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活动单高一地理人文地理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2708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1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活动单高一地理人文地理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必修二活动单高一地理人文地理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必修二活动单高一地理人文地理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必修二活动单高一地理人文地理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必修二活动单高一地理人文地理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活动单高一地理人文地理Word版.docx

《必修二活动单高一地理人文地理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活动单高一地理人文地理Word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二活动单高一地理人文地理Word版.docx

必修二活动单高一地理人文地理Word版

高一地理----人文地理

第1章人口与环境

一、人增口长模式

1、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曲线

“____”形曲线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率—______率

影响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发展水平,也是决定性因素

2、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注意:

(1)人口增长模式先发生转变的,原因:

①;

②;③。

(2)人口增长模式后发生转变的,原因:

①;②;③。

(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已步入;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属于

;20世纪70年代由于我国大力开展,现已属于。

3、人口问题

 

不同阶段的人口年龄结构图

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影响:

①劳动力不足;②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措施:

①鼓励生育;②吸纳移民;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影响:

对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产生压力,社会经济发

展缓慢。

措施:

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中国的问题:

、。

二、人口容量

1、怎样区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强调

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承载的数量

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

大小关系

某一地区:

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特征

警戒性、不确定性、相对稳定性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因素

与人口容量的关系

资源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人口容量越大;

科技发展水平

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开放程度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容量越大;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

三、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和人口机械增长(由人口迁移引起)。

(2).人口迁移的类型:

国际人口迁移(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和国内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的方向:

从农村→农村;从城市→农村;从城市→城市;

从农村→城市(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的迁移)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对迁出地

⑴加强与外界联系

⑵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

⑶提高经济收入

⑴造成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失

⑵使教育投入回报减少

对迁入地

⑴弥补劳动力不足

⑵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⑶推动城市化发展

⑴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⑵给城市造成巨大压力,带来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居住困难等问题

4、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时期

影响因素

特点

流向

5、民工潮、民工荒、民工慌

 

1.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

答案: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

答案: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例:

读“1964~200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完成。

(1)有关1964~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

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例2.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2:

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C.由乡村到城市D.由乡村到乡村

(2)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3)材料1、2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

1、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区位分析

地理位置:

、。

自然区位:

地形,气候,河流,土壤

社会经济区位:

资源,交通,政治,科技,旅游,宗教等

2、城市区位选择

(1)城镇空间布局特点:

(2)城市区位选择:

a自然资源

煤矿:

英国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匹兹堡,中国、

石油:

英国阿伯丁,中国、

金矿:

南非约翰内斯堡

铁矿:

鞍山、包头、攀枝花

b交通:

c政治: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美国首都华盛顿等

d科技:

日本的筑波城,美国的“硅谷”

d宗教:

沙特的麦加和麦地那(伊斯兰教)、梵蒂冈(天主教)、拉萨(佛教)

e河流:

 

3、城市土地利用

分类

我国土地分类

农用地

______、园地、______、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建设用地

商业服务业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土地、其他用地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用地通常可划分为______用地、______用地、政府机关用地、______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4、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形成

(1)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体现在各种经济活动的。

(2)影响地租水平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3)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付租能力:

OA付租能力最强;

AB付租能力最强;

BC付租能力最强。

功能区:

OA为区;

AB区;

BC区。

 

5、功能区分布的好处

功能区

位置

形态

特征

布局的原因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6、功能分区的成因

(1)经济因素:

(2)历史因素:

(3)社会因素:

(4)政策因素:

7、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

类型

分布地区

举例

团块状

平原地区

成都

条带状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延伸

兰州

组团状

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

重庆

 

8、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结构模式

特点

同心圆模式

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

扇形模式

城市各功能区延伸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

多核心模式

随着城市不断扩展,原有市中心、和等

原因,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形成卫星城,并由他们共同

组成城市地域

田园模式

9、城市服务功能

中心地理论

概念

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______的地方

职能

中心地具有多种服务功能——主要提供货物和__

____功能

级别

较高级别的中心地______影响较低级别的中心地

等级划分

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______来划分

门槛人数

概念

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和服务______

理论

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人数,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服务人数高于门槛人数,中心地就能获得一定的经营______

城镇与中心地

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

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______

城镇空间分布主要受制于______因素、行政因素和__________因素

高级中心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______分明的空间______系统

10、城市等级与城市的功能、服务范围、数目、距离之间的关系

(1)、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彼此间距离、数目的关系

城市等级

城市作用

城市数目

城市距离

服务范围

职能种类

服务功能

(2)、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关系——嵌套关系(正六边形)

例1、读某中等城市布局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城市工业区布局特点,分析该布局形式的优点。

 

(2)图中在A、B、C、D何处开设零售商店最符合市场最优原则?

