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5457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docx

《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docx

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

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

      1、阮光禄焚车  《世说新语》  〖导读〗  一辆精美的马车,在熊熊烈火中的化为灰烬!

火光中跳动更多的是世人的吝惜和不解。

令人惊讶的不是马车的焚毁,而是焚烧这马车的竟是主人自己!

而且焚烧的原因令人不解,就仅仅是因为有人不敢向他借车!

这个世界上,又真正有几个人不爱惜美好的物品呢?

然而,光禄大夫阮裕就是其中之一。

〖选文〗  阮光禄在剡①,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遂焚之。

〖注释〗  ①阮光禄:

即阮裕,字思旷,陈留人。

后归隐会稽的剡山,曾被征辟为金紫光禄大夫,辞不就。

世人仍称其为阮光禄。

剡:

古县名,今浙江嵊县。

〖译文〗  阮光禄在剡县时,曾经有很好的车子,向他借车的人阮光禄没有不借的。

有个人要安葬母亲,很想借但不敢开口。

事后,阮光禄听说了这件事,叹气道:

?

我有车子,而使别人不敢来借,还要它作什么用?

?

于是把车子烧了。

〖阅读欣赏〗  世上的人们恐怕少有人是不爱珍贵、美好的事物的。

也正因此,这  世俗的?

珍贵?

也引出了怎样的吝啬与多少的恩仇啊!

小到物品,大到天下,人人都?

爱?

、都?

想?

占有它。

试问又有几人能够超脱、能够旷达?

一般人自不必说,就连名闻魏晋的?

竹林七贤?

之一的王戎在这方面也旷达不了。

《世说新语》中就曾记载他?

既富且贵?

,但最可笑的是王戎家有好的李子,却因为惟恐他人得了这种好李的种子去,于是,他竟然在出售李子前先钻去李子的核,使其不能留作种子。

对物的珍爱已经近乎卑劣的境地了!

然而记录的光禄大夫阮裕之爱?

好车?

却是与他有着天壤之别。

在世俗之人眼里,也许他是个十足的?

傻瓜?

,当有人不敢向他借车时反而扪心自责,最后付之一炬!

然而,在阮裕看来,不助人之车是毫无价值的。

  震撼世人的阮裕?

焚车?

之举,是向世俗的我们昭示,世俗追逐的私心  1  私利是多么地可鄙可笑!

其实,真正引燃起这把熊熊烈火,倒是那个不好意思开口借车的人,因为他有太多世俗的疑虑。

而焚烧的又岂是一辆精美的马车?

〖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借者无不皆给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  遂焚之..2.解释?

之?

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阮后闻之  遂焚之..  3.请说出?

何以车为?

是什么句式并对句子进行翻译。

          4.如果说阮裕所焚烧的岂只是一辆精美的马车,那么,你认为他真正燃烧起的什么呢?

                        〖知识卡片〗  古代的官名与人的称谓  古人对人的称谓非常讲究,也比较复杂,有直称姓名的,也有称字、称号、称谥号、称书斋名、称籍贯、称郡望、称官名爵位等等,也有几个合用来称呼对方的。

其中如何称呼又双方的亲疏关系、感情好恶、尊敬程度等而定。

  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而且也表示一种尊敬。

例如?

竹林七贤?

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故世称?

阮步兵?

;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

嵇中散?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

王右军?

;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

王右丞?

;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

杜拾遗?

,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

杜工部?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

刘宾客?

;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

柳屯田?

;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

苏学士?

而对于武将,则可以称他们的军号,如?

孙讨虏聪明仁惠?

,?

孙讨虏?

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之;又如孙策为?

孙讨逆?

,孙桓为?

孙安东?

等等。

  2  2、广陵散绝  《世说新语》  〖导读〗  有了战国时侠客聂政的拼死刺韩,才有了千古名曲《广陵散》;有了嵇康的临刑索弹,才使《广陵散》名声大震;也正有了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的?

演义?

