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讲座新 优质文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5563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欣赏讲座新 优质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音乐欣赏讲座新 优质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音乐欣赏讲座新 优质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音乐欣赏讲座新 优质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音乐欣赏讲座新 优质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乐欣赏讲座新 优质文档.docx

《音乐欣赏讲座新 优质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欣赏讲座新 优质文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乐欣赏讲座新 优质文档.docx

音乐欣赏讲座新优质文档

音乐欣赏讲座多篇

(一)

-

  音乐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大自然的造化,上帝的赐福。

她陶

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给人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

无法想像没有音

乐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很少有人不喜欢音乐。

然而,对音乐的欣赏来自于感情的

共鸣,心灵的感受,个体差异很大。

不少人苦于“不懂”音乐而无法提高欣赏力。

这也在理。

俗话说: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万事皆同一理,音乐也是如此

幸运的是,音乐虽复杂但有章可循;欣赏能力也可通过学习得以提高。

现有不少

音乐知识丛书值得一读。

但有些关于指导音乐欣赏的小册子则显得过于简单抽像,

似乎帮助不大。

原因是缺少必要的理论知识介绍。

因此,本文欲从讲述基本乐理入

手,旨在从根本上提高读者的音乐素质,为提高鉴赏力打下基础。

然而,音乐宝库

丰富无比,音乐理论博大精深,它令多少天才为之奋斗终生,因此绝不能一蹴而就

更何况音乐理论长期被禁固于高等学府之中,愈加变得高深莫测。

所以,作者只

是尝试着对一些基本理论作一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借助于一些例子使读者易于理解

本文的另一目的也在于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一条路径以便自学。

               第一讲 基本乐理

一、 记谱及唱谱

  音乐主要采用五线谱和简谱记谱,此外尚少量使用三线谱及一线谱。

(-)五线谱  五线谱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记谱法。

谱表上的每根线和“间”都

对应于固定的音名和音高(见图一)。

五线谱以 1=c 作为“本调”,其对应

的音阶是“1234567”。

以G谱表为例,从“一线”到“五线”各线对应的

音名依次是“35724”;而相应各“间”(线与线之间)对应的音名则是“4

613”。

当这五根线不够用时,其上方或下方都可再加线,分别称为“上一线”

、“上二线”…,“下一线”、“下二线”…

             A -------上一线

             F--------五线

             D--------四线

             B--------三线

             G--------二线

             E--------一线

             C--------下一线(中央C)

              (图 1 五线谱G谱表示意)

  由于自然音阶中“3”和“4”之间、“7”和“1”之间是半音关系,而其

它相邻音之间则是全音,故对于非本调(即音阶的“1”不在C上),须对某些音

升半音或降半音以调整各音间的音程关系使其形成“新”的音阶。

这体现在谱表上

则是表头的某些线或间上标有一些升降符号。

常用调高在谱表上相应的升、降音列

于下表。

(表中“#”代表升音符号,“b”代表降音符号。

例如:

1=C 时谱

表上无升降号,各音名为原对应音高;1=D时,原调(C)的“2”作为“1”

,此时C音和F音各须升半音;当1=降B时,E、B两音各降半音。

…)

(表一)音高CDEFG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定唱名1≡C1234567

首调唱名1=D##

1=E####

1=Fb

1=G#

1=A###

1=B#####

1=降Ebbb

1=降Abbbb

1=降Bbb

  五线谱上各个音高在绝大多数乐器上都有对应的位置,尤其是键盘乐器。

例如

钢琴上的“中央C”这个键就对应于谱表上的C1,即“下一线”。

显然,这种记

谱法特别适合于器乐的演奏。

故绝大多数乐器包括定音鼓都采用五线谱记谱。

五线

谱还具有功能多、转调方便及旋律线直观等优点,故被广泛使用。

(二)简 谱  简谱是十八世纪诞生于欧洲的一种记谱法,后传入亚洲,目前仅

在少数几个东南亚国家和中国流传。

简谱的最大特点是采用“首调唱名法”即“1

”音位置因调高而定。

这样一来,它就囊括了所有调高及调式的自然音阶,使之顺

口易唱,易学易懂,尤为适合于声乐练习。

目前通俗歌曲主旋律写作往往采用简谱

但简谱终因其所固有的一些严重局限性及缺陷而未被广泛采用。

古往今来,专业

团体一直沿用五线谱。

(三)其 它  三线谱和一线谱是较五线谱为早的古记谱法,现仍被保留用作某

些打击乐器的记谱法。

(四)唱 谱  唱谱就是照谱唱音名(1,2,3,…),也叫视唱。

当然,演

奏乐器的只须“读”谱,不必唱出。

唱谱主要需掌握两个要素:

一是音准,二是节

奏。

其中音准是第一位的。

因为音唱不准则不成曲调。

想唱准节奏只有多练。

学唱

五线谱最理想的是有架键盘乐器如钢琴或电子琴。

五线谱通常采用“固定唱名法”

,即C永远唱成“1”。

这种唱谱法显然很适合于器乐演奏,因为如上所述,多数

乐器上都有与五线谱相对应的音高,而乐手一般只须照谱弹奏,不必唱出,故不必

在意“1”在哪。

但对于声乐则不然,“1”音位置的变化,往往使视唱变得困难

又不易唱准。

特别当有多个升降号时更是如此。

例如当“来”音不在“C”上而在

“B”上时 (即B调)“1 3 5”这三个音则须唱成“7 #2#4”(见

上表),多别扭!

