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语文.docx
《310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0语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10语文
课后撷珍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素材点说
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
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攻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
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钱钟书去讲学,每周只需钱钟书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
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住。
待遇如此丰厚,可是钱钟书却拒绝了。
他的著名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而且在国外反响也很大。
新闻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都遭他的婉拒。
有一位美国女士打电话,说她读了《围城》很想见一见他。
钱钟书再三婉拒,她仍然执意要见。
钱钟书幽默地对她说:
“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
点说 当代学人,最不可思议者,当数钱钟书。
作为学人,他不仅有惊人的渊博和睿智,更有着无与伦比的文化包容力;他能够像魔术师一般,把种种本不亲和甚至相互排斥的东西,不落痕迹,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
作为儒者,他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不求闻达,不慕富贵;他惜时如金,爱书如命,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他沉浸于创作与研究,他寂寞于孤灯和寒窗,把一颗颗金蛋捧给世人,自己甘作那只只下蛋从不叫嚷的母鸡。
这是他的傲物,还是他的清高?
这是他的迂妄,还是他的淡定?
钟书自有钟书的活法,钟书自有钟书的节操,左评右议是别人的事,于钱钟书一概无关。
他永远是那个智慧、灵动、率真且带有几分痴气的淡泊、宁静的钱钟书。
说事悟理
让不让,有时真不是道德问题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对4499人进行了一项题为“我们社会为什么缺少礼让精神”的在线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高达62.7%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认同当下生活中“谁让谁吃亏”的说法,34.5%的受访者表示“不认同”,2.7%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感悟 让不让,看起来就是道德问题。
但问题是,凡事诉诸道德,其实与凡事诉诸法律一样,也是一种“理性的偏见”。
只有制度鞭长莫及了,我们才会希望道德出来兜底;西方社会所谓礼让的德行,莫不是制度的产物。
我们从计划年代的克己自治中走来,既被突然而至的市场鼓动着“竞争”过,也被法治不健全的“逆淘汰”深深伤害过——今天的“拒不礼让”,有时真不是道德问题,是生存法则使然,是制度环境使然,更是价值理念使然。
“衣食既足,礼让以兴”。
有序的生活、尊重的快乐,社会要补的课,也许未必只是一门“道德”。
(邓海建)
作文讲练平台
开头出彩树亮点,风姿摇曳引人观
方法指要
万事开头难,作文也如此。
头开好了,再往下写,就如汩汩泉水从笔端涌出,一泻千里。
这是说开头的重要性。
有人说:
“文章开头无定法”,是的!
但是,“无定法”不等于没有法。
文章开头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独具
力的“凤头”。
第一,下笔成趣法。
以描写生动风趣的某个镜头为开头,一下笔就令阅卷老师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例: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
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它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最终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点评 以上文字引自台湾散文家张晓风的《春之怀谷》。
作者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绘声等修辞手法,写尽“春”的意象。
用词清闲,行文流畅,语言轻灵,活泼,自然,俏皮,如孩子的梦呓一般。
第二,题记引领法。
题记是写在书或文章的题目下面用于开启书文、浓缩主旨或奠定感情基调的文字。
一般都是一两句话或一节诗。
文字可以是自己浓缩的精华,也可以引名人名言或名诗。
这种方法就目前而言还是挺新鲜的,能讨阅卷老师的喜欢。
例
(1) 有时往往因为感情的疏远而不能很好地认识一个人,所以往往会伤害一颗心。
点评 这是河南考生高考满分作文《明天,一定记着开窗》一文的题记,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例
(2)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几乎一贫如洗了。
点评 这是江苏考生高考佳作《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一文的题记。
考生机智地模仿了歌德的名言:
“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丢掉了!
”
例(3) 鱼说:
没有人知道我在流泪,因为我活在水中。
水说:
我知道你在流泪,因为你活在我心中。
点评 这是安徽考生高考满分作文《我是真的懂你》一文的开头,没有标明是题记,却类似题记,或者说是未注明“题记”的题记。
“题记”的写法有两种:
先写“题记”二字,加冒号,而后另起一行写题记的内容。
不另起一行也不为过。
先写题记的内容,而后在其右下方写“题记”二字,前面加破折号。
另外,有人以“写在前面”四个字替代“题记”,其实二者性质相同。
第三,设置悬念法。
开头设置悬念,注入
力,必然能吸引阅卷老师,提起阅卷兴趣。
例
(1) 妹妹在那黑暗的深夜里,蜷曲在黑暗的角落里低声啜泣的一幕,就如同电影里极恐怖的画面不断地显现在我的面前,无限的愧疚便一齐袭向我的心头……
(高考满分作文《我的愧疚》)
点评 “妹妹”怎么会如此?
