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小学生谈作文修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4439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中小学生谈作文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与中小学生谈作文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与中小学生谈作文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与中小学生谈作文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与中小学生谈作文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与中小学生谈作文修改.docx

《与中小学生谈作文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中小学生谈作文修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中小学生谈作文修改.docx

与中小学生谈作文修改

与中学生谈作文修改

——主讲:

府君初中李学良

(2010年5月27日)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能够和大家一起坐下来探讨关于中小学生如何作文和如何进行作文修改这个话题,我感到十分荣幸,如果我的讲解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启示、一点收获,让不同层次的同学们都有所提高,我将感到莫大的欣慰。

首先,我提出几点要求:

1、遵守课堂纪律,尊重别人的劳动;

2、认真做好笔记,学会做笔记的方法;

3、有问题下来和你们的老师或者是我一起交流,因为我们的愿望是一致的。

下面,我准备就三个方面的问题与大家交流:

1、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目的:

方法指导)

2、如何进行作文修改(目的:

教给技巧)

3、举例说明如何修改(目的:

能力培养)

第一:

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学们,作文教学目前存在一个普遍现象:

教师难教,学生怕学,这对大家来说,应该是深有体会。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这个命题并不新鲜,说来也是老生常谈,再次提起,难免有“炒冷饭”之嫌。

但是,不管“冷饭”,“热饭”,有营养就是“好饭”,尽管是一家之言,也要加足“佐料”,再“炒”一番。

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呢?

1、博览群书积累词汇

我们知道,书面表达所需要的材料是词汇。

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并且明白每个词的确切含义,才能在写作的时候召之即来,准确地表情达意。

扩大词汇量有两种途径:

一是背字词典(含成语):

二是多阅读(古典的,现代的,诗词,小说散文,报纸杂志)。

最好是两种方法并用。

因为第一种方法便于集中学习记忆词汇,而第二种方法侧重于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提高准确使用字词的能力。

2、学好语法、逻辑、修辞

是不是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就能把文章写好呢?

自然不是。

要写好文章,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还要学习语法,逻辑,修辞。

语法解决语句通顺不通顺的问题。

只有掌握语法知识,写出的句子文章符合语法规范的要求,才能使别人读得懂。

逻辑要解决对与不对的问题。

我们知道,文章大多是用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这就要求文句不仅要通顺,而且还要表达的正确,要符合客观规律,遵循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

总结起来,就是要注意文句前后之间的意义联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准确的判断和界定。

这样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写的“通”,写的“对”,是最基本的要求。

要把文章写好,还要学习修辞方面的知识。

修辞即我们常说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

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若能准确恰当地运用修辞格,则能够使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使表达效果更加优化。

当然,相对于语法逻辑而言,修辞是更进一步的要求。

对于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如编辑记者,作家等,则要在这方面下足工夫才行。

3、收录材料

在大量阅读和学习、生活中,要注意收集写作中经常要用到的各种材料。

发现有可以汲取的内容,有可以丰富自己表达手段的词语、句子和语段等,都应该随手记录,故人云: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然后根据我们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

手头有了较多的材料后,可以经常翻翻读读,并随时作新的补充。

进行写作练习的时候,可作必要的改动,灵活选用。

经过反复的模仿、实践,肯定会提高写作能力。

4、勤练笔,

写作,写作,关键要写。

提高写作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勤练笔。

在练笔过程中,注意揣摩篇章结构,写作技巧。

只要肯下工夫,勤用功,加以时日,自然熟能生巧,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要练笔,不仿从写日记起步。

只要坚持每天写日记,将所感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就能在这一过程中使写作能力“芝麻开花节节高”。

现在,同学们应该知道从哪些方面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了吧!

第二、如何进行作文修改

每次作文,教师费了很大心血修改,辛辛苦苦地批,仔仔细细地改,写出来的批语,你们常常连看都不看,接到刚发下来的作文本,往书包里随便一塞了事,这次作文批语上,明明写着过渡不自然,他下篇作文照旧过渡不自然。

周而复始,教师和学生都走入了作文的怪圈——为应付考试,只有背范文,这样岂能提高写作能力?

下面,我就教给大家修改自己或别人作文的几种方法:

1.格式是否正确(尤其应用文特别注意)

作为语文教师,都希望让学生感到写作文、改作文都不难。

方法是让学生随随便便地写,老师只要求学生作文的格式正确,批改作文时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

批作文的时候要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全班任何一个人的。

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锗,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

1.格式正确。

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文则为满分,然后签上批改人的尊姓大名。

(此项可细化为标题位置,首尾行数,段落开头,段落数目,全文字数等。

2.卷面是否整洁,书写是否工整。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

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此项可细化为有无污损,书写质量。

凡卷面整洁,清爽悦目,书写美观者应给予肯定。

3.修改错别字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

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挑不出来,怎么办?