,又使《广陵散》编谱成了《笑傲江湖》之曲。

一曲《广陵散》久久回响在历史的天空,不光是因为这首曲子本身,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在它身上所发生的故事:

擅长音乐的嵇康赴难刑场,弹奏一曲《广陵散》,慷慨悲壮,哀恸人心,终成?

千古绝唱?

在历史的袅袅余音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从容镇定、义无返顾的名士,正在屠刀前?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选文〗  嵇中散临刑东市①,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②。

曲终,曰:

“袁孝尼尝请学此散③,吾靳固不与④,《广陵散》于今绝矣!

”太学生三千上书⑤,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⑥。

〖注释〗  ①嵇中散:

即嵇康,曾任三国魏中散大夫,他是曹操之子沛王曹林的孙女婿,因得罪司马昭而被害。

临:

面对。

成语?

如临大敌?

的临也是面对的意思。

东市:

汉朝在京城长安东市处决罪犯,后来就以?

东市?

为刑场的名称。

②《广陵散》:

古琴曲名,嵇康善弹此曲。

③袁孝尼:

即袁准,字孝尼,为人忠正。

散:

为曲类名称④靳固:

吝惜而坚决。

⑤太学生:

魏晋至明清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或国子生。

⑥文王:

即司马昭,西晋立国后被尊为文王。

〖译文〗  中散大夫嵇康在东市将要被处死,他神色不变,索讨古琴来弹奏,弹奏的是一曲《广陵散》。

弹奏完毕,说:

?

袁准曾经请求学习这首曲子,我十分爱惜,不肯传授给他。

从此以后,《广陵散》在今天就成了绝响啊!

?

有三千名太学生上书,请求以嵇康为老师(想用这种办法来救嵇康),不允许。

不久,文王司马昭也后悔了。

〖阅读欣赏〗  读完此篇短文,我们不能不唏嘘感慨,好一派从容赴死的风度!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雅量篇》中,用极其精练的笔法记录述说了这件事,悲壮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而我们读者在为这位名传千古、个性卓然的名士嵇康无  3  辜被害而扼腕叹息时,也不禁被其临刑之前,仍能神态自若、索琴奏曲的潇洒从容而感喟扼腕!

人以曲终,曲以人传。

在此真正成为遥远的?

绝响?

的不仅仅是古琴曲《广陵散》,而是那弹琴之人嵇康的那份宁静洒脱心境和豪迈不羁的侠义风骨!

嵇康的一生也正是为后人所推崇的?

魏晋风度?

的缩影。

〖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索琴弹之  袁孝尼尝请学此散  ...  不许  吾靳固  不与...于今绝矣文王亦寻悔焉..2.将?

太学生三千上书,请以为师?

译为现代汉语。

          3.请你结合这则短文和《知识卡片》,谈谈你对嵇康这位名士的看法。

                  〖知识卡片〗  有关嵇康  嵇康(223~263),字叔夜,三国时曹魏文学家,?

竹林七贤?

之一,史称?

嵇中散?

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

鲁迅曾编辑《嵇康集》。

  每次经过群雄纷战后建立起的统一王朝,知识分子都会面临一场浩劫。

据史载,这一时期被杀的大名士有:

孔融、杨修、何晏、夏侯玄、嵇康、潘岳、陆机、郭璞……尤其是司马集团篡位后的大肆杀戮,使天下?

名士减半?

嵇康被杀时年仅四十。

可以说,傲气傲骨、愤世嫉俗、孤独寂寥、犀利笔锋,侠甘义胆……贯穿了嵇康一生。

而在当时文人名士朝不保夕的境况下,他那豪迈不羁、卓尔不群的思想和风骨,更显得难能可贵,被后世传为美谈。

  司马昭当时为逃脱犯上弑君的罪名,想取得舆论地支持,曾极力拉拢嵇康,于是指派?

七贤?

中的山涛出面拉拢他。

但嵇康得到消息后,在愤怒中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而且还提出?

非汤武而薄周孔?

,这种高姿态深深刺痛了司马昭的?

痛处?

,因此颇招忌恨。

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

嵇康友人吕安被其兄诬蔑为不孝,嵇康出面辩护,钟会乘机向司马昭进谗言,于是司马昭下令将吕安和嵇康一起处死。

而文中提及3000名太学生联名上书的?

