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预防》九年级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99231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的预防》九年级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艾滋病的预防》九年级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艾滋病的预防》九年级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艾滋病的预防》九年级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艾滋病的预防》九年级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艾滋病的预防》九年级上.docx

《《艾滋病的预防》九年级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的预防》九年级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艾滋病的预防》九年级上.docx

《艾滋病的预防》九年级上

飘扬的红丝带——艾滋病及其预防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五课。

第四课主题为“艾滋病的危害”,第五课主题为“艾滋病的预防”。

通过认识危害,再进行预防教育。

自1981年美国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到现在已经30年,这30年,艾滋病在全球范围肆虐,中国也未能幸免。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从2008到2010年,艾滋病都是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

因此,安排专门的章节,引导青少年学会预防艾滋病,是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危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课前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通过一些途径如图书、网络、新闻等,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他们对知道艾滋病对人有很大危害,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等途径传播……

在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免疫”部分,也有相关内容的教学。

这可以帮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了解艾滋病的致病原理。

但是,艾滋病的危害具体有哪些,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学生们并不是特别清晰;如何预防艾滋病,是大多数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

三、设计思路

考虑到地方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们已有知识经验,本次课以综合实践课的形式进行。

首先,安排一次关于艾滋病相关内容的小型展览。

通过八组主题展板,将艾滋病的发现史、基本特点、危害、预防等内容罗列其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参观展板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小型展览,帮助学生们把关于艾滋病的零散知识进行梳理,同时也是对学生们知识的适当补充。

接下来,安排艾滋病相关知识问答。

通过知识问答,可以检验学生们学习情况,同时也帮助学生们对关于艾滋病知识作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内化。

最后,通过一组判断题,引导学生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获取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人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什么是艾滋病。

㈡、能举例说明艾滋病的危害。

㈢、能说出预防艾滋病的3-5点具体做法。

㈣、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

五、教学重、难点

㈠、教学重点

1、艾滋病的危害。

2、艾滋病的预防。

㈡、教学难点

1、参观活动的准备与组织。

2、艾滋病的预防。

六、教学方法

1、问卷法

2、访谈法

3、参观法

4、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

师:

在我们隔壁的教室,有一个关于艾滋病知识的小型展览,过一会将请同学们进行自主参观学习。

不过在进行自主参观学习之前,有几点要求需要大家共同遵守。

PPT展示活动要求:

1、时间15分钟。

2、请尽量不要拥堵在一起。

3、在参观过程中保持安静。

生:

听清活动要求,作好参观准备。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入本节学习的主题。

 

师:

调控学生参观活动

1、组织学生排队有序进入。

2、注意不要让学生大量聚集在某个展板旁。

3、控制学生的音量。

4、掌握好时间。

5、在参观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有序返回原来的教室。

生:

带上笔记本、笔,依次进入展览室,观看展板。

展板主题1:

艾滋病的发现史

展板主题2:

艾滋病概述

展板主题3:

艾滋病感染的过程

展板主题4:

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展板主题5:

艾滋病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

展板主题6: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展板主题7:

我国、我省艾滋病现状

展板主题8:

关爱艾滋病人

通过参观展板,学生可以更生动形象地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也为下一环节艾滋病的预防奠定基础。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和同学们的已有经验,相信同学们对艾滋病有了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

下面,我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板书:

1、艾滋病概述

问:

HIV是什么意思?

板书:

由感染HIV病毒引起

问:

艾滋病的全称是什么?

问:

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什么细胞?

板书:

HIV病毒主要攻击免疫系统

问:

一个艾滋病患者从感染到死亡,一般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

问:

艾滋病对个人有什么危害?

 

问:

艾滋病对家庭有什么危害?

 

问:

艾滋病对社会有什么危害?

 

板书:

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有很大危害

问:

的确,艾滋病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巨大的危害。

那么,哪些途径可能会感染艾滋病呢?

