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张俊珍 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5628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张俊珍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张俊珍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张俊珍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张俊珍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张俊珍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张俊珍 1.docx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张俊珍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张俊珍 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张俊珍 1.docx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张俊珍1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4.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题卡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人有俩件宝是什么?

(双手和大脑)对,不论学习还是工作,人们都离不开这俩件宝。

这节课,看看大家有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伸出一只手)一只手有五根手指,那有几个间隙呢?

(4个)手指间的间隙,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间隔。

(板书)大家仔细观察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

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

你们对自己的这件宝观察的非常仔细,希望让你的另一件宝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好,我们开始上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

(植树节)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

植树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

在操场边上,有一条10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要栽)的要求植树。

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100米长的小路,一边,两端要栽,每隔5米种一棵)

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我们叫做间距。

(板书) 

 (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每两棵树的距离都相等,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

师:

题目的意思我们都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算一算: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

师:

很多人都已经完成后,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需要种几棵树?

(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板书)

师:

现在出现了多种答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

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

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

 

   2、简单验证。

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师演示:

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小路。

“两端要种”,我们从小路的这头开始,先在头上种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地种下去…… 

  师:

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

(45米。

)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

(100米。

)要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米!

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

 

  (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 

  师:

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地种到100米确实太麻烦了。

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这种方法就是:

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人手来研究。

比如:

1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完成题卡。

) 

师:

先种10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间隔数是几?

种了多少棵?

(师演示,共同完成。

其他由小组合作完成。

总长(米)

间距(米)

间隔数

棵数

 10

5

2

3

 15

 

 

 

 20

 

 

 

 25

 

 

 

 30

 

 

 

从表格中,你能发现间隔数与棵数有什么关系吗?

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

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说说你们的结果。

(学生汇报交流。

)  

(生说,师板书:

两端要种:

棵数=间隔数+1)

问:

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

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师:

总长等于什么?

间隔数呢?

( 总长=间距×间隔数  间隔数=棵数—1)

小结:

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棵数=间隔数+1(齐读)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

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和植树问题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课本107页做一做第1题:

在一条全长2Km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2、学校教学楼前有一条90米长的小路,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插上彩旗,每隔2米插一面,一共需要几面彩旗?

3、广场一侧有17盏路灯,每隔5米就有一盏(两端都有),广场一侧的路有多少米?

小结:

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

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道题:

 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边种树,隔3米种一棵,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棵数=间隔数+1

           总长=间隔数×间距

           间隔数=棵数-1        

 

课堂提问技巧初探

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

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原则与技巧是优化课堂过程,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关键。

一、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质量。

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其重点、难点,每堂课提问应该围绕这些重点、难点进行。

知识是无边的海洋,不突出重点、难点,舍本求末,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片面追求所谓课堂气氛活跃,就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提问要考虑它的价值性,不能随心所欲。

原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认为提问方法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远没有解决的教育学上的问题。

他要求采用“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方法”。

如果提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且学生又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答案,就可以认为,进行了“教育上合理”提问。

二、问题设计要适应学生能力和水平,注重难度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需对全体同学的综合情况(主要指个性;知识;素质;能力;基础等)全面分析和正确把握。

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实际需要,掌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

如果问得太平直、太浅显,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能不能”等,学生几乎不用通过思考就立即回答,齐答了事,整堂课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益处。

而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教学也没什么好处。

三、问题设计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注重趣味

课堂提问就是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这种以矛盾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

四、问题要有结果和答案,注重评价

有问必答,这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

在教案设计的时候,教师应把本课时该提哪些问题,该作哪些回答,标准答案怎样等详细程序全部编入设计,还要估计学生对这问题可能有几种解答,可能会出现哪些差错,该怎样引导。

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有这样一个精彩的片段:

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后,提出了一个问题:

“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

”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已分成两个阵营,有的说对,有的说错。

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教师没有判定谁是谁非,而是鼓励双方进行辩论,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学生课堂辩论。

正方(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

“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

反方:

“是!

是!

正方:

举起其中的半个圆:

“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反方:

“是!

是啊!

正方:

“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

师:

反方同学,你难道不想说什么吗?

反方(从圆纸片上撕下一小块),高举着分开的两部分大声问:

“这是分成两份吗?

