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心理学心理学考研历年真题供参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0485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大学心理学心理学考研历年真题供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浙江大学心理学心理学考研历年真题供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浙江大学心理学心理学考研历年真题供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浙江大学心理学心理学考研历年真题供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浙江大学心理学心理学考研历年真题供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心理学心理学考研历年真题供参考.docx

《浙江大学心理学心理学考研历年真题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心理学心理学考研历年真题供参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大学心理学心理学考研历年真题供参考.docx

浙江大学心理学心理学考研历年真题供参考

浙江大学2000年实验心理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3分/题1.操作定义,2、感受野,3、数量估计法,4、分贝,5、恩墨特定律,6、双眼视差,

7、开窗实验,8、等响曲线。

二、论述:

  1、简述史蒂文斯的神经量子理论。

10分

  2、简要说明人类情绪研究中的三类行为变量。

10分

  3、试述配对组设计的特点和基本步骤。

10

  4、具体说明影响反应时的主要因素。

15

  5、试比较传统心理物理学的三种基本方法的特点。

15

  6、试拟一个视觉实验,要对实验中的各种变量进行分析。

16

浙江大学2000年普通心理学考研试题  1、躯体感觉区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脑二半球功能不对称是通过____________研究揭示的。

  3、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

  4、“谈虎色变”与“谈梅生津”都是________的表现形式。

  5、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觉的理解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们看到绿色产生酸的感觉,看到黄色产生甜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____。

  8、表象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____。

  10、同样的讲稿,老师讲课时若声音抑扬顿挫、富于表情则教学效果更好。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11、取得优秀成绩时的自豪感,称为__________。

  12、人的个性具有三个特征:

即稳定性、独特性、和________。

  二、判断:

1分/题

  1、观察法就是通过视觉系统探索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2、心理现象可分为彼此独立的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3、加深学习程度有利于记忆的保持。

  4、“一目十行”是注意分配的表现。

  5、情感是人与对自身需要有关系的客体的反映。

  6、IQ=[MA(智龄)/CA(实际年龄)]×100

  7、“高分低能”是用来说明能力与知识无关。

  8、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三、名词解释:

任选6题,5分/题。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2、适应与感觉对比,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4、应激与心境,5、晶态智力与液态智力,6、胆汁质与抑郁质,7、前摄抑制,8、能力。

  四、问答:

任选5题,10分/题。

  1、试述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及几种主要方法。

  2、试述人类心理的本质特点。

  3、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试述记忆研究的新进展。

  5、试述布鲁纳(Bruner,etal,1956)的概念形成实验的研究价值。

  6、结合自己,试述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

  7、试述冯特对建立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浙江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实验心理学试题普通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4题,3分/题;5-8题,4分/题。

  1、平均差误法,2、似动现象,3、系列位置效应4、实验者效应,5、被试间设计,6、费希纳的对数定律,7、音高量表,8、实验效度。

  二、论述:

14分/题,第5题16分。

  1、什么是反应时间?

  举例说明反应时研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2、何谓闪光临界融合频率?

具体说明影响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主要因素。

  3、视敏度有哪几种测量方法?

具体说明之。

  4、何谓深度知觉?

具体说明深度知觉的线索。

  5、举例说明如何用分段法制作感觉比例量表。

浙江大学2001年普通心理学考研试题

  1、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

及测验的信度与效度,效度即指_____。

2、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特瑞斯曼与布罗德班特的理论对过滤装置的不同看法在于___________。

  4、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性格与气质最主要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6、定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功能固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心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

  10、粘液质气质类型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经类型相对应。

  二、判断题:

1分/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的过程。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不同的人感受性不同;但每个人的感受性是恒定不变的。

  4、乔姆斯基认为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

  5、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是:

流畅性、变通性、发散性。

  6、遇到紧急情况不盲目冲动,沉着冷静的情感体验是理智感。

  7、智商的公式是:

IQ=MA/CA×100%

  8、艾森克的人格二维模型中二个维度是强弱程度和稳定程度。

  三、名词解释:

4分/题

  1、感觉阈限,2、知觉恒常性,3、内隐记忆,4、算法式与启发式,5、再造想象,6、生物反馈,7、液态智力,8、奥尔伯特的特质说。

  四、回答问题:

10分/题,任选5题,共计50分。

  1、试述如何调动活动参加者的注意力。

  2、试述如何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记忆效率。

  3、试述实验室问题研究中人们常用的策略。

  4、试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

  5、试述知识在人脑中的表征。

6、试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浙江大学2002年普通心理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3分/题

