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一学期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合必备与必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4526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81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一学期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合必备与必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学年第一学期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合必备与必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学年第一学期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合必备与必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学年第一学期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合必备与必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学年第一学期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合必备与必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一学期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合必备与必背知识点.docx

《学年第一学期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合必备与必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一学期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合必备与必背知识点.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第一学期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合必备与必背知识点.docx

学年第一学期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合必备与必背知识点

基础知识整合必备、必背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

1.氧化还原反应

(1)化合价、双线桥及电子转移

同学你好,氯酸钾和盐酸反应属于归中反应,氯酸钾中的1个Cl从+5价降到0价,得到5个电子,HCl中的Cl从-1价升高到0价,有5个HCl价态变化,得5个电子。

总之氧化还原反应中同种元素的价态只靠近不交叉。

所以双线桥如下:

 

KClO3+6HCl=KCl+3Cl2↑+3H2O

 

同学你好,Cl2和水反应中,若参加反应的Cl2为1mol,则说明参加反应的Cl为2mol,其中1molCl从0价变化到-1价,得1mol电子;另1molCl从0价升高到+1价,失去1mol电子;在Cl原子之间转移的电子就是1mol,例如,A有一个苹果,B没有苹果,A将苹果给了B,我们可以描述为A失去了1个苹果,B得到了1个苹果,实际在A和B之间传递的苹果只有1个,不是两个。

那么在化学反应中也是一样的理解,失去1mol电子,必定得到1mol电子,那么转移的电子就为1mol,不是得失电子之和。

本题的C项错误原因是1molCl2通入水中,并没有说Cl2完全反应,因为Cl2和水的反应是可逆的(Cl2+H2O

HCl+HClO),所以通入1molCl2参加反应的Cl2肯定小于1mol。

那么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肯定小于1mol,即小于NA。

(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

同学你好,Na2O2是强氧化剂,H2S和SO2都具有一定的还原性,第

(1)问中的反应我们可以有两种理解方式,其一为:

Na2O2与水反应时,Na2O2自身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当把Na2O2加入含有H2S或SO2的溶液中后,由于H2S和SO2的还原性比Na2O2强,所以H2S和SO2会优先于Na2O2发生反应(优先体现还原性),不会出现Na2O2和水反应的情况;其二,我们可以用假设法,假设Na2O2先和水反应,那么会产生O2,O2具有强氧化性,会和H2S以及SO2发生反应,所以综合来看,还是Na2O2和H2S或SO2反应。

同学你好,G装置中装的溶液为:

Fe(NO3)3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且pH=1,含有有大量H+,在强酸性环境下NO3-能体现强氧化性。

我们学过如下反应:

3Fe2++NO3-+4H+=3Fe3++NO↑+2H2O

通过以上反应可判断出,H+大量存在时,氧化性大小为:

NO3->Fe3+,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当溶液中通入SO2,SO2做还原剂,同时存在Fe3+和NO3-时,氧化性强的先反应,所以先反应的是NO3-,Fe3+只有当NO3-反应完全之后才会反应。

所以通入溶液中首先发生的反应如下:

3SO2+2NO3﹣+2H2O=2NO↑+3SO42﹣+4H+

同学你好,C元素较稳定的价态是0价和+4价,例如,自然界中存在的石墨、金刚石中的C属于0价,空气中CO2,岩石中的碳酸盐都是+4价的,所以这两种价态属于C的常见稳定价态。

本题中纤维素水解的产物为葡萄糖C6H12O6,C的平均价态为0价,遇到NaCl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的化合价降低,C化合价升高,C从0升高到稳定价态为+4价,即变成CO2,具体反应如下:

C6H12O6+4NaClO3=6CO2↑+6H2O+4NaCl,从反应中看CO2属于氧化产物对应的C的价态是+4价。

当然从另一角度分析,常见的含C的物质和强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一般C被氧化为CO2,例如,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C和浓硫酸反应生成CO2;H2C2O4和高锰酸钾反应时生成CO2。

据此可以判断出NaClO3在和葡萄糖反应时会生成+4价的CO2.

