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2974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12月联考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描述与蓝藻的结构或物质组成不相符合的是

A.细胞内有DNA和RNA两种核酸B.细胞内无叶绿体,也无光合色素

C.细胞内无核膜和核仁,但有拟核D.细胞内唯一的细胞器是没有膜结构的核糖体

【答案】B

【解析】蓝藻属于细胞生物,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细胞中既有DNA又有RNA,遗传物质只能是DNA,A不符合题意;蓝藻细胞内无叶绿体,但是有叶绿素与藻蓝素,B符合题意;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无核膜与核仁,但是有拟核,C不符合题意;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只有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颜色反应是鉴别有些物质较为常用的方法。

下列关于特定颜色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斐林试剂与葡萄糖溶液混合后,即可出现砖红色沉淀

B.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直接使用甲基绿染液即可

C.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脂肪时,需用到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特定的颜色

D.双缩脲试剂与某种酶液混合,不一定会出现紫色反应

【答案】D

【解析】斐林试剂与葡萄糖溶液混合后,经过水浴加热,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染色时,甲基绿和吡罗红需混合使用,B错误;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脂肪时,不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时,必须用显微镜进行观察,C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只有蛋白质类的酶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的显色反应,涉及到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检测,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3.如图所本为真核细胞内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的相关过程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图可反映出细胞器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B.内质网膜可转化成高尔基体膜,髙尔基体膜可转化成细胞膜

C.该过程图中消耗的ATP均源于细胞呼吸,也均来自线粒体

D.该过程图可体现出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该过程是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有多种细胞器参与,细胞中不同的细胞器具有不同的功能,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完成生命活动,A正确;据图可知,内质网膜能形成小泡,将蛋白质运至高尔基体再加工,因此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高尔基体膜又会形成小泡将加工后的物质运至细胞膜,因此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B正确;该过程图中消耗的ATP均源于细胞呼吸,而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与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据图可知,该过程发生了生物膜的融合,将分泌物排出细胞,体现出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流程是在核糖体上合成肽链,在内质网中进行折叠和糖基化,通过形成囊泡转移至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分类包装。

最后通过细胞膜排出到细胞外,说明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4.如图所示为小肠上皮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小肠上皮细胞膜上含有多种载体,一种载体只能转运一种物质

B.钠离子和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C.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和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均为被动运输

D.小肠上皮细胞膜折叠成嵴,扩大了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利于物质的运输

【答案】D

【解析】据图可以看出,肠腔吸收葡萄糖与Na+的载体蛋白是相同的,A错误;小肠上皮细胞排出Na+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与消耗ATP,并且是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属于主动运输;小肠上皮细胞排出葡萄糖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小肠上皮细胞可以逆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小肠上皮细胞膜折叠成嵴,扩大了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利于物质的运输,D正确。

【点睛】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肠腔吸收葡萄糖和Na+的载体为同种载体蛋白;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肠腔中低浓度葡萄糖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所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小肠上皮细胞从组织液吸收K+并向组织液排出Na+均需载体蛋白和消耗ATP,所以小肠上皮细胞从组织液吸收K+并向组织液排出Na+的方式也为主动运输。

5.无氧呼吸包括两个阶段,有氧呼吸包括三个阶段,而两种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相同的这一阶段称为糖酵解,该阶段的某一过程消耗ATP。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ATP多于消耗的ATP

B.糖酵解过程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内的场所不同

C.无氧呼吸产生还原型辅酶Ⅰ,但不消耗[H]

D.细胞呼吸过程中丙酮酸转化方向与氧浓度无关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糖酵解的某一过程消耗ATP,而根据所学知识点可知,细胞呼吸第一个阶段(糖酵解)产生ATP,因此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ATP多于消耗的ATP,A正确;糖酵解过程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内的场所是相同的,均为细胞质基质,B错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利用[H]将丙酮酸还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还原成乳酸,因此无氧呼吸是消耗[H]的,C错误;氧气的浓度影响细胞呼吸的方式,因此丙酮酸转化方向是不同的,D错误。

6.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进行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对应的反应式如下。

分析反应式1和反应式2,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反应式l:

6C02+12H2O

C6H1206+6H20+602

反应式2:

C6H12O6+6H2O+602

6C02+12H20+能量

A.反应式1和反应式2属于可逆反应

B.叶肉细胞内CO2中的氧不可能转移到氧气中

C.叶肉细胞内葡萄糖中的氧不可能转移到水中

D.反应式1不适合于蓝藻,但反应式2适合于蓝藻

【答案】D

【解析】反应式1和反应式2不属于可逆反应。

因为二者在物质上可以认为是可逆,但能量是不可逆的,光合作用利用的是光能,呼吸作用释放的是化学能。

而且反应的条件也不同,比如酶不同,场所不同。

可逆反应不仅要在物质上,能量上可逆,而且条件也要相同,A错误;根据反应式1可知,叶肉细胞内CO2中的氧通过光合作用转移到糖类与水中,而叶肉细胞也可以利用生成的水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这样水中的氧又转移到氧气中,B错误;根据反应式可知,叶肉细胞内葡萄糖中的氧通过呼吸作用转移到C02中,而C02的氧又通过光合作用转移到水中,C错误;反应式1不适合于蓝藻,因为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光合作用不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

而蓝藻虽然无线粒体,但是可以进有氧呼吸,D正确。

7.下列关于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甲(有机物)或直接能源物质乙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物质甲能催化淀粉酶的水解,则该物质也应能催化蔗糖酶水解

B.若物质甲在线粒体内有分布,则该物质在叶绿体内可能也有分布

C.叶绿体中C3还原消耗的物质乙可来自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

D.一般情况下,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分别与物质乙的合成和水解反应相关联

【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甲是酶,乙是ATP,若物质甲能催化淀粉酶的水解,则甲是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

而淀粉酶与蔗糖酶都是蛋白质,因此甲也能催化蔗糖酶的水解,A正确;在线粒体与叶绿体中都会合成ATP,因此在线粒体与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酶,B正确;叶绿体中C3还原消耗的物质乙(ATP),只能来源于光反应,C错误;一般情况下,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分别与物质(ATP)的合成和水解反应相关联,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酶的分布与特性,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本题需要学生理解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还需要明确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供能;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8.人体内干细胞的分裂是一种不对称分裂,就是指分裂的方式是不对称性质的,亲代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类型不同,即一个子细胞获得维持干细胞状态所必需的信息而成为子代干细胞,另一个子代细胞则不得不走向分化。

下列对干细胞不对称分裂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分裂间期有中心体复制、染色体复制和核DNA复制

B.着丝点断裂,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C.同一干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表达的基因种类有差异

D.同一干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全能性大小一致

【答案】D

【解析】在有丝分裂间期既有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中心体也发生了复制;由于染色体主要是由DNA与蛋白质构成的,DNA复制的同时,染色体也在复制,A正确;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B正确;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同一干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表达的基因种类有差异,C正确;同一干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全能性大小不一样,产生的子代干细胞全能性大于产生的走向分化的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9.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RH0GD1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他们发现携带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

下列关于RHOGD12基因功能的描述较为合理的是

A.RH0GD12基因可能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合成有关

B.RH0GD12基因能使癌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速率下降

C.RH0GD12基因能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正常的组织细胞

D.RH0GD12基因能阻止DNA复制,进而抑制癌细胞分裂

【答案】A

【解析】癌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扩散和转移,这是因为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因此,RhoGD12基因表达产生的糖蛋白可以阻止癌细胞入侵其他组织器官,即阻止了癌细胞的扩散。

故选:

A。

【点睛】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应结合试题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记忆。

10.下列所述生理过程在增殖的细胞内不能发生的是

A.三磷酸腺苷为胰岛素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直接供能

B.染色质螺旋化变成染色体,染色体再解螺旋变成染色质

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初步分解并释放少量能量

【答案】A

【解析】胰岛素基因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而胰岛B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增殖,A符合题意;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变成染色体,而在末期染色体再解螺旋变成染色质,B不符合题意;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不符合题意;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为其供能,在细胞呼吸的第一个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初步分解为丙酮酸与还原氢并释放少量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1.下列关于数量变化或比值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洋葱外表皮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比值逐渐减少

B.果蝇(2n=8)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数目从0条→16条→0条

C.停止光照时,植物叶肉细胞内ATP将不能合成,致使ATP的数量逐渐减少

D.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但抗逆性也就越差

【答案】D

【解析】洋葱外表皮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比值逐渐增大,A错误;果蝇(2n=8)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数目从0条→16条,B错误;停止光照时,致使光反应产生的ATP的数量逐渐减少,而植物叶肉细胞内的ATP还可以由细胞呼吸合成,C错误;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但抗逆性也就越差,D正确。

12.下列关于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人群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的概率不同