1、反射,2、错觉,3、模式识别,4、图形掩蔽,5、暗适应,6、发散思维,7、心境与应激,

8、诱因理论,9、素质,10、特质

二、简答题:

5分/题

  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2、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3、简述冯特对心理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4、简述图式及其作用。

5、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6、简述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

  三、论述题:

10分/题

  1、试评述有关颜色知觉的理论。

2、试述问题解决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

3、试述坎农—巴德学说。

  4、试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浙江大学2002年实验心理学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

5分/题

1、心理物理学,2、似动现象,3、实验法,4、闪光融合理论,5、最小可觉差,

6、等响曲线,7、完全随机化设计,8、部分报告法。

二、论述:

12分/题

  1、什么是自变量的混淆?

怎样避免自变量的混淆?

  2、什么是明视觉?

什么是暗视觉?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3、信号检测论与古典心理物理学的差别何在?

  4、什么是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分析法?

举例说明它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范式。

  5、试评述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贡献及其不足。

浙大2003年心理学研究生考试真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PASS模型:

Planning-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它是中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

P401

2.投射实验:

是以Freud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的,一般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情感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论出若干人格特性。

常用的投射测验有:

主题统觉测验和夏洛可墨迹测验。

P444

3.需要与动机: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动机是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被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P321

4.Weiner的动机归因理论:

Weiner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时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

如果一个新结果与过去结果不同,人们一般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如努力和运气等;如果新结果与过去结果一致,人们一般归因于稳定因素,如任务难度和能力等。

这种归因使人们对下一次行为结果产生预期,出现情绪反应。

Weiner的动机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

P334

5.结构优势效应:

即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所起的有利作用,这种效应与人的知觉组织有密切关系。

包括字词优势效应、客体优势效应、字母优势效应、结构优势效应等。

R64

6.特征整合理论:

由Treisman和Gelade提出的,涉及自动加工的注意理论。

他们区分客体和特征,将特征看作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Treisman和Gelade认为:

特征是有功能上独立的一个知觉子系统分析的,这种加工是自动的,并且以平行方式进行,而客体的辨认则需要集中性注意参与,完全是系列加工的结果。

R101

7.启动效应:

是指人在信息加工活动中,自身的知识、经验、期望以及上下文对加工活动产生影响,当人们产生某种期待时,这种期待将易化随后进行的加工。

启动效应又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重复启动即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

间接启动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刺激有所差别。

启动效应的实验为激活扩散模型提供了有利证据。

R183

8.问题空间:

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

包括对问题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如何由问题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

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将问题解决过程看作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的一个基本范畴。

R281

二.简答题

1.简述人类意识的概念及表现水平P170

答:

意识就心理状态而言,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精神实体。

其表现水平有:

睡眠,梦,催眠,白日梦和幻想等。

2.简述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P381

答:

Izard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是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与功能。

Izard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

情绪系统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3.简述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P245

答: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由想象表象的参与

(2)发散性思维和辐合性思维的共同作用,使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3)远距离联想的能力

4.简述减法反应时分析法与加法反应时分析法的异同R6

答:

(1)减数法:

是一种用减数方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

是有唐德斯首先提出的,又称唐德斯减数法。

优点:

减数法的反映时间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作业反应,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

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这种实验在原则上是合理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认知心理学也正是应用减数法反应时间实验提供的时局来推论其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的。

缺点:

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且要求两个相减任务中共有的心理过程要严格匹配。

这一般是很难的,这个弱点大大限制了减数法的广泛使用。

(2)加因素法:

斯顿伯格推出加法原则,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实验逻辑是:

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效应分别独立,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特点:

①实验者可以通过操作变更阶段的持续时间,完成这项工作的自变量就称之为因素(不止一个)。

②这些因素又可分为二类:

一类为影响反应时间的附加因素,亦为非交互作用的因素,这类因素称之为影响反应的附加因素;另一类因素为影响同一阶段的因素,为交互作用的因素。

因此,斯顿伯格认为,一旦找到交互作用和附加因素的模型,心理学家就揭示了加工阶段是怎样相关的。

缺点:

因为加因素法反应时实验是以信息的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为前提的,因而有人认为其应用会有很多限制。

加因素法并不是对减数法反应时间的否定,而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

5.简述知觉研究的三种主要导向:

假说考验说、直接知觉(刺激物说)、格式塔心理学

答:

(1)假设考验说

人物:

Bruner&Gregory

观点:

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的解释,这被称作知觉的假设考验说。

照这种学说看来,感觉刺激的物理特征、刺激的上下文和有关的概念都可激活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而形成各种假设。

(2)刺激物说

人物:

Gibson

观点:

主张知觉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Gibson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想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3)格式塔心理学

强调知觉的组织性是刺激本身的自然特点,是人的先天的完形倾向,与过去经验很少有联系。

6.脑成像、脑电测量等大脑神经活动测量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三.回答问题

1.试述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阐述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20分

2.试述关于人格发展动力的几种不同观点。

15

3.你如何看待知觉和表象的功能等价问题。

20

答:

表象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表现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

心理学将表象看作已经贮存的知觉象的再现,或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

Neisser认为,表象活动就是应用知觉时所用的某些认知过程,将表象看作是由相应的知识所激活的对知觉的期待。

Kosslyn将视觉表象看成类似于视知觉的人脑中的图画,或者类似图画的信息表征。

这些观点都强调表象与知觉的等价机能。

其不同点在于:

①知觉形象鲜明生动;表象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

②知觉形象持久稳定;表象形象不稳定、易变动。

③知觉形象完整;表象形象不完整。

4.什么是注意的晚期选择理论(反映选择理论)?

什么是内隐加工?

两者的关系怎样?

答:

(1)反应选择模型

人物:

多伊奇

观点:

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刺激的反应。

他们设想中枢的分析结果可以识别一切输入,但输出是按其重要性来安排的,对重要的刺激才会作出反应,对不重要的刺激则不作出反应。

如果更重要的刺激出现,则又会挤掉原来重要的东西,改变原来的重要性标准,作出另外的反应。

理论认为注意是对反应的选择。

2003实心与统计

一.名词

1.实验者效应:

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者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

S10

2.匹配法:

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者的特点相等的一种方法。

使用匹配法时,先要测量所有被试者和实验中要完成的作业具有高相关的特点,然后根据测的结果把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被试者的特点匹配成相等的。

此法理论上可取,实际很难行得通。

S12

3.启动效应:

是指人在信息加工活动中,自身的知识、经验、期望以及上下文对加工活动产生影响,当人们产生某种期待时,这种期待将易化随后进行的加工。

启动效应又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重复启动即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

间接启动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刺激有所差别。

启动效应的实验为激活扩散模型提供了有利证据。

S494

4.诱动现象:

又称运动幻觉或游动错觉,观察者与客体的相对空间关系的改变,或者两个以上的彼此空间关系的变化,可以引起诱动现象。

如自主运动、站台错觉、相对移动等等。

S447

5.听觉适应:

持续的声音刺激引起听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听觉系统一般对一个稳定声的感受性在最初的1-2分钟内有所下降,而后很快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听觉适应特点在于它是一个平衡过程。

S376

6.差异系数:

又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凡凭借算术平均数来表示来年各个或两个以上标准差的相对差别的统计量数,就叫差异系数。

CV=S/M*100%(S样本标准差,M样本平均数)T93

7.分层随机抽样:

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层),再分别在每部分中随机抽样,这种抽样的方法称为分层随机抽样。

总原则是:

各层内的变异要小,层与层间的变异越大越好。

分层抽样充分利用了总体已知的信息,其样本代表性及推论的精确性一般优于简单随机抽样。

对于同一总体,n相同时,分层抽样误差小于简单随机抽样误差。

T433

二.简答

1.如何提高实验者的内部效度?

S14

答:

内在效度是指实验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要使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就必须控制各种额外变量。

所以设计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生长和成熟;

(2)前测的影响;(3)被试者的选择偏性;(4)被试者的却失;(5)实验程序的不一致;(6)统计回归。

2.比较被试者内设计与被试者间设计的特点S46

答:

被试者内设计中每个被试者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这种情况下,同一被试者既为实验组提供数据,也为控制组提供数据,因此无需另找控制组的被试者。

被试者间设计是每个被试者只接受一个自变量的处理,有多少种处理就采用多少个被试者。

3.简述判断声源方向的主要线索S377

答:

对声源方向的判断,主要有三种线索:

双耳强度差、双耳时间差和双耳周相差。

双耳强度差:

当双耳离声源的距离不同时,会产生强度上的差异,声源很少发自人体的正中面,这样它与双耳的距离之差就产生双耳声强差。

强度差不仅和方向有关,还和波长有关。

双耳时间差:

来自非正中面的声音,不仅会产生双耳强度差,而且还会产生双耳时间差,它是辨别声音方向的重要线索。

双耳周相差:

声源不在正中面上,由于声波是由一系列的正压和负压组成的,因此任何瞬间,最大的正压到达两而的时间不同,声调在两耳产生周相差。

4.简述算术平均数的使用特点T58

答:

算术平均数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集中量数,它是“真值”的最佳估计,具备反应灵敏,简单易解,确定严密,计算简单和较少受抽样变动影响的优点,但使用时应注意:

出现极端数目、模糊不清数据及不同质的数据时,均不能计算算术平均数。

5.非参数检验的意义和常用方法T408

答:

非参数检验的使用不需要严格的前提假设,既不依赖于特定总体分布,也无需对总体参数规定条件,应用比较方便;特别适用于顺序资料和小样本,心理学或其他行为科学中,许多变量是名称变量或顺序变量,只能用非参数方法。

其最大的不足是:

没有充分利用资料的全部信息,目前还不能处理“交互作用”。

其常用方法有:

为独立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的:

秩和检验法、中数检验法;为相关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的:

符号检验法、符号等级检验法;及适用于等级方差的克-瓦氏单方向方差分析和弗里德曼双向等级方差分析。

三.试比较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的优缺点S186

答:

极限法的特点:

刺激交替按“渐增”或“渐减”两个方向变化,探求阈限所在位置

平均差误法特点:

被试调节比较刺激,直到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

恒定刺激法特点:

只有经常被感觉到和经常不被感觉到这一感觉地带的5-7个刺激,而且这几个刺激在整个测定阈限的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

(1)从感觉阈限上比较:

根据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极限法求得的阈限值教能符合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因被试知道刺激呈现的次序,他可把注意力集中到特别需要集中的地方,从而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但却容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对于有一定后作用的刺激,不宜采用。

(2)从被试者方面比较:

平均误差法的实验程序对被试来说比较自然,让被试主动调整比较刺激,引起被试兴趣,因此,这方面平均误差法较优。

(3)误差方面比较:

极限法测定的结果差异较小,平均误差法只得到近似值。

(4)从效率上比较:

恒定刺激答将每个记下数据均用上,效率较高。

四.试述信号检测论的统计学原理S229

答:

信号检测论实质上是有意识地利用信号和噪音的统计特性来尽可能地抑制噪音,从而提取信号,根据统计学原理,可以把从噪音干扰中接受信号的过程看作一个统计判断过程,即用统计判断的方法,根据接受的混合波形做出信号存在与否的判断。

假设H0:

无信号    H1:

有信号

五.假设Ho:

σ1**2=σ2**2                  H1:

σ1**2<>σ2**2

      S1**2=0.1      Mx1=12.8      n1=10

      S2**2=0.0625    Mx2=12.35    n2=16

        F=S大**2/S小**2=0.1/0.0625=1.6

        F.05    不显著,接受总体方差一致的前提假设,可进行两个平均数差异的t检验

      假设Ho:

μ1=μ2                  H1:

μ1<>μ2  

      SEdx=0.116

      t=(Mx1-Mx2)/SEdx=3.879  

      依题进行双侧检验

      df=n1+n2-2=24          t.05/2(24)=2.064

      t>t.05/2      P<.05  显著,拒绝Ho,μ1<>μ2

      两个总体不属同一分布。

六.ΣX=800  Σ(X**2)=53418  (Sx)**2=7.05  Sx=2.65  Mx=66.67

    ΣY=811  Σ(Y**2)=54849  (Sy)**2=3.24  Sy=1.80  My=67.58

    1.r  =0.70

    2.byx=r*Sy/Sx  =0.70*1.80/2.65=0.47a=My–b*Mx=36.25 y对x的线性回归方程:

y=36.25+0.47x

    3.SSt=Σ(Y**2)-(ΣY)**2/N=38.88  SSr=b**2*[Σ(x**2)-(Σx)**2/N]=18.76SSe=SSt–SSr=20.12 dft=N-1=11  dfr=dft-dfe=1   dfe=N-2=10   MSr=19.76 MSe=2.01F=MSr/MSe=9.324.96<9.32<10.04,在0.05水平上显著。

七.1.12345

          23451

          34512

          45123

            51234

      3.拉丁方设计的特点:

      

(1)每个因素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