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期末复习训练题实验专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5127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期末复习训练题实验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训练题实验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训练题实验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训练题实验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训练题实验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期末复习训练题实验专题.docx

《九年级期末复习训练题实验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期末复习训练题实验专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期末复习训练题实验专题.docx

九年级期末复习训练题实验专题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训练题-----实验题

一、杠杆平衡条件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

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钩码__________个。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

使杠杆在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使杠杆的在支点上;挂上钩码后再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

 

上图23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5

10

1

2

1

20

10

3

1

20

1.5

10

 

(1)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___

(3)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前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用图9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

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图9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____格的钩

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

二、测机械效率

1.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采用A、B两种绕线方式不同的滑轮组进行实验,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

(1)下表是实验中的几组数据,请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计算结果。

实验

次数

物块重

G/N

物块上升

的高度

h/m

有用功

W有/J

拉力

F/N

弹簧测力

计移动的

距离s/m

总功

W总/J

机械

效率

1

A

0.50

0.2

0.10

0.20

0.4

0.08

125%

2

A

1.90

0.2

0.38

0.95

0.4

0.38

100%

3

B

0.50

0.2

0.40

0.25

0.6

4

B

1.90

0.2

0.38

0.75

0.6

0.45

84.4%

 

(2)实际中机械效率_______1(选填“>”、“=”或“<”),而表格中1、2两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分别为100%和125%.这是什么原因?

通过观察中图和右图,手持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时,发现指针的位置不同,中图中指针在零刻线的下方.

(3)经过分析,找到了机械效率为100%和125%的原因是:

用滑轮组A进行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细绳实际的拉力要_______,用测量值计算出的总功比细绳实际拉力做的功要_______,因此测得的机械效率比实际效率要高.

(4)实验总结:

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考虑弹簧测力计对读数的影响,测拉力时,弹簧测力计一般要竖直向_______移动;若弹簧测力计倒置时测拉力,要先将指针调至零刻线处。

2、.某实验小组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滑轮重G动/N

钩码重G物/N

钩码上升高度h物/m

直接将钩码举高做的功

W有用/J

动力F动/N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s动/m

使用滑轮组动力做的功

W总/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

0.53

1

0.1

0.1

0.7

0.3

0.21

47.6%

2

2

0.1

0.2

1.1

0.3

0.33

60.6%

3

4

0.1

0.4

2

0.3

0.6

66.6%

(1)请你在图中画出本实验的绕绳方法。

(2)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

克服动滑轮的重所做的额外功(填“相同”或“不同”);提升的物重增加时,克服摩擦和绳重所做的额外功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

(3)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

(填字母)

A.减小摩擦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4)由本实验(填“能”或“不能”)推断:

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跟物重均有关。

实验

次数

物重

G/N

物体上升的距离h/cm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N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s/cm

机械

效率η

1

3

10

1.6

30

62.5%

2

3

10

2

30

50%

3

3

10

2.5

30

3、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小红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使用塑料滑轮,第二次使用铝制滑轮,第三次使用铁制滑轮,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这个实验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和弹簧测力计。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3)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第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

(4)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

提升同一物体,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三、动能、重力势能

1、小红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16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16甲所示。

(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16乙所示。

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

①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②选用图甲探究的是动能与的关系,理由是:

两球相等;得出的结论是:

③选用图乙探究的是动能与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④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如等效替代法、类比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法;二是转换法,就是用纸盒移动的距离长短来表示小球动能的大小。

2、了解到“重力势能”知识的小东同学,想用身边的器材(铅球),来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其探究程序如下:

(1)猜想: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a、重力势能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b、重力势能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高度有关

(2)实验提供的实心铅球有2kg、2kg、3kg各一个,细沙(足够多)、刻度尺、两个相同大纸盒,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帮他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完成实验步骤:

A、将适量的沙子放进大纸盒里拨平;

B、取质量为_____的铅球各一个,将两球分别对准纸盒位置提高到相同高度然后放手,用刻度尺量出铅球所砸沙坑的深度进行比较;

C、取质量为_____的铅球各一个,将两球分别对准纸盒位置提高到不同高度然后放手,用刻度尺量出铅球所砸沙坑的深度进行比较.

(3)通过对该实验的探究,B步骤得到的结论是:

重力势能跟_____有关;C步骤得出的结论是:

重力势能跟__________有关

四、比热容

1、同学们在做“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实验的场景如图所示,他们说该实验有两种探究方法。

(1)实验方法一的设计如图中所示:

①在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指出该同学的设计思路和实验装置中的错误和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设计出第二种实验方法:

①写出该实验方法所需要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设计思路。

2、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室中准备了以下仪器:

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个相同的烧杯,两支温度计,手表,铁架台,火柴,适量的水和煤油.

(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

(2)为了准确地控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在上述提供的热源中,选________比较合理.

(3)某小组实验中记录了实验数据(见下表),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__________有关;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

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

物质

次数

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t/℃

加热的时间t/min

第一次

0.1

10

2

第二次

0.2

10

4

煤油

第三次

0.1

10

1

第四次

0.2

10

2

(4)在上面(3)的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我们所做过的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的研究方法相同(写一条即可).