B.自然人群中,伴X显性或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的概率不同

C.任意系谱图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的人数相同

D.任意系谱图中,伴X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的人数不同

【答案】B

【解析】自然人群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的概率相同,A错误;自然人群中,伴X显性或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的概率不同,其中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概率大于女性,而伴X显性遗传病则相反,B正确;自然人群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的概率相同,但在家族人口较少的情况下,由于存在偶然性,不是任意遗传系谱图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的概率都相同,C错误;自然人群中,伴X显性或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的概率不同,但在家族人口较少的情况下,由于存在偶然性,不是任意遗传系谱图中,伴X显性或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的概率都不同,D错误。

【点睛】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

(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

(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

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

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

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

传男不传女。

13.若一男人与一个基因型为IBi的女人结婚,生一个基因型为ii的孩子的概率是1/8,则该男人的父母

亲的基因型组合不可能是

A.IAIA和IAiB.IAIB和IAiC.IAIB和IBiD.IAi和IBi

【答案】D

【解析】由“若一男人与一个基因型为IBi的女人结婚,生一个基因型为ii的孩子的概率是1/8”可知,此男人必定含有i基因,且其基因型为_i的概率为1/2,逐个分析选项,若其父母为IAIA和IAi,后代为_i的概率为1/2,A不符合题意;若父母的基因型为IAIB和IAi,后代为_i的概率为1/2,B不符合题意;若父母的基因型为IAIB和IBi,后代为_i的概率为1/2,C不符合题意;若父母的基因型为IAi和IBi,后代为_i的概率为3/4,D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根据后代的基因型及概率推出此男人的基因型及概率,然后再进一步推出男人父母亲的基因型组合,需要学生理解有关血型的基因型的相关知识。

人类的ABO血型是受IA,I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

IA和IB对i基因均为显性,IA和IB为并显性关系,即两者同时存在时,能表现各自作用。

A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AIA和IAi,B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BIB和IBi,AB型为IAIB,O型为ii。

据此答题。

14.下表格列出了某一家庭5个成员的简化DNA指纹,其中“一”表示有相应的标记基因。

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基因标记

母亲

父亲

女儿1

女儿2

儿子

 

A.基因Ⅲ和Ⅴ可能位于同一条X染色体上

B.基因Ⅱ和Ⅳ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基因Ⅰ、Ⅱ和Ⅳ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D.基因Ⅲ和Ⅴ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答案】A

【解析】据表格可知,基因III只有父亲有,而母亲没有,且父亲的基因Ⅲ遗传给了女儿,没有遗传给儿子,则基因Ⅲ很有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IV母亲没有,而父亲有,父亲的基因Ⅴ遗传给了女儿1,而没有遗传给女儿2,说明基因Ⅴ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也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分析表中信息,基因Ⅱ和基因Ⅳ的遗传情况一致,说明基因Ⅱ与基因Ⅳ最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正确;基因Ⅰ、Ⅱ和Ⅳ父亲没有,而他的两个女儿中,有的有基因Ⅰ、Ⅱ和Ⅳ基因,有的没有基因Ⅰ、Ⅱ和Ⅳ,说明其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位于X染色体上,他的两个女儿中都应该没有基因Ⅰ、Ⅱ和Ⅳ,C正确;基因Ⅲ和Ⅴ都是父亲有,而儿子没有,因此基因Ⅲ和Ⅴ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相关知识,需要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15.如图所示为一对夫妻的白化病基因a和色盲基因b的分布情况以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示意图。

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过程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②过程会出现精细胞的变形

B.图中E配子与F配子的基因组成不同,H细胞最终会退化消失

C.图中D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其细胞内应含有两个a基因

D.这对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只患白化病或色盲的概率为3/8

【答案】C

【解析】图中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后期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②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在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后,再变形为精子,A正确;据图分析可知,E配子的基因型为AXB,F配子的基因型为aY,E配子与F配子的基因组成不同;H为极体,最终会退化消失,B正确;据图分析可知,图中D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不含有a基因,C错误;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其后代只患病白化病的概率为1/4×3/4=3/16,只患色盲的概率为3/4×1/4=3/16,因此只患白化病或色盲的概率为3/16+3/16=3/8,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与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规律,掌握根据亲代基因型推断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后代基因型的方法,掌握人类遗传病的概率的计算方法。

16.若某动物(2n=8)的一个精原细胞内所有核DNA的核苷酸链均被32P标记,经过两次分裂,下列有关其所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含有被32P标记的核DNA条数的分析(原料不含放射性),正确的是

