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下表格式备课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2990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下表格式备课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下表格式备课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下表格式备课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下表格式备课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下表格式备课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下表格式备课四.docx

《教科版三下表格式备课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下表格式备课四.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三下表格式备课四.docx

教科版三下表格式备课四

三下科学第四单元  磁铁

教学课时计划

内容

1我们知道的磁铁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乐于表达和交流。

激发探究兴趣。

重点

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难点

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教学

准备

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

预设教学设计流程

修正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1.宝刀传说。

(课件图片出示)古代的侠客不光武功高强,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

一把普通式样的刀,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却说是“宝刀”。

原来,其他的兵器不敢轻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力气小的人往往会让兵器脱手。

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铁制的暗器还没伤到人,只要用宝刀在面前挥舞几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

难怪被侠客们称为“宝刀”!

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2.演示遥控小车

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根条形磁铁包装成指挥棒状,手拿“指挥棒”靠近小车,吸引或排斥着小车前进和倒退。

小车怎么会听我的指挥?

二、我们对磁铁的了解

1.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也都使用了磁铁。

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

2.再想想怎样把小组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介绍给全班小朋友。

一会儿我们开个小小交流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多,介绍的好。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以“磁铁”为中心用网状图形式记录在黑板上。

三、利用网状图,整理磁铁知识:

1.形状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课件图片出示)

(2)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磁铁,怎么进行交流介绍呢?

为了方便,人们就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了。

你能给这些磁铁取个名字吗?

(3)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这么多的形状?

2.用途

(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2)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

3.性质

(1)我们知道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是怎么知道的呢?

(2)我们能把这些性质记录下来吗?

四、总结延伸:

1.回顾宝刀传说和遥控小车,利用磁铁还可以做什么有趣的小游戏呢?

自己课后去设计设计哦!

2.对于磁铁,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1.学生猜测其中的秘密。

“宝刀”是用磁铁做的。

 

2.学生预测、交流、讨论

 

3.请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我们知道的磁铁)上画出或者写出对磁铁的了解。

我们知道的磁铁:

 

4.学生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字。

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统一到通用称呼上来:

蹄形、条形、环形磁铁等。

 

5.学生举例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6.学生在记录纸(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性质)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铁的性质。

交流汇报。

 

教学感受

教师

流程:

完成情况()

心情:

好:

()一般()坏()

学生:

情绪:

高()一般()低()

参与面:

估计()‰

教后感受

作业错题记录

分析与对策

教学课时计划

内容

2磁铁有磁性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难点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

准备

为小组准备:

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

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

璃珠、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材料的种类多一些,铁材料制品要有多种,要有铜、铝等非铁的金属物品,学生的学习用品,如:

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

2.橡胶皮(气球皮)、杯子和水。

3.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珠笔。

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铝币。

预设教学设计流程

修正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问题导入:

1.我们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

适当板书。

2.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

(做实验)

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1.老师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实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样)。

2.我们小组的桌子上就有这些材料,一会儿就要请大家来做做小小检验员了。

3.投影出现记录表,检测后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好。

4.小结。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

5.辨认铁制品。

(1)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

(实物投影出示:

主要是硬币、茶叶筒等)

(2)对于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

那我们就用磁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判断。

(3)两次判断结果一样吗?

哪一次判断更能使人信服呢?

从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4)教师小结:

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

三、隔物吸铁

1.引入研究

(1)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带来的遥控小车吗?

(纸包住了磁铁,还能吸铁。

(2)教师演示。

(3)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

那搁着别的物体行不行呢?

想研究哪些物体呢?

2.实验设计。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体(实物投影出示),怎么做实验呢?

哪个小组先设计好了哪种物体的研究计划,并口头交流汇报获得了我们的认可,就可以先领走该种物体了。

3.小结

(1)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演示:

磁铁隔着铁片吸铁。

四、总结延伸:

今天的课,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

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交流

如:

金属?

铁?

