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案.docx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只有一个地球》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13《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六年级语文)
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
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与默读课文相结合,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理解文章主旨。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生动,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能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过程与方法:
1、重点探究关键句,深入感悟文章主旨;个性品读,交流感悟,培养个性化阅读的习惯。
2、品味语言,欣赏视频,直观感受,联系实际,提升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案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课前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本教案为第二课时】
教案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
上次课我们知道《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复习,看看同学们之前学得怎样?
课件出示,填空题。
(从“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
)
2、学生填空,复习前课知识。
3、师: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这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板书)
二、用心阅读,重点探究关键句,深入感悟文章主旨。
师:
阅读就是用心灵与文字对话的过程。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问问自己:
是否高兴了、着急了、痛心了、气愤了或是担忧了?
把触动你心灵的词句画下来,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
师:
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条条颤抖的波浪线条记下了你们心灵震动的痕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感悟大家画下的词句。
1、从课文中体会到地球的可爱
(1)指导学生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中“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
(2)指导学生抓住“母亲”、“摇篮”来理解。
2、感悟地球的渺小。
(1)指名读。
(2)渺小:
地球的半径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说地球“渺小”,你认为有道理吗?
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
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庞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显得渺小了。
如果可以把学校看成宇宙,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
恐怕连一粒微尘都算不上。
3、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A、谁来说说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有限性?
B.说说可再生资源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
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学生齐读,让学生比较加上和去掉“本来”句子表达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本来”在句中的作用。
(“本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性,它突出了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点,强调了现在已经不可再生)
C、我们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她却依然在遭受着破坏。
课前老师收集了有关生态环境受破坏的资料。
(课件展示)
过渡:
看到这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历尽沧桑的地球,你会怎样做呢?
是选择移居其他星球吗?
4、感悟无法移居的事实。
(1)品读句子:
科学家已经证明……别的星球上去。
①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
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了“40万亿公里”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小的范围,也告诉我们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科学家还不能确定。
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和严谨。
②感悟最小的范围,即“40万亿公里”有多远?
(以前学过《太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太阳离地球是1.5亿公里,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么一估计,40万亿公里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
③指导朗读。
师:
看到这些,你想对地球、对人类或自己说些什么?
5、理解宇航员的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她无私地奉献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说地球容易破碎其实是指她很容易遭受破坏,比如资源枯竭、生态灾害等。
这句话表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同时更体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担忧之情)
三、结合课题小结,齐读最后一段。
以多种形式读题
师:
只有一个地球
生:
(同)
师:
怎样的地球?
生:
(同)
师:
可爱的地球。
生:
(略)
师:
怎样的地球?
渺小的地球。
师:
怎样的地球?
容易破碎的地球。
师:
怎样的地球?
我们如果破坏了它,别无去处。
师:
怎样的地球?
我们要精心保护的地球。
过渡:
为了更好地保护地球,我们国家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四、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知识。
讨论: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九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五、作业:
举例说一说课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易碎
美丽壮观 渺小
和蔼可亲不加节制
无私奉献随意毁坏、不顾后果
保护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老师们: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只有一个地球》,具体程序如下:
1、教材和学生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
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我班学生都是农村孩子,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引导起来比较费劲。
因此,我为本课准备了多媒体课件。
二、教案目标、重难点说明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案目标定位在:
1、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与默读课文相结合,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理解文章主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生动,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重点探究关键句,深入感悟文章主旨;个性品读,交流感悟,培养个性化阅读的习惯;品味语言,观看课件,直观感受,联系实际,提升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是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三、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案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教案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提出目标,导入新课——再读,探究——阅读,小结——法制渗透——作业巩固的教案模式。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温故而知新”,此课是第二课时,所以,我采用了复习导入的方法。
让学生填空,复习前课知识。
(二)用心阅读,重点探究关键句,深入感悟文章主旨。
我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案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教案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体内化,激发了孩子的情思。
1、从课文中体会到地球的可爱
(1)指导学生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中“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
(2)指导学生抓住“母亲”、“摇篮”来理解。
2、感悟地球的渺小。
(1)指名读。
(2)渺小:
地球的半径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说地球“渺小”,你认为有道理吗?
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
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庞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显得渺小了。
如果可以把学校看成宇宙,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
恐怕连一粒微尘都算不上。
3、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A、谁来说说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有限性?
B.说说可再生资源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
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学生齐读,让学生比较加上和去掉“本来”句子表达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本来”在句中的作用。
(“本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性,它突出了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点,强调了现在已经不可再生)
C、我们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她却依然在遭受着破坏。
课前老师收集了有关生态环境受破坏的资料。
(课件展示)
过渡:
看到这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历尽沧桑的地球,你会怎样做呢?
是选择移居其他星球吗?
4、感悟无法移居的事实。
(1)品读句子:
科学家已经证明……别的星球上去。
①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
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了“40万亿公里”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小的范围,也告诉我们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科学家还不能确定。
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和严谨。
②感悟最小的范围,即“40万亿公里”有多远?
(以前学过《太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太阳离地球是1.5亿公里,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么一估计,40万亿公里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
③指导朗读。
师:
看到这些,你想对地球、对人类或自己说些什么?
5、理解宇航员的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她无私地奉献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说地球容易破碎其实是指她很容易遭受破坏,比如资源枯竭、生态灾害等。
这句话表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同时更体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担忧之情)
(三)结合课题小结,齐读最后一段。
以多种形式读题,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和体会。
(四)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知识。
在学生讨论后出示法制渗透点,然学生真正觉得法律不空洞,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五)作业:
举例说一说课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用这个作业巩固本课的训练要点,让学生掌握使用常用的说明方法。
(六)板书设计中,我抓住文章的要点板书,力求简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