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第一学期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5417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 第一学期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 第一学期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 第一学期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 第一学期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 第一学期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 第一学期教学计划.docx

《小学 第一学期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 第一学期教学计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 第一学期教学计划.docx

小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度

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的工作精神,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以“构建有效效课堂”为中心,一切在规范的基础上,本着“规范、合作、有效、(自主、特色)”的工作重点,即深化“教研组建设”和构建“有效课堂”为重点,做到“精心抓管理,全心抓师风,真心抓教学,潜心抓队伍”。

强化责任意识、研究意识、团队意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打造有效教研,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教学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我校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围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区教育局“爱生学校”项目在全区正式启动,以该项目中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施的四个维度之一即“有效的教与学”为契机,本学期的教学研究、教师培养、教学管理将紧紧围绕这一维度开展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

最大限度的展示学科文化;展示教研组文化;展示学校同题研究成果;展示教师专业素养;展示学生综合素质。

三、工作措施及主要内容

(一)教师培养

依据学校校本研修三年规划,每位教师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规划。

本学期校本研修要在“实”字上下工夫;在“新”字上做文章;在“精”字上讲品味;在“细”字上求完美。

1.坚持质量管理。

本学期,我们要同时关注两种类型的质量,一种是过程性质量,另一种是文本化质量。

(1)关注过程性质量,就是要关注教师工作的过程,具体包括课堂教学过程、读书学习过程、教学研讨过程、课题研究过程等等。

(2)关注文本性质量,就是要关注教师工作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和结果,具体包括教师的备课教案、作业批改、试卷出卷—每月老师根据所教学科内容出题测试,时间35分钟,在每月测试前一周上交教导处,测试后进行出题质量分析和学生测试质量分析、教学论文(案例)、随笔反思、听课记录、专题发言等文本材料。

通过这些痕迹和结果,评价教师工作过程的质量和结果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并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坚持人本管理。

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与发展、成长,为每一位教师营造自身发展的空间,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

同时关注两个重点教师群体的专业提升:

一是青年教师群体;二是中年教师群体。

采用不同的培训策略。

将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针对教师全员培训,教研室将推出2011—2012学年度《学科业务培训方案》,每月仍旧以学科“业务学习指南”的形式,引导教师进行自主研修,各教研组要组织和督促教师有步骤的落实方案。

10.15--11.18期间,语数英三科教师全员参加省远程研修,同时,学校继续借助汇才北师大培训外,还将与外国语学校展开全面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科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借助这些专家的辐射作用带动学科教师的共同提高。

4.教研室的视导强调引领作用,淡化考核。

教研员听课,覆盖所有学科,突出观察教师的“教”的状况与学生的“学”的表现,尤其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新)的培养予以关注,突出随堂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突出对青年教师的细致指导。

(二)夯实教学常规,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中体现“减负增效”。

1.备课,研究“精而细”——有效备课是达到“减负增效”的前提。

教学的源头在备课,实现“有效课堂”的关键在有效备课,落实有效备课的基础在教研组,教研组组长应组织好全组教师的备课工作,进一步完善间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教研组建设:

增强五种意识,落实五项行动。

增强共享意识——勤于挖掘资源;

增强合作意识——甘于帮助同伴;

增强开放意识——勇于表达己见;

增强问题意识——善于反思发现;

增强研究意识——乐于深度思考。

本学期坚持以区教研室《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为抓手,全面落实细则要求。

(1)注重备课资源的收集和筛选,坚持强化一次备课。

目前,我校教师的备课主要采用现成教案的修改这一形式(工作不满三年的教师除外)。

强调在进行各种搜索前必须坚持把“一次备课”放在最前面,也就是面对课题时对教学过程的初步架构。

我们要把“一次备课”作为备课的第一资源来看待,同时要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和领会。

(2)备课坚持做好两个“强化”。

一是强化“二次备课”,即要求教师利用搜集到的资源对现成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不要求篇幅,只要求实用。

使之做到既符合教学目标又符合本班实际;

二是强化“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既是课后备课,又是课前备课的深化和发展,是一种完全自主化的东西。

对此,我们提出的要求是:

有感则反,无感则无需反。

告诉老师们不要把它当成一种任务,而应该作为一个习惯。

课后反思没有固定的格式,文字也可长可短。

可以写一两句话、或写成教学心得,或写成日常札记都可以。

只要内容集中具体,有思可循即可。

要求教师在备课中用蓝色笔体现一次备课(或是资源的收集,如发现整篇教案都可以替换则打印后附在原教案后面),用红笔体现二次备课。

(3)在备课检查中注重落实“个人备课”的实效性

我们的常规检查时在自我评价、学习他人、学校检查相结合的评价过程,目的是既找到自信,又能发现他人亮点,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扬长补短,便于达到相互了解,相互理解,促进合作,使教学教学常规走向良性循环,不断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行为和教学常规管理。

所有老师要明确优秀备课的定义:

一是修改和补充是否体现出资源的多样性、选择性和实用性?

课后反思是不是有针对性,有无指导教学的实效?

力争每次备课检查后要挑选部分优秀反思,在内部群中进行交流,以此来鼓励教师加强反思的主动性。

(4)实施有效备课,继续倡导“课前集体小议(聊天式备课)、个人教材批注”的备课方式。

“课前集体小议、个人教材批注”的备课形式是对正式备课方式的补充,对于这种做法的检查方式,可以统计教师在qq群中的参与度,另外在备课检查中将教材或教参也作为备课的检查内容之一。

(5)丰富备课检查办法,实施备课、听课、教学效果检测“一条龙”检查。

教学管理人员随堂听课(每周不少于2-3节)主要观察和调查教师备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听课之后,检查教师是否提前备课,是否落实了自己的备课思路,对课堂的预设是否准确等。

同时加强课后监测,利用监测结果和任教教师一起对备课和上课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6)各组坚持间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使集体备课有目标及做到集体备课经常化、个人备课具体化,抓好集体备课、备课组活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集中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着力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各班要针对班级实际进行修改,并在教学过程加以调整

2.上课,体现“实而活”——有效课堂是达到“减负增效”的关键。

关于课堂教学,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追求“有效”课堂,更强调课堂的规范性,增强“我的课堂我负责”的意识。

课堂中关注“四个度”:

目标精准度;精力流失度;时间利用度;效果达成度。

教学过程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努力构建有效课堂,同时注意不出现上课迟到中间离岗,提前下课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课堂上关注学生课堂常规培养。

本学期《学生课堂行为训练七项目标要求》各组教研组长带领教师认真学习,深入继续完善“学生课堂常规评价体系”,每一位教师要牢固树立“我的课堂我负责”的意识,在促进学生课堂有效学习上形成合力。

学校也将不断探索有效评价办法,引导和督促教师持之以恒的训练课堂常规

3.作业,设计“少而精”——分层作业是达到“减负增效”的直接体现。

大力践行“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的“四精四必”的务实做法。

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课堂检测时间也就是课堂练习时间,要提高课堂练习的效能。

作业布置要精心合理,针对性强,提倡综合性、实践性、调查性、研究性等思维作业的布置,避免作业机械重复过量,还要防止作业量过少,该练不练的现象,其中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每学期2-3个。

作业的批改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细致规范,如有批改日期、批改符号、评价标记等。

反馈纠错要及时。

着力强调日常的书写,使学生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良好书写习惯。

本学期要特别注重学生作业的书写质量。

1.学科作业。

语文作业除巩固性作业外,注重拓展性作业,并努力做到“四多”:

多说、多看、多想、多找。

数学作业力求作业少而精,不搞题海战术。

重视教师选题能力的培养,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作业。

英语作业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积极参与教研室冀民老师领导的“每日报”研究活动,锻炼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实践性、探究性作业。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是实现学生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教师要将作业布置的内容拓展到学生生活各个领域,尤其是要充分结合学校校本课程《齐鲁名士》和《七巧科技》,以此为资源,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实践性、探究性作业。

建立师生双向作业自评制度

建立教师作业质量自我分析制度。

优化作业质量,给学生减负,老师先“增负”,每位老师都要设立自己的作业质量分析表,根据每天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分析自己布置作业的得失,同时,通过记录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集中错误,进行教法和学法的分析。

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作业自评本”。

自评本上,每天记录语、数、英每门学科作业完成时间等情况,还有一栏“心情指数”,选择“开心”、“沮丧”等图标。

借助自评本,老师可以及时了解每名学生每天做作业是否开心、作业完成时间等内容,若班里大部分学生一天3门学科作业完成时间综合都超过1小时,语、数、外老师要“通气”协调,保证总量“不超标”。