正方:

“是。

反方(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

“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

正方(小声的):

“不是。

反方:

“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

正方服气地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中。

自始至终,教师以微笑鼓励着学生,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

辩论结束,教师紧握着反方学生的手,说:

“祝贺你们,是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后深情地握着正方的手:

“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

”教师彬彬有礼地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孩子们笑了。

教师接着向全班学生说: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体会到,‘分成两份’和‘平分成两份’是不一样的。

我们一定要仔细认真。

我听完这节课对这一幕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正是教师延迟了对标准答案的判定,才有了这个精彩片段,它使成功者体会到快乐,使暂时失败者也深刻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体现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只有成竹在胸,上课提问之后才能很好地组织讨论,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

全对的,要肯定其成绩,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全错的,教师要耐心倾听,让学生把话说完,并设计好纠错方法,及时更正,同时要注意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不全对的,应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将问题考虑得全面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错中有对的,既要肯定学生什么地方答得好,又要指出什么地方答得不够完善,不够正确,并点明原因,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切忌对学生回答只用“好”、“对”、“不对”之类过于简单的评语一评了之或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作评价。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也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成功的课堂提问,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思维的提高。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探求课堂提问妙法,使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迸射出创造的火花。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个新知识。

这部分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材通过例8,先让学生做除法。

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

然后,教材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引导学生发现商和余数的关系。

由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

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接着,教材通过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

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最后,介绍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等概念,这些都是选学内容。

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说明当两个数相除不能除尽时,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商,小数的循环部分可以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时还能够专心听讲,积极主动发言,善于提问。

学生在生活中已感受过循环、重复的现象,也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为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思维发展目标:

经历循环小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循环节数字,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

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欢迎大家来到数学竞技场,我们在这里要进行一场比赛,比计算速度,比正确率,比观察能力,比理解能力等,看谁是今天的数学能手,出示两组比赛题,分组计算

比比计算能力(比速度,比正确率)

女同学组:

2.4÷3  0.75÷2.5

男同学组:

28÷18  78.6÷11

组内派代表上台板演,列出竖式计算。

评出冠军组

讨论:

你对这样的比赛有什么想法?

待学生发现不公平后请同学说出其中的道理。

分组计算,每组委派代表上台板演,列出竖式计算。

讨论:

哪个组算得快?

为什么?

待学生发现不公平后请同学说出其中的道理。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这一情境创设,教师能很好地把握知识的起点,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比赛情境,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在比较中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观察讨论:

(1)两个组的计算结果的小数部分的数位有什么不同?

(2)两个数相除,如果商不能得到整数,那么商会是那种情况。

(3)总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无限小数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2、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无限小数中的一种:

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指出男同学计算出的结果1.55…、7.14545…就是循环小数。

比比观察能力:

观察男同学组的除法竖式,讨论:

(1)这两题商的小数部分有什么特点?

这是为什么?

(2)小数部分的数字重复出现的地方有什么区别?

(3)你觉得这样的算式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不除了呢?

(4)在生活中你还到哪些循环现象?

比比理解能力

(5)请你说说什么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引导学生概括)

(6)你能写出几个循环小数吗?

(7)全班交流:

这些循环小数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3、学习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1)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重复出现的数字,你可以用简便的方法表示出来吗?

(2)学生独立活动,把刚才写出的循环小数用简便写法表示出来。

①循环节是什么,怎样确定循环节?

②这种记法比前面的方法好在哪儿

(3)这道题若是让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结果应该是多少?

4、教学例题8

(1)学会了循环小数的知识,谁能在生活中正确的应用呢?

看看谁的应用能力强。

(2)学生独立尝试,全班汇报,指名上台讲解

(3)这道题若是让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结果应该是多少

学生观察、讨论小组合作交流,观察比较两题商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思考两数相除商的情况,总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观察、讨论小组合作交流、列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

概括循环小数,写出几个循环小数,然后交流感想:

省略号表示什么?

学习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集体探究、逐步领会。

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逐步抽象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通过学生汇报式的总结,加深了学生对两种概念的区分

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谁在循环”?

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把学习的内容转换成问题向学生提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学习,去领会。

加深了学生对循环小数的意义,以及循环小数与无限小数关系的理解,体现了数学知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体现数学的价值,在原题基础上让学生讲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求出答案,不仅将练习提升了一个层次,而且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连贯性

三、巩固拓展

1、阅读课本27-28页内容,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地方读一读。

2、用竖式计算5.7÷9,5÷8,6.64÷3.3,并将结果进行分类。

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3、练习五第三题

4、你能对下面的小数进行分类吗?

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你有什么发现?

①8.4666…②0.55…③31.415926…

④1.5353…⑤8.41616…⑥0.9375

⑦5.314162…⑧5.646646…  ⑨0.19292

5、动脑筋

  循环小数0.48536536…的小数部分第60位上的数是几?

第100位上的数呢?

学生观察、思考、分类。

巩固所学新知

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教课书中寻找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为各层次学生创设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也能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

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巩固新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和想法?

