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1荷塘月色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1荷塘月色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1荷塘月色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1荷塘月色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
1 荷塘月色
本课话题 ——超然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现实中的作者郁闷哀愁,月下的作者借荷塘美景来慰藉自己的心灵,作者感到暂时得以解脱,心境变得超然起来,自己也仿佛进入了一个自由美好的世界。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苏轼的政治生涯跌宕多艰,多次受到不同政敌的排斥打击,屡遭贬逐,一生坎坷不平,很多时候处于人生的逆境之中,特别是贬谪黄州时期,生活极端孤独与寂寞,曾经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深深感叹,想“羽化而登仙”“欲乘风归去”。
但因为他对生活有着超乎常人的感受,对生活充满炽热的爱,所以并没有因此而悲观失望,面对加诸其身的种种迫害,他既不是逆来顺受,也不是否定人生,而是以一种豁达、超然的乐观态度来接受这接踵而至的种种不幸,诗文中处处体现出其超然物外、热情乐观、从容旷达的人生态度,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昂扬向上的伟大形象,永远值得人们景仰。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王维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3.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弘一法师
4.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洪应明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煤屑(xiè) 蓊郁(wěnɡ) 弥望(mí)
羞涩(sè) 袅娜(niǎo) 酣眠()
霎(shà)时 嬉游(xī) 媛女(yuàn)
峭楞楞(lénɡ) 鹢首(yì) 敛裾(jū)
梵婀玲(fàn) 踱(duó)着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荷
(2)曲
(3)处
(4)颤
(5)挨
(6)脉
(7)差
(8)纤
2.语境辨析法
(9)迎着暖暖的太阳,拂着和煦的春风,这朵娇嫩的花儿悄(qiǎo)无声息地绽放着,它悄悄(qiāo)地吐放着鹅黄,伸展着缠绵与浪漫,给了我跳跃的惊喜。
(10)他披上了薄(báo)薄的衣衫来到了后山,空气里弥漫着薄(bò)荷的香味,看着那轮红红的太阳,他心里突然闪过一丝日薄(bó)西山的伤感。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4)
(5)
(6)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斑驳·斑斓
“斑驳”侧重于颜色、花纹相杂,不单纯,不统一,常形容旧壁、旧画;“斑斓”侧重于色彩错杂、灿烂多彩,常形容色彩。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虽然奥朗则布妻子的陵墓造型设计与泰姬陵相仿,但是其规模、用料、魅力却远逊之,且许多墙壁已经________(斑驳斑斓),因此人们将这座陵墓称为“穷人版泰姬陵”。
(2)随着家庭装修越来越个性化,木门的色彩也变得越来越五彩________(斑驳斑斓),根据自己的喜好将家里装修成自己喜欢的颜色,能够让家居生活的幸福感得到提升。
2.幽僻·幽静
“幽僻”指环境幽静而偏远,侧重于环境偏僻,少有人来。
“幽静”指环境清幽寂静。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幽僻幽静)的小山村,好像与世隔绝一样,外界的信息很难进入。
却有很多人喜欢这里____________(幽僻幽静)的环境,将其看作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3.风致·风韵
二者都可形容“姿态美好”。
“风致”指美好的容貌和举止,还可指风味、风趣,除此之外,还有风度、品格和情趣等语义。
“风韵”除了指优美的姿态(多用于女子)外,还可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村庄连着袅袅娜娜的炊烟,炊烟连着清澈潺湲的溪流,溪流连着我那些似有若无的绮丽的梦想,远处的凤山显得更见________(风致风韵)了。
待到梅花怒放时,走入山的深处,领略那脉脉浮动的幽香和疏影横斜的________(风致风韵),的确是一件赏心乐事。
【答案】 1.
