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体阅读知识复习教案.docx
《实用类文体阅读知识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类文体阅读知识复习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用类文体阅读知识复习教案
实用类文体阅读知识复习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考纲对实用类文体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洞悉实用类文体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4.掌握解答实用类文体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教学重难点
实用类文体阅读的命题特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注重规律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新考纲解读
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对选考内容中实用类文体阅读相应的能力层级说明如下: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体。
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体,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体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体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文体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体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体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体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体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体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体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实用类文体阅读的命题特点
2007年是新课改实验区高考命题的第一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实用类文体的概念,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体现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使试题进一步贴近生活,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是新课标实验区试卷的显著特色。
往年高考对于实用类文体的考查不多,但代表高考命题方向的上海题从03年开始涉及到实用类文体。
下面结合高考试题浅略谈谈实用类阅读文体的命题特点。
所选文章在文体上涉及人物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性论文等,体式较多,这自然为命题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07年课改实验区三套卷所选文体各不相同,广东卷《访钢琴演奏家傅聪》是一篇人物访谈,山东卷《梦碎雅典》是一则新闻,海南宁夏卷《叶圣陶在四川》则是一篇人物传记。
而04年上海试题“关于报纸广告的调查”是一篇调查报告。
从07年高考试题看,实用类文体阅读侧重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
⑴对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
山东卷第19题“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
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需要考生能够掌握新闻的结构特点,明确各部分在新闻中的地位,才能够准确作答。
广东卷第19题“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此题看似单纯地考查整合信息的能力,实际上需要考生掌握访谈文体的特征。
访谈从形式上看由一问一答连环下去构成一篇文章,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每组问题一定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把握住访谈的内在思路,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广东卷第20题“傅雷曾对傅聪说:
‘做人,才做艺术家。
’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
”海南宁夏卷第16题“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
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
”解答两题时,要找出作答区间,筛选有效信息,加以整合,分条表述作答。
⑶对写作技法的考查。
山东卷第20题“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全文的主旨中心,考虑此部分内容与主旨的关联之处和它对于表现主旨的作用。
⑷含蓄性语句的理解。
山东卷第21题“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需结合语境,理解此句话的意义和蘊含的感情。
⑸段落之中句子的内部层次。
海南宁夏卷第17题“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
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
”此题属分析原因结果类题,把握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⑹开放性问题。
此类题在这三套卷中都作了考查,只是每套题切入的角度略有不同。
广东卷第21题“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山东卷第22题“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对结尾一句的理解”,两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体的深层意蕴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究文体中的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这些都有利于更准确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个性思维和探究能力。
而海南宁夏卷第18题属评价性题,整体评价叶圣陶这一人物形象,属半开放性题,需要忠实原文,但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评价。
联系上海往年的高考试题,实用类文体阅读今后也很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设点考查: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语句)的含义,把握文体结构,鉴赏与文体特征有关的技巧方法,理解语言特色,探讨文体的疑难点,对文体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探讨文体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
实用类文体阅读知识复习教案
(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考纲对实用类文体人物传记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洞悉实用类人物传记文体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4.掌握解答实用类人物传记文体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教学重难点
实用类人物传记文体阅读的命题特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注重规律归纳
教学过程
(一)传记的种类:
1、自传:
自述生平的文章。
可以是生平事迹的实录,也可以具有一定文学性而不同于自传的小说。
2、评传:
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思想、生活和贡献的文章,所写对象大多是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其他著名人物。
3、回忆录:
(二)传记的特点:
1、真实性。
文学性传记也要达到艺术真实。
(史学性和文学性两种,前者强调事实真实可靠;;后者强调在基本事实和骨干情节是真实的基础上可有一些想象和细节虚构。
)2、概括性。
(人物及人物事迹要有选择)3、通俗性。
(三)考点解读:
1、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
2、在阅读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3、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
4、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辨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5、理解传记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分析和评价;
6、通过具体分析和深入思考,能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7、对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能正确认识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各种关系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8、对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以及作者所持的态度作出自己的评论;
9、能够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从正反两个方面接受有益的启示,形成自我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四)题型分析: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的?
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3、理解句子的含意。
4、请问你怎样评价主人公?
5、文章写作上有何特点?
效果如何?
