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子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5265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子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子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子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子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子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子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docx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子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子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子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docx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子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子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

7.1一般规定

7.1.1民用建筑安全性的第二层次子单元鉴定评级,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应按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和围护系统的承重部分划分为三个子单元,并应分别按本标准第7.2~7.4节规定的鉴定方法和评级标准进行评定;

2当不要求评定围护系统可靠性时,可不将围护系统承重部分列为子单元,将其安全性鉴定并入上部承重结构中。

7.1.2当需验算上部承重结构的承载能力时,其作用效应按本标准第5.1.2条的规定确定;当需验算地基变形或地基承载力时,其地基的岩土性能和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应由原有地质勘察资料和补充勘察报告提供。

7.1.3当仅要求对某个子单元的安全性进行鉴定时,该子单元与其他相邻子单元之间的交叉部位也应进行检查,并应在鉴定报告中提出处理意见。

7.2地基基础

7.2.1地基基础子单元的安全性鉴定评级,应根据地基变形或地基承载力的评定结果进行确定。

对建在斜坡场地的建筑物,还应按边坡场地稳定性的评定结果进行确定。

7.2.2当鉴定地基、桩基的安全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情况下,宜根据地基、桩基沉降观测资料,以及不均匀沉降在上部结构中反应的检查结果进行鉴定评级;

2当需对地基、桩基的承载力进行鉴定评级时,应以岩土工程勘察档案和有关检测资料为依据进行评定;当档案、资料不全时,还应补充近位勘探点,进一步查明土层分布情况,并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进行核算和评价;

3对建造在斜坡场地上的建筑物,应根据历史资料和实地勘察结果,对边坡场地的稳定性进行评级。

7.2.3当地基基础的安全性按地基变形观测资料或其上部结构反应的检查结果评定时,应按下列规定评级:

1Au级,不均匀沉降小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的允许沉降差;建筑物无沉降裂缝、变形或位移。

2Bu级,不均匀沉降不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的允许沉降差;且连续两个月地基沉降量小于每月2mm;建筑物的上部结构虽有轻微裂缝,但无发展迹象。

3Cu级,不均匀沉降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的允许沉降差;或连续两个月地基沉降量大于每月2mm;或建筑物上部结构砌体部分出现宽度大于5mm的沉降裂缝,预制构件连接部位可能出现宽度大于1mm的沉降裂缝,且沉降裂缝短期内无终止趋势。

4Du级,不均匀沉降远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的允许沉降差;连续两个月地基沉降量大于每月2mm,且尚有变快趋势;或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沉降裂缝发展显著;砌体的裂缝宽度大于10mm;预制构件连接部位的裂缝宽度大于3mm;现浇结构个别部分也已开始出现沉降裂缝。

5以上4款的沉降标准,仅适用于建成已2年以上、且建于一般地基土上的建筑物;对建在高压缩性黏性土或其他特殊性土地基上的建筑物,此年限宜根据当地经验适当加长。

7.2.4当地基基础的安全性按其承载力评定时,可根据本标准第7.2.2条规定的检测和计算分析结果,并应采用下列规定评级:

1当地基基础承载力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时,可根据建筑物的完好程度评为Au级或Bu级。

2当地基基础承载力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时,可根据建筑物开裂、损伤的严重程度评为Cu级或Du级。

7.2.5当地基基础的安全性按边坡场地稳定性项目评级时,应按下列规定评级:

1Au级,建筑场地地基稳定,无滑动迹象及滑动史。

2Bu级,建筑场地地基在历史上曾有过局部滑动,经治理后已停止滑动,且近期评估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再滑动。

3Cu级,建筑场地地基在历史上发生过滑动,目前虽已停止滑动,但当触动诱发因素时,今后仍有可能再滑动。

4Du级,建筑场地地基在历史上发生过滑动,目前又有滑动或滑动迹象。

7.2.6在鉴定中当发现地下水位或水质有较大变化,或土压力、水压力有显著改变,且可能对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时,应对此类变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评价,并应提出处理的建议。

7.2.7地基基础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应根据本标准第7.2.3~7.2.6条关于地基基础和场地的评定结果按其中最低一级确定。

