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乘法分配律说课稿3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4462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乘法分配律说课稿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有关乘法分配律说课稿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有关乘法分配律说课稿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有关乘法分配律说课稿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有关乘法分配律说课稿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乘法分配律说课稿3篇.docx

《有关乘法分配律说课稿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乘法分配律说课稿3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关乘法分配律说课稿3篇.docx

有关乘法分配律说课稿3篇

有关乘法分配律说课稿3篇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1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54—55页的内容

  二、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重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过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进一步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数范围内的基本运算律,而且有利于他们更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通过用两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列出的两道算式,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照例子列举出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特点,并用字母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材有意识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感受不完全归纳法,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符号感,进一步感受数学表达的严谨与简练。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能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尘埃,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三)教学重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教学难点及关键

  自主发现规律,抽象归纳,并能用符号、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我们每一堂课教学的根本目标。

新的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一)教学方法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谁知规律,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设计一些易混题,最后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指导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始终参与教学活动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出示了学生的生活情景图,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乘法分配律。

  合作交流,体会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开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提升思维品质,发展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五一就要举行艺术节的比赛了,为了这次艺术节,教师和同学们都花了很多的精力,这不,施老师正利用星期天,去为舞蹈组的小演员们挑选漂亮的演出服呢?

(课件出示商店场景)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充满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主动积极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二)展开探索过程

  1、初步感知

  

(1)提出要求: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买这些些服装,施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钱呢?

你能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吗?

  

(2)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3)交流反馈:

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列式

  板书:

65×5+45×5

  (65+45)×5

  请生交流解题思路,并比较哪种解法更简便。

  (4)列成等式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这两种解法虽列式不同,但都能解决问题。

那么我们在这两个算式之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得数是相等的呢?

  小结:

虽然这两个算式样子不同,但是计算结果是相等的。

我们就可以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2、类比展开

  

(1)提出类比问题:

如果施老师选择选择的是另两种服装,买的数量都是6件、或8件的,你还能用两种方法来求一共要付多少元吗?

  

(2)要求:

每一小组编一题,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比一比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交流反馈,相机板书:

  32×6+65×6

  (32+65)×6

  32×8+65×8

  (32+65)×8

  32×6+45×6

  (32+45)×6

  32×8+45×8

  (32+45)×8

  (4)观察算式,引导列成等式,仿照等式随意举例像这样的情况,是偶然巧合还是有其中的规律呢?

大家不妨再举几个例子,再算一算。

  举例,小组交流,挑选几组板书。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引导有效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启发,通过观察、类比列举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所初步感知,形成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也掌握了一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验感悟

  

(1)观察这些算式,或小声地读一读这些算式,这中间隐藏着什么规律呢?

  学生有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2)修改算式,感悟规律

  通过观察,同学们或多或少都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算式,根据你刚才的观察,你觉得这些算式中,哪两个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就把它们挑出来,如果有争议可以算一算来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

(3+4)×6

  3×6+4×6

  3×17+3×5

  3×(17+5)

  20×(5+13)

  20×5+5×13

  (13+7)×4

  13×4+7

  (13+7)×4

  13×4+7

  交流反馈有哪几组等式。

让生想办法修改那些不能组成等式的,使它们变成等式。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类比列举、观察感悟、反思纠错等多种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动活泼地建构起对数学富有个性理解的过程。

  4、揭示规律

  

(1)游戏“交朋友”

  课件出示:

(80+2)×4,谁是它的好朋友?

(80和20打着伞,一块去和4交朋友,4可最热情了,它和80握握手,又和20握握手,多公平啊,80和20高兴地把伞都丢掉了)

  出示:

6×(10+20)(A+100)×5,(42+45)×▲,请生帮它们交朋友

  

(2)揭示规律

  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反馈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学生可能用语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用字母表示:

〔a+b〕×c=a×c+b×c

  用语言叙述:

两个数的各乘第三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第三个数相乘,再求和。

  任何事物都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去看,你们反着读一读用字母表示的等式,你能给下面两个算式找到朋友吗?

35×8+65×8

  9×12+9×282

  【设计意图】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要比生活更重要。

数学毕竟不是生活经验的“照片”,而是对生活经验进行重组、加工,逐步抽象打手成数学模型,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它________于生活而又远远高于生活。

所以,前面的教学环节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学生有所感悟,但不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时,及时数学化,有效地引导学生小结规律,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三)巩固内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指名报,全班共同校对。

  明确:

根据什么这样填写?

第1题和第2题在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己判断。

然后请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每位学生都用两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板演。

  明确:

这两种算法有什么联系?

符合什么规律?

