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五课知识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5985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五课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后五课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后五课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后五课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后五课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后五课知识点.docx

《后五课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五课知识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五课知识点.docx

后五课知识点

第六课青春相册

1、男女有别,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

⑴男生有男生的优势,女生有女生的特长,差别是不容否认的。

⑵男生和女生在个性上各具特点。

⑶男生和女生看问题的角度也有一定差异。

⑷男生和女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又有各自的不足。

2、怎样正确看待男女差异?

答:

男女生之间的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差别,同样各有优点,在彼此了解对方的时候,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善意的提醒对方加以改进。

3、产生性别偏见的原因是什么?

答:

生活中的性别偏见是确实存在的,由于长期受男尊女卑封建思想影响,不少人总认为女性在智力、能力等个方面都比不上男性,因而对女性存在偏见甚至持歧视态度。

4、性别偏见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性别偏见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扎根于我们的内心深处。

5、保护女性的法律有哪些?

(课本65页)

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6、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性别偏见和歧视?

(课本66页)

答:

消除性别偏见和歧视,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客观的看问题;也要靠法律的监督和约束,更离不开女性自身的自尊自爱,自强不息

7、消除偏见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

⑴为了消除偏见,我们要加强法制建设,运用法律武器保障男女平等权利。

⑵加强教育使女性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获得平等地位。

⑶培养女性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意识。

⑷加大男女平等的宣传力度,纠正社会上的错误观念。

8、材料:

某些招聘单位,不招女职工。

某些单位对招聘的女职工,附加很多条件:

如5年甚至10年不能要孩子等。

⑴上述材料说明什么?

答:

说明社会上存在性别偏见和歧视。

⑵、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9、男女交往的益处有哪些?

(课本67页)

答:

有利于在智力上的取长补短;有利于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有利于个性的完善和丰富。

10、怎样正确面对别人的闲言碎语?

(课本69)

11、男女生如何做到正常交往?

答:

⑴异性之间集体交往,尽可能避免“一对一”的单独会面。

⑵积极主动与父母、老师沟通,得到他们的理解,⑶结交一些举止文明、对人有礼貌的异性同学,⑷端正态度,落落大方、自然交往,⑸理解和尊重对方,把握距离,自尊自重

12、男女生的正常交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⑴既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⑵既要开放自我,又要掌握分寸,⑶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⑷只要真诚待人,坦然大方,就能获得异性朋友的尊重和友情。

13、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如果处理不当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答:

影响学习,不利于自己和对方的前途。

容易造成同学的矛盾。

损害身心健康。

14、辨析:

甲说:

女生细心、认真、长处多。

乙说:

男生坚强、勇敢、和长处多

答:

⑴男生有男生的优势,女生有女生的特长,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是不容否认的。

⑵女生在个性特点上具有细心、认真、和温柔的优势,而男生则比较坚强、勇敢、和果断等。

当然,男女都各自的不足,我们既要看到各自的优点,更要看到彼此的不足,才更好的相处并取长补短。

⑶男女生积极交往,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才。

第七课我有署名权

1、什么是民事权利能力?

答:

所谓民事权利能力,就是公民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根据法律规定,我国公民从一出生就享有这种资格。

2、在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主要包括哪些?

答:

⑴、财产所有权和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如继承权等。

⑵、人们对自己的脑力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如著作权、专利权等。

⑶、人身权,如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⑷按照合同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而产生债权。

3、什么是署名权?

答:

署名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产权两部分。

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

4、2011年4月26日是第十一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为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市教育局、市科协组织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学校积极组织同学们举行这一宣传活动,请你策划一个活动方案

⑴为活动设计几条标语

答:

强化知识产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拒绝盗版,维护知识产权。

⑵在宣传活动中,要向全市市民发放宣传材料,以提高市民维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你准备了哪些观点?

答:

⑴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知识、保护创新。

⑵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⑶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受到法律的制裁。

⑶请你向市民们宣传:

我们维护他人知识产权的具体措施

答:

A下载他人的文章时一定要表明出处和原作者的姓名。

B要使用正版的产品,不购买、不使用盗版产品。

C不剽(piao)窃不抄袭他人的作品、发明或专利。

D把别人的专利、发明用于商业用途时,必须得到原创人的授权许可和付给相应的报酬。

E要敢于举报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⑷请你向参与活动的同学提出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答:

文明礼貌。

保护环境。

遵守社会秩序

⑸活动结束,谈谈你的收获

答:

增强了知识产权的认识,提高了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加深了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5、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6、答: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7、从取款机上意外多取的钱、施工时发现的不明埋藏物、捡拾到他人的遗弃物,能不能占为己有,为什么?