救援活动?

却反而使司马昭下定决心要除掉嵇康。

      4  3、郑人买履  《韩非子》  〖导读〗  ?

郑人买履?

这个成语来自于一则寓言故事,它向我们生动地讲述了一个郑国人买鞋不用自己的脚去试却宁可相信尺码的可笑举动。

看到那些只信教条、不思变通行为我们就会说是?

郑人买履?

这个寓言出自《韩非子》一书。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许多思想家,如: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各家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

《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著作,它当时的韩国人韩非一个人写成。

?

韩非子?

既是一部书名,也是一个人的名字,古代在人名后面加一个?

子?

表示尊称。

如:

孔子的名字叫孔丘后人尊称他为?

孔子?

,还有孟子、老子、庄子都是尊称。

〖选文〗  郑人有且置履者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而忘操之③。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④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①且:

将要。

臵:

购臵,以此处可解释为购买。

履:

鞋子。

成语?

削足适履?

中的履也是鞋子的意思。

②坐,通?

座?

③至:

及至,等到。

之:

前一个?

之?

是动词解释为?

往某入?

,后一个?

之?

是代词,指尺码。

操:

持,拿。

我们今天也有说?

操家伙?

④反:

?

通?

返。

〖译文〗  有一个打算去买鞋的郑国人,先量了一个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座位上;等到了集市里却忘了带尺码。

挑好了鞋后才想起来,说道:

?

我忘了拿尺码了。

?

急忙返回去取。

等他再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买到鞋。

有人问他:

?

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呢?

?

他说:

?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阅读欣赏〗  郑人的可笑是有人提醒了他?

干吗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

后,他还是执迷不悟。

想来这一定是一个酸气实足的死读书的人。

这么短小的一段文字居然有三个情节。

一、自己去买鞋却要量着尺寸去。

二、忘了尺寸用脚试一下    5

  

      不就得了,却还要回去取。

三、别人笑话了他,他还不醒悟。

从中我们可到看到古文的精炼。

在读故事的时候要能欣赏情节的丰富和曲折。

〖练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⑴而臵之其坐通⑵反归取之  通2.解释?

之?

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反归取之⑵何不试之以足..⑶至之市而忘操之.3.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臵履者/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4.将?

何不试之以足?

译成现在汉语。

          5.请您举一个生活中像郑人一样的例子?

            〖知识卡片〗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表述的区别  文言文是古代一直延用下的一种书面语,它从有文字记载开始一直到清末。

今天的现代汉语开始于五〃四运动以后提倡白话文运动。

所以文言文的表述与我们今天的说法有时会有很大的不同。

如:

?

郑人有且臵履者?

我们今天就说:

有一个将要去买鞋的郑国人。

?

何不试之以足?

?

我们今天就说: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下呢?

相对于我们今天的表达来说,我们说古汉语是倒装了。

所以在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就要注意到这些问题。

具体的,我们以后会陆续讲到。

      6  4、床头捉刀人  《世说新语》  〖导读〗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他历来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人欣赏崇拜他的文韬武略,也有更多的人讨厌他的心狠奸诈、猜忌多疑,尤其是《三国演义》的?

褒刘抑曹?

的写作态度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所以在京剧脸谱中,曹操是白脸奸臣的形象。

刘义庆不加讳饰的记下了曹操的言行,入木三分地写出了曹操的性格。

读完之后,我们一定对?

居心叵测?

这个成语有更深切地认识。

〖选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②,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

既毕,令间谍问曰:

“魏王何如?

”⑤匈奴使答曰: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⑥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注释〗  ①魏武:

即曹操,汉末任丞相,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尊追他为武帝,世称魏武帝。

匈奴:

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擅长骑射。

②形陋:

形貌难看。

据《魏氏春秋》记载,曹操?

姿貌短小?

③崔季珪:

即崔琰,字季珪,曾任魏国尚书,少好武,美容姿,有威重。

代:

替代。

④捉:

拿,握。

?