“我”为什么感到“无限的愧疚”?
到底在“妹妹”身上做错了什么?
这都是需要破解的悬念。
例
(2) S市爆出特大新闻:
定于今天8时整,公开拍卖“诚信”。
我这个一贯爱看新鲜事的人,可不能错过。
(高考佳作《拍卖“诚信”》)
点评 “诚信”是一个人应有的道德,属思想意识范畴。
它怎么可以拍卖?
谁在拍卖?
哪些人要竞买?
最后到底拍卖给了谁?
这样的新鲜事,“我”不能错过,恐怕阅卷老师同样也会“挤”进去看个究竟吧!
这就是
力。
第四,故事开头法。
一个犯了困打盹的人一听讲故事就会困醒神来,何况不困的人呢。
这就是用故事作为开头的独特
力。
例
(1)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青年尾生在桥上等待心爱的女孩来赴约,后来风来了,雨来了,水涨了,桥也淹了,可心上人却始终没来,而尾生却死死抱住桥墩,以自己的生命赴了这场约会。
(高考佳作《以生命践约》)
点评 尾生以生命践约的故事赞美了诚实守信的崇高品德。
文章以故事开头,然后设问解答,并以“翻开中华文明史,这种以生命践约的例子又何止尾生一个”的过渡句引起下文,并告诫人们赴约需要以生命践约的勇气。
本文开头的故事本身就十分感人,又点明了题意,暗示了别出心裁的立意,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例
(2) 还记得人鱼公主与王子的故事吗?
面对王子圣洁的邀请,人鱼含泪却微笑着接受。
纵然柔软的脚似在尖刀上滑过,小人鱼未曾凌乱她的舞步。
每次读到这个故事都忍不住泪眼婆娑,小人鱼用她对王子真挚的感情充分认识到女巫呓语的深邃。
正是深深的感情让她对爱与生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高考满分作文《看着我的眼睛》)
点评 以安徒生童话故事起笔,概括简练;随之写出阅读感受并点明文章主旨。
开头即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3) 梵志拿了两束鲜花要献给佛祖,佛祖曰:
“放下。
”梵志放下了手中的鲜花。
佛祖又曰:
“放下。
”梵志曰:
“还要放下什么?
”佛祖曰:
“你还要放下外六根,内六尘,中六识,到了无可舍却的境界,便是明辨是非,探知无阻碍的境界了。
”
(高考满分作文《探知的阻碍》)
点评 以禅宗故事开头,既有情趣,又很迷人。
对白语言不蔓不枝,直截了当,以简生趣。
待听完“佛祖”的话方知三个“六”正是认知的阻碍,暗点题旨。
这样的开头不同凡响,能不迷住阅卷老师吗?
第五,提问设疑法。
例
(1)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高考满分作文《勿以好恶论断之》)
点评 “好恶”与“认识真理”并举,点明题旨,设问开头,引导读者追根究底,不明不止。
例
(2) 谁是最美丽的人?
——“亚洲小姐”?
“世界小姐”?
“最上镜小姐”?
不,不是的。
(高考满分作文《谁是最美丽的人》)
点评 先问后答,再否定,到底谁最美丽?
要知答案,只能往下看喽!
例(3) 成熟是什么?
答案丰富多彩。
(高考佳作《成熟的答案》)
点评 一问一答,干脆利索。
第六,奇峰突起法。
开头如能出人意料,有奇峰突起之感,最值得称赞。
例
(1) 袭人的寒风沿着漫天枯黄的野草卷来,我在苍茫的幽幽古道上,寻找着千百年来被遗忘和丢弃的珍宝。
(高考满分作文《真理只有一个》)
点评 首段崛起,落笔不凡。
“古道”喻历史,“珍宝”喻真理。
寓意深邃,含而不露。
这样的开头,能不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吗?
例
(2) 我死了,进入了黑暗无边的地狱。
(高考满分作文《我选择善良》)
点评 开头“奇句夺目”,真正是“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例(3) 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
如果你选择的是鳍,你将亲吻茫茫碧海。
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莽莽绿林。
而我选择的却是——牢笼。
(高考满分作文《选择牢笼》)
点评 当读者正在品味蓝天,碧海,绿林的时候,定会突然一惊——你选择牢笼?
