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复习资料.docx
《成本会计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会计复习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本会计复习资料
一、主要知识点回顾(包含解答题)
●成本会计的重要性
成本管理旨在降低成本
成本降低了,价格的浮动空间大,市场竞争加强
成本是补偿企业生产耗费的基本尺度,
成本是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
成本是制造产品价格重要因素,
成本是进行经营预测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改善经营管理,挺高经济效益
●定额成本
在工业企业里,根据某一日期,一般是当月一日所确定的各种产品成本项目的耗费定额、当期费用预算和其他有关资料计算的一种预计成本。
定额成本是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现行定额,它反映了当期应达到的成本水平。
合理的现行成本定额是衡量企业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尺度。
把一定时期的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便可以揭示实际脱离定额的差异,指出生产和成本管理中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以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定额成本是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基础。
定额成本的制度,一般可以先从产品的零件、部件进行,然后再按照产成品确定完整的定额成本。
如果产品的零部件较多,为简化手续,可不制订零件和部件的定额成本,而直接制订产品的定额成本。
定额成本应根据成本项目分别制定,所用成本项目及其内容应与实际成本相一致,在一般情况下,定额成本不包括生产损失性的耗费。
●定额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定额法是以定额成本为目标成本,及时揭示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成本控制,并根据定额成本、脱离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一种成本管理和成本计算方法。
定额法与生产类型没有直接关系,无论何种生产类型,只要具备下列条件,都可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
(1)企业的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定额管理工作基础较好;
(2)产品的生产已经定型,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
定额法的主要特点是:
(1)事先制订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目标、成本计算的基础。
(2)在发生生产耗费的当时,就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异分别核算,以加强对生产费用的日常控制。
(3)定额法下,成本计算建立在日常揭示差异的基础之上。
月末计算产成品成本时,根据产品的定额成本,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调整计算出完工产品的实际成本,可为成本的定期分析和考核提供依据。
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基本公式为:
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定额成本+脱离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定额变动差异
(4)定额法不是一种独立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与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相结合使用。
●责任成本
什么是责任成本?
以责任为中心为对象所归集的可控成本。
所谓可控成本指在责任中心内,能为该责任中心所控制,并为其工作好坏所影响的成本。
确定责任成本的关键是可控性,它不受发生区域的影响。
责任成本的形式?
从成本发生地点来看,责任成本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本责任中心所发生,并且能够为该责任中心所控制和影响的成本。
第二,发生在其他部门而应由本责任中心承担的成本,但不为该责任中心所控制和影响的成本。
一般是指本责任中心的其他部门所提供的材料、半成品、机械费用、劳务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
责任成本应该具备的条件?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责任成本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可预计性。
也不是说,责任中心有办法知道它的发生以及发生什么样的成本。
第二,可计量性。
责任中心有办法计量这一耗费的大小。
第三,可控制性。
责任中心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为来对其加以控制与调节。
第四,可考核性。
责任中心可以对耗费的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价与考核。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
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
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为绝对成本控制;成本降低还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因此又称为相对成本控制。
●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
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
1、健全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指按照规定的格式,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的具体事实所做的最初书面记载。
它是进行各项核算的前提条件,是编制费用预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重要依据。
成本会计有关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化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
(2)反映活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
(3)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的原始记录。
(4)其他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一切核算的基础,成本核算更是如此。
因此,原始记录必须真实正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全,要素完备,以便为成本计算、控制、预测和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
2、健全存货的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
为了保证入库材料物资数量与质量,必须搞好计量与验收工作,准确的计量和严格的质量检测是保证原始记录可靠性的前提;为了保证领、退的材料物资准确无误,还必须及时办好领料和退料凭证手续,使成本中的材料费用相对准确。
由于材料物资等存货品种、规格多,进出频繁,尽管严格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账面不符还经常存在,所以对材料物资还得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进行账面调整,以保证库存材料物资的真实性,确保成本中的材料等费用更加准确。
3、实施有效的定额管理;
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及占用所规定的数量标准。