 

2.我们先预测一下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然后再做实验进行检验吧。

(预测时说说理由或根据)

3.小组讨论记录下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

(实验并记录填写好表格)

 

4.交流汇报。

 

5.辨认铁制品:

(1)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

(2)想想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

(用磁铁)

(3)学生实验

(4)学生汇报、交流

6.隔物吸铁

(1)学生猜测。

(2)学生交流汇报。

(3)学生列举。

 

(4)学生实验并做记录。

(相应的物体后面做好记录)汇报交流。

关注隔水实验的设计

结论: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铁。

让学生领悟到书中结语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感受

教师

流程:

完成情况()

心情:

好:

()一般()坏()

学生:

情绪:

高()一般()低()

参与面:

估计()‰

教后感受

作业错题记录

分析与对策

教学课时计划

内容

3磁铁的两极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

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重点

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

教学

准备

为小组准备:

小钢珠、大条形磁铁、回形针,没有标识的磁铁。

教师准备:

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若干纸条(在黑板上直观记录条形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时使用)。

预设教学设计流程

修正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

1.(实物出示)看,这是什么?

(小钢珠和条形磁铁)如果把小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一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

2.教师演示(多做几次)看到了什么?

(小钢珠在磁铁上总向两边滚)

3.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样强呢?

那我们猜条形磁铁哪些部位磁性最强?

2.怎样用科学的实验数据或现象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呢?

要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谁更强,可以怎么比?

3.如果要测磁铁各部分能吸起回形针数,该怎么做?

磁铁是放在桌上好呢还是挂起来?

还有其它不同的办法。

4.小结:

我们把两端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

(板书磁极)想想一块磁铁磁极有几个?

三、磁铁两极的研究:

1.我们已经知道磁铁能吸铁,如果用一个磁铁的磁极去吸另一个磁铁的磁极,吸引力会更大吧?

想验证一下吗?

2.为什么有的吸在一起,有的会推开呢?

这样的情况会出现几种呢?

3.我们能准确地说出,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相互排斥吗?

(不能)那怎么办呢?

4.教师适时引导。

为了准确而又简单的的表达,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符号来做标记,比如说字母。

5.我们先给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后,再将它们相互接近吧。

当然别忘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我们下一课再继续研究吧!

四、作业:

出示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它们的磁极在哪里呢?

(用小钢珠测试,因为磁极磁性最强,钢珠会自动滚向磁铁的两个磁极。

1.学生猜测

 

2.学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

猜条形磁铁两头磁性最强。

3.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可以在条形磁铁选择五个点,可以一个接一个放回形针记下各部位吸起的回形针数,是一种比较好的比磁性强弱的办法。

 

4.学生实验并记录

分别在磁铁的A、B、C、D、E处下面的括号中记录下来。

  

 

5.学生讨论。

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有时两个磁极相互吸引,有时两个磁极相互排斥。

 

6.学生验证,交流感受。

用两只手握住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

 

7.各小组实验数据汇总。

(1)各组的实验结果都相同吗?

(2)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

(标注字母时是随意的,没有统一标准。

(3)怎样才能标注统一呢?

如用“→←”来表示相互吸引,

用“←→”来表示相互排斥。

8.再做一做看看。

教学感受

教师

流程:

完成情况()

心情:

好:

()一般()坏()

学生:

情绪:

高()一般()低()

参与面:

估计()‰

教后感受

作业错题记录

分析与对策

教学课时计划

内容

4磁极的相互作用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

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重点

能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

难点

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教学

准备

为小组准备:

磁铁,悬挂磁铁的支架或磁铁座,上节课使用的无标识的磁铁,其他形状的没有标识的磁铁。

预设教学设计流程

修正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顾引入:

1.上节课我们把两块磁铁的磁极标记为A、B、C、D来研究磁极的相互作用,结果全班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这是为什么呢?

2.磁铁的两个磁极还有什么不同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研究吧!

二、磁极与方向:

1.我们研究磁铁,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出示

2.可不要小看它哦,仔细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吧,发现了什么?

3.我们再让它转动一下。

注意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变化了吗?

4.小朋友们一定很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吧?

好,下面小组实验,边实验边注意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反复多做几次。

5.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指北的磁极总是固定不变的。

于是人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

“北方”的英文是"North",“南方”的英文是“South",所以国际上通行磁铁指北的一极叫N极,指南的一极叫S极。

7、运用。

上节课,我们用字母A、B、C、D给磁铁的磁极做标记,现在还需要这样吗?

可以怎么修改呢?