“我选择的却是——牢笼”一句,犹如奇峰突起,“使之一见而惊”,忙问“为什么”。
要知为何选此,且听下面分解。
这就是开头的
力。
还有如对比开头法,比喻引论法,描写开头法,开门见山法,等等,只要使用得当,都会产生理想的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高考原题
(2013·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很有时代感和现实感。
如果只看开头,把立意定为“我们要热心于慈善事业”,那就偏题了。
这则材料的重点讲的不是做慈善,而是如何面对慈善帮助。
材料中三个贫困家庭的做法在生活中都是存在的,也都是合理的,但为了突出中心,考生又不宜兼写两种做法或三种做法,因此考生最好集中写一种。
比较起来,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还是倾向于赞同第三种做法,另外,就中学生而言,支持第三种做法的论据较多。
所以,从赞同第三种做法的角度去写才是上策。
【佳作展示】
拒绝施舍,展现气节
面对慈善,有人说:
恭敬不如从命。
面对慈善,有人说:
我们一定还清。
面对慈善,有人说:
我会自力更生。
真心真意的慈善当然不同于沽名钓誉的施舍,但在有气节的人眼里,不劳而获的东西是要拒绝的。
古代齐国的那个饥民,宁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当然,饿死事并不小,失节事未必大,但骨气还是要讲的。
孟子曰: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真正感动我们的穷人,是那些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人。
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宋濂借书,都是穷人在与命运抗争时留下的不朽事件。
放眼世界,很多乞丐也是有尊严的。
他们或把自己扮成雕塑,或是扮成小丑,或是演奏小提琴,或是拉二胡,从而可以心安理得地拿走帽子里的钱。
其实,他们认为自己也在工作,并不认为自己在乞讨。
泰戈尔说: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这些乞丐,回报世界的,不就是如歌的生命吗?
莫言讲过的故事里面,有一个乞丐引人注目。
一个中秋节的中午,莫言家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要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他家门口。
莫言端来半碗红薯干想要打发他,这个乞丐拒绝了莫言给的红薯干,反而要吃刚煮好的饺子,莫言的母亲只好把自己的那碗分给了他半碗。
这个乞丐,是个有气节的乞丐,他要的是与做慈善的人同等的待遇,而不是降格以求的施舍。
最起码,他在精神上不低人一头。
真正的乞丐,讨要的是公平。
想要一张美元钞票的人大有人在,但当钞票被使劲揉搓,再被狠狠踩在地上蹂躏一番,想要的人就寥若晨星了。
这件事从一个侧面说明,大多数人是有羞耻心、自尊心的。
《红楼梦》中,北静王把御赐的一串念珠送给了贾宝玉,贾宝玉想用它讨林黛玉的欢心,但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却嗤之以鼻。
史湘云办螃蟹宴有心无力,薛宝钗帮衬她而不露痕迹,大家因而尽欢。
这两件事的对比,不是很鲜明吗?
真正的穷人,需要的是尊重。
箪食瓢饮,颜回不改其乐;无钱买笔,欧母以枝画沙;面对施舍,不妨笑着说不!
【点评】 本文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述材料内容,既满足了引述材料的需要,又使文章呈现出“凤头”之美,可谓一举两得。
在论据的使用方面,作者更是信手拈来,有的重点论述,有的点到即止。
同时,文章兼顾例证法、引证法,并善于运用课本中出现的例子,学以致用,突出文学性。
结尾仍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给读者“豹尾”之震撼。
写作练习
理解下面作文题目,试着写几个开头,与同学交流评价,而后选一个你认为最好的开头,写成一篇作文。
请以“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点拨提示 此文题有三个关键词:
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
“飘雪的季节”与“花开”可以是实指,以此为观照点可写雪花是春的使者,雪花来了,明年的花期也就近了等。
也可以是虚指,“飘雪的季节”可指恶劣的环境(如百年不遇的暴风雪),人生所遇到的困难、挫折等;而“花开”则与此相反,喻指人生的顺境、美好的生活等。
以此为参照,文章要表现人的乐观、豁达、不屈、积极、向上等心态。
当然,写作时,也可虚实并举,以实衬虚,化实为虚,使文章更雅致,更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