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概联系补充答案2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3441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概联系补充答案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语概联系补充答案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语概联系补充答案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语概联系补充答案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语概联系补充答案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概联系补充答案23.docx

《语概联系补充答案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概联系补充答案23.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概联系补充答案23.docx

语概联系补充答案23

语概练习补充答案

练习一

名词解释:

1、历史比较语言学:

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从纵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其中涉及到多种语言和方言的,叫做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同时采用历史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对应规律从而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构拟产生这些亲属语言的原始语言。

2、历时语言学:

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涉及到一种语言的,叫做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对某种语言的历史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纵向研究,以寻求这种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如汉语史、英语史;涉及到多种语言和方言的,叫做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同时采用历史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对应规律从而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构拟产生这些亲属语言的原始语言。

3、共时语言学:

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的方面研究语言。

又可分为描写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两类。

描写语言学对语言进行的是断代似的研究,即对语言在某一个时代的状况作客观的深入细致的描写分析,以期反映出这种语言的基本面貌。

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英语语法等都属于描写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主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如早期有梵语和其他语言的对比研究,后来有汉英对比语言学、汉俄对比语言学等。

4、普通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着重从理论上探讨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也叫一般语言学。

5、任意性:

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完全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约定俗成的。

6、线条性层级体系:

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再空间的面上铺开。

语言系统是多层次的,是有语音、语义、语汇、语法四个子系统。

7、组合关系:

就是两个以上连续的语言符号有条件、按规划组合起来的关系。

简单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

8、聚合关系:

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互相替换、具有相同性质和作用的语言符号之间的类聚关系。

简答题

1.

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前的语文学都是为研究古书服务的,而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运

用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对应规律,从而拟测出

语言的亲属关系,使语言学摆脱了过去的附庸地位,把语言作为独立的研究对

象,因而标志着语言学科的独立。

同时,历史比较语言学涉及到人类多种语言,

因而为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多种语言的共同特点的普通语言学提供了坚实基础。

2.

(1)语言是伴随着人类一起出现的,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所以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很早就注意研究语言,所以语言学是古老的。

但语言学直到18世纪下半叶,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后来又建立了语言学的各个部门,语言研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语言学的确是十分年轻的。

(2)语言是社会现象,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密切相关,而语言的发生又与物理、生理、心理等学科密切相关,而现代社会语言与语言的信息处理(如机器翻译、语码转换等)又涉及到数学、计算机科学,所以语言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

正因为如此,随着语言学与别的学科的交融,又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话语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这些也体现了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3

语言和思维的构成方式不同,且构成形式并非一一对应。

思维的组成成分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它是运用概念,按照逻辑规律构成种种不同的判断来进行推理的;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组成的,语言是运用词语和语法规则构成种种不同的句子。

在构成形式上,概念要用词语来表达,判断和推理要用句子来表达,但概念和词语、判断与单句、推理和复句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

a.概念要用词来表达,但概念和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语言中的虚词,如汉语的“了、着、吗、的”等,就不能表达任何具体概念。

即使是实词也不一定和概念一一对应,例如“头”,是个多义词,对应了“头颅、领导、方面、前部、顶部”等多个概念;而同义词,如“漂亮、美丽、标致、俊俏、靓丽”,就可能是多个词对应一个概念。

b.判断要用句子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单句都能表达判断。

句中的疑问句、祈使句,如“谁来了?

”是疑问句,“坐下!

”是祈使句,这些类型的句子就不表达任何判断。

即使陈述句也不一定就对应判断,比如有时一个相同的句子表达多个判断,如“小李叫他哥哥”就有两个意思(小李把他叫哥哥/小李叫他的哥哥);有时多个不同的句子表达一个判断,如“这些人都会说普通话”和“这些人没有一个不会说普通话”差不多是同一个意思。

c.推理和复句也不完全对应。

有些复句,如“他下了课,就回家了”,并不表示推理;而“我们是中文系学生,所以要看很多文学作品”,虽然表达的是一个推理,但因为省略了大前提(如“凡是中文系学生都要看很多文学作品”),所以逻辑关系上并不完整,但在语言表达上的意思却是很清楚的。

4

语言符号是一种听觉符号。

语言符号本身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

“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

例如“人”这个符号,“”是它的语音形式,“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是和这个音结合在一起的意义,构成符号的内容。

语言符号就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

音与义是语言符号的两个“面”,彼此依存,不可分割。

语言符号可以比作一张纸,一面是声音,一面是所表示的意义。

正如我们无法把一张纸的正反两面切开,我们也无法把语言符号的声音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分开;声音离开了意义就不再是语言的声音,意义离开了声音也就不再是语言的意义,而且声音和所表示的意义一旦分开,语言符号也就不存在了。

