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2小动物上学教案 改好.docx
《浙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2小动物上学教案 改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2小动物上学教案 改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小动物上学教案改好
《11比长短、比高低》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2、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比较。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比较生活中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问:
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
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
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两根长短不同的铅笔,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
教师拿出两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两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
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
这时问同学:
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
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
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瓶饮料,我要请两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
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
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
为什么?
教师小结:
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
(学生评价)
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
“不公平”。
师:
为什么不公平?
让学生明白:
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12比轻重》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用眼看一看、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幼儿小朋友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幼儿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
图片、天平秤,各种水果若干。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星期天,动物乐园可热闹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
)
师:
动物乐园来了哪些小动物?
它们都在干什么?
(噢,有马、大象、小兔,还有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呢?
)你知道小熊和小猴谁轻谁重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轻和重。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比一比
师:
在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你还知道谁轻谁重呢?
你们又是怎么知道它们的轻重的呢?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回答)小朋友们的方法可真多啊,下面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物体都可以怎样比较轻重吧。
2、掂一掂,比一比
师:
这有两本相同大小的图书你们能看出它们谁轻谁重吗?
(你们都认为不能用眼睛看出来)那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呢?
学生操作,掂一掂。
3、称一称,比一比
1、出示水果提问
师:
有同学说,他反复掂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它们的轻重不是很明确,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呢?
(对了,我们可以借助秤这种工具称,现在,我们用天平这种秤称一称。
)
2、教师示范并提问
教师示范称一称,课件出示称苹果和梨的图画。
问:
谁轻谁重呢?
你怎么看出来的?
(很多同学都看出来了,放苹果的这边矮,说明苹果重,放梨的这边高,说明梨轻。
而且,有的同学还发现,天平秤的指针会偏向重的那边呢,可见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啊!
)
三、秤物体,比轻重。
师:
下面小朋友们可以用天平来撑一撑带来的水果,看一看那个水果更重。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总结
师:
小朋友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比较物体的轻重一般用哪些方法?
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种方法?
(幼儿根据本节活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对,小朋友们用这些方法就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了。
(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的办法,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当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当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
)
《13大于、小于和等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和“<”的含义。
“>”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是小于号;“=”是等于号,表示左右两边的数相等。
2、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1、会写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读出一个式子。
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养成一丝不苟,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的含义。
2、“>”、“<”、“=”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多媒体)
1、哪种图形多?
在多的一行打√。
○○○○○()
☆☆☆☆☆☆()
2、哪种图形少?
在少的一行打√。
▲▲▲▲▲▲()
■■■■()
3、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
为学生学习新知从思路和方法上作好铺垫,也为学习新知作了衔接。
)
二、探究与体验
1、师:
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了,小熊猫准备了一些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家,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与数有关的知识?
学生观察汇报。
生:
有3只熊猫,3只猴子,4只兔子。
生:
小熊猫准备了4根香蕉,4个桃子,4个萝卜。
2、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贴出准备好的各种图片。
3、教师引导: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准备怎样分?
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如:
把萝卜分给小兔,把桃子分给小猴,把竹子分给小熊猫自己。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小兔子有几只?
萝卜有几个呢?
学生:
4只小兔子,4个萝卜。
学生:
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2)提问:
每只小兔能吃上一个萝卜,萝卜一个也没多,小兔的只数与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黑板上写上“4=4”,认识“=”,以及读法,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3)指导学生书写等号。
(4)师:
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还有哪些可以用“=”连接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
萝卜的个数和桃子的个数可以写成“4=4”;
小熊猫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可以写成“3=3”;
根据生活中的信息,举出用“=”表示的实例。
4、师:
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可以用“=”连接起来,如果不是同样多的又怎样呢?
提问:
观察主体图,数一数几只猴,几个桃?
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
桃子和猴子的数目同样多吗?
(1)引导学生比较,用语言表达:
桃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少。
①告诉学生“4比3大”可以用符号“>”表示。
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
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②在讲“<”号时,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2)板书:
4>3与3<4,认识“>”、“<”及其读法。
5、观察区分“>”、“<”和“=”。
师:
观察大于和小于两个符号,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
教师都加以肯定。
(2)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看谁摆得好: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三、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
比时仍然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14认识10》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多种方法数10,学会10的读和写,根据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知道10的基数和序数两种含义的区别,熟练掌握10的分与合。
2、通过数一数、比较和摆小棍等教学环节,让学生逐步感知认识10。
3、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10,学会10的读写,根据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复习学习过的数朋友。
(1-9)
设问:
谁最小?
谁最大?
比9小的数字有哪些?