五、串并联电流、电压关系

1、小明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实验中,将两盏标有“1.5V0.2A”的小灯泡按如图所示连接起来,用电压恒定的电源供电.闭合开关S后,发现L1、L2均不亮.对此故障,他有下列几种猜想:

(A)—盏灯断路,另一盏灯完好

(B)一盏灯短路,另—盏灯完好

(C)一盏灯断路,另一盏灯短路

(1)你认为可能性最大的是_________;

(2)如果这两盏灯熄灭的原因是其中的一盏灯有故障,现有以下器材可选:

①规格相同的灯泡②符合要求的电压表③符合要求的电流表

在它们中间选择一样来检测故障,你认为不适用的有________.你的理由是:

_______.

(3)故障排除后、小明测出了如下数据,并得出了结论:

电流

Ia=0.2A

Ib=0.2A

Ic=0.2A

电压

Uab=1.5V

Ubc=1.5V

Uac=3V

结论l: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结论2:

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压相等,各部分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请你对上述结论进行评价,写出评价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等3人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过程如下:

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将第一次测出的电流填入下表:

A处的电流IA

B处的电流IB

C处的电流IC

第一次测量

0.1

0.12

0.22

第二次测量

0.2

0.24

0.44

第三次测量

0.25

0.3

0.55

(2)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法一:

改变电源电压方法二:

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灯泡(规格不同)

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

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

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知:

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________来进行的,实验的结论是:

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________。

瑞瑞同学在中考物理实验加试时,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

⑴按图21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⑵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

⑶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瑞瑞同学为了节省实验时间,采用以下方法:

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⑷测出AC间的电压.

【交流与评估】

⑴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

⑵瑞瑞同学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UAB/V

UBC/V

UAC/V

2.4

1.4

3.75

⑶方法改进后,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右面表格中.分析瑞瑞同学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串联电路总电压________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

⑷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

1、小明同学想探究“一段电路中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压恒为6V)。

(1)根据小明设计的甲图,用铅笔连线将乙图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实验序号

电压U/V

电阻R/Ω

电流I/A

1

4

10

0.4

2

20

(2)小明将第一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填入了表格中,然后将E、F两点间的电阻由10Ω更换为20Ω,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移动(A/B),直到A为止。

此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请把测得的电流数值填入上表。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得到如下结论:

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请你对以上的探究过程做出评价,并写出两点评价意见:

               ;

               。

2、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关系”的实验过程中

(1)小刚同学做出了以下猜想:

A.电阻一定,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B.电阻一定,电流跟电压成反比.

C.电流跟电压无关.

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填序号),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检验猜想是否正确,小刚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其中电源电压为3V,电阻R为20Ω,变阻器R′上标有“15Ω1A”字样.

请你帮他选量程:

电压表应选________V,电流表应选________A.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V

2

2.4

2.8

电流/A

0.1

0.12

0.14

上表是小刚记录的数据,请你替小刚写出结论:

电阻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

小刚在实验中想把电压表的示数调到1V,但无论怎样调节都无法达到要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还想用这个电路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并与上表中的第1次实验数据作比较,于是他把20Ω的电阻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小刚的下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数据:

接着他再把10Ω电阻换成5Ω,重复上述操作.

3、如图所示,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先把5Ω的电阻接入M、N之间,滑片P滑到某一位置,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再分别把10Ω和15Ω的电阻换接在M、N之间,接下来请你完成实验。

分别换接10Ω和15Ω的电阻后,滑片P的调节方向

要读取对应的电流表的

示数,必须满足的条件

实验结论

 

3、小华和小海同学为了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他们用A、B两个导体进行实验,试验中多次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大小,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中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

出的初步结论是:

对同一导体,。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5的数据,他们提出了猜想:

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相同。

Ⅰ为验证上述猜想,在已有表一、表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小华重新预设了B导体两端的电压,并测出相应的电流值。

小海分析了小华的测量数据后,认为小华的测量数据有问题,他为测量便修改了数据,如表三所示,你认为小海的修改数据的做法,理由是。

Ⅱ为了达到验证上述猜想的目的,请结合表一、表二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三设计的不足之处:

七、伏安法测电阻

1、在“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

电压表、电流表、开关、电压为6V的电源、“3.8V1.5W”的小灯泡、标有“20Ω,1.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连线不得交叉,电流表的量程选择要恰当);

(2)甲组同学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立即发出明亮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检查后,发现连线正确,请你找出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A.更换小灯泡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4)下表是按正确的操作测得的数据,从表中计算出三次小灯泡的阻值不相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2.0

3.0

3.8

电流I/A

0.33

0.34

0.40

电阻R/

6.0

8.8

9.5

2、在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

(1)在图甲中,请你用笔画线将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

 

(2)在闭合开关之前,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端(填“左”或“右”);

(3)连接完电路后,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灯泡都不发光,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3V,这可能是由于造成的;

(4)某次实验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Ω;

(5)若小明同学在做实验时,移动滑片的位置,多次测量过程中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大小变化是相反的,则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八、伏安法测功率

1、.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所用小灯泡L上标有“2.5V0.6W”字样。

(1)请你根据电路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要求:

电流表、电压表选择合适的量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小;导线不能交叉。

甲乙丙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P应移到_____(“A”或“B”)端。

(3)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其中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读数如图所示。

请你将此示数填入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2

2.5

3

电流I/A

0.34

0.44

(4)通过计算可知,小灯炮灯丝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

(5)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小灯泡___________(选填“合格”或“不合格”).原因是________。

2、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0分)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电流表的量程应选0~A。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3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3)闭合开关前,图13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选填“A”或“B”)端。

(4)小叶同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14所示)为

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13中滑片P向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5)小向同学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15所示的I-U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图23

(6)小沙同学在实验中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7)小华同学按同一电路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立即发出明亮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

检查后发现连线正确,请你找出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

①;

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