请同学们通过可请通过分析下列案例来说明。

PPT展示案例:

某孕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失血过多而输了血。

两年后,该妇女被发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经进一步检测发现她的丈夫和孩子也被艾滋病病毒感染。

请推断艾滋病毒在这个家庭中传播的过程。

板书:

2、血液传播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

母婴传播

 

生:

艾滋病毒的英文缩写。

 

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生:

免疫细胞,如T细胞。

 

生:

三个,包括急性感染期、潜伏期和发病期。

生1:

发病时艾滋病毒作用于免疫系统的T细胞,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甚至崩溃,从而造成人体死亡。

生2:

可能使这个人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

生1:

艾滋病的治疗需要花费很多钱,很多家庭无法承担。

生2:

艾滋病患者死亡后,他们的孩子可能成为孤儿。

生3:

还可能将艾滋病传给家庭成员。

生1:

可能传染给其他人,使其他人也可能成为艾滋病人。

生2:

艾滋病人往往也是吸毒者,在毒瘾发作时可能会作出一些危害社会的行为。

生3:

艾滋病的治疗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对社会也是沉重的负担。

 

生:

孕妇通过输血感染了艾滋病毒。

在生孩子或者哺乳时,病毒传给了孩子。

他的丈夫则通过性传播的方式感染了艾滋病毒。

利用一系列的问答,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帮助学生对所学进行归纳整理强化。

 

师:

通过刚才的自主学习和互动问答,我们对艾滋病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认识艾滋病,是为了更好地预防它。

下面,我将罗列一些情况,请同学们分析在这些情况下是否会感染艾滋病,并说明理由。

板书:

3、艾滋病的预防

PPT展示各种情况:

1、献血。

 

师:

这就是我们要大力无偿献血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进行有偿献血的时候,有很多黑血站在非法采血。

而这些黑血站的卫生条件都很差。

很多人因为消毒不严而感染了艾滋病毒。

但是,在正规的血站和献血点献血是没有问题的,我国还未出现过一例因为无偿献血而感染艾滋病毒的案例。

2、拔牙、输液。

 

师:

的确,如果消毒不严,在拔牙输液的时候,也可能会感染艾滋病毒。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提倡选择正规的医院就医的一个重要原因。

3、穿耳、纹身。

 

师:

是的。

所以,穿耳和纹身也需要找安全的机构进行。

4、帮助别人清理出血的伤口。

问:

通常情况下不会,但是也有例外。

如果你手上本身有伤口,就有可能了。

因此,如果你要帮助别人清理出血的伤口,你应该怎么办?

问:

带手套是个好办法。

但是,在有些紧急情况下,你找不到手套,又怎么办呢?

师:

不错,这位同学思维很灵活,找到了替代品。

在特殊情况下,塑料袋也能起到隔离作用。

不过要找完好的塑料袋哈。

5、吸毒。

师:

毒品和艾滋就好比一对如影随形的恶魔。

吸毒者中感染艾滋病的人数远比普通人高得多。

这也是我们要远离毒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6、无防护的性行为。

师:

所以我们提倡在性行为中使用避孕套。

但洁身自好才是关键。

7、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进餐。

8、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

师:

除非你的手上有伤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手上也有伤口,恰好你们俩的伤口又紧挨在了一起。

9、共用马桶、电话等公共设施。

10、到游泳池游泳。

师:

是的。

目前还不能证明艾滋病毒可以通过、食物、饮水、或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

11、蚊虫叮咬。

 

师:

这是很多同学在问卷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此,我专门查阅了相关资料。

的确,蚊子如果吸食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艾滋病毒可以在蚊子的胃里存活3-4天。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蚊子能传播艾滋病毒。

首先,蚊子一次吸够血后,会有至少4天的时间不会再吸;其次,蚊子吸血后残余在嘴上的血很少,仅有0.00004毫升,要叮咬2800次后,残血里才能携带足够的艾滋病毒引出传染。

所以,目前还不能证明蚊子能传播艾滋病毒。

 

生1:

不会。

因为献血时都使用一次性针头。

生2:

会。

我看新闻说过有我国有些省的一些村庄的很多人因为买血而感染了艾滋病。

 

生1:

这个应该不会。

生2:

有没有可能也存在消毒不严的情况?