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现在我们已经给两块磁铁正确标记上了南(S)、北(N)极,想想让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共有几种情况?

2.让我们用添加了新标记的两块磁铁重做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实验吧,别忘记实验结果记录哦!

3.小结、延伸。

(1)各组的实验结果都相同吗?

为什么会这样呢?

(2我们现在能够准确地说出,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间相互排斥了吗?

(3)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

所以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的结果如何,我们可以进行更简单的表述,谁再来说说?

四、拓展延伸:

对于其他形状的磁铁,我们能找到它们的南极和北极吗?

(用多种方法)

1.小组实验

把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悬挂起来或放在磁铁座上,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

注意让悬挂的磁铁远离铁制物体。

2.仔细观察磁铁时的位置,发现什么?

(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3.再次观察,位置变化了没有。

(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4.汇报交流。

 

5.用“南”“北”或“S”“N”做标记,学生动手自己找出上节课使用的没有标识的磁铁的南北极并添加新标记。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学生回答。

 

2.学生实验,并做记录。

3.汇报交流。

 

4.学生回答。

因为我们认识到了磁铁两极有南极和北极的不同,并正确标识了实验用的磁铁的南极和北极。

5.学生表述:

“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6.资料阅读“磁悬浮列车”,课后制作一个悬浮磁铁。

 

教学感受

教师

流程:

完成情况()

心情:

好:

()一般()坏()

学生:

情绪:

高()一般()低()

参与面:

估计()‰

教后感受

作业错题记录

分析与对策

教学课时计划

内容

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学习改变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重点

明白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难点

具体、细致的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的实验。

教学

准备

为小组准备:

4个——6个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样的环形磁铁,两个杯子(或其他支撑物),薄木片、回形针、回形针制作的小钩、透明胶带。

预设教学设计流程

修正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

1.教师演示,比较两个磁力大小差别较大的磁铁各吸回形针的多少。

2.我们能改变一个磁铁的磁力大小吗?

3.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变化吗?

如果磁力大小会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呢?

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把很多个环形磁铁相互吸引着重叠在一起(演示方法),它们的磁力又会怎样呢?

二、测量磁力,收集数据:

1.怎么知道磁力的变化呢?

2.今天我们就做一次小懒汉吧!

用书上现成的方法来实验。

(投影出示图片)

(1)磁力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

(磁铁吸住回形针的个数表示)

(2)实验时,为了公平比较磁力的大小,要注意什么?

(1)教师演示并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的实验。

(注意提醒学生把回形针先挂在钩子上,再把小钩子往磁铁上吸。

(2)指导填写记录表。

(3)学生继续实验。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观察汇总表里的数据,我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发现。

2.我们先前的猜测对吗?

3.由此,我们可以推出什么结论

四、总结延伸:

1.今天的课,给你带来了什么?

2.如果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

请课后进行研究,并与大家及时交流。

五、资料收集:

收集有关指南针的资料,下节课带来。

 

 

1.让学生直观看出这两块磁铁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

一个磁铁磁力大小是不变的。

2.学生猜测,记录并交流。

 

1.学生说说。

书上有方法介绍,但我觉得还是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比较好,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讨论说说。

当然,交流汇报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帮助学生选择较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

2.看投影。

注意点:

(一)几个磁铁的磁力大小要相同。

(二)测量磁力大小的方法要保持相同:

放磁铁的薄木片不变,用同样的方法钩住回形针,使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等。

3.学生实验,并记录。

提示学生,最好把实验用的第一个磁铁始终放在最底下,后吸上的磁铁依次往上叠,避免因磁铁磁力大小差别带来的误差。

4.继续实验

 

5.交流汇总。

 

教学感受

教师

流程:

完成情况()

心情:

好:

()一般()坏()

学生:

情绪:

高()一般()低()

参与面:

估计()‰

教后感受

作业错题记录

分析与对策

教学课时计划

内容

6指南针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过程与方法: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了解指南针发展的历史,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

了解指南针的用途,知道指南针的历史,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难点

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等八个方向。

教学

准备

为小组准备:

指南针。

教师准备:

有关指南针历史的影像资料(课件),不同样式的指南针等。

预设教学设计流程

修正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景引入:

一艘大船在东海航行,必须马上回到港口才会比较安全。

可是茫茫大海该往哪儿回呢?