让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说出来。

巩固所学知识,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板书设计

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

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

无限小数                            纯循环小数(如:

1.555…)

          无限循环小数(如:

1.555…、7.14545…)

                                    混循环小数(如:

7.14545…)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循环节,1.555…的循环节是5;7.14545…的循环节是45。

0.48536536…的循环节是536。

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1.555…(写1.5,在5头上点上小圆点,一个数字重复)

7.14545…(写7.145,在4和5的头上分别点上小圆点,两个数字重复)

0.48536536…(写0.48536,在5和6的头上分别点上小圆点,三个数字重复)

3.123562356…(写3.12356,再2和6的头上分别点上小圆点,三个以上数字重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讲故事,猜测引入,激发兴趣。

(二)、

探究新知,学习例8

(三)、

新知:

学习例9,学习循环小数的概念。

(四)、

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五)、

谈收获。

(六)、练习。

              

(一)、

1、讲解《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座山,山有座古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计故事,故事的内容是:

有一座山,山上有座古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计故事,故事的内容是:

有一座山…”

2、同学们,这个故事,能讲完吗?

说说你的理由。

3、师:

同学们来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1)、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

(2)、    

问学生怎么猜,为什?

4、师:

生活中有许多这一类周而复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循环现象,其实数学中也有这现象。

(二)、

1、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咱们来个计算比赛,好不好?

我这儿有一道题,请你们先看清楚题目如何列式,并用竖式来进行计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并想一想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的发现?

2、导入例8:

27页情景图中王鹏400米只用了75秒,平均每秒跑多少米呢?

3、让生找出已知条件与问题

  

4、让生探究解题的方法。

  

5、让生同桌间讨论再进行计算,师去检查,看看那桌同学做得最快最好。

  

6、评价上黑板做的同学的作法,并讲其他同学的作法,并说说计算比赛中那哪些小组做得最好。

  

7、要求生进行小结。

(三)、

1、老师板出例9两道除法式子:

28÷18=  78.6÷11=,让生想一想如何列竖式计算,并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2、让生观察评价两个学生的算法,并与自己的做法进行比较,师评出计算比赛中的优胜者。

3、并让生说说两个式子的特点。

4、让生来进行小结。

5、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6、让生找出循环小数关键字。

7、师:

怎么读循环小数呢?

8、引出循环节的概念,并说出简便记法。

9、让生用简便记法记刚才学习到的三个商。

10、出4.888、9.4646…、12.35656…)让生先判断是否是循环小数,如果不是,讲出理由,如果是的说出循环节并用简便记法来表示结果。

11、师:

让我们做一个游戏:

给每组同学一张白纸,让每个同学都在白纸上编一个循环小数,不能重复编,看那组同学编得又对又快。

师去检查。

12、师对学生做的游戏进行评价。

(四)、

1、板出1÷2=  

1÷3=两道除法式子让生说出结果。

2、让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3、举0.8888、0.15623…、6.987987…例子让判断有哪个是有限小数哪个是无限小数。

4、让生说出无限小数与循环小数的关系。

    

  

  

(五)、

让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六)、

1、师:

我们用“√”“×”做个抢答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好不好:

(1)、8.777是循环小数。

(2)、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3)、42.4242是有限也是循环小数。

2、师:

我们再做一个填空的抢答比赛,好不好。

下面各题是有限小(  ),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  )。

①6.1212

②7.1888…

③0.09

④5.6767…

⑤14.51234…

⑥9.388

3、评价学生的做法。

(一)、

1、生在听故事。

2、生说说理由。

3、学生做练习。

(二)、

  1、学生做好准备。

2、生读一读题目。

  

3、生找出400米是路程,75秒是时间,这是已知的。

平均每秒跑多少米?

这是问题。

4、生同桌间讨论再想用什么方法解答。

  

5、生一起说出400÷75,然后同桌为小组,列竖式进行计算。

并叫代表写自己小组的作法。

6、让生自己观察并用自己的话总结出:

小结:

余数总是“25“,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继续除下去,永远除不。

(三)、

1、学生动手列竖式计算,并让两个学生写出自己的算法。

2、生观察两个同学的算法。

3、指名学生来说说式子的特点。

4、学生集体小结。

5、生说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6、生找出循环小数关键字。

7、生读循环小数。

8、生说出什么是循环节。

9、生来回答用简便记法如何记刚才三个结果(5.333…=、

1.555…=、7.14545…=)

10、让生自己做练习,并叫二个学生上去写自己的结果。

11、学生开始做游戏。

(四)、

1、让学生来说出结果1÷2=0.5、1÷3=0.33…

2、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3、生自己来做练习,并个别、集体回答。

4、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