同学你好,硝酸与金属反应的产物多变,一般遇到还原性强的金属生成的产物其价态越低,硝酸浓度越小与金属反应产物价态越低;例如,Fe和浓硝酸反应(加热条件)生成NO2;与稀硝酸生成NO;随着硝酸浓度降低会产生N2O,N2,若硝酸非常稀则会生成NH4+。

一般我们只需要掌握常见的两种:

浓硝酸产生NO2,稀硝酸产生NO。

(3)氧化剂、还原剂和产物判断及比例

同学你好,依据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反应:

KClO3+6HCl 

KCl+3Cl2↑+3H2O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原子是Cl,KClO3中Cl从+5降到0价,属于被还原的Cl原子;HCl中一部分Cl从-1价升高到0价,属于被氧化的Cl;其中KClO3中1个Cl转移5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HCl中需要5个Cl从-1价升高到0价,所以被氧化的Cl有5个,则被氧化的Cl原子和被还原的Cl原子个数比为:

5:

1。

而得失电子之比为:

1:

5,被氧化的原子和被还原的原子与单个原子得失的电子数之比是相反的。

例如,铜和硝酸反应中:

Cu+HNO3(浓)→Cu(NO3)2+H2O+NO2↑,1个Cu失去2e-,生成1个+4价N得1e-,所以电子数之比为:

2:

1,则被氧化的Cu和被还原的N之比就为:

1:

2.。

(4)电子守恒的计算

同学你好,第

(2)问的计算需要用到的是电子守恒,不是电荷守恒。

7.9g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产生的O2为0.48g,加热过程化合价的变化为Mn从+7降低到+4和+6,O失电子从-2-升高到0价;剩余固体与浓盐酸反应时,仍然是Mn得电子化合价全部降到+2价,Cl得电子从-1升高到0价。

综合两次反应来看,得电子的都是Mn,且从+7降到+2价,失电子的O和Cl,因此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我们可以建立等式关系:

n(Mn得电子)=n(O失电子)+n(Cl失电子)

KMnO4总量为0.05mol,Mn从+7降到+2,得电子量为:

0.05×5=0.25mol;O2的物质的量为0.015mol,失电子的量为:

0.015×4=0.06mol;Cl失电子的量就为:

0.25-0.06=0.19mol,每一个Cl从-1价升到0价,每生成1分子Cl2,转移2个电子,则Cl2的物质的量为:

同学你好,判断电子转移的数目需要找到标准,1个NH4+中含有1个N原子,1个N从-3升高到0价,每一个N转移3个电子,若有1molNH4+,则含有的N有1mol,每一个转移3个电子,则1mol转移3mol电子;如果以N2为标准,则每生成1分子氮气,转移6个电子,按照NH4+和N2的比例关系可知,1molNH4+会生成0.5molN2所以,转移的电子为:

0.5×6=3mol。

结果是相同的,只是计算的标准不同。

2.离子反应

(1)离子的检验、共存和推断

同学你好,能与Ag+产生白色沉淀的阴离子不仅仅有Cl-,CO32-和SO42-都可以和Ag+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2CO3、Ag2SO4),根据实验(3)可以确定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和SO42-,所以实验

(1)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一定有Ag2CO3、Ag2SO4,白色沉淀中是否有AgCl是无法确定的。

所以Cl-不一定存在。

当我们把所有离子判断出来之后,根据溶液呈电中性的原理可以做如下推测,在溶液中存在正电荷物质的量为:

n(+)=n(NH4+)=0.05mol

负电荷的物质的量为:

n(-)=2n(CO32-)+2n(SO42-)=0.06mol

电荷不守恒,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K+(Mg2+和Ba2+与CO32-不共存),若n(K+)=0.01mol,则电荷守恒,溶液中不存在Cl-;若n(K+)>0.01mol,则溶液中一定存在Cl-。

同学你好,A中可能存在SO32-,分析如下:

若溶液中含有SO32-,加入BaCl2后,发生反应:

Ba2++SO32-=BaSO3↓,产生白色沉淀,加入HNO3,BaSO3会被硝酸氧化成硫酸钡:

2HNO3+3BaSO3=3BaSO4+H2O+2NO↑,白色BaSO3转化为BaSO4沉淀,所以看到沉淀不溶解,但是可以看到有气体产生,且气体进入空气能看到少量红棕色(2NO+O2=2NO2),与A项的描述“白色沉淀不溶解,也无其他现象”不符合,所以溶液中不会有SO32-离子的干扰。

A项的错误原因,应该是无法排除Ag+的干扰,如果原溶液有Ag+,则加入BaCl2会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也不会溶解,也无其他现象,和A项的描述符合,所以推测溶液中可能含有Ag+或者SO42-。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同学你好,强酸制取弱酸的规律适用于离子反应中的复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本题中的SO2和NaClO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不能用强酸制取弱酸的规律进行分析。

常见的强酸制取弱酸的例子,如:

BaCO3和HCl反应:

BaCO3+2HCl=BaCl2+CO2↑+H2O

强酸为HCl,弱酸为H2CO3(CO2+H2O),反应中无价态变化;CaCO3和HCl反应;Na2S和H2SO4反应;都是符合的。

当然强酸制取弱酸也有特殊的不满足规律的例子:

CuSO4和H2S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CuSO4+H2S=CuS↓+H2SO4,这个反应中生成了CuS沉淀,且难溶于H2SO4,所以该反应会向生成沉淀的方向进行,不符合强制弱

同学你好,NaHCO3和Ca(OH)2反应存在少量过量的情况。

例如,当Ca(OH)2少量时,加入的NaHCO3过量,HCO3-会将Ca(OH)2中的OH-全部反应完,因此书写方程式时,应该以OH-的量确定HCO3-的系数,溶液中有1个Ca2+则一定对应2个OH-,如下:

Ca2++2OH-,2个OH-配2个HCO3-,所以得到Ca2++2OH-+2HCO3-=CaCO3↓+2H2O+CO32-;当NaHCO3少量时,按照HCO3-的量确定OH-的量,即:

HCO3-消耗1个OH-,方程式如下:

HCO3-+OH-+Ca2+=CaCO3↓+H2O。

这种过量少量的方程式书写,需要将少量的物质系数定为1来进行配平。

3.元素周期律

(1)元素推断

同学你好,X不能是Li元素。

分析如下:

R原子质子数为Y的2倍,短周期主族元素质子数最大为17,所以除以2可得,Y的原子序数小于9,所以Y是第二周期元素,设原子序数为y,则次外层电子数为2,根据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Y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可以推知X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由于X的原子序数较小,那么X可能为H或Li,而Z只能是Na;R原子质子数为Y的2倍,所以R的原子序数为2y,根据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6,若X为H,则1+y+11+2y=36,y=8,则Y对应的是O,R对应S元素;若X为Li,则3+y+11+2y=36,求出的y不是整数,不符合题意,所以X不能是Li。

同学你好,25℃,0.1mol/L的XW水溶液pH=1,说明溶液呈酸性,由pH可知溶液中的c(H+)=0.1mol/L,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可以推测只有当XW是酸的时候,在浓度为0.1mol/L的情况下,才能电离出0.1mol/L的H+,如果XW是其他类型的物质则不可能产生这么高浓度的H+,因此推测出XW是酸,X必定为H元素,由于其浓度为0.1mol/L,电离的H+浓度也为0.1mol/L,可以推测1分子XW可以电离出1个H+,且H+是完全电离的,因此为一元强酸。

(2)化学键电子式和微粒结构分析

同学你好,我们将Be2Cl4中Cl的电子补充完整可以得到如下图:

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所以Cl会形成1根键,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如上图的1和2号Cl,直接和Be形成1根共价键,1个Cl提供1个电子,1个Be提供1个电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Be最外层有2个电子,因此将最外层的两个电子形成共价键之后,只能形成2根键,但是上图结构中Be形成了3根键,说明Be原子中有配位键,即Be的2个电子已经形成了2个共价键,已经没有电子在继续形成共价键了,所以采取的成键方式是Be提供空轨道,Cl提供成对电子,构成配位键,如下图:

橙色箭头表示配位键,箭头方向表示Cl给出1对电子,与Be共用,Be只需要提供空轨道即可。

同学你好,CCl4中C和Cl之间形成4根共价键,每一个Cl原子提供1个电子,C总共提供4个电子形成四根键,Cl原子只形成1根键,Cl的最外层电子有7个,其中1个电子和C共用形成1根共价键,剩余的6个电子没有成键,就形成3对孤电子对;其电子式如下:

所以CCl4中,每一个Cl都有3对孤电子对。

和本题中给的结构对比,Cl周围缺少了3对孤电子对。

所以C项错误。

祝学习进步!

同学你好,电子式的书写我们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当然也可以根据题目的信息进行推测,Mg2C3与水反应可以生成H2C=C=CH2,根据这个物质推测Mg2C3中C原子之间是存在化学键的,而且Mg2C3与水的反应属于水解过程,所以C原子在反应过程中结合H原子,我们将产物中的H去掉,可以推测出C原子之间的电子式为:

,Mg2C3本身为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C34-离子和Mg2+,所以其电子式书写为:

CaC2也是类似,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

)所以其C22-的电子式为:

,碳化钙的电子式就为:

同学你好,XY2有X2+和Y-离子构成,且其电子层结构是相同的,说明X2+和Y-离子的电子数是相同的,1molXY2中含有3mol离子,3mol离子含有的电子为54mol,则用

=18mol,所以1mol离子中含有18mol电子,即1个离子含有18个电子,用54除以3是为了计算出每一个离子所具有的电子数。

这样我们可以推测18电子的微粒确定X、Y元素分别为Ca和Cl。

(3)周期律及金属性非金属性

同学你好,“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这句话中“对应的阴离子”可以认为是某非金属元素最简单的阴离子,例如,Cl对应的是Cl-;S对应的是S2-;Br对应的是Br-;F对应的是F-;阴离子的还原性顺序为:

S2->I->Br->Cl->F-,那么其元素对应的非金属性强弱正好和阴离子还原性强弱顺序相反,非金属性为:

F>Cl>Br>I>S。

4.计算

(1)守恒法的计算

同学你好,合金和硝酸反应,Al、Fe、Cu分别变成,铝离子、三价铁离子、铜离子,即合金中的Al、Fe、Cu失电子,失电子的总量=Al失电子量+Fe失电子量+Cu失电子量,通过第一个条件:

合金和NaOH反应可推测出Al在和NaOH反应,Fe与Cu不反应,因此,通过第一个条件可以求出Al失去的电子量(其价态都从0升高到+3价);第二个条件:

合金溶于硝酸,加入过量NaOH,得到沉淀质量为25.4g,此时我们可以知道沉淀是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铜,其中按照Fe失3个电子,形成1个Fe3+,1个Fe3+结合3个OH-形成氢氧化铁,所以Fe失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消耗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铜失2个电子,形成1个铜离子,1个铜离子结合2个氢氧根离子形成氢氧化铜,所以铜失去的电子数等于铜离子消耗的氢氧根离子,这样失电子总量=铝失电子量+铁离子、铜离子消耗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

同学你好,如果确定了NO的体积或者物质的量,可以通过列方程组的形式进行计算。

若生成的NO为amol。

设Cu为xmol;Ag为y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以列出等式关系:

2x+y=3a;根据质量为mg,可以得出等式64x+108y=m;联立两个方程式可以求得x和y,就可以计算出铜和银的质量分数。

同学你好,最后一问计算需要依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进行,配成的500mL溶液中只取出了25mL进行滴定,因此根据HCl计算出的Ca(OH)2是25mL溶液中的含量。

