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最新完整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991741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最新完整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货币银行学》最新完整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货币银行学》最新完整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货币银行学》最新完整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货币银行学》最新完整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最新完整复习资料.docx

《《货币银行学》最新完整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最新完整复习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银行学》最新完整复习资料.docx

《货币银行学》最新完整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四个阶段

(一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或偶然的通过另外一种商品来表现。

一只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地位=一把斧子(等价形式地位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许多种商品来表现。

(三一般的价值形式——许多种商品的价值通过某一种商品来表现。

从扩大的价值形式到一般的价值形式这是价值形式发展历史上的一次质的飞。

(四货币价值形式——把一般等价物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1、货币是商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2、货币是一个特殊商品能表现和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

使用价值双重化

(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本质所决定,同时货币的职能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

1、价值尺度——能够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

它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特点:

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更不需要足值的货币。

▲实现形式:

价格标准——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和名称,价格标准是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即价值尺度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

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到媒介作用时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它也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特点:

需要现实货币,但不需要足值的货币。

下面都能执行流通手段:

货币符号、金属货币、银行券、纸币、信用卡等。

3、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的代表被人们贮藏。

▲特点:

不仅需要现实货币,也需要足值的货币。

储水池作用——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能自动调节货币需要量和货币流通量。

4、支付手段——货币不伴随着商品的运动,而是以交换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价值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

▲特点:

需要现实货币,但不需要足值的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的变化

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时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特点:

需要现实货币,但不需要足值的货币。

三、对纸币的理解(讲一讲人民币

1、纸币是国家发行,不兑现的,依靠国家权力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

2、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是货币金属的符号

3、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不具有蓄水池的作用

4、纸币是一种借助于国家的权力强制流通的。

纸币与银行券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①两者都是纸制的价值符号②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区别:

①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②两者发行主体不同③两者的兑换性不同

四、货币流通规律●货币层次的划分

五、关于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一个国家为了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对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所作出的一系列法律规定的总和。

构成要素:

①货币材料、②货币单位、③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④准备金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类型——货币材料(币材是建立货币制度的基础。

银两本位制;银本位制;银币本位制;平行本位制;金属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富人本位制、生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金币和银币都能自由铸造金币和银币都能自由铸造金币能自由铸造,银币不能自由铸造

不会产生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不会产生格雷欣法则

●(简简述金币本位制的特点。

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一致

自由兑换——货币符号所代表的价值和本位币价值一致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和输入——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相一致

●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货币分为本位币即主币和辅币

本位币的特点(本位币是足值的货币

第一、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铸造的概念

第二、自由兑换(银行券与主币;辅币与主币

第三、本位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国家法律赋于本位币的无限支付能力

五、几个名词

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价格标准——价格标准——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和名称,价格标准是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

3、货币制度——一个国家为了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对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所作出的一系列法律规定的总和。

4、格雷欣法则——在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值较高的成为良币,市场价值较低的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逐渐退出流通领域,而劣币则不断地充斥市场。

也称为“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5、自由铸造——把金属材料送到国家造币厂,请求铸成本位币,其数量没有限制,并且不收或收取少量的手续费。

6、无限法偿——国家法律赋于本位币的无限支付能力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一、关于信用的形式

(一信用的概念和本质

1、信用的概念——是到期偿还并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对信用本质的理解

第一、信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W和G的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分离。

第二、是以到期偿还并支付利息为条件的。

第三、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第四、信用的成立要以一定的方式予以确立。

(二信用的形式(以不同的信用主体来划分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而产生的信用。

银行信用——银行和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提供的信用。

是现代信用的核心消费信用——是银行或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以生活资料为对象的信用。

国家信用——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向社会筹措资金的信用。

特点:

1、企业之间的信用

2、是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

3、是直接信用特点:

1、能提供全面的信用

2、可转换性

3、可控性

4、是间接信用形式:

1、分期付款

2、赊销

3、消费信贷

4、信用卡形式:

1、国库券

2、政府公债

3、专项债券

是信用的基本形式是信用的基本形式

局限性:

1、规模和数量上局限性

2、方向上的局限性

3、期限上的局限性作用:

1、促进生产

2、调节消费

3、具有盲目性和虚假性作用:

1、弥补财政赤字

2、筹措经济建设资金

3、宏观调控

二、关于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概念

概念——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

(二主要的信用工具

1、本票——无条件付款的书面保证书。

2、汇票——无条件付款的书面命令书。

3、支票——银行活期存款户通知银行无条件地将一定款项支付给指定人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