索绪尔给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创制了一个专门的术语,称为“能指”,也就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称为“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5

人类之所以选择用声音做表达材料的语言符号作为交际工具,是因为,语言符号使用起来最简便,容量最大,效果也最好,是其他任何符号所不能比拟的。

①声音是每个人都能发出来的,本身没有什么“重量”,便于携带,人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张嘴就能说。

②容量最大,几十个语音单位通过排列组合就可以把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现象都表达出来。

③效果也最好,上下古今,喜怒哀乐,不管多么复杂的道理,动人的感情,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由于用声音作语言符号的材料有这种种优越性,因而人类的祖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选用它做交际工具的物质形式。

6.符号与征候的异同

共同之处:

符号与征候都有代替性,即符号或征候都可代替它们标志的那个事物。

符号不同于事物的征候,不同之处:

(1)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征候与它所代表的事物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并可以通过它来推知事物。

而符号与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则没有必然的联系。

例如早起打开窗户,见到地面是湿的,说明昨夜下过雨;闻到飘来的花香,说明院子里的花已经开放。

湿润、芳香,分别代表下雨、花开,它们之间有自然的联系,人人都能觉察,这些是征候,不是符号。

符号则和自己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是符号与征候的本质区别。

(2)符号是人为的,征候一般是自然形成的。

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事物或思想,都是人为的,约定俗成的。

像交通信号灯、军号、旗语等符号是社会的产物,必须经过人们的约定。

根据需要,人们可以改变符号。

过去击鼓表示进攻,现在击鼓则表示欢庆胜利,而冲锋号则代替了击鼓,表示进攻。

7、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具体表现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

如:

人、书、太阳、月亮……,汉语的语音形式和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同。

第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即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如long,汉语表示“龙”等意义,英语表示“长”;ai,汉语中表达的是哀、爱、矮……,在英语中表达的是“我”(I)。

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音。

不同方言区之间,语言的音义联系也不是完全一致的。

8.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是说我们可以任意用不同的语音表示某一具体事物,它是指选择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最初是任意的,一旦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结合起来,固定地表示某个事物,得到了社会成员的认可,已经约定俗成了,那么就具有了强制性,大家就得共同遵守,个人无权更改。

因为如果人人都可以任意地、创造性地使用不同的语音形式来代表相同的意义,各行其是,那么语言将无规则可言,互相之间就无法交际,语言也就失去了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意义。

9.

同样的意义内容,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语音形式,这是由不同的社会习惯决定的,是不同的民族在创造这个词的时候选择了不同的语音形式,各个社会的成员共同约定俗成,因为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联系是任意的,非本质的,所以不同的语言之间出现这样的差异就不奇怪了。

10.

这个图的含义是:

①音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

②语言符号是音义结合的统一体。

(包括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两方面。

③意义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的反映,是联系音和现实现象之间的桥梁。

④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代表了现实现象。

语言系统是由语音、语义、语汇、语法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符号系统。

语言系统是多层级的,即语言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在语言结构中,并非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的;语言是由各个子系统在不同的层和级上构成的一个层级装置(分层装置),这就是语言的层级体系。

11.语言是一套层级装置(两层三级)

语言的层级装置分为两层三级。

首先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层次——底层(下层)和上层。

底层是一套音位(语音形式),一种语言的音位是有限的,一般只有三、四十个,但这些有限的音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而构成语音,基本上就能满足意义表达的需要,构成语言符号。

音位本身没有意义,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序列(音义结合体),这是语言的上层。

根据性质或作用的不同,上层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用语素构成的众多的词,它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用词造成的无数的句子,它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图示如下:

注意图中的交叉的部分。

它是指音义结合体在不同的“级”里有不同的性质。

譬如,“山”既可能是个语素,也可以是词,有时还可以是个句子。

它在“黄山”中是个语素,处在第一级;在“山下”中,又是个词,处在第二级;在“山!

”中,还可以是个句子,处在第三级。

12.语言层级的特点

语言层级系统有三个基本的特点:

第一,语言的上层和底层之间有质的区别。

底层语言单位(音位)只是符号的形式,本身没有意义;而上层语言单位则既有形式,又有意义。

所以,从音位到语素具有质的飞跃(音义结合)。

第二,下一级语言单位与上一级语言单位有量的区别,任何语言中音位都是很少的,一般只有几十个。

到语素这一级,数量多达几千,所以,从音位到语素在数量上也是一个飞跃。

到词这一级,数量一般达到好几万,甚至几十万。

到句子这一级,数量就是无限的了。

音位

语素

句子,这就是语言的层级装置;几十

成千

成万

无穷,这就是这个层级装置所提供的效能。

第三,在语言底层和上层中,由下一级语言单位构成上一级语言单位,都是通过一定的组合规则生成的。

反过来看,通过一定的组合规则,可将上一级语言单位分析为若干下一级语言单位的组合。

整个语言层级装置的奥妙就在于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一级一级地翻番增量,就可以从几十扩大到无穷。

13.