即n(HCl)=0.25×22×10-3mol=5.5×10-3mol,则25mL溶液含有的Ca(OH)2为2.75×10-3mol,直接由25mL扩大到500mL,则样品中Ca的含量为20×2.75×10-3=0.055mol。

即样品中Ca的含量为0.055mol,质量为:

m(Ca)=0.055×40=2.2g,样品总重为2.3g所以H的质量为0.1g,则n(H)=0.1mol,则n(CaH2)=0.05mol,则CaH2中Ca有0.05mol,Ca元素的总量为0.055mol所以单质Ca为0.005mol,则CaH2和Ca单质的物质的量比值为:

0.05:

0.005=10:

1。

(2)方程式计算和关系式计算

同学你好,按照实验步骤,Zn和硫酸反应产生H2,用H2还原CuO,由于还原过程需要加热,氢气不纯容易爆炸,所以最开始Zn和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用于排尽装置内的空气,这一段中没有Cu产生,所以开始的一段Cu的质量为0,如下图OA段;当空气排尽,开始加热试管,Cu的质量开始缓慢增大,如AB段,根据化学方程式:

CuO+H2=Cu+H2OZn+H2SO4=ZnSO4+H2↑

802652

8g0.2g6.5g0.2g

8gCuO完全反应,需要Zn6.5g,所以从Cu的质量增加开始,到Cu的质量不变,消耗的Zn为6.5g,即AB段消耗的Zn为6.5g,B点之后Cu的质量不变,但是仍需要有H2产生,保证撤去酒精灯之后Cu冷却时不被氧化,所以B点在10g以内,不能大于10g。

同学你好,饱和氯水中加入足量AgNO3,Ag+消耗溶液中的Cl-使Cl2与水的反应正向移动,直至Cl2消耗完,有一部分Cl原子转化为HClO,而HClO见光分解,反应如下:

2HClO=2HCl+O2↑,且Ag+对HClO的分解有促进作用,所以最终HClO会全部转化为HCl,那么溶液中的Cl全部会形成Cl-,最终全部变成AgCl沉淀,所以计算AgCl时直接根据Cl原子守恒即可,1L溶液中Cl2的量为0.09mol,则Cl原子为0.18mol,n(AgCl)=0.18mol,则AgCl的质量为:

m(AgCl)=0.18×143.5=25.8g.

同学你好,视频中老师假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为1g,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关系式如下:

Na2CO3~2HCl,当碳酸钠为1g时,其物质的量为:

,按照比例1:

2,计算

同学你好,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方程式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的,例如,NaHCO3+HCl=NaCl+CO2↑+H2O,该方程式的意义是:

1个NaHCO3和1个HCl反应生成1个NaCl,1个CO2,1个H2O,按照这个比例,当有1×1023个NaHCO3参加反应时,生成的CO2一定为1×1023个;若有NA个NaHCO3参加反应,则会生成NA个CO2如下:

NaHCO3+HCl=NaCl+CO2↑+H2O

O1

1×10231×1023

NANA

当参加反应的NaHCO3为NA个时,根据n=

,其物质的量为1mol,而生成的CO2为NA个,也为1mol,所以参加反应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系数之比。

(3)平均值法

同学你好,平均值的计算并不是将两种物质的摩尔质量相加除以2,这种算法是错误的。

例如,1molCO2和2molH2混合,我们计算平均摩尔质量需要根据公式计算,

,首先总质量为:

m总=1×44+2×2=48g,n总=3mol,

(4)十字交叉法

同学你好,十字相乘法又叫十字交叉法,计算时需要先求出平均值,根据题意可以求出两种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

,列式如下:

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

1,由于总物质的量为0.3mol,则CO2为0.15mol,CO为0.15mol。

同学你好,依据题意C为0.3mol,O2为0.2mol,依据原子守恒生成的碳氧化物物质的量为0.3mol,且C:

O=3:

4,设其平均分子式为

,列出十字交叉:

n(CO):

n(CO2)=2:

1;设1molC燃烧生成CO的反应热为-akJ/mol,按照题目的已知3.6gC燃烧放出XkJ能量,则燃烧1molC放出的热量为

kJ,列出十字交叉:

化简之后:

Y-

=2(

)整理后得:

a=(5X-0.5Y)则1molC燃烧生成CO反应热ΔH=-(5X-0.5Y)kJ/mol。

祝同学学习进步!