(记名支票、不记名支票、现金支票、转帐支票、保付支票等等,并不是所有的支票都可以向银行提取现金的

4、CD在存单特点:

A、存单金额较大,并固定;(如美国最大的有100万美元,最小的有10万美元;B、不记名;C、不能提前支取;D、期限较短(如美国最短为一个月,最长为一年

5、国库券(我国的国库券是长期信用工具,西方国家的国库券是短期信用工具

6、股票——是股份制公司发给股东的一种所有权证明。

7、债券

比较股票与债券的异同点P134

答:

A、概念

B、相同点

第一、二者都是中长期筹资工具。

第二、作为信用工具,两者都会给投资者带来风险和收益。

第三、二者都是直接的融资方式。

第四、两者都有严格的发行程序和交易规则。

C、不同点

第一、两者性质不同。

股票是所有权凭证,债券是债权债务凭证。

第二、两者参与企业管理权不同。

股票具有参与企业的管理权,债券则没有企业的管理权。

`

第三、两者发行主体有所不同。

债券可以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种主体,而股票只能由股份公司来发行。

第四、两者的偿还性不同。

股票不能退股,债券到期可以偿还兑现。

第五、两者收益方式不同。

股票收益是不固定的,由股份公司的经营状况决定;债券收益是基本固定的,不取决于公司经营状况。

第六、两者的风险程度不同。

一般来说股票的风险要比债券的风险大。

第七、两者破产清算次序不同。

破产时对剩余资产的分配,债券在先,股票在后。

三、关于利息与利率

(一关于利率的分类

1、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以名义货币或以货币单位表示的利率

实际利率——以实际货币或以货币实际价值表示的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负利率

2、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二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

1、平均利润率(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摆动;

2、资金的供求关系;

3、经济周期;

4、预期通货膨胀;

5、国家的经济政策;

6、国际利率水平;

影响和决定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

答:

1、社会平均利润率。

利率只能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摆动。

2、资金供求关系。

供大于求,利率下降;求大于供,利率上升。

3、社会再生产状况。

社会再产生的不同阶段,产生了对资金的不同需求,从而影响利率水平。

4、物价水平。

一般来说物价水平高,利率则高;反之利率水平低。

5、国家的金融政策。

若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则利率水平相对较低;若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则利率水平相对较高。

6、国际利率水平。

各国利率水平的不同,会引起国际资本的流动,从而影响资金的供求,进尔影响到利率水平。

此外借贷时间的长短、信用风险的大小等等都会对利率水平产生影响。

四、几个名词

1、信用

2、信用工具

3、消费信用

第三章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机构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要素及构成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是为了实现资金融通而进行金融性商品交易的场所。

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

金融市场形成的标志是证券交易所的诞生。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交易主体(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个人

交易客体(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长期金融工具和短期金融工具

交易价格(金融市场的利率

交易场所(金融市场的组织形式(集中交易、分散交易、场外交易

(三金融市场的构成

1、货币市场——一年以内资金借贷的市场

(1国库券市场(我国是长期工具、西方国家是短期信用工具。

(2同业拆借市场——(同业拆借是银行和银行之间为了弥补头寸不足或资金的临时性需要而进行的短期资金融通。

4个月

(3票据市场——票据的发行和转让的市场

票据贴现——企业将未到期的票据卖给银行,银行从票据面额中扣除自贴现日起至票据到期日为止的利息,再将余额支付给企业的资金融通活动。

又称为贴现。

(4CD存单市场

2、资本市场——一年以上资金借贷和有价证券交易的市场。

主要指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证券市场分为证券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二级市场

●股票的发行

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

股票发行的方式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代销、承销、包销

有偿增资、无偿增资和平行增资

平价发行(等价发行、面额发行

股票发行的价格溢价发行(时价发行

折价发行(低价发行

●债券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

3、外汇市场

4、黄金市场

二、银行的产生、性质和职能

(一银行的产生——现代银行业是由货币兑换业和货币经营业发展而来的。

(二(简银行的性质(银行的职能是由银行的性质所决定,同时又是银行性质的具体表现。

性质——银行是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特殊企业。

银行在再生产过程中是实现商品价值和资本循环周转的必要条件。

银行具有企业的基本特征

银行又不是特殊的企业(经营对象是货币;经营方式是借贷

(三银行的职能

充当信用中介

(简职能变收入和积蓄为资本

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充当支付中介

三、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银行中央银行被称为现代银行制度;专业银行;金融机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组织;非银行金融机构基金组织;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等