我们就搞流水作业:

每人要批四篇文,每篇文章要经过甲、乙、丙、丁4个人之手。

甲批错别字六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一百字的说明书。

丙发现本文错字是八个,那么甲、乙同学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一百字的说明书。

学生批改之后,老师还要抽查,重点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学。

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

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

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平时要养成勤查字词典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少写不写错别字,才能增强辨别错别字的能力。

4.修改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打上“?

”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

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平时作文要养成勤于推敲和总结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少出现不出现病句,才能增强辨别病句的能力。

5.修改常用标点符号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特别注意破折号、叹号、省略号、分号等的用法。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

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要准确记忆标点符号书写形式和使用规范。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

学生批改之前,我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要结合我们课本上的优秀课文,透彻理解和把握中心的鲜明与集中这一概念。

7.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

①是否围绕中心。

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③是否具有典型性。

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

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

②过渡是否自然。

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材料真实,典型,有时代意义者应给予肯定。

9.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

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

如写记叙文《他进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

写说明文《芦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

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表达方式能灵活运用,记叙详实完整,描写具体生动,说明准确明白,抒情自然真切,议论严密深刻者应给予肯定。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

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二分。

(词汇丰富,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句式多样,修辞新颖,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者应给予肯定。

学生批改作文,关键在于同学生商量,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

适应学生心理,组织得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会提高。

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有什么好处呢?

总的来说,我觉得有五点好处:

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

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二,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

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为戒鉴,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

第三,每次批改作文,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每次又都抽签换人,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

每位同学的作文,每次又都换一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

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

第四,批改作文时,学生站在批改者的角度,进入教师的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走向成熟。

第五,教师只抽查翻阅一部分同学的批改结果,在短时间内看多篇作文,有利于教师比较思考,且保持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

还可将节省的大量用笔批改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研究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

以上,谈的是如何修改自己或别人的文章以及这种做法的好处,下面,我们就利用这种方法,修改一篇我们学校六年级的一位同学写的文章,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收获。

附:

作文批改范例

到那里去买吧(原文)

作者:

府君初中六年级学生王澜

这是我在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听到的,“到那里去买吧!

”。

这句话是出自一位六、七十岁的老爷爷之口。

事情是这样的。

(开门见山,直切主题,承上启下,给人悬念。

【“到哪里去买吧!

”这句话咋一听,再普通不过了。

然而,在今天,当它出自一位老爷爷的口时,却令我回味无穷……】

在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正是我们这里赶集的时候,一位六、七十岁的老爷爷正端着一盆樱桃,东张西望地找着什么,哦,原来他是在找摊位啊,身后还跟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好像是他的孙子吧。

一会儿,他找着一个很好的位置,把樱桃放了下来,坐在地上,那时,天已经快亮了。

(语言拉杂,没有很好地为突出中心做铺垫作用。

【这是山乡赶集的日子。

天刚蒙蒙亮,一位七旬左右的老爷爷,带着六七岁的小孙子,端着一盆又大又红,又鲜又亮的樱桃,来到集市,寻找了一个“黄金口岸”,开始了今天的买卖。

天亮之后,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婆婆也端着一盆樱桃正在找摊位,她身上穿着补过的衣服和裤子。

感觉她很劳累,脸上的黑眼圈已经很明显了。

她找啊找,始终找不到摊位,那位六七十岁的老爷爷看了连忙让她把樱桃放在了自己的摊位,而他自己却没有摊位了。

他的孙子见了说:

“爷爷,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们自己好没有摊位呢!

”他想了想,面无表情(用词不当),“你不懂,以后长大了就知道了。

”而那位老婆婆却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声:

“谢谢。

”仅此而已。

(这个词语要说明什么?

令人费解。

(语言拉杂,没有很好地为突出中心做铺垫作用。

【山村的集市就是这样——火把场,无论买还是卖,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人们总是闲不住,这也许就是山里人典型的勤劳、纯朴吧!

刚坐下不久,一位白发苍苍,身穿“百衲衣”的老奶奶也端着一盆樱桃在集市上来回寻找着摆摊的地点,岁月无情地将疲惫和沧桑写在了她的脸上。

“来这里吧”老爷爷见此情景,连忙端起装满樱桃的盆子,拉了拉老奶奶的衣角,说。

“咋啦,你不摆了。

”老奶奶惊讶地问。

“我的已经卖出去了。

“你的运气真不错,谢谢啦!

”】

这位老爷爷带着孙子却(去)寻找摊位,不久,他在离这位老婆婆摊位不远处找到了摊位,随后便坐下了。

【老爷爷无声地带着孙子来到离老奶奶不远的一个旮旯地(说明摊位选择不好,影响买卖。

从侧面反映出老爷爷的品质。

)坐下,又开始了一天买卖。

“爷爷,你怎么骗人呢?