科学先进的定额,是对产品成本进行预测、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依据。
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消耗定额,主要包括:
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消耗的定额,有关费用的定额如制造费用的预算等。
消耗定额的制定是作为企业产品生产发生耗费应该掌握的标准。
但由于消耗定额服务于不同的成本管理目的,可表现为不同的消耗水平。
当企业编制成本计划时,是根据计划期内平均消耗水平所制定的定额;当定额作为分配实际成本标准时,是以能体现现行消耗水平的定额为依据来衡量的;当企业为实现预期利润而控制成本时,是根据企业实现预期利润必须达到的消耗水平作为衡量的尺度。
定额制定后,为了保持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还必须根据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行不断的修订,使它为成本管理与核算提供客观的依据。
4、建立适合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往往会相互提供半成品、材料、劳务等等,为了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明确各单位工作业绩以及总体评价与考核的需要,应制定企业内部结算价格。
制定结算价格的主要依据有:
(1)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等,应以当时的市场价格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2)材料物资、劳务等也可以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双方协商定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议价”,作为内部的结算价格;
(3)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半成品等在内部转移时,可以用标准成本或计划成本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4)在原有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利润(即一定利润率计算)作为内部的价格。
除上述计价方法外,企业也可以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以及结算上具体情况来确定其合理的结算价格进行结算。
5、颁布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而制定的有关制度、章程和规则。
规章制度是人们行动的准绳,是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的保证。
企业内与成本会计有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
计量验收制度、定额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材料收发零用制度、物资盘存制度、费用开支规定以及其他各种成本管理制度等。
各种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应随着生产发展、经营情况的变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客观条件和变化,不断改进,逐步完善。
成本会计主要阐述企业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费用:
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成本:
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
两者区别:
1、内容不同。
费用包括生产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只包括为生产一定种类或数量的完工产品的费用。
不包括未完工产品的生产费用和其它费用。
2、计算期不同。
费用的计算期与会计期间相联系,产品成本一般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联系。
3、对象不同。
费用的计算是按经济用途分类,产品成本的计算对象是产品。
4、计算依据不同。
费用的计算是以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为依据确定。
产品成本是以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依据。
5、帐户和原始凭证不同。
费用是以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各种原始凭证,账户是生产成本等。
产品成本是以成本计算单或成本汇总表及产品入庫单,帐户是库存商品等。
6、总额不同。
一定时期内,费用总额不等于产品成本总额。
因为两者的内容和价值量不同。
产品成本是费用总额的一部分,不包括期间费用,和期末未完工产品的费用等。
7、作用不同。
费用指标,分析其比重,了解结构变化从而加强费用管理等。
产品成本指标,一是反映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耗费,二是资金耗费的补偿,三是检查成本和利润计划,四是表明企业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
成本与费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2.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成本和费用的联系
1.成本和费用都是企业除偿债性支出和分配性支出以外的支出的构成部分;
2.成本和费用都是企业经济资源的耗费;
3.期末应将当期已销产品的成本结转进入当期的费用。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
费用的发生是成本形成的基础,没有费用的发生,也谈不上任何对象的成本区别,二者从本质上讲都是企业资源的一种耗费或减少。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会计系统是任何企业组织去的财务和管理信息不可缺少的工具。
现代会计系统大体可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类。
由于使用者的不同,由此产生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
财务会计主要是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构以及其他的企业外部使用者提供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信息,其主要目的是发挥会计信息的社会职能;财务会计关注过去发生的事情,为满足客观性、可验证性以及一致性的要求,必须受制于“公认会计原则”(GAAP)。
而管理会计则主要为企业内部各阶层管理人员提供各种相关的管理信息,其主要目的是协助实现组织目标,一般不受限于公认会计原则;管理会计强调未来,除了提供历史报告外,还提供预算和其他预测信息。
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
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处理企业获取和消耗资源的成本及其相关信息,从而向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必要的数据。
财务会计要依据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而成本的形成、归集和结转程序也要纳入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总框架中,因此,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外部使用者用于对企业管理当局也记得评价,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
同样,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成本数据,更多地被企业管理当局作为决策的依据或被用于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价,因为,成本会计提供的成本信息既可以为财务会计编制财务报表之用,也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或业绩评价的需要。