在甲、乙、丙、丁四处开发房地产,何处可以称得上“地王”?

理由是什么?

 

(3)丁处铁路、公路交会处经常发生堵车和交通事故,现已建立交桥,但仍然拥堵,原因何在?

(6分)

 

二、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1)概念:

城市化又叫______化,是指人口和______活动在空间上______、乡村地区转变为______地区的过程

(2)标志:

①________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________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______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4)城市化的特征:

(5)城市化的意义:

有利于乡村与城市的交流,______城乡发展差距

有利于改善地区______结构

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______

__________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影响乡村的__________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______程度

2、城市化差异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特点:

起步早,速度慢,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特点:

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出现城市病

(2)发展中国家内部

虚假城市化:

滞后城市化:

(3)中国城市化:

城市化进程____,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______。

3、城市化的影响

(1)对自然环境:

-----影响地表径流

城市热岛效应

(2)城市病:

①②

③④

(3)措施①②

(4)逆城市化:

原因:

表现:

三、案例分析我珠三角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一)、珠三角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1、地理位置:

2、自然条件:

 

3、社会经济条件:

(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措施

问题

措施

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三)、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珠三角模式:

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

东北模式:

云南德宏模式:

4、检测反馈

例题1:

读珠江三角洲城镇图(图甲)、珠三角经济区扩展图(图乙)及材料,并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回答各题。

上世纪80年代后,珠江三角洲城市数量大增,城市人口比重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目前东莞的非农业人口已占70%。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台湾产业开始大规模向祖国大陆转移。

东莞大量引进台资的电脑资讯产业,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了产业升级。

原先的劳动密集产业向广东北部转移。

(1)读图甲,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速度快的原因。

  

(2)读图乙,分析广东北部成为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地的原因。

  

(3)简要说明珠三角部分乡镇修建农民公寓的地理原因。

  

(4)珠江三角洲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由于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放量大,但处理量小,环境污染日益显露出来。

简述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表现。

  

     

(6)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包括哪些行政区?

  

(7)简述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

(8)泛珠三角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试分析这种区域合作所带来的好处 

 

(9)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哪些方面?

  

 

例题2:

读“长三角经济区示意图”和“珠三角经济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

  

(2)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升级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有

 

 

第三章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一、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一)、农业及农业区位

1、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人类利用________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

2、农业的特点:

时间上:

性;

空间上:

季节性和性。

3、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

种植业畜牧业农业

按投入多

粗放农业和农业

按产品用途

自给农业和农业

4、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举例

热量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光照

地形

坡度大于15°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土壤

土壤的酸碱性、肥力、土层的厚度、土壤的质地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影响

水源

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

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此类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技术条件

机械

机械代替人力和畜力,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化肥

良种

冷藏

农业生产

主导因素

限制性因素

东北商品粮基地

南疆长绒棉生产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华北平原

南方地区

5、我国几个地区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水稻种植业(或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及热带雨林气候区。

(2)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

自①

然②

条③

件④

社①

会②

经③

济④

(3)生产特点:

①小农经营(原因:

人多地少);

②水利工程量大(原因:

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

③单产高(原因:

精耕细作);

④商品率低;

⑤机械化水平低;

⑥科技水平低

(4)农业类型:

2、商品谷物农业

(1)种植的作物:

小麦和玉米。

(2)分布:

美国(为家庭经营的农场)、

中国东北(为国营的农场)等地区;

 

(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形成优势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社①

会②

经③

济④

 

(4)生产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3、大牧场放牧业

(1)主要分布区:

美国、阿根廷(养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等地区。

(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优势区位条件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③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3)阿根廷促进牧牛业发展采取的措施

①培育良种牛;

②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③开辟水源;

④种植饲料

4、乳畜业

(1)概念:

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城市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1)产品:

牛奶及乳制品。

(2)分布:

北美五大湖和西欧,我国北京上海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

(3)西欧乳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①气候温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5、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

(1)概念:

将种植小麦(种植业)和养羊(畜牧业)相结合的混合农业,形成了“小麦—牧羊”带。

(2)分布:

墨累—达令盆地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

①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农民可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活;

③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3)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灌溉水源不足

原因:

处在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解决措施:

东水西调。

 

案例: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1.概述:

珠三角农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低洼易涝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

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桑树或果树;利用蚕沙、蔗叶等养鱼;又可用塘泥肥田,从而构成珠三角特有的桑基、蔗基和果基鱼塘。

2.形成的区位条件

①降水多,气候湿润。

②地形低洼。

3.带来的好处:

基塘互养,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经济产值。

(三)、案例分析我国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

思路:

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存在问题——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1、东北区域概况

(1)、地貌特征:

(北:

小兴安岭;东:

长白山;西:

大兴安岭;河:

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东北平原:

北:

松嫩平原;南:

辽河平原;东:

三江平原)。

(2)、地位:

东北平原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是中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2、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3、农业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表现:

(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

(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

(4)、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5)、水土流失严重:

肥沃的黑土流失,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5、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检测反馈

例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序号①②③所示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分析其发展的区位条件。

(2)②、③两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    、    ,其收获时期是否相同?

理由是什么?

 

(3

)②区农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C.青藏高原D.华中地区

(4)与①②③区域农业发展的背景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A.工业化的发展B.城市化的进程

C.世界经济全球化D.国际局势多极化

(5)①区除种植谷物外,还轮种牧草和麦类,近年来又轮种大豆,并用这些农产品加工成精饲料来发展畜牧业。

试分析这样做的好处。

 

例2.读材料和相关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纬度

土壤有机质

无霜期(天)

降雨量(mm)

37°N—40°N

3%—6%

160—200

500—700

美国的经济作物以大豆、棉花等为主,其中大豆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左右,并主要分布在下图中的A地区,A地区的相关资料如下表。

1)A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说明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

 

(2)A地区的大豆是与一种重要粮食作物轮种的,该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

(3)分析图中A地区生产大豆的主要自然条件。

 

 二、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一)、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区位因素:

土地、水源、气候、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等。

2、社会经济区位因素:

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地价

(二)、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原料的影响逐渐______2、市场的影响逐渐______

3、劳动力数量影响______,其______影响增强

4、信息和知识成为影响工业区位的________

5、关系图

 

(三)工业区位选择----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1、经济效益------五中指向型工业

不同工业主导区位因素

因素分类

工业部门

特点

布局原则

原料指向型

市场指向型

动力指向型

 

廉价劳动力

指向型

技术指向型

2、生态效益----风、水、宝、地

风:

考虑应选择在,或,或是。

水:

考虑;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

宝:

地:

 

(四)、工业集聚

(1)、工业联系:

①;

②。

(2)、工业集聚

好处:

弊端:

(3)、工业分散

①目的:

②举例:

电子元件厂

飞机制造厂

(4)、工业地域

1、传统工业区:

分布地区:

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

工业区等。

发展条件:

工业部门:

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部门为主。

特征:

以大型企业为主,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2、新兴工业区

分布地区:

美国“硅谷”、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德国南部的慕尼黑及日

本的九州岛。

工业部门:

轻工业和高技术工业。

特征:

以小型企业为主,工业分布相对分散。

3、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1)生产特点:

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集中了大量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

④生产高度专业化;

⑤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

(2)独特的发展模式——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

4、美国“硅谷”

(1)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①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②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③研究开发费比例高;

④增长速度快;

⑤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2)“硅谷”迅速崛起的优势区位条件

(五)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德国鲁尔区

思路:

发展条件—发展特点——存在问题——综合整治及经验借鉴

1、以鲁尔区为例,探究世界主要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条件

2、发展特点:

①主导工业:

②工业城市:

3、传统工业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内因:

外因:

表现:

4、综合整治

(六)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

目前的困境与20世纪50~60年代德国鲁尔区十分相似,因此在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日趋衰落的原因、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时可参考鲁尔区相关内容。

 

德国鲁尔区相比,辽中南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和不足之处分别有?

(7)

能源基地的振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2009年8月19日23:

41,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太原八月十九日电(记者 张恩):

山西省省长王君19日在主持召开山西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再次部署山西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全力打造当代煤炭企业“航母大舰”。

作为中国煤炭生产的大省,山西正在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