我们根本就没卖出去嘛。

”(体现童真,俗话说:

“孩子幼小的心灵犹如洁白无暇的玉,需要我们好好雕琢。

“乖孙啊!

你不懂,待你以后长大了就知道了。

“哦……”】

【注意:

①对话的语言格式;②注意人物的年龄特点,语言上应该有变化。

③对话要为文中的中心服务;】

到了赶集的高峰期了,老爷爷的第一位买主来了。

“樱桃多少钱一斤?

”卖主说:

“5元。

”老爷爷很高兴,因为这位买主很大方,开口就要了3斤,而且没跟他砍价。

他犹豫了一会儿,好像心里在想什么,然后,他就说:

“到那里去买吧,巴黎的樱桃甜一些。

”他指着那位老婆婆的樱桃说,那位买主很不满,因为他不明白,为什么老爷爷要这么做,所以砖头就朝着老婆婆的摊位走去了。

他的孙子很是不满,他不明白爷爷为什么要这么做。

便对着爷爷说:

“爷爷,我们今天如果不把这些樱桃卖完的话,恐怕我们今天又要饿肚子了。

”老爷爷默默地想了想,很久都没有说话了,后来,他的孙子摸了摸肚子,对他爷爷说:

“爷爷,我饿了。

”他的爷爷说:

“等会儿我们有钱了再说。

”他的孙子没有再说什么了。

【不觉间,街上已是人来人往,汽车声、叫卖声、孩子的嬉笑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沉寂的山村迎来了崭新的一天。

(从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后,山村热闹繁华的景象)

“老爷爷,樱桃咋卖?

”老爷爷迎来了第一位买主。

“一斤五元。

“好的,来5斤吧!

老爷爷连忙起身去拿口袋,不意间,发现老奶奶独自一人坐在那里,无人问津,他犹豫了一下,忙说:

“姑娘,实话告诉你吧,我的樱桃比起那位老奶奶的口味实在差了点,到那里去买吧!

”(点题)

姑娘顺着老爷爷手指的方向,看了看,起身走了过去。

眼看着老奶奶的樱桃瞬间就卖完了,孙子有些耐不住了,撅着小嘴说:

“爷爷,我们老早就来,不是希望早点卖出去吗?

我还等着你给我买早餐呢?

我好饿哟……”

爷爷用手摸了摸小孙子的肚子,笑了笑说:

“怎么呢,我的乖孙子,你没看见那位老奶奶也没吃早饭吗?

待会儿我们有钱了,我让你吃个够。

“爷爷,我不饿,我是男子汉,一点也不饿。

“呵呵……,这才是我的好孙子嘛!

【注意:

①对话的语言格式;②注意人物的年龄特点,语言上应该有变化。

③对话要为文中的中心服务;】

这祖孙俩的一言一行被旁边一位买鱼的老板看得一清二楚,脸上显出了难以言状的表情,是惊?

是喜?

只见他趁着生意的空闲,蹲下身子。

“老爷子,樱桃咋买呀!

“四元一斤。

“怎么?

刚才不是五元一斤吗?

“刚才不是早市吗?

当然贵一些了。

买东西不是抢一个早吗?

你说是不是,小伙子。

“对,对,对,我也是生意人,知道,知道,这样吧,还是按刚才的每斤五元,我全要了,包起来吧!

你总不会再说到那里去买了吧!

”(再次点题,深化中心,)

老爷爷看了看小伙子,四目相对,都会心地笑了。

(耐人寻味)

“爷爷,我知道了,以后我也叫别人到那里去买。

”(暗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呵呵……呵呵呵……,哈哈……哈哈哈……,

这是多么幸福的笑声啊!

(笑声里蕴含着什么?

看完眼前的一幕,我不仅陷入了沉思:

是啊,天底望聪明人之,笨拙人也有之,可有谁见过像老爷爷和鱼老板那样“笨拙的人”呢?

我真希望成为一个“笨拙之人”。

】(阐明作者的观点)

不一会儿,第二位买主来了,和第一位买主的话一样,“这樱桃多少钱一斤?