从上表可看出:

G调和F调各只含一个升、降号。

故除C本调之

外这两个调是最容易视唱的,常作为初级训练之用。

试对比视唱下例:

《爱的纪念》(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图森·塞内维尔曲)片段,4/4,速度

=96拍/分:

(1)首调唱名1=G

_______________

............................

512|23333-|3.24321|23333-|3.24321|62222-|

----------------------

(2)固定唱名(1=C)

_______._______._____

256|67777-|7.61765|67777-|7.61765|36666-|

----------------------

  我们会感到这段曲子用固定唱名也很顺口。

原因是它是G调,只有一个音F(

即C调的4)须升半音,而这个音(#4)又没出现,故而好唱。

  五线谱也可采用“首调唱名法”,但这样一来,谱表上所有的线、间与音名的

对应关系都因调高而变。

适应这种变化不仅困难也无必要,故专业内基本只用固定

唱名。

二、谱 表

  五线谱表分为“G谱表”(高音谱表),“F谱表”(低音谱表)和“C谱表

”(中音谱表)。

  G谱表和F谱表最为常用。

例如钢琴的大谱表就是由G谱表(右手)和F谱表(

左手)组成的。

“C谱表”为某些中音乐器所专用,如中音、次中音号(长号)、

中音萨克斯号等。

与前两种谱表不同之处是,C谱表上的C音位置不是固定的,它

可指定在任何一根线或间上。

三、 拍 子,小 节

  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即一首曲子是几几拍。

例如,若以四分音符为拍子单位,

依每小节中所含拍子数而有3/4拍、4/4拍等等。

这种表示的含义是:

处于不

同位置的拍子其强度不同。

例如3/4拍的强弱规律是:

“强,弱,弱”,而4/

4拍则是“强,弱,次强,弱”。

含有一个强弱循环的拍子叫“单拍子”,包含两

个以上强弱循环的则称作“复拍子”。

如3/4是单拍子,而4/4则是复拍子;

3/8是单拍子,6/8是复拍子。

不要小看“拍节”的作用:

它不仅是旋律构成

的特征之一,而且构成了音乐的“呼吸”,使其起伏变化富有活力。

四、 调,调式,调性

  通常把“1”音的位置称作调高。

如简谱上标明“1=G”则称为G调,余类推

调高主要是根据乐曲的要求和严格的专业标准定出来的。

拿声乐为例,如一首曲

子要求用女高音唱,则根据女高音的音域范围和曲调结构定出“1”音的位置。

花腔女高音”的音域上限比“女高音”还要高两至三度,是声乐中的最高音。

  因音阶排列不同使主音位置随之而异,这种特点形成了不同的调式,如“大调

式”、“小调式”。

常见调式有“自然大调式”,“自然小调式”,“和声小调式

”及“旋律小调式”。

自然大调式的主音是“1”,音阶是“1234567”。

大调式曲子以其主和弦音“135”中的一个音开始(指第一个强拍音),终止在

主音“1”上。

小调式的主音都是“6”,自然小调的音阶是“6712345”

小调式的曲子常常是“6”起“6”落,曲中6、1、3这三个音用得最多。

种特点在民歌中尤为突出。

试看。

《渴望》的调式特征(1=降E,$=84 $在

此表示速度,即每分中节拍数,下同)

.......

6.6212|3--35|1765635|6---|(首句)

-----------

.......

61|22035|11076|5.635|6---||(末句)

-------

第一句就“6”起“6”落,且各小节的强音“6,3,1,6”都是主和弦音,

从而强化了主音,突出了调式。

其结尾句终止在“6”上。

可见,该曲调式特征十

分显著,是自然小调(自然C小调)。

凡具有调式的音乐就体现了一定的“调性”

调性是音乐的生命所在,除极少数(相对而言)现代派“无调性音乐”外,绝大

多数作品是有调性的。

五.音 程

  音程是指两音间的距离,以“度”表示。

音程的概念十分重要,它是学和声的

基础。

音程有“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之分。

所有纯四、五度音程,大小三

六度音程都是协和音程,其余(如增减音程)则是不协和音程。

根音与另一音置换

所形成的音程称作该音程的“转位音程”。

如“1与3”构成三度音程,其中“1

”是根音。

若将“3”作为根音,“1”升高八度,则二者构成原位音程的转位音

程(六度)。

现介绍一个计算音程转位的公式:

