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既有线沉降变形监测方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04902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9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近既有线沉降变形监测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临近既有线沉降变形监测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临近既有线沉降变形监测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临近既有线沉降变形监测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临近既有线沉降变形监测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近既有线沉降变形监测方案.doc

《临近既有线沉降变形监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近既有线沉降变形监测方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近既有线沉降变形监测方案.doc

新建

**至**铁路客运专线***标邻近营业线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标

邻近营业线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有限公司

二〇**年**月

18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监控目的 1

3、编制依据 1

4、监控内容 1

5、监测施工与观测工艺流程图 1

6、人员组织及仪器配置 3

6.1人员组织 3

6.2仪器配置 3

7、监控量测的实施 3

7.1建立监控量测网 3

7.1.1工作基准点的埋设 3

7.1.2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 4

7.1.3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 5

7.2变形监测观测标的布置 6

7.2.1既有线轨道变形监测断面设置 6

7.2.2新建铁路路基岩溶注浆段观测标的布置 6

7.2.3既有涵洞接长观测标的布置 8

7.2.5新建桥梁邻近既有线路基 9

7.3变形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0

7.3.1既有线轨道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0

7.3.2水平位移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0

7.3.4垂直位移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1

7.4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13

7.4.1一般规定 13

7.4.2观测数据处理 13

7.4.3异常情况处理 14

7.4.4监测数据反馈流程图 14

7.4.5监测报告的形成 15

8.监测记录表格 16

1、工程概况

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标邻近营业线主要工点有:

**站及峡江**两侧路基及涵洞施工(对应**线里程K1600+900m~K1602+980m)、****施工(K1598+133m~K1598+395m)。

为保证既有线行车及设备安全,路基施工岩溶注浆、接长涵洞人工挖孔桩以及**桩基施工需对既有线路基监测和对轨道进行线检。

2、监控目的

2.1保证营业线行车和设备安全;

2.2提供信息反馈,为各方决策提供依据;

2.3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

3、编制依据

3.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3.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3.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3.4《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

3.5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

3.6《**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细则》(*铁运发〔2012〕610号);

4、监控内容

4.1既有线轨道变形观测;

4.2既有线边坡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

5、监测施工与观测工艺流程图

图5.1.1监测施工与观测工艺流程图

6、人员组织及仪器配置

6.1人员组织

邻近既有线施工,既有线路基沉降监测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有限公司),同时轨道轨距、水平、方向委托**工务段对进行检测,施工过程中项目派专职防护员在现场盯控,并设置两端防护员进行安全防护工作,确保施工和行人、行车安全。

6.2仪器配置

采用2台5800型和4台R4型GPS双频接收机(5mm+1ppm);天宝DiNio3电子水准仪一台,铟瓦尺一套,2.5kg尺垫两个;徕卡TS06全站仪一套;万能道尺一副。

所用仪器均经测绘仪器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7、监控量测的实施

7.1建立监控量测网

监控量测网建立以指挥部下发的《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及《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标GPS导线加密技术报告》作为建网依据。

7.1.1工作基准点的埋设

工作基准点根据施工断面及地形、地貌,埋设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要求有良好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宜设置为强制归心点。

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II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

工作基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7.1.1.1的规定。

注:

1-盖;2-砖;3-素土;4-贫混凝土;5-冻土线

图7.1.1.1工作基准点标石埋设

7.1.2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

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平面坐标系统为国家2000坐标系,椭球参数为长半轴a=6378245.0、扁率1/f=298.3,中央子午线为115度10分00秒,投影面大地高为40米。

本项目部线下工程含桥梁单位工程、路基单位工程及站改单位工程,因此平面工作基准网加密按三等GPS测量精度要求进行,控制网加密测量需附合到设计院《**铁路精密控制网CPI、CPII和二等水准成果》中提供的控制点上。

平面控制网加密精度技术按下表7.1.2.1要求执行:

表7.1.2.1控制网加密测量的技术指标

等级

固定误差a(mm)

比例误差系数b(mm/km)

基线方位角中误差(〞)

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

约束平差后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三等

≤5

≤1

1.7

1/180000

1/100000

仪器设置参数及要求按下表7.1.2.2要求执行:

表7.1.2.2仪器设置参数及要求

观测模式

静态测量

同步观测仪器数

4台

卫星截止高度角

≥15°

有效观测卫星数

≥6颗

观测时段数

1-2个时段

观测时段长度

≥60分钟

数据采样间隔

15秒

接收机天线对中误差小于3mm,仪器高量至1mm。

观测中不记录气象元素。

平面控制网加密测量基线解算统一采用TGO软件进行处理,并按技术方案要求进行精度检核。

基线解算检核合格后,导出基线向量文件,作为平差的原始基线向量数据。

平面控制网加密测量网平差采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研制的“COSA-GPS(5.20版本)”软件进行处理,选取检验合格的基线构成GPS基线向量网,进行网的平差计算。

7.1.3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

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标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统,外业测量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标准进行,水准路线需附合到设计院《**铁路精密控制网CPI、CPII和二等水准成果》中提供的控制点上。

高程控制网精度按下表7.1.3.1执行

表7.1.3.1高程控制网精度技术要求表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

(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

二等

1.0

0.3

4

6

天宝DINI03型仪器,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注:

──附合线路或环线长度,

──检测已测段长度,

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网平差采用“Cosa-Level软件(1.10版本)”进行数据处理和网平差计算。

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成果已报第三方咨询单位检核通过,建设单位审批并允许采用该成果进行施工。

7.2变形监测观测标的布置

7.2.1既有线轨道变形监测断面设置

在有缝线路轨道上变形监测断面分别设置在接头两端和轨节中间,共计3个断面。

在无缝线路轨道上变形监测断面每10m设置一观测断面。

7.2.2新建铁路路基岩溶注浆段观测标的布置

以施工里程为依据,每50m设置一个观测点。

观测桩埋深1m,形成固定观测点。

沉降、水平位移观测桩采用Φ28mm、长1.2m的钢筋(上刻“+”字),观测桩上部0.2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

(详见下图7.2.1~2)。

7.2.2.1既有线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桩横断面图

7.2.2.1既有线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桩布置

7.2.3既有涵洞接长观测标的布置

以既有涵洞中心线为依据,设置观测断面。

观测桩埋深1m,形成固定观测点。

沉降、水平位移观测桩采用Φ28mm长、1.2m的钢筋(上刻“+”字),观测桩上部0.2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

(详见下图7.2.3.1~2)。

7.2.3.1既有线涵洞接长沉降、位移观测桩横断面图

7.2.3.2既有线涵洞接长沉降观测桩布置图

7.2.5新建桥梁邻近既有线路基

以新建铁路中心线为依据,在新建桥梁中心里程设置观测断面。

观测桩埋深1m,形成固定观测点。

沉降、水平位移观测桩采用Φ28mm、长1.2m的钢筋(上刻“+”字),观测桩上部0.2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

(详见下图7.2.5.1~2)。

7.2.5.1既有线沉降位移桩横断面图

7.2.5.2既有线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桩布置图

7.3变形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7.3.1既有线轨道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既有线轨道监测频次及预警值

序号

项目

静态允许偏差

(mm)

预警值

(mm)

1

轨距

4,-2

8,-6

2

高低

5

8

3

水平

5

8

(2)既有线轨道监测方法

轨距和水平:

利用万能道尺;标高:

利用水准仪定期对每个观测断面轨顶位置进行标高测量,记录并与“零观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相对垂直位移量。

7.3.2水平位移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水平位移观测精度要求

水平位移观测仪器测角精度为±1.0″,读数取位至0.1mm;仪器对中采用激光对点器。

(2)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

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

水平位移观测按照《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四等导线要求施测。

7.3.2.3水平位移观测频率

水平位移速率小于2mm/d时每天一次;水平位移速率大于2mm/d小于3mm/d或累计沉降量大于10mm小于20mm时每天2次;水平位移速率大于3mm/d小于5mm/d或累计沉降量大于20mm小于25mm时每天3次。

当水平位移速率大于5.0mm/d或累计沉降量大于30mm时每2小时一次;安质部启动预警预案。

7.3.4垂直位移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垂直位移观测精度要求

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01mm;

沉降观测外业测量要求如下:

a.前后视距差小于1m,距离短于6m时小于0.2m;

b.前后累计视距差小于3m;

c.视线高大于0.55m;

d.视线长度小于或等于50m;

e.测站限差:

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mm;

f.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工作基准点的高程中误差小于1.0mm。

(2)垂直位观测方法

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

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

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

观测时采用闭合水准路线。

即:

由一基准点出来,路线途经每一观测点及另一工作基准点(至少一个),最后闭合回同一基准点。

具体下下图:

闭合水准线路观测示意图

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

①往测:

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②返测:

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

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