5.阿伏伽德罗常数计算

同学你好,D项的计算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在一个容器中装有2.2g的CO2和N2O混合气体。

CO2和N2O的摩尔质量都是44g/mol,则说明该容器中的任意一个分子其摩尔质量都是44g/mol,依据

,所以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每一个CO2分子含有电子数为:

22个;每一个N2O分子含有电子数为:

22个;则在该容器中任意选择一个分子,其含有的电子数目为22个,那么容器中气体所具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每一个分子具有的电子,即电子总量=0.05×22=1.1mol,其个数就为1.1NA。

D项考查的是微粒的构成和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尤其是需要注意该选项针对的是混合物,可以利用极值法(视频老师讲解的方法分析),也可以抓住摩尔质量相等这个特征,将其当作一种分子简单处理进行计算。

6.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1)反应的分类

同学你好,a物质质量增加,b物质质量减小,d物质质量不变(说明d不参与反应),a质量增加了3.6g,b减小了6.8g,根据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即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和在反应前后不变,可以推出c质量增加,且增加的质量计算如下:

6.4+14+3.2=10+7.2+x,求出x=6.4g,所以c的质量是增加的,这样可以判断出b是反应物,不断消耗,质量减小,a和c是生成物质量不断增加,d质量不变为催化剂或者不参与反应。

则反应式为:

b→a+c;这个式子符合分解反应的类型:

一种物质→多种物质,例如,2H2O2=2H2O+O2↑就属于分解反应。

所以说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本题的该反应就属于分解反应。

(2)物质的分类

同学你好,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最明显的区别是在熔融状态下能否电离(或能否导电)能导电的为离子化合物,不能导电的是共价化合物。

氧化铝是在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出Al3+和O2-离子,因为这个原因在制取单质Al时,使用的是电解Al2O3的方法;而AlCl3在熔融状态是无法电离的,所以AlCl3为共价化合物。

通常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可以依据构成的元素判断,一般情况下全部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一般由非金属和金属构成的为离子化合物,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例如,NH4Cl全部是非金属元素构成,但是却是离子化合物;AlCl3由金属和非金属构成,属于共价化合物,所以我们需要记住一般的规律,同时还有记住特殊的物质。

同学你好,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

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需要区分的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中可以含有金属元素,例如,硅酸盐材料Na2SiO3,虽然含有Na元素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可以和金属材料对比,金属材料是由1种金属单质或多种金属单质构成,具有金属性能,而无机非金属材料则不具备金属性能。

(3)弱电解质的判断

同学你好,判断HNO2是否为弱电解质的标准是看其是否完全电离。

D项告诉0.1mol/LHNO2,pH=2.3说明c(H+)=1×10-2.3mol/L,若HNO2是强酸,则0.1mol/L的HNO2完全电离会产生0.1mol/L的H+,但是溶液中H+的浓度为1×10-2.3mol/L,说明HNO2不完全电离,属于弱电解质。

+H+

同学你好,可以根据定义判断苯酚是电解质。

判断如下:

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苯酚属于化合物,且苯酚在水中可以溶解(室温稍微溶解,冷水微溶),由于苯酚中苯环对羟基的影响,导致-OH可以发生微弱电离,电离如下:

所以苯酚溶液中存在离子,可以导电,则苯酚属于电解质。

苯酚的电离很微弱,有弱酸性,酸性介于H2CO3和HCO3-之间,电离是不完全的,所以苯酚属于弱电解质。

同学你好,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其分子中都是非金属元素,一般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铵盐除外),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形成的为离子键(氯化铝除外),从这个角度来看,乙醇中的化学键全部为共价键,因此乙醇为共价化合物。

乙醇的导电性实验可以证明,液体纯乙醇不导电,即其熔融态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