(1)斑驳
(2)斑斓 2.幽僻 幽静 3.风致 风韵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皎洁的月光,将河面抹上了银色;布列于河畔的芦丛,蓊蓊郁郁的,隐约有些莹润的光泽闪现。
( )
理由:
2.山上,片片茸茸灌木和小花,若美女身上的衣衫;堤坝上,碧绿凤尾竹,似少女的裙裾,随风摇曳,婀娜多姿。
( )
理由:
3.去年整个冬天,连绵的雾霾天气让城市总显得灰扑扑的,有些没精打采,印象中很少出现蓝天白云的景象。
( )
理由:
【答案】 1.× 蓊蓊郁郁:
树木茂盛的样子。
使用对象不正确。
2.√ 婀娜多姿:
婀娜,柔软而美好。
形容女性姿态各异,轻盈柔美。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3.√ 没精打采:
没有精神、不振作。
多用来形容人表面的精神状态。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常识·速览]
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在大学时,开始创作新诗,后又转向散文创作。
1920年秋,创办《诗刊》。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抗战胜利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学生运动。
1948年因病在北平逝世。
著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富有真情实感。
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朱自清信奉民主主义,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距离。
他虽不满国民党叛变革命的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
本文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散 文
散文,一种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
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根据内容和性质,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和哲理散文。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也可以发表议论。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来说,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整体·感知]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月下荷塘及塘上月色的美景,写出了作者“颇不宁静——独处求静——暂得自由的喜悦——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的感情变化,表达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幻想超脱却又无法超脱的苦闷的心理。
[文脉·梳理]
①联想采莲 ②求静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这句话是本文的文眼,直接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境。
它不但是夜游荷塘的缘由,而且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
2.“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中“寂寞”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寂寞”一词用得十分精妙。
一方面介绍了夏夜荷塘的冷清,另一方面也表露了作者当时的心境。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3.“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句中的“且”与“就”意思相近,作者为什么不用“就”而用“且”?
【答案】 “且”除了“就”的意思之外,还有“暂且”的意思,表达的意思比“就”要丰富。
“且”说明荷香月色带给“我”的欢愉只是片刻之间的,这与下文作者的心情重新进入郁闷相照应。
二、阅读课文第4~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第4自然段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月下荷塘图,请从虚与实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答案】 这段描写,作者从荷叶写到荷花,这是静态实写,再由荷香写到荷波,这是动态虚写,最后写到脉脉的流水,这是虚写映衬。
作者的描写既有静,又有动,既有虚,又有实,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写出了荷塘恬静和谐的美,形成一种优美的意境,使地上的荷塘和空中的明月相映成趣,同现实以及自己的心境形成对照。
5.文中“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使用了何种修辞?
请结合句意分析。
【答案】 文中此句子使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
博喻即用一连串的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对本体极力铺排渲染。
如“明珠”写荷花晶莹、洁净,“一粒粒”说明荷花少,与前面的“点缀”相呼应;“星星”有明亮、闪烁的特点,比喻荷花在月光映照下的明亮及在众多绿叶衬托下忽明忽暗的特点;而“刚出浴的美人”则比喻荷花出淤泥而纤尘不染的美,将之比作“刚出浴的美人”还与荷花从水中冒出的情境相吻合。
6.“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若把句中的“泻”字改成“照”或“铺”好不好?
为什么?
【答案】 不好。
“泻”是承上面比喻句“如流水一般”而来的,“泻”字有向下倾的势态。
“照”或“铺”字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7.“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
【答案】 此处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光与影是视觉形象,作者却用听觉形象来比喻,其相似点就是和谐,所以作者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
[话题·互动]
话题:
多年来人们公认《荷塘月色》文质俱佳,但对文章主旨的解读,特别是对于文中流露出的那种似乎置身事外、独自超然的情感,却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甲:
作者用细腻而真实的笔触,勇敢而真诚地袒露了一个正直而文弱的知识分子面对暴行时的愤怒而又无奈的心路历程,强烈地鞭挞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和对人民的残酷镇压,从而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现实,奋起抗争,推翻黑暗统治,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
我的观点:
【答案】 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优美传神的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凝练而传神。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进行描写。