  原位音程数 + 转位音程数 ≡ 9

                        ·

例:

“1”与“3”为三度音程,它的转位“3”与“1”则是六度音程;

     ·

“5”与“2”是五度音程,其转位“2”与“5”则是四度音程。

  和声学原理表明,原位音程与其转位音程的和声效果是相同的。

亦即,“1=

8”,“2=7”,“3=6”,“4=5”,“5=4”,“6=3”,“7=

2”,“8=1”,式中数字为音程数。

可见,五度音程是距离最远的音程。

因此

纯五度音程产生空洞效果,常称为“空五度”。

又因其“和谐有余而力度不足”故

“五度平行”为和声进行之一忌。

六.音型、节奏型

  “节奏型”就是指节奏的类型,如“XX”,“X-”,“X--”,

“X.XX.X”

   —  —

等。

一首曲子中总是反复出现某些节奏型,并以此构成曲调节奏特征。

例如,“探

戈”舞曲就是以“切分”节奏型

|XXXXX|和|X.XXX|

 — —       —

为其特征。

将具体的音素赋以特定的节奏就是“音型”。

音型是构成动机乃至旋律

的基本单位。

例如“致爱丽丝”中就反复出现“3#2”这个音型:

(6/8,$

=72x2)

· ·  · ·· ··

3#2‖:

3#23721|6·136|

— —  — —————   ———

               ·

 ——————I——————

        ·  · ·

|7·3#57|1·33#2:

   — ——   ——

“拉德茨基进行曲”中,“332”则是曲调的一个特征音型:

             ——

(4/4,$=108x2)

32|332332|32132|332332|36552|

——  —— ——    ——  —— ——    ——

七.动 机

  动机是构成主题的最小单位。

动机已具备主题的某些特征,就象“细胞”一样

,但它需要发展才能成为主题。

动机有大有小,小动机可发展成大动机(如“主导

动机”)。

一个主题往往具有若干个动机。

动机一般由若干音型组成。

例如音型:

0333与1-

————

一组合即为动机。

对其进行下两度“模进”(参见“旋律的发展手法”)则成为《

命运》交响曲主题(强奏∶1=E,速度=100x2/分)

     ———————       ———————

0333|1-|1-|1-|0222|7-|7-|7-|

————          ———— ·  ·  ·

  该主题在全曲中多次出现,

如动机0333|1-|的两度模进0444|2-|

   ————         ————

及三度模进0555|3-都曾出现在适当的地方以强化主题。

     ————

  动机的繁简多寡主要取决于主题的内容和大小。

如将333

                         —==

这个音型简单重复并形成一小节:

|333|333|333|则可说是个动机了。

 —== —== —==

如果给定较快的速度:

$=120,唱唱看像什么?

像火车飞驶,像骏马奔驰。

对其进行如下简单发展:

|333333333333‖:

444444444544|

 —==—==—==—==  —==—==—==—==

333333333333:

—==—==—==—==

就有了“西班牙斗牛士”的味道了。

  但有时小动机需要发展成较大的动机。

如|3-5-|可向不同方向发展,从

而形成不同的主题:

(1) 德沃夏克《来自新大陆》 $=72

3·55-|3·21-|2·35·3|2---|

  —     —     —  —

      · ··  · ··  ·

3·55-|1·23-|2·126|1---|

  —     —     —

(2) 何占豪、陈钢《粱祝》 $=96

               ·

      · · ·  · ····· ·

3-5·6|1·2615|5·16535|2---|

    —   ———    —————

(3) 古筝独奏《渔歌唱晚》 $=70

     ·

3-56·1|2---|353532|1---|

   ——=        ————

【注】⒈ 体现调式特征及旋律走向的主要是小节中的强音,如上例中的第一、三

拍上的音。

而小节最后一个弱拍音往往须随后继音高低而调整。

按旋律发展一般规

则,曲调音的发展应优先按音阶走;若音程超过三度时也应以“级进”过渡。

【注】⒉ 例(3)中第二小节的2看起来“应该”是高音2,可不是。

这种情况

不罕见:

 ··   ··

432-|321-|7·65432|1110‖

            —————

(老施特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 $=108x2)

  头两小节“应”是下行级进,但各用一个低七度的音开头。

这种欲高先低的手

法很有点欲高跳先蹲一下的味道,可增加气氛。

  曲子的主题要鲜明;其构成、发展也应深入浅出,简捷扼要,使人容易记住、

留下印象。

例如象“135”、“345”、“123”这样简单的音型都可作为

动机发展成重要主题:

