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教学设计三课时.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2541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鲸》教学设计三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鲸》教学设计三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鲸》教学设计三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鲸》教学设计三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鲸》教学设计三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鲸》教学设计三课时.docx

《《鲸》教学设计三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鲸》教学设计三课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鲸》教学设计三课时.docx

《鲸》教学设计三课时

《鲸》教学设计(三课时)

《鲸》教学设计(三课时)

注:

此教案设计至今还未试教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否合适仍待检验。

鲸(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文)

江北实验小学蔡波

一、教材分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

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

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鲸》是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课在读写方面将承担双重任务,即:

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激发学生探索鲸的世界乃至其他动物世界的热情。

2、继续学习巩固,初步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假设、分类等基本说明方法,并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3、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掌握批旁注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继续学习巩固,并初步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假设、分类等基本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难点:

运用基本的说明方法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

四、课前准备:

提前3天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搜集各种有关鲸的资料和图片,课前安排时间全班自由交流搜集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初读全文,理清脉络,学习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四、五、六、七自然段,完成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完成小练笔——“鲸的自述”。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

(课件播放蓝色大海)同学们,在美丽的蓝色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

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中之王’,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得多,那就是——鲸(学生齐说)。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查找有关鲸的资料,现在你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你现在对鲸的了解吗?

生简单交流资料。

师点评表扬,并随机对学生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

(外形、本领、生活习性等。

二、初读

1、自学课文。

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初步了解了这庞大的“海中之王”——鲸,课文又是怎样介绍鲸的呢,把书翻到40页,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

师巡视,检查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随机询问学生对思考题的看法。

简笔画一头微微张开嘴巴的鲸。

2、检查字词

大屏幕出示:

上腭鳍肚肺鼻孔

齐读词语,你能把这些词语注到图画上(点黑板上的简笔画)相应的位置吗?

指名学生上台注词语。

其他同学注在40页的插图上,上腭这个词语可以先不注。

师点评学生所注的词语,随机落实:

(1)上腭就是人们俗称“天花板”的地方,也就是口腔上部。

书空“腭”

(2)鳍,齐读一遍。

长在鲸胸部叫的——胸鳍,长在尾部的叫——尾鳍。

(3)肺,很难写。

一共有几笔?

右边不是市,一起书空右半部分。

3、检查思考题。

师:

那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

归纳学生回答,板书:

(1)进化

(2)种类(3)生活习性(4-7)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自由读。

师:

鲸很大很大,但如果只是单纯地说大,我们还是不能准确地感觉到鲸到底有多大。

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是运用怎样的说明方法把鲸的大介绍清楚的?

2、交流。

随机出示: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生: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引出做比较的方法。

课件出示: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比较】

师:

请同学们也像课件这样划划线,再把这种说明方法注到相应的地方去。

师:

这样的读书方法就叫——批旁注(课件出示:

批旁注)。

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就要好好用一用,请你把刚才自己找到的说明方法旁注到句子的相应地方。

学生注旁注。

4、继续交流说明方法,课件随机出示旁注,注意旁注的位置选择要合适。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列数字】

师:

你有多重?

最大的一头鲸差不多有将近2000个你那么重。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列数字】

生: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

第一句也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第二句也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师补充材料:

一头肥猪一般体重在800公斤,十几头大肥猪差不多是一万公斤重。

帮助学生理解鲸舌头的巨大,体型的巨大!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作比较】

生: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师:

拿什么跟什么比?

)拿人举起手来的身高和鲸口腔的高度比,拿四个人围着桌子看书所占用的空间跟鲸口腔的空间比。

教师引导,此句也运用了假设的说明方法。

4、课件出示批过旁注的第一自然段。

师:

你们的旁注选择的位置是否合适,是否一眼就能让人看明白。

5、朗读。

师:

课文就是这样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鲸的大说得清楚明白。

你能读出这份大吗?

自己先练练。

学生自由练读。

师:

挑一句读给大家听。

朗读指导。

(注意从说明方法角度指导朗读,如强调数字,读出比较。

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

师:

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形又像鱼,所以,不少人误认为它是鱼,还叫它鲸鱼。

我们来看看“鲸”,你觉得这个字造得合适吗?

为什么?

(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不该用鱼字旁。

)请你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画画图,说说鲸是怎么进化而来的。

2、投影学生的图画,请1个学生给图画配解说。

师:

谁能来向那些误认为鲸是鱼的人们,介绍一下鲸的家族史?