捉刀?

后来被用于代人做文章的典故,就源于此。

床:

指坐塌。

其实古代的?

床?

并不单指卧具,也多指凳椅坐榻。

⑤间谍:

秘密刺探敌情者。

⑥雅:

风雅高尚。

望:

仪容风采。

〖译文〗  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认为形貌丑陋,不能够在远方国家显示威仪,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则握刀站在坐榻旁边。

接见完毕,(曹操)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

?

魏王这人怎么样?

?

匈奴使者回答说:

?

魏王那雅正的仪容气度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

?

曹操听后,就派人追杀掉了这个使者。

〖阅读欣赏〗  这则作品短小精悍,但是却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艺术想象空间。

曹操为什么演完?

戏?

后,要派人去问匈奴使者的感受?

曹操发现匈奴使已一眼看穿了床头捉刀人后,又为什么派人在路上把匈奴使者给追杀了?

……这些作  7  品中都没有写,而需要读者自己去想象、去思考。

正是读者对这艺术空白的创造性想象,才与作者一起完成了对曹操性格的塑造。

这里对曹操的性格描写,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塑造,是一脉相承的。

〖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自以形陋  既毕  ..  不足雄远国(  )  魏王何如(  )...魏武将见匈奴使使崔季珪代..  2.下列句子中没有省略成分的一项是(  )。

  A.令间谍问曰  B.使崔季珪代C.帝自捉刀立床头D.魏武闻之  3.将?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翻译为现代汉语。

          4.你是怎么看待文中的曹操形象的?

                            〖知识卡片〗  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刘义庆(403—444),彭城人。

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王刘道临之子,袭封临川王。

好文学。

  《世说新语》为刘义庆及其门下共同编纂而成。

主要是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记述人物的言行事迹、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

原书八卷,依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类。

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

记事都很简短,但是能够抓住人物性格及事件的特点,绘影绘声地描写,所以生动有趣。

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因为此书艺术性强,所以对后来影响很大。

读书人写文章,甚至闲谈,多引用其中的故事。

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刘义庆也因此书而名垂青史。

  8  5、木犹如此  《世说新语》  〖导读〗  在时间之河中,我们的年华会在童年的懵懂、青年的挥霍、中年的奋斗中,不知不觉地随水而逝。

当我们惊觉而回首时,仿佛是?

十分钟年华老去?

我们的时光早已如那树桩上的年轮般圈圈荡开远去。

而历代的英雄豪杰,南征北战,彪炳史册,无论他们如何地所向披靡,却也征服不了时间!

这一篇不过30多字的短文却颇为后人传诵,到底是什么为让它拥有如此之魅力呢?

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面对时间又将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选文〗  桓公北征①,经金城②。

见前为琅邪时种柳③,皆已十围④。

慨然曰: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攀枝执条,泫然流泪⑤。

〖注释〗  ①桓公:

即桓温,是东晋权臣,形体伟岸,性格豪迈,富有威名。

②金城:

地名。

今在江苏省上元县。

③琅邪:

在金陵背面,东晋时设琅邪郡桓温曾经镇守在此。

此次路过此地已将近三十年。

④围:

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的圆周长为一围。

⑤泫然:

形容流泪的样子。

〖译文〗  桓温北征,经过金城,看见自己以前做琅邪内史时所种的柳树,都已经长得有十围。

他感慨地说:

?

树木都尚且如此,人又怎么经受得了呢!

?

他边说边攀折枝条,流下泪来。

〖阅读欣赏〗  桓温当时任征讨大将军,年龄正值盛年——44岁!

这样的赳赳武夫  在琅邪郡看到了自己三十年前亲手种下的柳树,如今已细枝柔条长成了老枝拳曲,十围参天,种柳之人也青春年少变得白发苍苍。

观木兴叹,大动真情;抚今追昔,泪流满面。

这是英雄壮士面对逝水流年前的唏嘘喟叹,这是面对岁月迁移前的万千感慨,即便豁达潇洒如李太白也有?

高堂明镜悲白发?

的感叹。

不禁让人想起古人的两大憾事——美人迟暮、壮士白头!

