地相隔,避免了集中布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故B对。

第5题,物流园区占地广,需要有较低地价的土地;需要有便利的交通,利于物资的集散。

①处在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便利,交通条件优于②③④处。

化工园区对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水体污染与大气污染。

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市区地势总体是东南高、西北低,③处位于郊外,地势较市区低,且处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故选A。

1.城市区位因素

分析一座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要分析它的位置特点,其次是分析影响它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具体应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

2.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态、特征、区位及成因

功能

分区

形态

区位特征

位置

原因 

商业区

呈点

状或

条状

中心商务区的特点:

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历史因素;经济因素:

主要从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个方面考虑;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工业区

集聚

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住宅区

是城市

的主要

功能区

工业化

后出现

分化 

占用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区与低级区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缘;低级住宅区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3.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

(1)从风向角度考虑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

对大气有污染(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的工厂企业(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等),应布局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

(2)从河流流向角度考虑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

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厂企业(如印染厂、农药厂、化肥厂等)应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城市河流下游河段。

(3)从环境综合效益的角度考虑居民区的合理布局:

居民点可以和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多的工厂企业(如电子装配厂、家具制造厂等)交错分布,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厂企业应当与居民点有一定的距离,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厂企业应远离居民区,并利用卫生防护带加以隔离。

题组1 城市的区位因素

下图为某地1965年和2012年地理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  )

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

C.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素质高

2.随着当地煤炭和石油资源耗竭,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影响最小的是(  )

A.A城B.D城

C.E城D.F城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由图示知,B地位于两河交汇处,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为城市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2题,D、F城都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兴起的,资源枯竭受影响必然较大;A城是铁路枢纽城市,资源的耗竭必然使交通地位下降,受影响也较大;E城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以旅游业为主,与资源耗竭关系不大,受影响最小。

3.(2014·石家庄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水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是我国中部地区水质最好的大河,自源头至丹江口为汉水上游(如图1所示)。

材料二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陕西省设立西咸新区(如图2所示)。

西咸新区是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将建成“快速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现代田园城市。

(1)分析秦岭对汉水上游水文特征的影响。

(2)分析西咸新区设立的区位优势。

(3)与汉水谷地相比,简述渭河谷地聚落规模大、数量多的自然条件。

答案 

(1)汉水上游流经秦岭南侧;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汉水谷地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秦岭南坡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2)位于咸阳市和西安市之间,地理位置优越;渭河穿过,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高速化的交通发达、便捷;土地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

(任答四点即可) (3)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

解析 

(1)水文特征从河流径流量、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河流流速等方面分析;汉水流经秦岭,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河流径流大;一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秦岭以南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2)西咸新区建成“快速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现代田园城市,区位优势有便利交通,高速化交通发达;城内有渭河流经,自然条件好,土地资源丰富,符合优美小镇要求;位于西安和咸阳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

(3)早期聚落选址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自然条件,渭河谷地因渭河冲积形成平原,渭河谷地地势较汉水谷地平坦,土壤肥沃。

题组2 城市的空间结构

(2014·山东泰安质检)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如果要在该城布局火力发电厂,则最佳区位是城市的(  )

A.东南郊B.东北郊C.西南郊D.西北郊

5.据等温线判断,图中M处最不可能的功能区是(  )

A.绿地B.住宅区

C.文化教育区D.重工业区

答案 4.B 5.D

解析 第4题,火电厂是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结合图示中风向玫瑰图知应该布局在城市的东北郊。

第5题,M处等温线向城区内部弯曲,说明此地温度较低。

重工业区消耗能源量大,排放废热多,如果布局在此应该使等温线向外弯曲,最不可能。

下图为某城市沿某方向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示意图。

完成6~7题。

6.①地功能区是(  )

A.住宅区B.工业区

C.文教区D.商业区

7.图中②③④⑤四地交通最便捷的是(  )

A.②B.③

C.④D.⑤

答案 6.D 7.C

解析 第6题,①地位于市中心,地租水平最高,为商业区。

第7题,地租水平由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决定,④地距离市中心较远,但地租水平较高,说明该地交通最便捷。

规律技巧 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方法

城市基本功能区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判断功能分区的方法有三种:

1根据数据判断,商业区占地面积小,人口密度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工业区占地面积中等。

2根据分布判断,商业区一般位于市中心,住宅区位于城市中间位置,工业区位于外围。

3根据特点判断,商业区高楼林立;工业区交通方便、有污染;住宅区高级和低级分化明显。

考查点二 城市化及其影响

考向一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014·重庆文综)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

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

据此完成1~2题。

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

                   

A.洪涝灾害更少B.淡水资源更多

C.经济水平更高D.土地成本更低

2.近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

A.节约建筑用地B.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建筑能耗D.扩大用地规模

答案 1.C 2.A

解析 题干中显示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说明香港和重庆的楼房都很高。

第1题,题干中提到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说明香港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比重庆高。

如果从洪涝灾害角度考虑,楼房没必要超过90m,A项错误;楼房的高低与淡水资源的多少没有直接的联系,且香港地狭人稠,淡水资源短缺,B项错误;城市楼房超过90m,其对资金和技术要求会更高,香港经济水平比重庆高,地价也比重庆高,因此其更有必要建造高楼,C项正确,D项错误。

第2题,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说明城市空间向高处发展,能节约建筑用地,A项正确;楼房越高,人口越密集,交通压力越大,建筑能耗也越大,B、C项错误;扩大用地规模会占用耕地等,属消极影响,D项错误。