”“5元一斤。

”老爷爷接着说:

“哦,我的这个樱桃打了农药,不好吃,到那里去买吧。

”他又指着那位老婆婆的摊位。

第二位买主很愤怒,转头就走,什么都没有说。

紧跟着,第三位买主来了,他没等老爷爷说话,就先说了出来:

“不管你怎么说,你的樱桃我要定了,不管是打了农药还是有其它原因,我打偶要在你这里买樱桃。

”随后,他从包里掏出100元钱来,说:

“不用找了,把它包起来吧。

”就拿着樱桃走了。

(完全可以删去)

这天底下有笨拙的人,却没有像那位老爷爷和那位买主那样的“笨拙的人。

教师点评:

①文章格式:

除了对话的语言格式欠当外,格式基本正确;

②卷面是否整洁: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③修改错别字:

错别字少;

④修改病句:

有几处病句,

⑤标点运用:

标点符号有些用得不恰当;

⑥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中心鲜明但不集中;

⑦选材是否恰当:

能围绕中心选材,符合生活实际。

具有一定得典型性。

贴近生活、真实,具有时代意义;

⑧看表达方式: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记叙文,而小作者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以记叙为主,记叙详实完整,层次也比较清楚,但议论和抒情成分不够。

⑨语言不够简练,啰嗦成分较多,个别地方用词不当,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绝对不一样,恰当的运用词汇、修辞能使文章润色不少,虽说我们不能用华丽的辞藻来堆砌文章,但必要的润色是非常必要的。

⑩适时分段,循序渐进,逐步推向高潮。

到哪里去买吧(修改后)

—作者:

府君初中六年级王澜

【修改:

府君初中教师李学良】

“到哪里去买吧!

”这句话咋一听,再普通不过了。

然而,在今天,当它出自一位老爷爷的口时,却令人回味无穷……

这是山区乡镇赶集的早晨。

天刚蒙蒙亮,一位七旬左右的老爷爷,带着六七岁的小孙子,端着一盆又大又红,又鲜又亮的樱桃,来到集市,寻找了一个“黄金口岸”,开始了今天的买卖。

山村的集市就是这样——火把场,无论买还是卖,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人们总是闲不住,这也许就是山里人典型的勤劳、纯朴吧!

刚坐下不久,一位白发苍苍,身穿“百衲衣”的老奶奶也端着一盆樱桃在集市上来回寻找着摆摊的地点。

无情的岁月将疲惫和沧桑刻在了她的脸上。

“来这里吧”老爷爷见此情景,连忙端起装满樱桃的盆子,站起来,拉了拉老奶奶的衣角,说。

“咋啦,你不摆了。

”老奶奶惊讶地问。

“我的已经卖出去了。

“你的运气真不错,谢谢啦!

老爷爷无声地带着孙子来到离老奶奶不远的一个旮旯地坐下,又开始了一天买卖。

“爷爷,你怎么骗人呢?

我们根本就没卖出去嘛,老师说,骗人不是乖孩子……。

“乖孙啊!

你不懂,待你以后长大了就知道了。

“哦……”

不觉间,街上已是人来人往,汽车声、叫卖声、孩子的嬉笑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沉寂的山村迎来了崭新的一天。

(从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后山区农村繁荣昌盛的景象。

“老爷爷,樱桃咋卖?

”老爷爷迎来了第一位买主。

“一斤五元。

“好的,来3斤吧!

老爷爷连忙起身去拿口袋,不意间,发现老奶奶独自一人坐在那里,无人问津,他犹豫了一下,忙说:

“姑娘,实话告诉你吧,我的樱桃比起那位老奶奶的口味实在差了点,到那里去买吧!

”(点题)

姑娘顺着老爷爷手指的方向,看了看,起身走了过去。

眼看着老奶奶的樱桃瞬间就卖完了,孙子有些耐不住了,撅着小嘴说:

“爷爷,我们老早就来,不是希望早点卖出去吗?

我还等着你给我买早餐呢?

我好饿哟……”

爷爷用手摸了摸小孙子的肚子,笑了笑说:

“怎么呢,我的乖孙子,你没看见那位老奶奶也没吃早饭吗?

待会儿我们有钱了,我让你吃个够。

“爷爷,我不饿,我是男子汉,一点也不饿。

“呵呵……,这才是我的好孙子嘛!

这祖孙俩的一言一行被旁边一位买鱼的老板看得一清二楚,脸上显出了难以言状的表情,是惊?

是喜?

只见他趁着生意的空闲,蹲下身子。

“老爷子,樱桃咋买呀!

“四元一斤。

“怎么?

刚才不是五元一斤吗?

“刚才不是早市吗?

当然贵一些了。

买东西不是抢一个早吗?

你说是不是,小伙子。

“对,对,对,我也是生意人,知道,知道,这样吧,还是按刚才的每斤五元,我全要了,包起来吧!

你总不会再说到那里买了吧!

老爷爷看了看小伙子,四目相对,都会心地笑了。

“爷爷,我知道了,以后我也叫别人到那里去买。

呵呵……呵呵呵……,哈哈……哈哈哈……,

这是多么幸福的笑声啊!

看完眼前的一幕,我不仅陷入了沉思:

是啊,天底下聪明人有之,笨拙人也有之,可有谁见过像老爷爷和鱼老板那样“笨拙的人”呢?

我真希望成为一个“笨拙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