因此,就财务报表的编制而言,成本会计附属于财务会计;但从管理角度来看,成本会计也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成本会计是以管理为重心的。
更进一步地讲,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者都必须依赖与成本会计系统所提供的信息。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
(1)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定义:
收益性支出指受益期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是仅仅为了取得本期收益;收益性支出是该项支出是仅仅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资本性支出是指受益期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不仅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且也是为了取得以后各期收益。
划分:
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效益性支出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首先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加以区分,然后将收益性支出计入费用账户,作为当期损益列入损益表;将资本性支出计入资产账户,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
前者称为支出费用化;后者叫做支出资本化。
资本化的支出随着每期对资产的耗费,按照受益原则和耗费比例通过转移、折旧和摊销等方法,逐渐转化为费用。
结论:
由此看来,与取得本期收益有关的支出,即本期的成本和费用,一是直接计入费用账户的收益性支出;二是本期从资产账户转入费用账户的资本性支出。
可见发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目的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要求,合理确定现金支出性质,正确计算当期利润。
(2)产品制造成本与期间成本
期间成本,也为期间费用。
在企业中,有些支出不能提供明确的未来经济利益,并且,如果对这些支出加以分摊也没有意义,这时,这些费用就应直接作为当期费用予以确认.例如,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等。
这些费用虽然与跨期收入有联系,但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往往不能肯定地预计其收益所涉及的期间,因而就直接列作当期的费用。
产品制造成本是指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一定时期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基础,需要直接或间接地计入产品成本,而期间费用则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在产品、产成品成本的各项费用。
它们都是一种耗费,都必须从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但是它们补偿的时间不同。
期间费用直接从当期收入中补偿,而构成产品成本的费用要待产品销售时才能得到补偿。
综上所述,可概括为:
期间费用的计量是以期间为标准,以时间的长度来计量、记录。
而产品成本是以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为对象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的生产费用。
(3)划清各月之间的费用界限
分清本期成本费用与下期成本费用的界限。
企业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正确划分哪些费用计入本期产品成本,那结费用不能计入本期产品成本,应由以后各期产品负担。
凡在本期实际发生,应属本期的成本费用,不论款项是否付出,均作为本期成本费用处理(即待摊费用的摊销额和预提费用的预提额);凡是本期实际发生、不属于本期的成本费用,即使其款项已经付出,均作为本期成本费用处理(即待摊费用的摊销额和预提费用的预提额);凡是本期实际发生、不属于本期的成本费用,即使其款项已经付出,均不应作为本期的成本费用处理。
例如,一次性支付、但应分期摊销的租赁费,在支付时就不能算作本期的成本费用,防止企业利用待摊和预提的办法任意调节各月产品成本,影响当期的所得税收入,也不利于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
(4)划清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企业的产品成本是指一定种类和数量产品所耗用的生产费用。
也就是说产品成本是与一定种类种数量的产品有关的生产费用,因此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必须分清不同产品的界限。
凡能分清由哪种产品负担的直接费用,应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凡是由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分不清由哪种产品负担的间接费用,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别计入各种产品成材一,不得在各种产品之间,特别是盈利产品和亏损产品之间、免税产品和征税产品之间,任意增减费用,以盈补亏,掩盖成本超支或虚增产品成本,以到影响国家的税收收入。
(5)划清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是定期进行核算的,而产品的生产过去是边疆不断进行的,每个会计期末大都有完工产品和一部分在产品,因而汇集在每种产品上的生产费用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为了正确计算每种守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就必须选择正确合理的期末在产品的计价方法,防止企业把在产品成本全部划归完工产品成本负担,扩大当期的完工产品成本,从而影响当期所得税收入的现象。
●成本核算中应该注意划清那些界限
(1)分清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的界限。
生产性支出是与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支出,非生产性支出是无关的各项支出,如非常损失、罚款、违约金等等。
(2)分清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资本性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收益性支出仅与本年度相关。
(3)分清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与计入期间费用的界限。
产品成本费用是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是不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4)分清本期产品生产费用与非本期产品生产费用的界限。
由于权责发生质的影响,本期支付的产品生产费用不一定等于当期产品的成本。
跨期费用的合理界定,对于正确确定产品成本十分重要。
(5)分清不同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6)分清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界限
(7)分清同一种完工产品内不同规格产品的成果界限
●分批法
1、分批法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分批成本法简称为分批法或定单法,它是按照产品的批别来归集生产费用,并计算该批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机械、船舶、服装等制造企业,也适用于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服务型企业。
在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里,生产一般是根据购买单位的定单来组织的。
由于各张订单多订购的产品往往种类不同或者规格不一,所用的材料和加工程序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张订单的成本必须分别一一计算。