在时间的面前,无论帝王将相、凡夫俗子、英雄美人,还是世间万物,皆逃不脱老朽之宿命,所有的一切都昭示着我们人类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读罢此文,我们不能不为之所动,仿佛也读出了我们自己的未来身影和心境!

  9  〖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见前为琅邪时种柳  人何以堪....慨然曰(  )  木犹如此攀枝执条...2.请你翻译?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

一句。

          3.?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

这两句话后来常用来感慨时光流逝而功业未就的典故。

请结合你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知识卡片〗  古诗词中有关?

时间?

的喟叹  面对逝水流年,无论英雄壮士,还是凡夫俗子,都不能不发出几声或悲凉或无奈的唏嘘喟叹。

而在我们源远流长的古诗词中,自然有许多有关时间年华的经典感叹与吟咏。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早有喟叹,如《小雅·采薇》: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敏感于往与来中的沧桑之感,以至?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又如孔子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感慨时光的易逝,不长叹说: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这是一种领悟人生后的积极,告诉我们面对时光的流逝更要像那永不止息的河水一样,孜孜不已。

  又如一代枭雄曹操,也不禁在《短歌行》中发出悲凉地喟叹: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又如《古诗十九首》中?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的一种积极与清醒的人生态度。

  连诗仙李白之潇洒飘逸也不禁发出: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的悲凉长叹。

  而宋代词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就更多了。

如姜夔在《永遇乐》一词中中的?

木犹如此?

典故而叹到:

?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

  当然,也有宋词人晏殊《浣溪沙》中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

?

的积极和希望!

  总而言之,面对时间流逝的吟咏感慨,它们或伤感或奋进,不胜枚举。

  10

  

      6、桓公入蜀  《世说新语》  〖导读〗  想必你一定知道?

肝肠寸断?

这个成语吧?

想必你小时候也抓过不少小动物来玩耍吧?

正如此文中将讲述的,在停船的间隙有人抓了一只小猿,顿时给行舟的寂寞旅途增添了不少的乐趣,可以想象人们异常兴奋,逗乐、玩耍,你争我夺的场景。

但尾随而至的是母猿的声声哀号!

正如长江渔者所歌: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我们中的确很少有人真正想过它们的母亲会不会也痛不欲生吧?

读了此则短文,想必你会严肃地思考这些问题。

〖选文〗  桓公入蜀①,至三峡中。

部伍中有得猿子者②,其母缘岸哀号③,行百余里不去。

遂跳上船,至便即绝。

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公闻之,怒命黜其人④。

〖注释〗  ①东晋346年,桓温出兵攻打蜀地。

②部伍:

指军队;部,部曲,是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伍,行伍,指军队。

猿子:

小猿。

③哀号:

悲伤的号叫。

④黜:

黜退,罢免。

〖译文〗  桓温率军攻打蜀地,行进到三狭中,队伍中有人捕得一只小猿,它的母猿沿着岸边悲伤地号叫,走了数百里还不离去。

于是就跳上船,到船上就气绝了。

剖开的肚子一看,肚肠都断成一寸寸的了。

桓温听说这件事,愤怒地下令罢免了那个捕猿的人。

〖阅读欣赏〗  作为曾以?

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年耶?

?

之语震惊世人的一代枭雄桓温,想必应该是冲锋陷阵、横刀越马、心肠似铁的。

然而,在这样叱咤风云的武夫的内心世界里,却也有他动人心弦的温柔一面。

当桓温得知母猿肝肠寸断之时,不禁勃然大怒,并罢黜了那位?

得猿子者?

的职位。

初看起来,桓温的勃然大怒似乎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不就是死了头山野猿猴吗,又何必大动肝火?

但是,桓温当时显然是被这头悲惨母猿的爱子之情、失子之痛所深深打动。

面对这种宁肯气绝而亡也不肯放弃幼子的悲壮之爱,难道我们也有理可以嘲笑、玩乐吗?