3.(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读图回答问题。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 

(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

(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柱状图的读法、理解城市化的表现与发展条件。

(1)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苏与贵州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以及发展速度的快慢,所以两省城市化的特点也主要是这两方面。

(2)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要从城市化的形成因素上分析,即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江苏与贵州的差异。

考向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2·福建文综)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B.乙C.丙D.丁

5.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答案 4.D 5.A

解析 第4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对应着图中甲折线;我国城市化具有起步晚、速度快的特点,对应着图中的丁折线;世界平均水平应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对应着图中的乙折线,余下的丙折线则对应发展中国家。

第5题,2000年以后发达国家进入城市化停滞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中心的人口有所减少,环境有所改善。

相对应的发达国家的产业构成特征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高,而工业产值比重相对下降。

6.(2014·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

“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图1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2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1.0

1.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8

20

城市化水平(%)

68

90

GDP占全国比重(%)

18

20

(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序号)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① ⑤ ⑥

(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

 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

(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解析 

(1)解答该题要结合表、图1以及城市等级体系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分析。

(2)长三角城市群首位城市为上海,其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且位于沿海,故适宜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等。

(3)回答该题,一是要结合图2,注意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从速度和水平两个方面入手;二是要注意结合图1、图2中的图例。

(4)城市群的建设问题,一是要结合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关知识,二是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城市群的发展经验。

1.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如下图所示:

2.城市化的差异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平整土地、绿化环境、修建水利工程等。

(2)不利影响:

①对自然环境:

耕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改变大气水热状况(热岛、雨岛效应);地表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

②对城市环境:

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题组1 城市化过程及特点

下图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  )

A.1972年城市化水平最低

B.2010年后城市人口下降

C.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

D.2050年城市化水平最高

2.甲、乙时期,城市化速度都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甲时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B.乙时期城市化水平已较高

C.甲时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乙时期严控特大城市规模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可知1972年城市化速度最低,2010年后城市化速度下降,但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目前城市化速度有下降趋势,2050年城市化水平最高。

第2题,甲时期由于开发国土需要,大量城市青年赴农村生产生活,城市化速度减慢;乙时期由于城市化水平已较高,城市化问题导致其速度减慢。

3.(2014·南京质检)某市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研究本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关系,通过搜集并查阅相关材料,分别绘制了市区1960年、1990年与2010年的平面示意图。

试比较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区位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它对城市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________过程,直接表现是____________。

(3)衡量该过程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水平的提高是____________发展的必然结果。

(4)该城市从1990年到2010年的发展变化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河流(汇合处) 提供水源或水运便利

(2)城市化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社会经济

(4)工业区向郊区迁移,城区周围新建绿化带,郊区修建高速公路和铁路,郊区新建卫星城,人口向郊区迁移(任答两点)

解析 

(1)图中城市兴起和发展在河流汇合处。

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和便利的交通。

(2)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城市规模的扩大,它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重的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4)从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城市周边的新建设去分析。

题组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4·南京、盐城联考)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

读图完成4~5题。

4.该图反映出(  )

A.亚洲、非洲的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缓慢发展阶段

B.亚洲、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

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正相关

D.欧洲、北美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5.城市化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①生物多样性增多 ②土地质量下降 ③出现“热岛”现象 ④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4.B 5.B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读出,四大洲相比,亚洲、非洲城市化水平较低,速度较快;欧洲和北美洲城市化水平较高,速度较慢,但仍然在增长中。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没有相关关系。

从图中看不出逆城市化现象。

第5题,城市化发展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6.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称,北京将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形成。

河北省将利用环绕首都北京的优势区位,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实施环首都和沿海“新城战略”,打造京东、京南、京北三座新城,其中京东、京南两座新城的城市人口将超过100万。

下图为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图。

材料二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出现强暴雨天气,降雨量为1951年以来最大。

此次暴雨使北京多个区域一片汪洋,导致数十人死亡。

现代城市在暴雨面前,显得尤为脆弱。

今天,内涝,就是城市的伤口。

(1)现在有人把首都称为“首堵”,反映出北京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除此之外,你认为北京市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2)为了减少“城市病”的出现,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在“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结合北京等城市的水灾,谈谈如何防治城市内涝。

答案 

(1)城市交通拥挤。

人口膨胀、住房拥挤、资源紧张、噪声污染、发展空间受限、固体垃圾污染、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

(2)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建设卫星城,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3)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4)①合理规划,合理制定防洪标准,形成雨、污分流系统;②增加排水设施;③采取各种雨水渗透与雨水蓄滞措施(如修建雨水调节池等);④建设防灾减灾信息系统,健全水灾应急管理体系,科学制定防汛应急预案等。

解析 

(1)“首堵”与首都谐音,城市化身“堵城”,反映出北京城市交通拥挤。

除此之外,市民生活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也很严重

(2)根据目前北京城市问题,可以采取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建设立体交通网、绿色出行、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倡导适度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切实可行的措施。

(3)城市化问题有多个方面,而在土地利用方面主要体现为耕地减少、用地紧张等。

(4)我国是城市型水灾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可从城市规划、城市生产生活、城市排水系统、城市气象、城市防洪工程等方面分析原因,从原因入手提出解决措施。

规律技巧

1.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①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

②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

④拓展交通,建立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

⑤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⑥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处理废水。

2.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