尤其对订货合同价格需根据成本决定,并向订货者报告该批订货的成本时,就更应按订单计算成本。
有些小批量生产企业,根据其事先规定的产品组织生产,各批产品种类、规格不同,也必须分批计算成本。
分批发的适用范围具体包括:
(1)根据购买者订单组织生产的企业
(2)随市场需求不断改变种类和数量的产品
(3)提供机械设备修理等劳务的企业或企业的生产单位
(4)从事新产品试制、自制设备、自制工具、模具等生产任务的生产单位
(5)咨询公司、建筑公司、会计公司
2、分批法的特点
分批法的主要特点是所有的生产费用都要按照产品的批别进行归集,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的批别,即生产通知单所列的一件产品或一批产品,并按每批产品开设产品成本计算单,对能按产品批次划分的直接费用,需在费用原始凭证上注明产品批号,既可防止串工串料,也便于据此直接计入各批产品成本计算单的有关成本项目,对于不能明确批次的间接费用,先按发生地点归集,然后按一定的标准在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分批法下,批内产品一般都能同时完工,产品成本要在订单完工后才计算。
因此,产品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也就是产品成本负担的起讫日期是从订单开工到订单完工,其成本计算期与生产周期是一致的,而与会计核算的报告期不一致。
3、分批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1)产品批别设置生产成本明细帐(产品成本计算单)
(2)归集和分配费用
(3)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分步法
1、分步法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分步法(ProcessCosting)是按照产品品种和每种产品所经过的生产步骤归集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这样一些企业,生产的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连续加工步骤所构成,从原材料投入生产,每经过一个加工步骤就产生一种半产品,这些半产品是下一步骤的加工对象,指导最后一步骤生产出完工产品。
分步法适用半成品具有独立的经济意义、半成品对外销售、管理上要求提供半成品成本资料的连续式多步骤生产的企业。
如纺织、冶金、化工制品、肉类加工、造纸等制造企业。
2、分步法的特点
在分步法下,成本计算对象是各个生产步骤的各种产品,产品成本计算单是按每个生产步骤的各种产品来设置的。
对于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原材料等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对于每一步骤的间接费用,应先按整个步骤归集,然后按一定标准,在该步骤的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需要指出的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与实际的生产步骤不一定完全一致。
各企业根据成本管理的需要,有时一个生产步骤就是一个车间,可按车间计算成本;有时一个车间分为若干个生产步骤,则按每个生产步骤分别计算成本;也可以将几个车间何为一个步骤计算成本。
因此,分步计算成本不一定就是分车间计算成本。
分步计算成本工作是定期进行的。
因为在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里,原材料连续投入,产品连续不断顺序加工,生产过程中始终有一定数量的在产品,成本计算只能在每月月底进行,所以成本计算是定期的,成本计算其与生产周期不一致,而与会计核算其一致。
3、分步法的计算程序
(1)以最终产成品品种及其各步骤半成品成本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分别设立各产品成本计算单,并按照成本项目登记所发生的生产费用;
(2)对各步骤转出的半成品成本,应该从各步骤的成本计算单中转出;
(3)以各步骤生产费用总额需要在本步骤完工半成品(产成品)和狭义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4)各步骤完工半成品实物移交下一步骤加工,半成品成本跟着结转到下一步骤产品成本计算单。
●分类法
1、分类法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分类法是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先计算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再分别计算出该类各种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在一些工业企业中,生产的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如果按产品的品种、规格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核算工作十分繁琐。
分类法就是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但可以按一定标准予以分类,从而简化计算工作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实际上,分类法就是把类别作为品种,按品种法计算出类别成本后,再按照一定的方法,在每类产品的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计算出类内各种产品的成本。
因此,分类法不是一种独立的成本计算方法,它可以和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结合起来应用。
分类法一般适用于使用同样的原材料,通过基本相同的加工工艺过程,所生产产品品种、规格、型号繁多,可以按一定标准予以分类的生产企业。
分类法与生产类型没有直接的关系,可以应用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例如:
(1)行业的各种牌号和规格的生铁、钢锭和钢材的生产,针织行业的不同规格、种类的针织品生产等;
(2)无线电行业的不同类别和规格的无线电元件生产,食品行业的各种饼干和糖果生产等;
(3)用同种原材料进行加工同时生产出几种主要产品的生产。
如用原油提炼出汽油、柴油、煤油、沥青等。
2、分类法的特点
(1)以产品的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2)成本计算期取决于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
(3)月末一般需要分配各类产品完工与在产品成本
3、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1)按产品类别设立生产成本明细账;
1)首先将产品按性质、结构、用途、工艺、用料等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
2)以类别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
(2)按规定的成本项目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类产品的总成本;
(3)采用适当的方法分配类内各种不同规格或型号的产品成本。
1)分配方法与计算原理与前面所学的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相同。
2)常用的分配方法有:
定额比例法和系数分配法
二、零散知识点回顾(包含选择题、判断题)
☆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服务方式不同,其费用的分配程序也不同。
生产辅助产品的辅助生产车间,其成本核算类似基本生产车间产品成本的核算。
辅助生产费用中用于基本生产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
☆实际成本计价时,使成本能反映当期作业情况的方式是先进先出法;使期未结存材料价值接近市价的材料发出计价方式是后进先出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分批法、分步法和分类法。
区分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是产品成本计算对象。
☆产品成本项目中的直接材料,包括直接用于生产的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等。
☆支付外购动力费用,企业一般不是通过“银行存款”科目核算。
☆次品是指产品虽有缺陷,但仍可按原定用途使用的不合格品。
次品的成本与合格品相同。
☆辅助生产费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