如把层层的叶子中间的白花比喻成“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贴切传神。
又运用了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法,如通感。
作者把月色写成了“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二是大量叠词的运用。
如在第2段中,作者写道: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森森”“淡淡”,营造了一种沉寂的氛围,也衬托出淡淡的忧愁。
还有“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隐隐约约”,等等。
还有的词,如“田田”“亭亭”,本来是古诗歌里的词,作者在这里都运用得极为妥帖。
2.写法指导
锤炼语言“三方法”
锤炼语言的方法主要有:
(1)活用动词
要想使文章的语言优美,就要恰当选用动词。
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浮”字描写出青雾与叶子和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
(2)善用叠词
要善于运用叠词,传神地描写出事物特征,增加音韵美,深化物态情貌。
如“蓊蓊郁郁”不仅说明树木之多,而且突出了心情的不宁静、夜晚的寂寞、荷塘的幽僻,那种情景交融的氛围,传神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和姿态,又使行文轻缓舒徐,读来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
(3)巧用修辞
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意境。
运用的时候要注意新颖和独特,别人用得很多了的比喻,我们最好不要再重复,要多用些新颖的打着“我”的印记的比喻。
如写月亮,把它比作“银盘”“玉盘”“仙女的脸”等等是常见的,一位同学写月亮把“仙女的脸”稍稍改换了一下,换得很妙:
“银色的月亮,像是一个有些褐斑的美女,她的眼神是清澈的,她的笑意是皎洁的。
”比喻很是独特美好。
3.迁移应用
朱自清用优美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月下荷塘图,他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也给了我们审美的愉悦。
请观察下面这幅图片,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一幅关于“荷”的图画,不少于150字,注意锤炼语言。
(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参考例文】
这是一片碧湖之上的荷花。
这里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迤逦连绵和蔚为大观,却如同一位固执的画者在这巨大的纸张上恣意地挥洒,东一片西一块,全凭率性而为,多了一些江南的清婉、隽秀之气。
水中肥叶如扇,左摇右摆,憨态可掬,千点嫩红隐在其中,如千双纤纤素手,美玉天成,擎出水面,濯弄起一湖碧波涟漪。
有的荷花开得热情奔放、无拘无束、倾其所有;有的半开半掩,羞涩腼腆;有的垂首兀立、春容含笑;有的三五成群、窃窃耳语;有的孑然一身、高傲冷漠、孤芳自赏;有的出淤泥而不染,立于高处凝神眺望,望断秋水;有的隐匿于荷叶碧波之间,静静做着一场春梦,埋藏一世荣华;有的冰清玉洁,天然去雕饰;有的粉黛繁华,艳若桃花;有的大如瓷碗;有的小如凝拳。
夏风吹来,这西湖便成了盛极一时的大舞台,花枝摇曳,碧叶依依,正如从大唐盛世的一首《霓裳羽衣曲》的古典悠远中走出一群衣容华丽的少女,翩翩起舞,裙袂飞扬,自然如泉水流淌,空灵如鸿羽飘旋,在无数游者视野里舞出个歌舞升平的盛况。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朱自清用自己的笔流淌父子离别之泪,用自己的笔绽放月色下的荷花,用自己的笔书写光明的到来。
他用至真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的散文典范,感悟人生的真谛和价值,领会情感的忠诚和自然。
【应用角度】 “生命的尊严”“寻求生活的真谛”“骨气”“贫贱不能移”等。
2.精彩应用
西汉刘向云: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朱自清的文章珍藏着人生思想的精髓。
捧读他的散文,感慨他是文坛最绚丽的一朵奇葩,依稀看见一位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青年,站在船头,仰望北大母校,清风吹皱湖中的道道柔波,吹开他幽幽的思绪……朱自清更是我们精神家园里一颗耀眼的明星。
读着他的故事,我心潮澎湃——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这不仅是高贵人格的体现,更是伟岸国格的展现。
“贫贱不能移”的骨气铸立了一座不倒的丰碑。
[佳作·领悟]
绿
朱自清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
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
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
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
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
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1.悟开头
开头段只用了一句话,“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起笔突兀,却点了题,使读者对本文抒写的中心一目了然。
2.学铺垫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写瀑布的飞流直泻,飞花碎玉般的美景,正是为了映衬梅雨潭的奇异、可爱的潭水;写梅雨亭,正是为了过渡到写亭下深深的梅雨潭。
这都在为下文着意刻画梅雨潭的“绿”做铺垫。
3.悟用词
“招引”与“追捉”这两个词用得多好!
把梅雨潭的绿对“我”的强烈的吸引,把我领略那可爱的绿色的急切心理,融为一体,至此,情与景真像水乳那样难分解了。
4.学比喻
作者通过比喻不仅描绘了潭水静态的美,“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使作者禁不住产生想抱住她的妄想,更形容了她那动态的美;“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随着作者的笔触,随着作者感情的波澜,不仅我们的眼前出现了那微微泛起的绿色涟漪,而且我们的指肤间仿佛还能感触到那闪着光亮的绿波的跳动,一种柔和、明快、亲切的感情也会从心头漾起。
作者甚至把她想象为“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想拍她、抚她、亲她,别致地把她叫作“女儿绿”,感情柔美到了极点。
5.悟对比
作者由梅雨潭的绿而心驰神往,把思绪驰骋到地北天南,将几处名胜的草木之绿和水波之绿与其比较,结果是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太淡了,虎跑寺的绿壁太浓了,西湖的碧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波又太暗了——只有这梅雨潭的绿色,是那么浓淡相宜、明暗适度。
这不由得使人想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佳句。
6.悟结构
文章采用情经踪纬的别致结构。
一般文章结构是以行踪为经线,以情感为纬线来把美景组合起来,而本篇却是以情感为经线,以游踪为纬线把梅雨潭的美景组合起来,而且情感之经线在首尾重章复沓,在文中细腻绵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