  小结:

通过长方形周长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也说明了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看到,乘法分配律我们早已不自觉地在运用了。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各自按运算顺序计算,指定两人板演,共同订正。

  提问:

每组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哪一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小结:

有时是先乘再求和比较简便,有时是先求两数的各再乘比较简便,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对待。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重练习的层次和坡度。

基本练习形式多样,达到了双基训练扎实的效果。

由于刚刚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为使学到的知识能更好地纳入到原有的已有知识体系里,必须进行一定量的、针对性强、有实效的基本练习。

  (四)总结回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收获”既有知识的习得,也有情感上的感受及所得,反思的效果很明显。

  (五)课堂作业

  六、说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例:

短袖衫

  裤

  子

  夹克衫

  32元

  45元

  65元

  65×5+45×5

  =(65+45)×5

  =

  325+225

  =

  110×5

  =

  550(元)

  =550(元)

  其他购买方案:

  32×6+65×6

  =(32+65)×6

  32×8+65×8

  =(32+65)×8

  32×6+45×6

  =(32+45)×6

  32×8+45×8

  =(32+45)×8

  〔a+b〕×c=a×c+b×c

  两个数的各乘第三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第三个数相乘,再求和。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2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教学是在已学习了乘法、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出现的,学习乘法分配律是为简便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目标定位】

  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法运用】

  为了实践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我组织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并且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高,在课堂上喜欢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为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优势,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获取新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依据学情,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三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

比赛激趣、启迪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新课教学之前,我设计了男女生计算比赛活动。

(放录像及课件)通过创设这样的计算比赛活动,学生初步感知了简便计算的一些规律,把学生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迫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环节:

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时,我先出示书上的准备题。

(出示课件例题)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果。

接着引导学生对照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

我们来听听学生是怎么说的。

  (放录像)学生感受到了两组算式结果相等,但运算顺序不同,对这一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为了验证这一现象不是巧合,我再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写出几组类似这样的等式并计算是否相等。

  (放录像)学生写完后汇报,我将等式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等式两边算式,去领悟思考,寻求规律。

  (放录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认识,我接着设计了一道连线题。

  (出示课件与录像)学生先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同学之间说一说,议一议,当学生发现问题后我们一起来看学生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放录像)这样使学生在辨析与争论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测与验证,逐步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接着我又出示“找朋友”的游戏题。

  (放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使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因素的作用;同时课件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反运用。

再告诉学生们这种规律数学上我们把它叫作乘法分配律,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同学间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放录像及课件)我们一起来看学生们是如何总结乘法分配律。

  (放录像)尽管学生说的不是很完整,但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再揭示乘法分配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以便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边放课件)

  第三环节:

拓展延伸、应用规律

  定律发现后,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体验规律的应用价值,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

抢答题,必答题,自创题,风险题,让学生大胆尝试,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抢答题和必答题以基础题为主,体现正逆两方面,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变形练习,让每个学生特别是潜能未开发的学生能体味到成功,有成就感;自创题是让学生自己相互当小老师,围绕乘法分配律出题目,相互进行检测;风险题是为了体现分层教学的要求,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把题目加深加难,激起优秀的学生求知欲望。

第一题有的学生是这样说的,他发现算式里有相同的数139,把它提出来再乘剩下的几个数的和;第二题学生是这样理解的,199个25加1个25就是200个25。

学生的回答是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这种发散题也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这样就保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评价反思】

  纵观这堂课,我认为这节课我在这几个方面把握得较好:

  一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上课伊始,我设计一个比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主动探究是学生的天性。

课堂上,我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如出示连线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乘法分配律时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二是珍视课堂动态生成,实现没有预约的.精彩。

课前在设计激趣这个环节时,只考虑到学生用简便算法计算速度快,没想到演板时会出错。

面对这一情况我冷静处理,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简便计算不仅速度快,而且正确率高。

  三是设计分层练习,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

新课标明确指出:

要观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因此我设计由易到难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是借助媒体演示,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

教学中我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演示:

连线题、“找朋友”、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等。

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未尽人意的地方。

如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只是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没有让学生自我评价或生生评价;如果教师再多一些对学生的情感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我想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们,“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在数学教学这块花园里,我愿勤奋耕耘,虚心学习,进一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三)《大纲》要求

  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

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25×825×4

  25×6×47×8×52×3×50

  课件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得更清楚。

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创设情境,师生比赛。

出示一组题从中选取两道,谁能看一眼题目就能说出得数。

  (40+4)×2537×45+55×37

  68×32+68×68(80+8)×125

  比赛的结果:

老师算得快学生算得慢。

学生心里就会想:

老师怎么你算得那么快?

这时老师导入:

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你们想知道吗?

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高潮。

老师告诉学生乘法的又一法宝就是乘法分配律。

板书课题,进入新知。

  二.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新知。

  本环节先用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

  1、什么叫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如何表示?

  2、应用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

  3、什么地方用乘法分配律?

  4、例7的两道计算题有什么特点?

如何计算?

  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64—65页的内容。

要求学生用6、7分钟的时间掌握学习目标中的内容。

学生欲望值高,所以学生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想尽办法去记忆新知识。

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老师要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生掌握新知识。

此环节即使有个别同学不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可他为了在测验环节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也会用心的去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互相交流,加强记忆。

  老师相信,经过自主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乘法分配律。

下面同学们就根据学习目标把自己认识的乘法分配律为大家介绍一番。

  由于上一环节学生学会了乘法分配律,这时他一定会特别想把自己的看法、见解告诉大家。

这时就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师生间、生生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加强记忆。

  四、当堂测验,检验学习效果。

(幻灯片出示下面各题)

  在巩固练习阶段,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

并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设计练习时,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

  附: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