  11  从《世说新语》的这段简短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另一侧面的桓温。

让人想起鲁迅先生之所言:

?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

读罢全文,我们不禁为母猿的悲壮母爱而感动,也为英雄内心的柔情而感叹。

〖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其母缘岸哀号  至三峡中  遂跳上船...行百余里不去  至便即绝..2.请解释下列句中?

其?

,并指出所指代的不同内容。

  ①怒命黜其人    ②其母缘岸哀号  ..③破视其腹中  .3.有人说桓公因为这样的小事而?

怒命黜其人?

,有些过于严厉了。

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谈谈看法。

                    〖知识卡片〗  古代汉语中与?

走?

相关词语的辨析  ?

走?

的本义是?

跑?

如?

夸父与日逐走?

而?

走?

的引申义是特指逃跑、逃奔。

如《史记》中:

?

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

?

古代汉语的?

走?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跑?

,而古代汉语的?

行?

才是现在的?

走?

如《论语》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又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而?

奔?

也是?

跑?

的意思,如成语?

东奔西跑?

,又如?

无奔走之劳矣?

,所以?

奔走?

也作?

跑?

讲,含有四处奔跑的意思。

  而缓慢而?

行?

叫?

步?

,正所谓?

步行?

,如?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

而快速而?

行?

则又叫?

趋?

,如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趋?

也常常指小步快走,表示对人的恭敬。

比趋的速度还要快,步伐还要大,即是?

走?

,比走的速度还要快是?

奔?

  在古代汉语中,这些与?

走?

相关的词很容易混淆,所以我们要注意它们的不同意义用法,以便我们阅读文言文时减少困难和误解。

    12  7、次非斩蛟  《吕氏春秋》  〖导读〗  你知道人最大的敌人是谁吗?

那就是你自己,在紧急危难的时候内心的惧怕往往会使你失去所有的机会。

沉着、镇定、临危不乱常常会化险为夷。

?

次非?

是一个的人名字,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故事。

〖选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

还反涉江②,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

次非谓舟人曰:

“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船人曰:

“未之见也③。

”次非攘臂祛衣④,拔宝剑曰:

“此江中之腐朽骨也!

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⑤!

”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

〖注释〗  ①次非:

楚国的勇士。

②反:

通?

返?

③未之见也:

是?

未见之也?

的倒装形式,这里的?

之?

次非前面问的情况,?

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

④攘:

捋起。

攘臂:

捋起手臂上的袖子。

祛:

除去。

⑤全己:

保全自己的性命。

奚:

什么,疑问词。

〖译文〗  楚国有一个名叫次非的人,在干遂这个地方得到了一把宝剑。

当渡江回家的时候,船行到江中心,突然看到两条蛟龙夹绕在船的两旁。

次非问船工说:

?

你们曾见过有两蛟龙夹在船旁而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

船工说:

?

没有见过。

?

次非就捋起袖子,伸出胳膊,脱了外衣,拔出宝剑说:

?

这东西只不过是江中的一堆臭肉烂骨头而已!

如果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把宝剑都丢了的话,那我还有什么东西值得去爱呢!

?

于是跳入江中用剑猛刺蛟龙把它杀死又回到了船上。

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欣赏〗  你千万不要觉得是这把宝剑救了一船人的性命。

如果握剑的是一个懦夫,说不定剑还没有出鞘就掉到水里去了。

?

攘臂,祛衣,拔剑?

还说?

江中之腐朽首也。

?

朋友们这可是蛟龙啊!

但?

非次?

却把它看作是一堆烂肉。

首先在精神就把敌人压倒了,余下的就是刺几剑的小事了。

我们常说精神上  13  的强大才是最主要的,同样在对抗强敌的过程中,精神上不被战胜尤为重要。

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精神上强大的人啊。

〖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得宝剑于干遂  至于中流  ...  还反涉江次非攘臂祛衣....2.指出下列句中?

之?

字各指代什么  舟人曰:

?

未之见也。

?

    杀之而复上船。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知识卡片〗  关于通假字  通假是古汉语中的一种语言现象,?

通用?

与?

假借?

的合称。

我们可通过以下几个例子来理解这种现象。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板”通“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