四、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

(一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

(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工、农、中、建

(三新兴商业银行

(四政策性银行(开发、农发、进出口

(五非银行金融机构

五、名词

1、金融市场、

2、同业折借、

3、CD存单、

4、股票、

5、贴现、

6、四行二局一库——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合作金库。

第四章商业银行理论与业务操作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及外部组织形式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来定义是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是以英格兰银行的建立为标志的

(二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

1、分支行制

2、单一银行制

3、持股公司制这两者的区别

4、连锁银行制

持股公司制——为了规避严禁设立分行的种种限制性规定而出现的发展对策。

即专门成立一个股份公司负责收购其他银行具有决定性表决权的股份,从而实现大银行通过持股公司把许多小银行甚至一些企业置于自己控制之下。

连锁银行制——指由某个自然人或某个集团收购若干家银行具有决定性表决权的股份,从而实现对被控股银行的业务及经营政策的控制。

两者的区别:

连锁银行制下对其他银行的控制不如持股公司制下大银行的控制力强,因为单个人或单个集团的资金实力总是有限的,不如一个股份制公司的资金实力强,因而在连锁银行制下,被控股的银行是有限的若干家。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和特征

商业银行是一种盈利性的经营企业;性质商业银行是一种社会盈利性的经营企业;商业银行是一种服务性的公用企业;以吸收存款为主要的资金来源;被誉为现代金融的“百货公司”;特征组织形式股分化;经营管理集中化;经营业务国际化;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

答:

一、负债业务——主要指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的基础。

1、自有资本。

归商业银行长期使用,无须偿还的资金来源。

包括股本金、利润留成、风险补偿金、资本盈余等。

2、存款。

指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各种存款,这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

3、借款。

包括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种债券、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同业借款、其它借入资金等。

二、资产业务——主要指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业务,是商业银行形成利润和收益的基础。

1、现金资产。

包括库存现金、中央银行存款、同业存款等等。

这部分资产一般不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收益。

2、各种贷款。

这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也是形成商业银行主要利润的业务。

主要有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之分。

3、票据贴现。

从本质上讲这也是一种贷款业务。

4、各种投资。

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购买各种有价证券。

三、中间业务——这是一种不占用银行资金或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一些金融服务性业务。

主要有结算业务、代理业务、担保业务、信汇业务、信息咨询业务等等。

三、(简关于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

发行股票;利润留成;自有资本风险准备金;资本盈余;负债业务存款业务活期存款这是商业银行的最主要的;定期存款负债业务;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贷款和再贴现;其它负债业务同业折入资金;发行金融债券;占用资金等等;库存现金;存入央行的准备金;现金资产同业存款;托收未达款;信用贷款;资产业务贷款业务担保贷款这是商业银行的最主要的;贴现贷款资产业务;投资业务(购买有价证券或其它投资业务;中间业务结算、信托、代理、租赁、担保、咨询等等。

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

盈利性——在银行的资产经营目标下,争取银行利润的最大化。

安全性——商业银行必须使自己的资产避免风险的损失。

(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流动性——商业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现金的能力。

五、名词

1、商业银行2、派生存款3、质押贷款第五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一、中央银行的产生、性质和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有商业银行逐步演变为中央银行和新组建的中央银行。

英格兰银行是最早成为中央银行,它始于皮尔法案。

(二)中央银行性质——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管理全国金融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1、中央银行是一个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金融机构(存款、贷款和结算)2、中央银行是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是国家的一个管理机关中央银行是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的机关(三)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垄断全国的货币发行权;集中保管和调度存款准备金;职能银行的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主持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清算;代理国库;向政府融通资金;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政府的银行制定和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代表国家对宏观金融的监督和管理;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二、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1、单一式的中央银行制度(1984年以后我国是这种货币制度)2、二元式的中央银行制度3、复合式的中央银行制度(1984年以前我国是这种货币制度)4、跨国式的中央银行制度、5、准中央银行制度▲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

中国人民银行是在1948年12月1日在西北农民银行、华北银行和北海银行的基础上合并后,在石家庄成立的。

三、(简)关于中央银行的业务货币发行——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经理国库;负债业务集中存款准备金;清算资金;其它负债业务;再贴现(概念);再贷款(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最长不超过12个月);资产业务金银和外汇储备;证券买卖业务;其它资产业务;清算业务票据清算;资金清算;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答:

性质中央银行的性质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代表国家管理金融的政府管理机关。

一方面,它不同于一般的金融机构。

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业务对象限于政府和金融机构,活动范围仅限于宏观金融领域,主要业务是调节货币供应量。

另一方面,它不同于一般的政府机关。

它是社会信用的总枢纽,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进行调控,它的货币政策目标主要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职能:

中央银行的职能是由其性质所决定,也是其性质的具体表现。

中央银行的职能可以概括为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的发行权。

政府的银行——主要表现:

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代理国家财政金库、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和金融市场、为政府融资和代为政府融资、充当政府顾问、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等。

银行的银行——主要表现为:

集中保管和调度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主持全国金融机构之间的清算等。

四、关于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概念——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二)(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币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菲利普斯曲线——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失对英国1861年——1957年劳动工资与物价的关系而得出,业劳动工资与物价呈反函数的关系。

后来把它引伸到失业率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两者呈反函数关系。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含义答:

A、概念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所期望达到的最终实施效果,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B、内容1、稳定物价——通过货币政策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即币值的稳定。

2、充分就业——凡有能力和愿意参加工作的人能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并非指失业率等于零,而是把失业率控制在人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3、经济增长——在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的基础上,保持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4、国际收支平衡——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保持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

C、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论述题答)各个最终目标之间是存在着矛盾的,而且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我们只能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来寻求各目标之间的最佳组合。

第一、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是矛盾的。

(菲利普斯曲线)第二、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从理论上讲并不矛盾,但现实中也经常出现矛盾。

第三、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会引起物价的上涨。

第四、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从理论上讲两者是统一的。

物价(三)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1、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一种具有传导性的金融变量,也称为中介指标。

必须具有三个特点(可控性、相关性、可测性)2、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的选择A、基准利率B、货币供应量C、超额准备金D、基础货币(四)、货币政策工具1、概念——中央银行用以直接影响中间目标,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进行金融调控所运用的各种手段和措施。

2、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讲一讲中央银行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对市场上货币供应量和对利率的影响。

)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信用控制、房地产信贷管制、贷款限额、信用分配、利率上限、优惠利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五、货币政策的类型(扩张型货币政策、紧缩型货币政策、均衡型货币政策、中性货币政策)六、名词1、再贴现——当商业银行出现资金不足时,把经过贴现获得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再次向中央银行办理贴现。

2、再贷款——为了解决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短期资金周转的困难,而向他们发放的短期贷款。

我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最长不超过12个月。

3、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4、菲利普斯曲线5、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管理全国金融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6、货币政策工具第六章国际收支与外汇一、外汇与外汇汇率

(一)外汇的概念与种类●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包括外币现钞、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和其它外汇资产。

●外汇的种类1、自由外汇和记帐外汇2、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3、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

(二)外汇汇率及标价方法●外汇汇率——一个国家的货币单位与另一个国家的货币单位的兑换比率,又称为外汇行市。

●汇率的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应付标价法)(右边数字增大或减少,汇率的上升或下降)(本币升贬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2、间接标价法(应收标价法)

●汇率的的种类1、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2、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3、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升水、贴水问题)二、国际收支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的原则

(1)以借贷记帐法编制借方贷方;进口商品或劳务出口商品或劳务;资产增加负债增加;负债减少资产减少

(2)记录价格(F?

O?

B价)(3)记录日期(所有权变更)4、“错误与遗漏”的性质和作用5、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6国际储备的机构(黄金、外汇、IMF中的储备头寸、SDR)三、名词(外汇、外汇行市、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第七章货币供求平衡与信贷收支平衡第八章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涵义1、物价的持续上涨2、物价总水平的上升3、物价上涨不等于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不上涨也不等于就没有通货膨胀二、通货膨胀的测量①批发物价指数②零售物价指数③国民收入平减指数三、通货膨胀的类型

(一)按程度来划分1、温和型通货膨胀(2.5%)2、加速型通货膨胀(5%——10%)3、恶性通货膨胀(二位数)

(二)按表现形式(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三)(简)按形成的原因来划分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社会总供给而拉动物价总水平上涨的一种通货膨胀。

(P352图)简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

答:

第一、总供给不变,由于需求过旺,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物价上涨。

第二、由于投资的增加造成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从而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第三、由于政府支出的扩大,造成社会消费的增加,从而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用图说明)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在社会商品和劳务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产生成本的增加,而引起社会总供给的下降,带动物价上涨的一种通货膨胀。

(P354图)简述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

答:

第一、总需求不变,由于企业成本的增加,引起社会总供给的下降,从而造成物价的上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