组合关系就是两个以上连续的语言符号有条件、按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

符号与符号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则的,有选择的,语言中的词组成句子,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的,而是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这里的组合规则就体现了组合的关系,比如“饭”“我们”“吃”这三个单位可以组成“我们吃饭”这个句子,但不能组成“饭吃我们”这样的句子。

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

能互相替换、具有相同性质和作用的语言符号之间的类聚关系。

处于相同聚合群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生成不同的句子。

比如“我们吃饭”这个句子中的三个单位,分别可以用“他们”“做”“菜”来替换,“我们”与“他们”、“吃”与“做”、“饭”与“菜”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对于我们运用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运用词语组合成句子,首先必须符合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使符号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有序性,反映了语言系统组织结构的基本法则。

(2)聚合关系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

如果语言中只有组合而没有聚合,没有可替换的同类,每个词语的出现都必须有一条独立的组合规则,那么语言中的组合关系将多得不计其数,使用者根本就不可能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

14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区别(补充讲义p15)

17.

能说出车辆的品牌名称的人,一般应是右脑受了重伤,因为左脑掌管抽象思维,控制语言活动,他能说出车辆的品牌,具有语言能力,说明左脑正常。

能画出肇事车辆外形轮廓,指出汽车的色彩,这个司机是左脑受了伤,因为右脑掌管不需要语言的直观形象思维,既然他伤后具有形象思维能力,说明他右脑没有受损伤。

18.

鹦鹉不会说话,无论多聪明的鹦鹉,它都只能机械地模仿人类的语言,复述人类教给它的语言,但是它根本不能领会它所说的话的真实含义,同时,鹦鹉不能像人那样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不能利用词语重新组织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

成语“鹦鹉学舌”讽刺某些人只能人云亦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鹦鹉“讲话”是没有思想的。

论述题: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1.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言语则是使用语言工具的行为和结果。

就这一点而言,它们是工具与对工具运用的关系。

2.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

言语是个人的言语行为,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言语具有个人因素。

可以说,每个人说话的嗓音、每个音的具体发音、每个人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等方面都有个人的特色,而且每一个人每一次说话都可能是不同的。

语言是属于社会的,语言要遵循一个原则:

全社会都能顺利地进行交流。

语言是从言语中归纳出的一套标准、准则的系统,是音义结合,由词汇、语法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因而它具有社会因素。

3.语言是有限的、封闭的,言语是无限的、开放的。

语言的材料、规则是有限的,相对稳定的,因而也是相对封闭的。

如现代汉语有400多个音节,上千个语素,几十万个词,语法规则更加有限。

汉语如此,其他语种无不如此,其音位、词汇、语法规则都是有限的。

而且变化缓慢,相对稳定。

言语的开放性,则表现为利用有限的材料和规则造出所需要的无限的句子。

从组合关系上讲,其长度可以是无限长的(从理论上讲)。

(如:

学生。

是学生。

是中文系的学生。

他是中文系的学生。

……他是闽江学院中文系二年级一班的学生。

……)人们可以利用聚合关系来替换语言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因而即使在句子的长度相同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

(例如:

①我们热爱祖国。

②他们喜欢唱歌。

③小张爱好音乐。

……理论上讲可以是无限的)

数量有限的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结合成语素。

数量有限的语素构成数量有限的词语。

数量有限的语法规则支配数量有限的词语,造出无穷无尽的句子,这就是言语的无限性。

语言的有限性,免除了人们不必要的过重的记忆负担;言语的无限性,使人们能够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充分满足交际的需要。

(二)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语言和言语又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存在的形式。

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

另一方面,语言是对言语的规范,语言来源于言语而又作用于言语,言语或言语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语言规则。

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则,就会造成交际的障碍。

二、如何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很多,除了语言之外,人类还使用其他的交际工具:

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身势、表情等,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也都在交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们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和灵便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它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增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的发挥,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1)文字是辅助性的,处于从属地位。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2)人类语言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漫长,而文字仅有数千年的历史。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因此,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更加后起的交际工具,离开语言和文字,它们就不能独立存在。

这些交际工具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表达的内容极其有限,而语言的服务领域非常广阔。