答: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财产所以权,但依照法律,公民从取款机上意外多取的钱、施工时发现的不明埋藏物、捡拾到他人的遗弃物不属个人所有,应上缴有关部门,不能占为己有,占为己有的是违法行为。

这就告诉我们:

公民要享有财产所以权,前提是取得的财产要合法。

7、什么是肖像权?

答:

肖像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照片、画像、雕像、录像、摄像,依法享有不受侵害的权利。

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一样,依法享有肖像权。

8、侵犯肖像权的条件是什么?

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答:

①未经本人同意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以提起诉讼

9、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有哪些?

答:

⑴未经本人同意,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

⑵故意损毁、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

⑶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10、列举事例说明,哪些是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哪些不是?

答:

⑴因新闻报道的需要而使用人物的肖像、录像不违法,因为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新闻报道。

⑵通缉令上使用公民的肖像不违法,因为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通缉罪犯。

⑶为表示对他人的不满而撕毁照片是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属于故意损害他人的肖像。

⑷交警把拍摄到的闯红灯的人在电视台上曝光不违法,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公共利益。

⑸某中学生在网上聊天时,冒用他人的照片、姓名,捏造他人的小偷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姓名权和人格尊严权。

11、什么是民事行为能力?

答:

民事行为能力就是公民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

根据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可分三类: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2、什么是无效民事行为?

答: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都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13、辨析:

甲说:

中学生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乙说:

中学生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答:

阅读课本80页的表格,(理解记忆)

14、未成年人赊账,谁来承担责任(如果唐刚(14岁)在某商店赊账260元,并写欠条一张)

答:

唐刚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背着父母赊账,属无效民事行为,但其父母对他的行为缺乏监管,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商店老板明知唐刚赊账未经父母同意,也有过错,当负一定责任。

15、材料:

94年,15岁的张某将家中的8000元钱偷出,炒股,几次交易后,其全部赔光,张某家长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证券公司赔偿,

⑴假如你是法官,你会作出怎样的判决,说明理由或依据

答:

判决结果:

张某与证券公司所建立的股票买卖关系无效,证券公司赔偿其8000元。

理由:

张某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具备从事股票交易的资格。

⑵在这件事上,中学生张某有无责任,给你什么启示?

答:

张某有一定责任,偷走家里的钱,进行股票交易,既不理智也违法。

启示:

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年龄较小,知识、能力补足,遇事多与父母老师沟通商议,坚决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

 

第八课做合格的消费者

1、怎样正确看待“王海现象”?

答:

王海现象是一种合理合法的行为,它打击了不法生产经营者,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了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增强了消费者的维护意识,同时也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神是哪一部法律?

答: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作用是什么?

p87

答: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4、消费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有那些?

p86

答:

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6、《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哪些法定权利?

举例说明。

答:

安全保障权;真情知悉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维护人格尊严权等权利;。

举例:

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了消费者的真情知悉权、公平交易权、安全保障权。

强买强卖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购买商品时受到辱骂侵犯了消费者人格尊严权,消费时或消费后人身、财产受到损害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

7、作为消费者,我们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答?

作为消费者,我们不仅要明了法律赋予我们的合法权利,更要懂得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在侵权行为发生后,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当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有哪些?

9、答:

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⑥12315投诉电话是消费者维权的一件锐利武器

10、如何成为合格精明的消费者?

答:

⑴主要消费投诉的时效。

⑵收集和保存证据。

⑶懂得一些识假、辩假的知识。

⑷注意去信誉好的商场购买商品。

11、辨析?

甲说:

购物时,动手摸过的商品就必须买。

乙说:

消费者有选择买与不买的自由

答:

⑴购物时,动手摸过的商品就必须购买的认识是错误的。

因为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权利。

⑵购物时,我们应该增强鉴别意识和能力,货比三家,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这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益。

⑶如果经营者认为消费者必须购买摸过的商品或强制消费者购买,这是违法的。

消费者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12、材料:

基础训练p52。

⑴家乐福超市的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益?

答:

真情知悉权、公平交易权。

⑵上述事例给我们带来的感悟是什么?

答:

⑴经营者应该依法经营,诚信经营。

⑵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勇于依法维权。

⑶消费时要擦亮眼睛,善于发现商家的欺诈或其他侵权行为。

⑷消费者权益受法律保护。

13、在社会生活中,中学生作为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不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事情时有发生,请你给同学们一些消费提示。

答:

⑴消费前要掌握影响商品信息,注意辨认商标,不要轻信广告,掌握购物的最佳时机。

⑵购物时不要盲从,不要只图便宜,注重商品质量,要索取发票或保修单之类的票据。

⑶购物后,要正确使用,注意保养,因使用商品受到伤害的,要按照法律途径,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15、针对许多消费者“知情权”、“获知权”受侵害的严重现象,省消费者协会曾在全省范围内,对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消费者群体,做了一次相关调查。