2、情景导入:
9在这些数字中最大,所以它开始有些骄傲了,它谁也看不起,认为自己是最大的数,可是有一天下午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让9再也不敢骄傲了,你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骄傲的9》。
3、听故事《骄傲的9》
4、听完故事,你知道为什么9再也不敢骄傲了吗?
1和0是怎么合起来的?
这个数字你认识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0。
板书:
在田字格里面书写“10”,边写边强调左边是“1”,右边是“0”。
二、讲授新课
1、通过数一数认识数朋友10。
(1)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朋友。
(9只天鹅、9只小鸭)
(2)反馈图中信息。
总结:
9只天鹅、9只小鸭都可以用数字9来表示。
(3)通过数数认识10。
课件演示游来了1只天鹅,1只小鸭,让学生说一说现在有几只天鹅几只小鸭子?
并追问9个一添上1个是几?
10是怎么来的?
10比9个多几?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10的由来,已经初步感知9和10的关系。
)
(4)用小棒在黑板上表示10。
设问:
摆到5的时候问一问,5个一是几?
5里面有几个一?
摆到9的时候,问学生9个一是几?
比9多1个是几?
摆完后让学生再数一数,并且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数一数。
(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3个3个地数……)
总结:
10个一是十,10里面有10个一,只要数量是10就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
2、通过直尺学习1—10的顺序,知道它们的大小。
设问:
同学们,10其实和我们天天在一起,你们知道它在哪儿吗?
快打开铅笔盒,拿出尺子找一找。
看一看,10在哪儿?
把尺子收起来,现在不看直尺,你还能帮助数朋友回到直尺的家吗?
我们一起来填一填。
课件出示:
把数字朋友填回直尺图。
设问:
谁最大?
最小?
比9多1个是几?
9的相邻数是几?
比10小的数有哪些?
……你能根据直尺向我这样给同学们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现在直尺朋友也走了,没有直尺帮忙,你还知道这些数字的大小吗?
3、10的分与合。
(1)学生自主探究
今天我们认识了数朋友10,如果让你给它分成两部分,你会分吗?
自己试着分一分,分完把结果自己写在纸上。
(2)反馈验证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10分成了9和1对吗?
我们用小棒来分一分好吗?
带着学生在黑板上分一分,分完后总结9和1合起来是10,10可以分成9和1。
如果从9里面拿出一根给1,9变成了8,1变成了2,所以10可以分成8和2,下面依次是7和3、6和4、5和5……
总结观察10的分与合的规律。
《1510和几》教案
教学目标:
1、从口语分析出发,会把11~20各数分拆成“十和几”,初步感知以“10”作计数单位,知道十和几组成十几。
2、初步认识位值表。
3、通过具体的操作逐步抽象,形成计算的技能。
4、发展学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
5、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十几就是十和几。
教学难点:
1、会利用十几的数与10的关系解决一些逆向的题。
2、掌握巧妙的计数策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主题图:
谈话引入:
小丁丁和小胖在搭积木,你能猜一猜出他们用了多少块积木吗?
请你再准确地数一数?
你是怎么数的?
二、探究
(一)探究十一到二十的数与10的关系
1、动手操作,总结规律
操作计算条片
(1)请你拿出一个10,再拿出一个1,你知道现在一共拿出了几?
你怎么知道的?
(十和一就是十一。
十一就是一个十和一个一。
)
师板书:
10+1=11
(2)说一个十几的数,并和你的同桌用计算条片摆一摆。
(3)反馈交流:
11——20的数数词语言分析整理(媒体演示,师板书算式)
12就是10和2。
十加二就是十二。
10+2=12
13就是10和3。
十加三就是十三。
10+3=13
14就是10和4。
十加四就是十四。
10+4=14
15就是10和5。
十加五就是十五。
10+5=15
16就是10和6。
十加六就是十六。
10+6=16
17就是10和7。
十加七就是十七。
10+7=17
18就是10和8。
十加八就是十八。
10+8=18
19就是10和9。
十加九就是十九。
10+9=19
20就是2个10。
十加十就是二十。
10+10=20
小组讨论:
十几的数有什么规律吗?
小结:
十几的数就是10和几,就是十加几。
板书:
十加几等于十几。
(4)出示计数器:
说说计数器下面有什么?
(个位和十位)
师介绍:
右起第一位是个位,右起第二位是十位。
像这样的表我们称它叫位值图。
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2、认识规律,逐步过渡
操作双色片
请小朋友拿出双色片,摆一摆书本的第2题是怎么算的?
(先放上10,再放上几,合起来就是十几。
)
(二)探究以各种方式摆出10—20的数的分拆
1、出示一箱蛋,装有红壳蛋和白壳蛋
问:
这个箱子里有些蛋,你能很快看出有多少个蛋吗?
(很难确定;大约有几个,估计有几个……)
出示蛋盒,生观察:
每个蛋盒里可以放几个蛋?