(1) 135|5-5|503|301|135|5-5|504|407|

                                  ·

    (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速度由慢到快)

                     ————

(2) 1-2-|3---|1123|4444|4---|

    (柴可夫斯基《一八一二序曲》,慢速)

(3) 532|123|532|12323|

                 ————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晨”,$=120)

(4) 3345|5432|1123|3·22-|

                     —

    (贝多芬“欢乐颂”)

  当然,动机具体的发展方式无一定之规,因人而异:

同样的主题由不同的人去

写,断然写不出完全相同的曲子来。

至于如何使主题进一步发展深化,增强作品表

现力和感染力,除需运用各种作曲技巧外,还应充分借助于“配器”这一强有力的

手段。

这方面的范例请听柴可夫斯基《一八一二序曲》。

八.乐句、段

  故名思义,乐句是构成乐曲主题的基本单位。

一般四或八小节为一句,两句或

四句为一段。

由偶乐句构成的曲子结构上很像律诗:

它也分上下句,上句与下句中

节奏规律相似;相应小节中的音型也相似或相同,这很像律诗中各联的“对仗”。

试看下例:

(1)“欢乐颂”(贝多芬第九《合唱》),1=G(G大调),$=132:

3345|5432|1123|3·22-|(上句,“逗号”)

                 —

3345|5432|1123|2·11-|(下句,“句号”)

                 —

(2) 《人在旅途》,1=降E(c小调),$=108

      ·     ·····  ·

3536-|1756-|333216|2---|(上句)

— —   — —   ————

····  ····     ·   ·

44346|2213-|777176|3---|(下句)

— —   — —   ————

(3) 《皇帝圆舞曲》

·        ·      ·        ·

1--|7--|715|6--|1--|7--|715|6--|

·   ·    ·

2--|1--|716|5--|7--|6--|564|3--|

  大型曲式如“管弦乐套曲”(即交响乐)还分“乐章”。

一个乐段已具相对完

整的主题思想。

不同乐段的组合规则,规律是“曲式学”的内容。

九.曲式

曲式是指乐曲的结构形式。

有“单段体”、“两段体”、“三段体”、“变奏

曲式”、“奏鸣曲式”及“回旋曲式”等。

各主题乐段用“A,B,C...”表示。

如“

两段体”的曲式图式是“AB”;“三段体”的图式是“ABA"”,第三段A"与第一段

基本相同。

两段及三段曲式中的主题“B”是主题“A”的对比性主题,全曲的高潮多

出现在这一段。

通俗歌曲多是两段式或三段式。

而“圆舞曲”则常采用回旋曲式。

例(1).“1990年上海国际电视节主题歌”(两段式)$=120

第一段(主题A)66123.5|66123-|2223556|3---|

---------------

...

66123.5|66123-|2223555|6--3567|

---------------====

...

................

第二段(主题B)1.111671|1.111671|2.22212|7--35

67|

--=------=------=--==

==

..............

1.111671|1.111671|2.2217#5|6---:

||

--=------=------=--

例(2).《渴望》(三段式)$=84

.......

第一段(主题A)6.6212|3--35|1765635|6---|...

-----------

.................

第二段(主题B)5.5535|6--56|776556|3--21|..

.

-----------

.......

第三段(主题A)6.6212|3--35|1765635|6---|...

-----------

就歌词而言,第一段属叙事,故平静深沉;第二段则是抒情,故激昂高亢,并出现

了全曲的最高音;第三段为总结,故情感复又平稳。

十.旋律

旋律就是曲调。

它是一乐曲区别于其它乐曲的根本特征,好似建筑物的风格和

韵律。

“音素”构成“动机”,动机进一步发展成主题从而形成旋律。

具体说来,一

定的“音型”、“节奏型”按特定的节奏节拍规律组合形成旋律。

旋律具有视觉性

∶它体现在旋律线(符头的连线)上。

早期有些音乐家追求“旋律线的优美”,认为

好的旋律视觉上也应是美的。

旋律的创作一靠天才二靠灵感三靠实践。

旋律写作的

技巧性是很强的,其发展手法多种多样,最为丰富。

常用的发展手法有:

重复、模进、

模仿、紧缩、扩展、变化、对比、变奏等。

多数概念的讲解要通过板示和视听,这里

只好选则性地简介一下。

(一)重复.重复是旋律形成的第一要素。

再好的美味佳肴若不够塞牙缝也品不

出味儿。

旋律就是要给人留下印象,故适当的重复十分必要。

这种重复表现为音型的

重复,片段的重复或乐句乐段的重复。

前面给出的那些例子中都包含很多的重复。

看下例:

.......

05|65||:

40|30|20|10|70|60|#50|60|

__________________I,III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5.3|5-|5-|5-|3.1|5.5|65:

||

---

____________________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31|5-|53|65|23|1.5|65:

||

-

____________________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31|5-|53|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