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98210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docx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docx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两个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总结并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

二、说学情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了解了小数中各个数位的含义,并且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很清楚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对于这个知识的学习并不会感到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区的教学实际设计如下内容

1、教学模式:

三段一思

2、教学方法:

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内在的联系所以采用迁移类比法引入,并根据这个教学内容的特点所以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一段:

学什么

1、复习导入:

出示两道整数加减法计算题83+5983-59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你能准确又快速的计算出得数吗?

(1)学生用竖式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

(说算理)

师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师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方法:

自己读后指名读,这样目标就清楚了。

二段:

我来学:

1、用情境导入法出示——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出示:

文具超市里的三种文具学生说出名称和价格:

卷笔刀:

0.8元,橡皮铅笔:

1.2元,绿铅笔:

0.6元。

3、出示学习提示:

(1)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

(口头提出问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先独立计算,再同座互查。

(3)小组讨论:

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试着总结出计算方法。

(4)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设计理由是:

首先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先独立学习,再同伴互助然后小组交流。

4、学习后一个或两个小组板前展示,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

三段:

我来用

因为本课内容需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计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练习、典型的错例分析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等系列练习活动。

1、填空:

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对齐,也就是(),再从()位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

(先自读再自己填完整,然后齐读。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

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2.4=2.97.5+1.5=8.03.2-1.6=2.6(给出竖式,判断)然后列出正确的竖式。

(先独做再小组检查)指名说说每道题错哪了,应该怎么做。

3、列竖式计算

98页3题选4道题(同桌互查后说出结果,错的改过来)

4、解决问题:

《动脑筋》6.8元《童话故事选》3.4元。

(1)《动脑筋》和《童话故事选》一共多少元?

(2)《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互查。

投影展示讲评,各组长检查一下有错的吗?

如果有改正过来。

5、根据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要认真读题目选择合适的条件)

一件上衣:

27.9元一条裙子:

54.6元一条裤子:

38.7元

四段:

我来思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

板书: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从末位算起。

学生板演学生板演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的工作计划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的工作计划

教学目的要求:

(一)时、分、秒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三、测量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

2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3.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5.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四、多位数乘一位数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oM

五、长方形和正方形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分数的初步认识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知道分数各部

分的名称。

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七、数学广角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总复习

1.通过系统的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2.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

教学难点:

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以及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进度:

课题课时重难点

时分秒4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掌握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15会计算加减三位数

测量7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质量单位吨,会用毫米、分米度量物体长度。

倍的认识4h

多位数乘一位数12理解算理,掌握计方法

数字编码3

长方形和正方形6掌握图形的特征,知道周长的含义。

分数的初步认识8初步认识及简单计算。

数学广角3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数

学年度上学期三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学年度上学期三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三年级三位数学教师能团结协作,共同研究教材教法,根据新课标精神要求,基本能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一、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本学期,邀请各年级教研组成员指导教研活动,帮助我们进行新授课的探索和复习课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们几位教师平时能经常探讨教学工作,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在,因材施教。

二、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此期间我们采用了以下措施。

(一)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

1、分层备课;2、分层上课;3、分层作业。

(二)坚持启发式,反对满堂灌。

1、少讲多练。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时间,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对题目的难点进行启发性讲解,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突破难点。

2、少给多引。

要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机械地吸收,相反,在学生思路不明时,教师不可自己说出答案,多用诱导,一步步把学生引到问题的深处,达到教学目的'。

3、扶放结合。

让学生自己解题,多动手,多动脑,在必要时给予“扶”,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适时适应地灵活使用电教媒体

1、使用电教媒体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

2、把教师基本功引进学堂,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和具体形象的图解紧密结合,使学生丰富表象,轻松的解题。

3、对例题的图形,用投影仪出示,这样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一、

1、指名说出24÷2、84÷4的口算过程。

2、口答。

(1)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8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竖式计算

8÷425÷564÷865÷9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口述,编一道除法应用题。

2、出示例1问题:

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你会列式计算吗?

3、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

(教师巡视指导)

找两个学生到黑板进行板演。

5、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

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树,分一分。

看看他们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

6、教师讲解竖式除法的步骤和关键。

7、试一试(抽学生黑板上做)

36÷368÷284÷478÷3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21页第1题前两题。

(1)找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老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集体订正,请同学叙述计算过程。

(3)质疑计算中出现的问题。

2、病题门诊。

课本第21页练习四第2题。

(1)出示练习题。

(2)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研讨计算中的错误。

(3)集体纠正,改正错误之处。

(4)出谋划策,提出改进方法。

3、做课本第21页练习四第1题的剩余题目。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知道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