(十个)
如果把蛋放在这样的盒子里,你能很快知道有几个吗?
(请一生把蛋放入蛋盒中。
放满了一个蛋盒,就是10个,另一个蛋盒里有4个,合起来就是14个。
)
列出算式:
10+4=14
师小结:
这样的盒子可以帮助我们较快地计数。
观察14个蛋中有几个白壳蛋,几个红壳蛋?
(算式:
14=8+6)
2、学生尝试操作
问:
这14个蛋你还有其它的摆法吗?
(1)学生操作演示。
(2)根据颜色列成算式:
14=10+414=11+314=7+714=6+8……
3、在数板上进行数的摆放练习
20数板就像这两个蛋盒,可以用双色片在上面摆出不同的数,不同的样子。
(1)用双色片在20数板上摆出一个10—20之间你最喜欢的数。
(把学生摆的各种形式的数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
)
根据摆的说一说:
几片红,几片蓝,一共是几?
同桌合作练习:
一人摆数,一人说;一人说数,一人摆。
(2)一个数的不同摆放形式。
试一试:
用双色片在数板上摆出“17”。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十几的数,说说它们和10的关系。
《16统计》教案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中,让同学们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在统计的过程中,使同学们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初步学习用符号记录数据。
3、通过活动,培养同学们分工合作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师:
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今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要进行投篮比赛,你们想不想当个小裁判?
二、探究新知
(一)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
1、比赛开始,课件展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投篮的情境。
提出问题:
比赛结束了,他们俩谁赢了?
2、回放比赛,现在你知道谁赢了吗?
他们各投中几个球?
(二)揭示课题
1、要想清楚的知道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各进了几个球,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好方法:
统计。
(板书课题)
(三)感受统计过程
1、小组合作设计记录的纸。
小组合作设计,教师给予指导。
汇报展示设计的方法。
2、讨论记录的方法。
如果大头儿子进一个球,你打算怎样记呢?
3、指导小组分工。
师:
这些方法都可以,为了记得更准确,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你们可以小组分分工,由谁来记录、谁来看大头儿子、谁来看小头爸爸、谁来记录。
(请两个小组分别说说是怎样分工的)
4、小组合作记录。
课件出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投篮比赛。
师: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又进行了一场比赛,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小组同学做好准备。
5、展示记录结果。
师:
像我们刚才这样记录的方法就是统计。
6、组织学生评价。
师:
你最喜欢哪种统计的方法?
师:
你能根据你统计的,知道他们各进了几个球吗?
(出示统计表)
师:
看到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四)再次统计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投篮比赛
1、师:
看,谁来了?
(围裙妈妈)他们三人又要举行一场比赛了,你还想为他们当一回小裁判吗?
那赶快准备吧。
2、学生设计记录表,小组分工,教师根据情况适时指导。
3、比赛开始,开始记录。
4、宣布比赛成绩。
三、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回家跟爸爸、妈妈玩一个剪子、包袱、锤的小游戏,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记录下来。
《17学看钟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语:
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二、教学新课。
1、初步认识钟面。
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的同学。
钟面上有两根针,长的那根叫分针,短的那根叫时针。
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格。
小朋友们观察地真仔细,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看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朝哪个方向走的?
钟面上的分针、时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2、认识整时。
(1)观察钟面上显示的时刻。
长长的分针指着几?
(随着学生的回答,显示“分针”)
短短的时针指着几?
(随着学生的回答,显示“时针”)
引导学生说出: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点。
教师规范学生语言:
小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几点说成是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是几时?
(2)同学们真了不起,那这个时刻又是几时呢?
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4时)
(3)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个时刻你能马上说出是几时吗?
(8时)
(4)这三个时刻都是整时。
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5)拨钟练习。
教师拨钟,学生说几时。
(6时和12时,这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
)
教师说几时,学生拨钟。
再过一小时是几时?
在黑板上贴3时和9时两个钟面,学生写。
(请两生到黑板上写)。
3、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用这种钟表示时间外,还能用什么表示时间呢?
(电子表)
瞧,小红的床头柜上就放着一个电子表。
你知道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吗?
电子表是怎样显示时间的?
(电子表上有两个小圆点,两个点的左边是几,同时,两个点的右边是两个0,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像电子表显示的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
(电话显示器上、电视上、手机上。
)
你能试着用这种写法表示3时和9时吗?
(请两生写在黑板上)
三、实践应用。
1、找朋友游戏:
3时和3:
00是同一时刻的两种不同的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我们也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是好朋友,握握手吧。
(电脑放儿歌找朋友)
过渡语:
现在咱们继续玩游戏。
2、手势游戏:
由老师给大家做几个手势,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根据老师的手势马上说出是几时整?
(3时、6时、9时、12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