小朋友们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帮助船长确定方向啊?

二、了解指南针的历史、用途和构造:

1.大家见过指南针吗?

说说在哪儿见过?

关于指南针都知道些什么?

2.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关于指南针还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3.小朋友们头脑中有这么多问题,这需要我们自己来研究寻找答案。

下面根据自己课外搜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答案吧!

4.现在就请跟着老师来了解一下指南针的发展历程。

(放课件、课件的内容是从最早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和北极星来辨别方向、司南、指南车、指南鱼、各种各样的罗盘及现在发明的各种各样的指南针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介绍书本知识。

三、用指南针定方向:

1.通过刚才的阅读资料和观看影片,我们对指南针有了更深的了解。

那么在生活中指南针到底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呢?

它又是如何使用的呢?

2.观察教学用的指南针。

(1)指南针由几部分组成?

(主要由磁针、支架、标明方向的底盘、盒子组成。

(2)磁针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

(3)方位盘上的方向是怎么表示的?

3.用指南针定方向。

(1)大家会使用指南针吗?

(2)交流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3)用指南针来判断教室的各个方向。

(4)走出教室,继续判断:

学校大门和教室窗户的朝向;国旗与学校大门在我们的哪个方向。

四、总结延伸:

1.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指南针的历史,此时此刻大家最想说些什么?

(希望学生能说出人类的伟大;应为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所感动;指南针给人类带来了方便、我也想做一个指南针等。

2.我们用指南针还能做什么?

1.学生回答

指南针帮助船长确定方向。

 

2.说说指南针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指南针就是四大发明之一。

 

3.学生阅读讨论。

 

4.交流汇报:

下面就谈谈我们自己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5.学生回答。

6.观察指南针并回答。

 

7.小组讨论研究怎样用指南针来判断方向。

8.交流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9.到教室外继续判断。

 

10.课后思考题:

1.我手上有一个磁铁,把它放进一个口袋,谁能用科学的办法知道磁铁在哪个口袋?

需要什么器材来帮助?

2.一块铁,一块磁铁,有本事测出来吗?

想一想怎么来判断?

怎样区别判断看到什么现象说明口袋里的是铁还是磁铁?

经过这个实验,小朋友们有什么想法?

特别是对大家在使用指南针的时候有什么启示?

教学感受

教师

流程:

完成情况()

心情:

好:

()一般()坏()

学生:

情绪:

高()一般()低()

参与面:

估计()‰

教后感受

作业错题记录

分析与对策

教学课时计划

内容

7做一个指南针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过程与方法:

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

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合作设计制作指南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重点

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发现能让磁针水平旋转的方法。

难点

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教学

准备

为小组准备:

强力磁铁、钢针、吹塑纸、线,剪子、小水槽、盒式指南针。

学生自己也可以准备一些材料。

预设教学设计流程

修正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指南针,知道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2.好多小朋友也想亲自制作一个指南针,要制作一个指南针,一般需要哪些材料?

二、做磁针:

1.要制作一个指南针,首先需要什么材料?

(磁铁),如何得到一个磁铁呢?

讲解磁化现象。

2.怎样知道这根磁针的南极和北极呢?

三、安装磁针:

1.寻找能让磁针水平旋转的方法。

2.验证自己的方法。

3.我们的指南针能否准确地指示方向?

试一次能表明制作成功吗?

我们需要反复的实验,才能提高准确性。

四、交流展示自制指南针:

五、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的指南针已经制作成功,那么除了这种方法外,大家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制作指南针吗?

2.大家想不想也试一试当发明家的感觉,请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将你们设计的指南针样式画下来。

 

1.学生回答

 

2.学生磁化钢针,分析并做相关实验,确认两极(可作记号,也可默记)

3.让学生设想,小组讨论后陈述理由。

 

4.用自制的指南针辨认方向。

 

5.展示小组制作的指南针。

 

6.评比后小组讨论并改进指南针。

 

7.课后活动:

回去之后,你们可以用自己制作的指南针去测定一下周围物体的方位,使自己能够更加熟练的使用。

老师更希望大家能把设计的新型指南针做出来。

8.资料阅读,了解GPS全球定位系统。

 

教学感受

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