(五)备考策略:
(1)了解传记的有关知识,体会传记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不同。
(2)要抓住文章的叙事和描写中所充分展现出来的人物的个性。
对文章中写得生动传神的片断,要反复地诵读、深入体会,把握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对一些时间性比较强的人物传记,可以采取列表格的形式,来达到条理明晰的效果。
(3)把握传记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的艺术特色。
可以从事件的叙述、人物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概括,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通过阅读掌握传记写作中选择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体会传记褒贬鲜明、文采斐然的语言特色,吸收有用的表达方式。
(4)探究性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大胆质疑,品味选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如:
这篇文章在写法、语言、形象方面有什么特点?
如何评价某个人物?
对文中的哪些观点赞成或不赞成,为什么?
不同人物、文体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如何评价?
(六)疑难突破:
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
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
1、要对人物事迹进行概括;2、分析人物精神形成的原因;3、自己受人物怎样的启迪;4、对人生的看法的个性化解读;5、人物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关系等。
(七)方法点拨:
1、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2、赏析内容:
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性格、精神、思想;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手段;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阐述从文学形象中得到的启迪。
(八)专项练习:
篇目一:
《罗曼·罗兰》节选
1.请从精神和作品方面对罗曼?
罗兰作出精要的概括。
(4分)
2.根据作者的表述,请你对《约翰?
克里斯朵夫》做出评价。
(6分)
3.请结合文中划线的句子,谈一下你对阅读意义的理解。
(2分)
篇目二:
《传奇女子——林徽因》
4.本文在表达方式或选材上有何特点?
请选择一个方面加以简析。
5.作者说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6.文中说: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花”指什么?
“树”又指什么?
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的具体表现。
实用类文体阅读知识复习教案(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考纲对实用类文体人物访谈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洞悉实用类人物访谈文体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4.掌握解答实用类人物访谈文体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教学重难点
实用类人物访谈文体阅读的命题特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注重规律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文体特征:
“访谈”主要指的是对个人或某一事件或者某个问题,进行专题性访问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其基本特征:
(1)针对性。
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专题性。
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
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3)典型性。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当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必需具有代表性。
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而进行的专访。
(二)考点解读:
1.了解访谈基本特征和主要提问方式。
2.考查个性化的阅读思维方式。
3.通过准确解读文体,筛选、整合信息来分析访谈中的思想内容、评价文体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体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三)考查角度:
1、从访谈中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征方面质疑。
2、从文体中的某个典型细节质疑。
3、从文体主题思想质疑。
4、从文体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质疑。
(四)方法点拨:
阅读访谈关键是迅速把握访谈的话题、理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评价访谈的收效。
1、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主要进程和内容。
(1)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
(2)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3)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读解分析方法一样。
2、解题窍门
(1)注意文体题目,能利用文体内容和题名挖掘文体的主题思想。
(2)注意采访者提问方式的变化,提问方式的变化往往是采访内容变化的标志。
(3)关注访谈文体的针对性,了解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的关系。
(4)关注文体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并对此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
有观点、有事实依据、语言通顺。
(5)如何对访谈进行鉴赏评价
“文体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包括访谈者的观点和访谈对象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文体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察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
访谈的题材通常都是名人、大事,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该访谈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
“文体的某种特色”主要落实于文体的思想情感、文体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
“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6)如何对访谈进行探究。
“不同的角度”可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当时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等。
“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体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可能涉及到的范畴,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娱乐、艺术、行文等。
“发掘文体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揭示更多的内容。
“探讨文体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就是要分析归纳出提问者和访谈对象(主要是后者)的人生观,探讨他的人生价值,揭示他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
“探究文体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是考查考生的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
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文章或借助工具书试图解决,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
要注意的是,高考考查一般访谈对象应该是该领域的专家,必有其独到之处,对其观点不要轻易完全否定。
(五)提问方式:
(1)一般提问方法:
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
可以细分为:
①趣问:
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②直问:
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③推问:
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④旁问:
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
使访谈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①追问:
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②延伸:
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
③对比:
有时侯,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
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六)专项练习:
篇目一:
《永恒的骄傲——凤凰台记者鲁豫采访邓稼先夫人许鹿希》
1、“永恒的骄傲”是什么意思?
到底指的是谁的骄傲,为什么是永恒的?
2、这篇访谈中鲁豫用了哪些提问方式,有何作用?
3、在第十四节中有一个细节描写,写了邓先生冲进去检查直接从空中掉下来而爆炸的核弹头的情景,它对表现主题非常有价值,而在第三节中,也有一个细节,就是许鹿希讲邓先生小时候蹬门的细节,这个好像没有什么新闻价值,去掉是否能够使内容更加紧凑,主题更突出?