7.3上部承重结构

7.3.1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鉴定评级,应根据其结构承载功能等级、结构整体性等级以及结构侧向位移等级的评定结果进行确定。

7.3.2上部结构承载功能的安全性评级,当有条件采用较精确的方法评定时,应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结构体系的类型及其空间作用程度,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结构分析方法和结构实际的构造确定合理的计算模型,并应通过对结构作用效应分析和抗力分析,并结合工程鉴定经验进行评定。

7.3.3当上部承重结构可视为由平面结构组成的体系,且其构件工作不存在系统性因素的影响时,其承载功能的安全性等级应按下列规定评定:

1可在多、高层房屋的标准层中随机抽取

层为代表层作为评定对象;m为该鉴定单元房屋的层数;当

为非整数时,应多取一层;对一般单层房屋,宜以原设计的每一计算单元为一区,并应随机抽取

区为代表区作为评定对象。

2除随机抽取的标准层外,尚应另增底层和顶层,以及高层建筑的转换层和避难层为代表层。

代表层构件应包括该层楼板及其下的梁、柱、墙等。

3宜按结构分析或构件校核所采用的计算模型,以及本标准关于构件集的规定,将代表层(或区)中的承重构件划分为若干主要构件集和一般构件集,并应按本标准第7.3.5条和第7.3.6条的规定评定每种构件集的安全性等级。

4可根据代表层(或区)中每种构件集的评级结果,按本标准第7.3.7条的规定确定代表层(或区)的安全性等级。

5可根据本条第1~4款的评定结果,按本标准第7.3.8条的规定确定上部承重结构承载功能的安全性等级。

7.3.4当上部承重结构虽可视为由平面结构组成的体系,但其构件工作受到灾害或其他系统性因素的影响时,其承载功能的安全性等级应按下列规定评定:

1宜区分为受影响和未受影响的楼层(或区)。

2对受影响的楼层(或区),宜全数作为代表层(或区);对未受影响的楼层(或区),可按本标准第7.3.3条的规定,抽取代表层。

3可分别评定构件集、代表层(或区)和上部结构承载功能的安全性等级。

7.3.5在代表层(或区)中,主要构件集安全性等级的评定,可根据该种构件集内每一受检构件的评定结果,按表7.3.5的分级标准评级。

表7.3.5主要构件集安全性等级的评定

注:

当计算的构件数为非整数时,应多取一根。

7.3.6在代表层(或区)中,一般构件集安全性等级的评定,应按表7.3.6的分级标准评级。

表7.3.6一般构件集安全性等级的评定

7.3.7各代表层(或区)的安全性等级,应按该代表层(或区)中各主要构件集间的最低等级确定。

当代表层(或区)中一般构件集的最低等级比主要构件集最低等级低二级或三级时,该代表层(或区)所评的安全性等级应降一级或降二级。

7.3.8上部结构承载功能的安全性等级,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Au级,不含Cu级和Du级代表层(或区);可含Bu级,但含量不多于30%;

2Bu级,不含Du级代表层(或区);可含Cu级,但含量不多于15%;

3Cu级,可含Cu级和Du级代表层(或区);当仅含Cu级时,其含量不多于50%;当仅含Du级时,其含量不多于10%;当同时含有Cu级和Du级时,其Cu级含量不应多于25%,Du级含量不多于5%;

4Du级,其Cu级或Du级代表层(或区)的含量多于Cu级的规定数。

7.3.9结构整体牢固性等级的评定,可按表7.3.9的规定,先评定其每一检查项目的等级,并应按下列原则确定该结构整体性等级:

1当四个检查项目均不低于Bu级时,可按占多数的等级确定;

2当仅一个检查项目低于Bu级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为Bu级或Cu级;

3每个项目评定结果取Au级或Bu级,应根据其实际完好程度确定;取Cu级或Du级,应根据其实际严重程度确定。

表7.3.9结构整体牢固性等级的评定

7.3.10对上部承重结构不适于承载的侧向位移,应根据其检测结果,按下列规定评级:

1当检测值已超出表7.3.10界限,且有部分构件出现裂缝、变形或其他局部损坏迹象时,应根据实际严重程度定为Cu级或Du级。

2当检测值虽已超出表7.3.10界限,但尚未发现上款所述情况时,应进一步进行计入该位移影响的结构内力计算分析,并应按本标准第5章的规定,验算各构件的承载能力,当验算结果均不低于bu级时,仍可将该结构定为Bu级,但宜附加观察使用一段时间的限制。

当构件承载能力的验算结果有低于bu级时,应定为Cu级。

3对某些构造复杂的砌体结构,当按本条第2款规定进行计算分析有困难时,各类结构不适于承载的侧向位移等级的评定可直接按表7.3.10规定的界限值评级。

表7.3.10各类结构不适于承载的侧向位移等级的评定

注:

1表中H为结构顶点高度;Hi为第i层层间高度;

2墙包括带壁柱墙。

7.3.11上部承重结构的安全性等级,应根据本标准第7.3.2~7.3.10条的评定结果,按下列原则确定:

1一般情况下,应按上部结构承载功能和结构侧向位移或倾斜的评级结果,取其中较低一级作为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

2当上部承重结构按上款评为Bu级,但当发现各主要构件集所含的cu级构件处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宜将所评等级降为Cu级:

1)出现cu级构件交汇的节点连接;

2)不止一个cu级存在于人群密集场所或其他破坏后果严重的部位。

3当上部承重结构按本条第1款评为Cu级,但当发现其主要构件集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将所评等级降为Du级:

1)多层或高层房屋中,其底层柱集为Cu级;

2)多层或高层房屋的底层,或任一空旷层,或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框架层的柱集为Du级;

3)在人群密集场所或其他破坏后果严重部位,出现不止一个du级构件;

4)任何种类房屋中,有50%以上的构件为cu级。

4当上部承重结构按本条第1款评为Au级或Bu级,而结构整体性等级为Cu级或Du级时,应将所评的上部承重结构安全性等级降为Cu级。

5当上部承重结构在按本条规定作了调整后仍为Au级或Bu级,但当发现被评为Cu级或Du级的一般构件集,已被设计成参与支撑系统或其他抗侧力系统工作,或已在抗震加固中,加强了其与主要构件集的锚固时,应将上部承重结构所评的安全性等级降为Cu级。

7.3.12对检测、评估认为可能存在整体稳定性问题的大跨度结构,应根据实际检测结果建立计算模型,采用可行的结构分析方法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当验算结果尚能满足设计要求时,仍可评为Bu级;当验算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根据其严重程度评为Cu级或Du级,并应参与上部承重结构安全性等级评定。

7.3.13当建筑物受到振动作用引起使用者对结构安全表示担心,或振动引起的结构构件损伤,已可通过目测判定时,应按本标准附录M的规定进行检测与评定。

当评定结果对结构安全性有影响时,应将上部承重结构安全性鉴定所评等级降低一级,且不应高于Cu级。

7.4围护系统的承重部分

7.4.1围护系统承重部分的安全性,应在该系统专设的和参与该系统工作的各种承重构件的安全性评级的基础上,根据该部分结构承载功能等级和结构整体性等级的评定结果进行确定。

7.4.2当评定一种构件集的安全性等级时,应根据每一受检构件的评定结果及其构件类别,分别按本标准第7.3.5条或第7.3.6条的规定评级。

7.4.3当评定围护系统的计算单元或代表层的安全性等级时,应按本标准第7.3.7条的规定评级。

7.4.4围护系统的结构承载功能的安全性等级,应按本标准第7.3.8条的规定确定。

7.4.5当评定围护系统承重部分的结构整体性时,应按本标准第7.3.9条的规定评级。

7.4.6围护系统承重部分的安全性等级,应根据本标准第7.4.4条和第7.4.5条的评定结果,按下列规定确定:

1当仅有Au级和Bu级时,可按占多数级别确定。

2当含有Cu级或Du级时,可按下列规定评级:

1)当Cu级或Du级属于结构承载功能问题时,可按最低等级确定;

2)当Cu级或Du级属于结构整体性问题时,可定为Cu级。

3围护系统承重部分评定的安全性等级,不应高于上部承重结构的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