作业自评本上设立“家长留言”,老师通过自评本可以和家长交流、沟通。

加大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监督检查力度。

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作业进行不同形式的检查,督促老师科学布置作业,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抄写,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辅导,关注“实效性”——因材施教是达到“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

“情暖学困生”:

关注情感体验、落实方法渗透、狠抓知识积累、监督习惯养成。

用放大镜看优点,用缩小镜看缺点;用包容心悦纳不足,用平静心守望花开。

5.评价,追求“多元化”——科学评价是达到“减负增效”的手段。

分层评价,鼓励为主;亮点评价,激励当先;多项评价,共同参与。

(二)教研活动

1.教研活动在传统中求开拓,突出以小课题引领教研,凸显学科教研特色,深化学科教学改革。

校级教研活动的开展,借助区教研室教研员的大力指导和协助。

以教研组为中心,围绕语文学科围绕“深入理解文本,感知语言文字魅力”的研究;数学学科围绕“双自主教学实验”两课题各组制定定的相应的“小课题”;以省教研室课题<个案研究促教师专业成长>、市教育局心理实验课题《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研究》为重点,按照课题计划,组织开展好研究活动。

2.进行教研备课,小课题的制定要紧紧围绕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来确定,把教学实际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作为教研的重点,进行研讨。

选题要注意年段特点。

填写课题教研活动计划。

教研组活动要规范化、系列化,要做到“目标、计划、内容、时间、人员”五落实,小课题要讲求实效。

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作用,组织教师大力营造研讨风气。

教研组长在活动前要确立中心发言人,使教师明确任务,结合自身教学,提前准备教学中遇见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活动中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见解,并同时做好教研组活动记录。

3.校本教研在自主中求规范,鼓励各教研组自主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组内磨课”、校内汇报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小课题,采取适合本教研组的方式开展组内磨课活动,以此推进教师对学科研究重点的关注与思考,分享教研智慧。

磨课活动等采取 课前集体研究—―――课例实践―――—课后集体评议的操作流程,力争使每一位上课教师和参与研究的教师都能得到一定的专业发展。

活动时间为3-7周,活动后各组进行活动总结。

尤其是语数英学科组教研活动要紧紧围绕课例研究,从制定磨课计划、现场课例、群体分工观课议课、修改完善教案,在准备和参加远程研修的过程中,凝聚教研组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提高。

此外,教研室将仍然借助专项教学管理展评和教学管理论坛等活动实现互学互促,积极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本学期教学管理论坛将围绕“有效开展课例研究的策略”进行探索。

(4)听课评课作为一项重要的教研形式,倡导每位教师的听课打破学科、学段,放宽视野,在学区和学校范围内建立宽领域的开放有序的听课交流机制。

本学期教师听课规定不少于20节,组长不少于25节,教学领导不少于60节。

听课后要及时评课、反馈,即进行诊断性的听课和评价活动。

每学期学校和教研组检查听课本不少于两次,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检查情况计入期末教师考核成绩的一项参考指标。

3.重视质量调研,优化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是生命线。

今年我校将进一步落实区《中小学课堂教学监测实施补充要求》精神,本着考试学科和考查学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课堂教学监测和随机性的教学质量样本抽测,区、校进行阶段性质量抽测,抽测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反馈,具体形式另作安排

 

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做好开学初的各项准备工作

2.交流教师假期备课、反馈学生寒假作业。

3.各学科老师依据新标准、新教材、以及学生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各学科教研、教学计划、排好教学进度表,通读各学科教材。

4.检查新课表落实执行情况,推门听课。

5.教学常规检查。

分学科组织教师分学科学习教学常规细则

6.分学科月质量检测。

7.组内开展磨课活动.

8.全体语文教师参加评优课、上课评课、论文选拔

十月份:

1.常规教学检查。

2.组内开展磨课活动。

十一月份:

1.组织学科阶段性考核

2.阶段性质量检测分析与常规检查。

3.语、数、英知识竞赛

十二月份:

1.常规检查。

2.检查各种记录。

(辅导活动记录、教研记录等)

3.各学科教师制定学科复习计划。

4.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期末检测。

5.各组写好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一月份

1.期末检测并做质量分析。

2.教学工作总结。

3.期末备课作业展示交流

201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