结果发现,尽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实施了多年,但被调查者中对“知情权”、“获知权”十分清楚的只有23﹪,另外,16﹪的人只是听说过或根本不知。

(1)材料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答:

 说明我国消费者的依法维权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有待增强。

(2)你认为怎样才能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分)

答:

⑴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法律宣传教育的力度;

⑵电视、报刊等媒体应该宣传法律保护消费者权利的有关规定,

⑶对侵权行为进行曝光;

⑷公民应认真学习法律,增强法律意识,了解自己在消费方面的权利,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请你给消费者维权指出具体的途径和方法。

(5分)

答:

与经营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部门申诉;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学校的橱窗准备办一期“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专栏,请你设计一些栏目。

(3分)

答:

案件分析、消费者权利、维权小建议、商品辨伪小常识

16、2011年12月1日这天,小明在某商店买了一盒牛奶,妈妈看后,告诉他,着牛奶不能喝,说完,把标签中的内容指给他看,小明看后,恍然大悟。

产品标准号:

GB/T10790生产许可证:

GS410006220388

保质期:

6个月生产日期:

2009年10月

⑴小明妈妈是怎样看出牛奶不宜饮用

答:

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看出牛奶已过保质期

⑵销售者侵犯了小明的哪些权利?

答:

安全保障权、公平交易权

⑶为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消费是应注意?

答:

避免消费时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伤害,A注意查看生产厂家、生产日期,B注意商品的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计量是否准确。

⑷小明可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7、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曝光了河南孟州、温县等地的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喂养生猪。

对此,党中央、河南省委、政府十分重视,严厉查处。

4月9日河南警方以成功告破案件,对95名犯罪分子采取强制措施。

对此,甲说: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只能靠政府,乙说:

维护消费着合法权益,只能靠我们自己

答:

⑴在消费活动中,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需要政府的力量,国家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市场环境的监管,惩罚不发经营者,要加强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⑵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仅靠政府是不够的,消费者自身也有练就一双“慧眼”。

消费者也要主动学习法律,掌握消费知识,明了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当自身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够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与不发分子做斗争。

⑶总之,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

18、为配合2011年3、15国际消费者保护日的宣传,促进“消费与民主”活动的开展,学知中学知识兴趣小组走上街头进行了一次法律宣传,解答消费者的问题

⑴请你写几条宣传标语

答:

诚实守信,文明消费。

健康、文明、和谐消费。

⑵你打算为消费者宣传哪些法律知识?

答:

法律规定,经济活动中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应遵循的原则是:

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当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消费争议是,应采取的正确途径是:

⑶在宣传活动中,你了解到哪些常见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答: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缺斤短两。

欺行霸市,强买强卖。

霸王条款。

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加高的商品。

受到消费伤害,不予赔偿。

⑷参与这项活动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哪些?

答:

有利于增强法律观念,有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做合格精明的消费者

 

第九课法律是武器

1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是哪两部?

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是哪些?

答: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3、家庭保护中,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哪些义务?

答:

我国法律规定:

⑴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⑵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⑶以自己的良好的思想品行影响未成年子女,家长要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4、家庭生活中有哪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

答:

⑴暴力殴打未成年子女;⑵遗弃未成年子女;⑶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⑷让未成年子女辍学出外打工等。

5、家庭中如果父母侵害了我们的合法权益,我们该怎么办?

答:

首先,和父母协商,协商不成找有关人员或部门调解,调解再不成,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2010年《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审议通过,按照条例,校园安全将正式写入地方法规,并特别规定了学校、公安机关的职责。

问:

《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修改有何意义?

答:

⑴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⑵增强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⑶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

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学校教职员应当怎样做,才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答:

⑴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⑵学校和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

7、学校生活中,有哪些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

答:

校园暴力事件;收取保护费;学校设施存在安全隐患;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食物中毒等。

8,在校园中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该怎么办?

遇到暴力侵犯该怎么办?

答:

及时向家长、老师、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及时报警;运用法律武器维权。

7、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侵犯青少年安全的事件?

他们的危害是什么?

答:

父母对孩子生而不教,校园周边有网吧,学生们中有人带有打火机、小刀等。

危害:

⑴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⑵影响家庭和睦,⑶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安全,⑷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影响社会和谐

8列举社会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

答:

⑴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不健康书籍;⑵营业性舞厅向未成年人开放;⑶营业性网吧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等。

9、针对社会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请你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

(1)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违规经营者;

(2)净化社会环境;(3)加大执法力度;(4)提高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

10、谁负有保护未成年人的职责?

答:

家庭、学校、社会、有关部门都有保护未成年人的职责。

11、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学会寻求法律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应该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介绍几个自我保护的方法?