4、虽然邓稼先先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为我们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可是邓稼先先生的成就似乎是建立在家庭的痛苦——特别是许鹿希的痛苦上的,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篇目二:
《奥斯卡决胜之前采访张艺谋:
得失平常心》
5、访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问,那么,这篇访谈在这方面做得如何?
6、你认为张艺谋对电影的评述可能对中国当前电影产生怎样的影响?
7、张艺谋说完最后一段话后,记者没有作任何评论就结束了访谈,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评论一下?
如果不必要,请说明理由。
如果必要,请说明理由并说一说你准备如何评论。
实用类文体阅读知识复习教案(四)
教学目标
1.了解考纲对实用类调查报告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洞悉实用类调查报告文体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4.掌握解答实用类人物访谈文体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教学重难点
实用类调查报告文体阅读的命题特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注重规律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文体特点
1.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
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
2.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
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
这样做,有利于作者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
还可以在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写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一样的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主体:
调查报告中关于事的叙述和议论主要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
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①纵式结构。
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
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
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②横式结构。
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
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
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从属、主次关系。
③对比结构。
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
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结构安排上的对比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结尾。
可以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也可以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可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文由总到分,说完了事。
结尾要简短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足。
3.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材料真实。
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确凿无误。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这是调查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2).对象典型。
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多种多样:
正确的、反面的、现实的、历史的、个人的、单位的等事实都可以作为被调查对象,写进调查报告。
但不管从哪方面取材,都必须注意典型性。
只有被反映的对象具有典型意义,调查报告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3).叙议结合。
调查报告以介绍事实材料为主,运用叙述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交待清楚,但它不是运用文学具体描绘和形象刻画,是让读者具体了解经验成功之处或错误失误之处,所以要运用材料叙述来说明问题。
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表明作者的主观见解,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往往要进行一些议论。
但这种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的,要恰到好处、点到即止。
(4).针对性强。
调查报告反映典型,具有面上的指导作用,因此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它必须有针对性进行调查研究,对经验或教训作认真细致的分析总结,指导群众去弄清他们都关心的事情或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方法点拨:
1.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内容。
(1)迅速准确阅读文章第一段(开头部分),把握调查的对象、内容。
(2)阅读全文,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
注意事件的细节。
(3)重点精读一些调查者总结收集的数据,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读解分析方法一样。
2.注意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调查报告是在叙述中把观点表达出来的,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
因此,我们要注意在阅读中把握好文章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问题。
(1)运用一个或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
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内部的相互逻辑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说明观点。
(2)运用对比的材料来突出观点。
这种对比,可以今昔、新旧、正反和成败等的对比。
通过不同事物不同方面的对比,能够更好地突出事物特点,更好地划清是非界线,突出观点。
对比还可以是具体的事实,也可以是统计数字、百分比。
(3)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
基本统计数字、百分比,都可以反映事物的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
在运用统计数字说明观点时,要注意它的精确性,要实事求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运用时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力戒盲目堆砌数字,淹没观点。
调查报告可以先摆材料后提观点,也可以先提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说明。
有时虽不明显地提出观点,但可以从阐述中看出观点。
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高度统一,以便更好地表现主题。
3.调查报告的鉴赏评价。
“文体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主要是调查者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尤其是对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文体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察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
调查报告的题材通常都是针对性极强的,与民生、社情、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
“对文体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同“访谈阅读”)
4.如何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体的深层意蕴”(同“访谈阅读”)
“探讨文体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就是要分析归纳出调查对象的人生观,探讨他的人生价值,揭示他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
如果是事件调查,则更多应从时代精神的角度进行探究。
“探究文体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同“访谈阅读”)要注意的是,调查报告本身是一种极具科学性的文体,它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得出观点,调查的结果本身就极具科学性,一般不能轻易否定。
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应更多地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运用一些社会学的原理,关注民生、经济,有时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三)专题练习:
篇目一《大学生怎样离校》
1.本文中多次出现的“一屋不扫”一词,具体的内容是指什么?
请你简要概括。
2.本文作者对大学生应该如何离校经过调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请分点列出。
3.本文就大学生离校时出现的一系列不文明的举动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调查,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但有人认为,不管是谁,只要是做出不文明的事,就应该受到惩罚,大学毕业生破坏公物也不能不追究责任;也有人认为,大学生毕业生