 

生:

这个应该和上面一样,有可能。

如果消毒不严,也可能感染艾滋病毒。

 

生:

这个应该不会吧。

 

生:

带手套。

 

生:

用塑料袋。

 

生笑。

生:

肯定容易。

 

生:

可以。

 

生:

不会。

生:

不会。

生笑。

 

生:

应该不会吧。

生:

不会。

 

生1:

会。

因为蚊子要吸血。

如果它吸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又来吸你的血,就可能感染。

生2:

我感觉不会。

但是不知道原因。

 

生大松一口气。

 

问:

通过刚才的分析判断,相信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预防艾滋病的基本方法。

我想请问同学们,这是什么?

PPT展示红丝带图片。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红丝带象征着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对生命的尊重;象征着用“爱心”来参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希望同学们能在心中飘扬起这条红丝带,用心预防艾滋病,同时也善待可能遇到的每一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生1:

这是红丝带。

生2:

这是关心艾滋病人的标志。

生3:

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通过第八个展板“关爱艾滋病人”,以及第艾滋病预防部分,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们学习善待艾滋病人。

 

八、板书设计

飘扬的红丝带

——艾滋病及其预防

由感染HIV病毒引起

1、艾滋病概述HIV病毒主要攻击免疫系统

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有很大危害

血液传播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

母婴传播

3、艾滋病的预防

九、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的是“自学→归纳→运用”的模式。

先设置八个图文并茂的关于艾滋病的主题展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再通过课堂知识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进行归纳总结,再通过设置一些场景,让学生们学习预防艾滋病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思考。

1、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利用展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

目前,关于艾滋病的资料相对很多,学生很容易获得。

但是,学生们获得的关于艾滋病的相关信息是比较零散的、片面的。

通过八个主题展板,可以帮助学生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对学生欠缺的部分做适当的补充。

由于八个展板涉及到艾滋病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教师查阅大量的资料,精心选取合适的素材。

当然,也发动几组学生,分主题一起查找。

但教师要对学生的查找的资料进行审查、整合。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参观学习的时间只有15分钟,所以展板以图片、图表为主,辅以少量的文字说明。

为了节约时间,展板使用的喷绘。

喷绘的视觉效果很好,也便于保存,但费用比较高。

如果没有条件进行喷绘,可以采用手工制作展板的方法,但是手工制作耗时很多,需要提前数天准备。

还可以尝试将所收集的资料制作成电子文档,利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自主学习。

不过,个人感觉展板更为直观、没有多媒体瞬间即逝的缺点,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不论采用喷绘、手工展板还是电子展板,都需要在课前精心准备。

2、学生自主参观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调控

引导学生自主参观学习是本课设计的亮点,也是难点。

因为初中学生活泼好动,一旦离开座位,就更难于调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调控。

首先,设计好展板。

展板内容丰富、美观、新颖,更容易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可以避免学生因为不感兴趣而分心。

其次,选好教学地点。

本次教学选择在实验室进行。

因为实验室有两个,并且相邻,可以将其中一个用于上课,另一个用于布展。

这样,上课、观展互不影响;学生进出也比较节约时间。

第三,和学生事先约定。

在引入部分,清楚地提出活动目的和要求,让学生明确整个活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第四,防止学生拥堵。

因此,要设置好展板的位置。

八个展板沿实验室的4面墙摆放,尽可能拉开一些,这样学生们可以有更多的空间。

教师在巡视时也要及时提醒不要拥堵在一起。

3、用好地方教材,但不要拘泥于教材

地方课程教材中有大量的教学素材,可以给教师提供很多的参考和启发。

但是,地方课程教材不同于与国家课程教材,它没有考试的束缚,这使教师的教学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

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特点、本校特点、自己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例如教学顺序的调整、教学内容的删减、教学案例的替换等。

例如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免疫”部分,就从生物学的角度对艾滋病的病原体、致病原理进行了教学。

因此,在本课教学是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了弱化处理。

仅通过展板以及简单的提问帮助学生进行了回顾。

在学习艾滋病的预防部分,则将书中P27-28“专家指导”部分、“活动”部分进行了整合,整理成11个典型的情景,引导学生分析判断,从而帮助学生获取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能力。

而关于善待艾滋病人部分,没有特别学习,而是通过第八个展板“关爱艾滋病人”,以及第艾滋病预防部分,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们学习。

结合本地、本校、学生的实际,合理整合教材,是用好地方课程教材的一个重要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