所以旗语等只是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3.脸部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都可以参加到交际中来,起到交际工具的作用。

这些体态语有时甚至可以脱离语言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

如汉族人用点头表示“肯定”,用摇头表示“否定”;西方人用摊手耸肩表示“不知道”或“无可奈何”。

在特定的场合,使用体态语方式进行交际,往往会收到比只用语言表达更好的效果。

但是体态语充其量也只能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辅助性交际工具,它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因为它没有系统,不能表达复杂的思想,使用频率低,只能在有光线的条件下使用,不准确、不可靠,容易使人误会。

总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身势等伴随动作也是辅助性的。

三、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

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

1.思维离不开语言。

(1)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思维要以语言作为工具。

一个正常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脱离语言进行思维,换句话说,人没有赤裸裸的思维,也没有赤裸裸的语言。

(2)思维活动的成果需要依靠语言才能得以巩固和存在。

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形成概念,这些概念就必须依靠确切的词语把它固定下来、储存起来。

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也难以进行,思维恐怕也不存在了。

所以,语言在思维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既参与形成思想,又参与表达思想。

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人们用语言进行思维,而思维则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就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法表达。

2.语言也离不开思维。

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只有具有思维活动,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没有思维活动的结果和认识活动的成果,无所谓交际和思想,语言(作为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必要存在了。

所以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

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语言活动。

四、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抽象思维与语言有密切关系,但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不能把语言和思维完全等同起来。

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物质的,而思维是使用工具的主体,是一种精神活动。

因为语言的所有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都是以声音为物质外壳的,思维作为大脑的特质是观念的,它没有物质性,没有质量、重量、长度等。

2.语言和思维的构成方式不同,且构成形式并非一一对应。

思维的组成成分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它是运用概念,按照逻辑规律构成种种不同的判断来进行推理的;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组成的,语言是运用词语和语法规则构成种种不同的句子。

在构成形式上,概念要用词语来表达,判断和推理要用句子来表达,但概念和词语、判断与单句、推理和复句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

如汉语的虚词“了、着、吗、的”等,不能表达任何具体概念。

即使是实词也不一定和概念一一对应,例如“头”,是个多义词,对应了“头颅、领导、方面、前部、顶部”等多个概念;而同义词,如“漂亮、美丽、标致、俊俏、靓丽”,就可能是多个词对应一个概念。

再如句中的疑问句、祈使句就不表达任何判断。

即使陈述句也不一定就对应判断,比如有时一个相同的句子表达多个判断,如“小李叫他哥哥”就有两个意思(小李把他叫哥哥/小李叫他的哥哥);有时多个不同的句子表达一个判断,如“这些人都会说普通话”和“这些人没有一个不会说普通话”差不多是同一个意思。

同样有些复句,如“他下了课,就回家了”,并不表示推理;而“我们是中文系学生,所以要看很多文学作品”,虽然表达的是一个推理,但因为省略了大前提(如“如果是中文系学生,就要看很多文学作品”),所以逻辑关系上并不完整,但在语言表达上的意思却是很清楚的。

3.语言与思维的生理机制不完全等同。

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在解剖失语症病人的头部时发现,人大脑的左半球是掌管语言和抽象思维的,被称为“优势半球”。

而人脑的右半球则是掌管形象思维和直观动作思维的。

语言的生理机制在左半球,而思维的生理机制与左右半球都有关。

4.语言具有民族特点而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

这是语言和思维最根本的区别。

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一样。

但是由于思维的方式不同,所有语言具有民族性特点。

如汉语“上午”和“下午”,是以“中午”作为分界线的,英语的“下午”(afternoon)在构造上反映的思维方式与汉语相同,但“上午”(morning)就不一样,一是内部构造不同,二是包括的时间范围也不同。

(又比如美洲的爱斯基摩语中表示“雪”的名词多达十五个,这与爱斯基摩人长期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有关,他们对“雪”的区别非常细致,因而表示“雪”的词语也就比其他语言丰富得多。

阿拉伯人表示骆驼的名词多达几十个,说明骆驼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才有这样细致的观察,汉民族历史上关于马的词也非常多,有120多个,可见历史上马在汉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正是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世界上才有如此丰富多彩的语言;正是因为人类有共同的思维基础,人类语言才可能互相翻译,不同民族的交流才有可能进行。

五、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即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约定俗成的。

2.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例如,现在汉语用“rén”这样的声音和“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这样的意义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符号,即“人”,代表所有的人。

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合,而不是另外的结合,其中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是汉族社会的一种习惯,并且完全是约定俗成的。

(2)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如:

人、书、太阳、月亮……,汉语的语音形式和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同。

(3)不同语言音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