随机指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很长很长”有2个,不能省去,因为时间是非常漫长的。

“渐渐”,说明进化过程是很缓慢的,这才是需要很长很长的年代的原因。

“完全”,是说明一点也没有了,消失了。

3、指导朗读。

师:

课文的语言就是如此准确,我们好好来读读。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读,朗读指导(主要落实在“很长很长”“渐渐”“完全”)

齐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

师:

其实,第三自然段也运用了一种说明方法,但同学们以前没接触到。

那就是——分类别。

请旁注到书上。

分类常常能帮助我们把复杂的事物交待得更清楚,也便于人们有条理分类别介绍事物。

2、一起来读读。

六、小结

师:

这节课,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了海中之王——鲸的体型,进化过程和分类,还分析了课文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体会了作者语言的准确性。

下节课,我们将要进一步走进神秘的鲸家族,看看这庞大的动物是怎样生活的。

七、作业。

1、划词语,回家听写词语。

2、抄生字。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参考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板书:

鲸。

师:

虽然“鲸”有个“鱼字旁”,但我们都知道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呢?

板书:

(1)进化

(2)种类(3)生活习性(4-7)

鲸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手指点板书:

进化),最终演变成了世界上最大(手指点板书:

大)的动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入鲸的世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二、自学理解鲸的生活习性。

1、过渡。

师:

快速浏览课文4-7自然段,你对鲸的那个生活习性最感兴趣?

2、交流。

板书:

进食呼吸睡觉生长

3、自选片段,自主学习。

师:

就请你自由选择一种或两种生活习性,可以读读句子,可以画画图画,也可以表演表演,等会儿以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一种生活习性。

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跟同桌或好朋友搭档介绍。

师巡视学生准备的情况,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介绍。

4、生以第一人称交流介绍。

进食:

可用肢体表演。

(随机课件理解:

须板,滤。

)(注意“主要”的准确性。

呼吸:

可用手势表演或画图。

(随机理解:

倾斜,垂直,又细又高,又粗又矮。

)(注意“必须”的准确性。

睡觉:

可用画图理解。

(注意“总是”的准确性。

生长:

可以手势辅助理解。

点评要落实在:

语言准确,介绍生动,第一人称使用正确。

5、朗读指导。

挑喜欢的生活习性练读。

自由选择自然段,齐读。

三、批批旁注,自学课文。

1、批旁注

师:

课文把鲸的生活习性介绍得那么生动,这可得归功于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准确形象的语言,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4-7自然段,学着上节课的样子,将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旁注到课文中去。

师巡视,给予指导。

2、交流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长长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列数字】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理的喷泉一样;……】【打比方】

【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

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作比较】

【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列数字】

3、小结:

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批旁注这种学习方法,今后还可以把这种方法用到其他说明性文章的阅读中去。

当然,在阅读其他文体时,你也可以采用批旁注的手法把自己对文字的感悟理解及时记录下来,加深理解,便于再次翻阅。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的题目。

2、准备好有关鲸的资料,下节课要用。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

同学们,相信你们现在对鲸一定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谁能来说说,通过学习,你又了解了哪些有关鲸的知识?

生自由回答。

师归纳板书:

体型庞大漫长的进化分类生活习性(进食、呼吸、睡觉、生长)

师:

课文又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把有关鲸的知识介绍清楚的?

翻开书,请联系课文句子举例说明。

生挑选课文句子,根据旁注自由回答。

板书: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假设

师:

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能帮助我们把事物的特点介绍得更形象生动。

说明性文章与文学作品不同,它的内容不允许有虚构或夸张,它传达的信息必须是正确无误的,所以它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语言特别准确(板书:

用词准确)。

今后,同学们在写作说明性文章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点。

二、交流资料。

师:

鲸的世界奥妙无穷,这庞然大物并非人们想象中的粗野笨拙。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再次迈入这神秘的“海中之王”的世界中去吧。

你们喜欢什么鲸?

请把自己当作一条鲸,利用找到的资料,向大家来介绍介绍自己吧。

先自由练说。

再指名学生用第一人称介绍鲸,注意语言简练,特点明确,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

教师点拨评价:

1、自我介绍不能太长,太长听众会听不明白,语言要简练。

你们可以对自己找到的材料进行适当的删减。

2、自我介绍一定要把自己最突出的特点讲清楚,这样才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运用了说明方法,你的自我介绍会更成功,你这条*鲸的特点也让人一听就明白。

三、写作。

师:

拿起笔吧,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下你喜欢的这种鲸的自述。

题目可以叫“___鲸的自述”,也可以自拟。

注意,特点要鲜明,语言要准确。

四、讲评修改。

始终扣住以下几点进行讲评:

1、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

2、语言准确,不能想当然地进行艺术加工。

3、能把鲸的特点介绍清楚。

4、适当加入自我介绍的开场白和结束语,让介绍更贴近听众,更有趣味性。

五、抄入作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