A.若精原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每个子细胞中均有2条被32P标记

B.若精原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则每个子细胞中均有2条被32P标记

C.若精原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每个子细胞中均有4条被32P标记

D.若精原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则每个子细胞中均有4条被32P标记

【答案】D

【解析】若精原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由于第一次分裂结束后产生的每个子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的核DNA都是一条核苷酸链被32P标记,一条核苷酸链未被别标记;再进入第二次有丝分裂到后期,每个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最后进入每个子细胞内被32P标记的核DNA数是不确定的,所以A、C错误;若精原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则经过分裂间期DNA的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上的核DNA都含1条核苷酸链被32P标记,一条核苷酸链未被标记,即减数分裂形成的每个子细胞中都含4条被32P标记的核DNA,B错误,D正确。

17.近年来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肆虐全球。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含胸腺嘧啶的病毒和细胞一样,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

B.病毒在合成其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时,模板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C.用35S或32P标记的乳酸菌不能对T2噬菌体的蛋白质或核酸进行标记

D.消灭侵入人体细胞的病毒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

【答案】B

【解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含胸腺嘧啶的病毒和细胞一样,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A正确;病毒在合成其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时,模板由病毒自身提供,其它原料由宿主细胞提供,B错误;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内的病毒,不能寄生在乳酸菌体内,因此用35S或32P标记的乳酸菌不能对T2噬菌体的蛋白质或核酸进行标记,C正确;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就要先通过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从而使病毒再次暴露在体液中,再通过体液免疫(抗体)将其清除,D正确。

18.细胞甲和细胞乙来自同一个体的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将甲、乙两种细胞中全部的mRNA提取出来,分别为甲一mRNA和乙一mRNA,并以甲一mRNA为模板在酶A的催化下合成相应的单链DNA(甲一cDNA),让甲一cDNA与乙一mRNA)进行分子杂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一mRNA与甲一cDNA均能形成互补的杂交链

B.若细胞甲能分泌抗体,则细胞乙不含相应的抗体基因

C.能与甲一cDNA互补的乙一mRNA中含有编码呼吸酶的mRNA

D.若细胞甲是由细胞乙分化而来,则细胞甲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答案】C

【解析】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甲、乙的mRNA是不完全同的,一部分乙一mRNA与甲一cDNA能形成互补的杂交链,A错误;来自同一个体的细胞甲与细胞乙功能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因此乙细胞也具有相应的抗体基因,B错误;由于所有细胞都要进行细胞呼吸,因此所有细胞都有相应的呼吸酶基因表达产生的mRNA,因此能与甲一cDNA互补的乙一mRNA中含有编码呼吸酶的mRNA,C正确;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遗传物质不会发生变化,D错误。

19.已知某双链DNA分子(非环状)的一条单链中(A+C)/(T+G)=m,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DNA分子中(A+C)/(A+C+T+G)=0.5

B.该DNA分子中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DNA分子的两端

C.该DNA分子中的(A+C)/(T+G)=1

D.该DNA分子的特异性取决于碱基的种类及其比例

【答案】D

【解析】在双链DNA分子中,A=T,C=G,因此该DNA分子中(A+C)/(A+C+T+G)=0.5,A正确;每个链状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分别位于DNA分子的两端,B正确;整个DNA分子中,A等于T,G等于C,所以,(A+C)/(T+G)=1,C正确;DNA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不同DNA分子有特定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D错误。

【点睛】本题是对DNA分子的结构和结构特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综合性考查,回忆DNA分子的结构和结构特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相关知识,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20.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果蝇体内突变的基因都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子代

B.大肠杆菌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由基因的模板链直接控制

D.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形成的个体是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

【答案】D

【解析】发生在果蝇体细胞内的突变不会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子代,A错误;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染色体,其变异的类型只有基因突变,B错误;mRNA的密码子直接控制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而不是基因的模板链,C错误;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属于单倍体,所以六倍体小麦的花粉(配子)形成的子代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D正确。

21.小麦的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抗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

如图所示为培育矮茎抗病优良品种的流程,其中高茎抗病亲本植株为纯合子。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过程可能会出现两种基因重组

B.图中②过程的原理是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

C.图中③过程常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D.图中④过程淘汰的个体也能稳定遗传

【答案】B

【解析】过程①是减数分裂形成雄配子的过程,其原理是基因重组,会出现A与T、a与t,或者A与t、a与T两种重组,A正确;图中②过程的原理是植物生殖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图中③过程常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变成可育植株,C正确;图中④过程得到的个体均为纯合子,都能稳定遗传,D正确。

22.在麦维尔角地区有一种独特的壁虎(甲),其尾巴像叶片一样宽大、体色较斑驳、双眼非常巨大,还有一种较为普通的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