答:

不轻信陌生人;索要证件;不硬拼;巧妙周旋;记住不法分子的特征;及时报警等。

12、自我保护的八大要领是什么?

(记住四条以上)

答:

⑴记住信赖的成年人的名单、电话,这样在遇到侵害时,可以及时寻求他们的帮助。

⑵学会拒绝不正当要求,坚决不与坏事同流合污。

⑶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⑷若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尾随,应想办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躲到附近的居民家中。

⑸迷路走失后,应及时告诉警察,不要向陌生人求助。

⑹上学时、放学时要结伴而行。

⑺遇到坏人绑架、抢劫、伤害等暴力事件时,要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反击,如果坏人过于凶恶,一般不要与其硬拼,这是要镇静、机智地与之周旋,以寻找机会脱身并报警。

⑻遭遇违法犯罪行为侵害时,应及时报警,并记住坏人的身份特征和其他一些特征,以有利于公安局破案。

总之,遇到问题,遇到侵害时,要以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前提,既要敢于同坏人做斗争,又要斗智斗勇,机智灵活,采取聪明的办法,制服坏人。

13、辨析:

某中学举行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训练时,八八班的小虎和王成展开讨论。

小虎说:

“对我们的保护是家庭和老师的责任,我们完全可以不学自我保护。

”王成认为:

“学习了自我保护知识,就不用依靠家庭和老师对自己的保护,很有必要”。

你认为谁说的正取?

为什么?

答:

⑴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⑵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放松自我保护的意识,因为父母、老师并不能时刻呵护我们,我们必须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才能健康成长。

所以两个人的说法都不正确。

14、基础训练p63的“10岁女童智斗歹徒”给你哪些启示?

在生活中,除了来自犯罪行为的侵害外,坏可能遇到哪些侵害?

你将如何自救?

答:

要机智灵活的同违法行为做斗争。

如地震、失火、中毒、泥石流等。

自救办法(略)

15、怎样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事故?

答:

管住自己的腿,远离危险。

不要到建筑工地玩耍,不要到家长工作的场所玩耍,不要在马路边放风筝,不要进营业性网吧和舞厅。

16、在生活中,时时处处要知道自我保护,你知道应从哪些方面做起吗?

答:

⑴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⑵防火、防触电。

⑶防盗窃、防煤气中毒。

⑷防溺水,⑸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预防中毒。

17、你知道比如地震、失火、中毒、泥石流等这些自然灾害的自救方法是什么?

答:

⑴在发生火灾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盲目跳楼,选择恰当的逃生路线。

⑵利用安全出口自救逃生。

⑶将毛巾、口罩用水浇湿捂住口、鼻,防止中毒。

⑷把被褥、窗帘浇湿后,堵住门口防止火势蔓延。

⑸匍匐行进是避免毒气伤害的最科学的逃生方法

⑹不打架斗殴,不参与校园暴力事件

18、你所在的学校有哪些安全隐患?

19、你知道校园安全的防范知识有哪些?

答:

⑴出入有序,上下课和集体活动按学校规定的安全路线集散。

⑵不搞恶作剧,不追逐打闹、不起哄。

⑶不带火种、刀具。

⑷上体育课时,运动要适当,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

⑸在实验室做试验时,要规范操作,注意用电安全,不带走试验药品

 

第十课他们为什么会犯罪

1、课本p110的图表说明问题?

答:

说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2、请总结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答:

⑴无知、⑵盲目模仿、⑶盲目从众、⑷报复心理、⑸寻求刺激、逞能好胜等。

3,假如你的朋友请你帮助保存来路不正的物品(赃物),你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最为妥当?

答:

拒绝保存。

因为我国法律规定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代为销售的是犯罪行为,要受到相应惩罚。

4、无知导致犯罪是可悲的,如何使自己不至于因无知而在浑浑噩噩中掉进犯罪的泥潭呢?

答:

(1)拿不准的事不要急着做,先向父母、老师等成年人咨询;

(2)学习法律知识,树立守法意识。

(3)增强自身的情绪控制能力,磨练坚韧的意志。

(4)时刻告诫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5、什么是违法行为?

如何分类?

答:

违法行为是指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个人或组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一般违法行为包括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6、什么叫犯罪:

是指触犯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它是最严重的违法。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主要在社会危害性的大小。

7、《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有哪些?

答:

⑴旷课、夜不归宿,⑵携带管制刀具,⑶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⑷强行向他人所要财物。

8、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关系是什么?

答:

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有可能演变为犯罪。

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给我们的启示: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可发展为犯罪,要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预防犯罪。

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9、辨析:

凡是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答:

⑴违法行为不一定就是犯罪行为,因为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一般违法行为包括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⑵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并且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

⑶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可发展为犯罪,要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预防犯罪。

10、我国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一惯采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